查看原文
其他

楞严经讲解366:能够破行阴,断微细的生灭,这个才进入修行的核心

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五十阴魔13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l0610wkiuav&width=500&height=375&auto=0

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视频讲座:

五十阴魔 13

(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请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辛四 行阴魔相 分三 壬初具示始终 二中间十境 三结害嘱护 壬初分二 癸初 始修未破区宇 二终破显露妄源 癸初分二 子初摄前想阴尽相 二状示行阴区宇 今初】楞严经讲义,1455页,中间,“行阴魔相”这个行阴魔相,它是微细的生灭,不容易了解,对初学佛法来讲,这一段跟后面的识阴魔相非常困难,几乎听不懂!那么今天来上课的就自我评估,看看你能听得懂几成,如果听到了五成,那表示你对佛法体悟不错,那么法师听到了十成,那就表示足够的资格上台弘法,那么如果说师父这样子解释了,他还有模糊的空间,那么法师们要想要讲经说法,因缘都还不俱足。师父这样认真的讲,他都不能理解跟体会,就表示他还不够资格弘法。

诸位看1455页,经文:【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地,想阴尽者,是人平常,梦想消灭,寤寐恒一,觉明虚静,犹如晴空,无复粗重前尘影事。观诸世间,大地山河,如镜鉴明,来无所粘,过无踪迹,虚受照应,了罔陈习,惟一精真。】我们一步一步来解释,说:阿难!彼善男子,也就是修三摩地的这个善男子,想阴尽者,它是在重覆前面的,当他想阴尽的时候会有什么境界,因为接下来要讲行阴魔,所以他把这个想阴尽者,因为他已经透过了想阴的十境,当想阴尽的时候,是人平常,这个人平常梦想消灭,什么叫做梦想消灭呢?就是没有能所,讲到第七意识了,那就是微细的内心深处,那么想,就是我们所谓的第六意识,第六意识支配了前面的五根,那么五根后面有第六意识的分别,那么想阴尽了,那么能所就不存在了,剩下的,内在一种微细的、难以觉察的,进入了第七意识,所以说想阴尽的人,因为没有能所了,对于外境的……绝对不执着。

是人平常,梦想消灭,注意!这个梦想指的是粗糙的,指的是粗糙的,对于深层的这个微细的生灭,他还没办法觉察,所以说梦想消灭了,这个梦想消灭指的是粗糙的。接下来,叫做寤寐恒一,这个寤,是指白天清醒的时候,这个寤,就是白天也没有妄想;寐,是指晚上睡觉的时候,也不会有梦;晚上又不做梦,所以叫做寤寐恒一,怎么样有这种功夫呢?是因为想阴尽者,所以你考验自己的功夫,考验自己的功夫,你想阴有没有尽,白天有没有打妄想,晚上睡觉会不会做梦想,种种的梦有没有,如果还有,那么想阴就还没尽,因为想阴尽的人,白天跟晚上都一样,寤寐恒一,也简单讲,叫做智者无梦

接下来,恒一,他就是白天跟晚上的心境都是一样的,觉明虚妙,这个觉就是本觉,明就是妙明,本觉妙明之真心,便得怎么样?虚就是清虚,清净的清虚;静就是寂静;当白天跟晚上,白天没妄想,晚上睡觉也没有梦想,那么白天跟晚上是平等一如的,这个时候,本觉妙明的真心,得到了清虚寂静,犹如晴空万里啊!无复粗重前尘影事。诸位!这里要特别注意!粗重的前尘影事是什么?就是五尘落下来的影子,就是所谓法尘。简单讲,内在没有外面法尘,五尘所落下来的影子,这五尘所落下来的影子,就是粗重的法尘,它还不是微细生灭喔!微细生灭还在后面,粗重的前尘影事。简单讲,影事是什么意思?把所有的相投射到你的心,其实只是影子而已,就像照机一样、录影机一样,所以你今天你看到了,其实没有实体可得,因为缘起的东西,本来就空无自性,那么这个相,投射在你的心,那么其实是影子,那么你执着这个影子,依靠它,是一定会失望的!

所以叫做无复粗重前尘影事。因为这个时候想阴魔尽了,没有能所了,这些内心的这个法尘也不存在了,就是过去执着的、现在所执着的、未来的期盼,也都不存在了,这个时候,想阴尽的时候,观诸世间,大地山河,如镜鉴明,就像镜子,清净的镜子,很光明地、清净地在照耀一切山河大地,有怎么样的功夫呢?就来无所粘,来无所粘,过无踪迹。这个时候清净的心如同镜子一样,照,鉴照外面的境界,境界来了,无所粘,粘不住他!就算这个境界过了,也没有留下任何的踪迹。

这个是什么意思?简单讲,就是不会执着内心任何的影像为实体,所以你粘不住他,了解,已经了解了空性的道理了,了解空性的道理了。来无所粘,就像鸟飞过这个天空不留痕迹。过无踪迹,过无踪迹就是哲学家告诉我们:太执着便会划伤心灵的深处,会继续留下伤痕。所在在座诸位!男女的执着,为什么,唉呀!你伤我的心伤得这么重?那不是他伤你的心,是因为你没有智慧,你没有智慧,如果你有智慧,就会产生一种智慧的保护层,就像这一层臭氧层,或者磁力线来保护整个地球。所以,有智慧的人,内心会产生一种免疫系统,这个免疫系统不是身体,是指心灵,免疫系统,什么毒进来,它都可以免疫。他不再怀念过去,他也不执着现在,也不期盼未来,相本身空,哪有谁伤害过谁呢?所以来无所粘,过无踪迹。

接下来,虚受照应,这什么叫做虚受照应?虚受照应,就是在境识当中,境识,识对于境,叫做境识中,外境内识,在境识中,只不过是虚受怎么样?照应,虚受照应,什么意思咧?也就是不执着任何的影子,只是方便能所,但是没有真实的能所,叫做虚受照应,境来就显现在我心中,我也不会去任何的分别跟执着。了罔陈习,罔就是没有;陈,就是陈旧时候的习气,旧时候的习气,叫做陈习。惟一精真,当然就是第八意识了。就是识精妙明。

接下来1456页,[此通明行阴始终之境。彼善个男子:摄前透过想阴十境之人;或始终不起爱求,常住性定;]前面的想阴魔,是十境的时候,你只要起爱,起求,那么魔就会坏了你的戒定慧。所以这个始终不起爱求,常住性定,[或魔来便能觉知,不坏本修。如是用心,想阴破,而仍复精研,故曰修三摩提。]三摩提就是三昧。[望想阴为终修,]对想阴来讲,望就是对,对于想阴这个角度来说,是终修,因为想阴十境已经破了,对行阴的时候,才开始。[望行阴为始修;]望行阴,这个就开始修行行阴的十计。[三摩增进,动念既尽,浮想销除,]注意那个“浮”字,用得太好了!简单讲,所有的相,只是投射在你识心分别上的浮想而已,浮想就是没有很深层,没有很深层。所以[名为想阴尽者。]想阴尽,破粗糙的法尘。

[是人平常梦想消灭:如后云,寤即想心,寐为诸梦。]白天的时候,有种种的妄想,那么晚上睡觉,有种种的梦,现在可不一样了,现在寤寐恒一,就是说既无梦也无想,[今既无梦无想,则寤时无想,]白天的没妄想,[常同寐时之静;]那么睡觉的时候也不做梦,[寐时无梦,]智者无梦,[常同寤时之觉;]跟白天的觉悟是一样的,这个时候二六时中都保持一个觉性跟清醒。[故曰寤寐恒一。觉明虚静者:本觉妙明真心,离诸梦想之扰乱,而得清虚寂静矣!犹如晴明之空,迥无所有。]当天空是一片清净的时候,就没有乌云,也没有种种的白云,统统没有!晴空万里,迥无所有。[无复粗重前尘影事者:]简单讲,能所不断,统统叫做粗重前尘影事,因此我们这个众生不了解,我们这个世间,识心分别里面你见到的,只是影子而已,只是影子。[以粗重尘影,即是法尘,全依想阴为体;想尽,尘自无依,]想阴尽了,就是根,内在的根,根识没了,那么外面的尘,自然是无所依了!所以我们就晓得:这个想阴也是依他起的。

[故言无复等。此以上,约心之自体妙,独影先虚也。]独影是什么意思?就是心中的独影境,它不是性境,性境是外在的山河大地,叫做性境,是实在的境界,那么你这个只是心中的影子,所以这个叫做从心的自体,殊胜的奥妙来说,独影,独影就是独影境,心中的这个独影境先虚也,先虚,先把它了解它是不可得的。观诸底下,B:就心的,前面这个约,A:约心的自体妙,那么独影境是先虚,观诸底下[观诸下,]B:就心的照外境的妙来讲,([约心之照境妙,])这个外境叫做性境,这个我们唯识学,唯识学都讲过了,性境是外面实在的境界也是不可得。[性境亦虚也。]因为他也是缘起的,[世间山河大地是性境,]在唯识学,给它叫做性境。[今心照山河等,如镜之光明洞鉴,应物而现,毫无分析。]分析这里就是指分别心,透过意识形态剖析一件事情,叫做分析。

所以科学家永远只能当伟人,不能当圣人,因为他们都是用剖析的心态、推论的心态、逻辑的心态,在看待这个世间,他们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的推论,A、B、C、D的语言文字,但是佛说一,即不是一,佛说A,也不是A,因此,要想解脱,就不能用分析的,分析就是我们所讲的分别心。所以,[故物来影现镜中,而镜无所粘著;物过影灭镜中,而镜亦无踪迹。据此,则境识中,不过虚受照应而已。]简单讲,这一句就是虽分别,不做分别想,还不是深入的、微细的这个境界,所以则境识当中,不过虚受照应。那这个叫做:虽分别外境,不做分别想。[境灭,识中了然罔有陈习之可言。]我这个分别心当中,完全不再有旧有的陈习了、习气了。[陈者旧也,即旧时习气也。惟一精真,惟是一个识精真体,即是第八本识,非究竟也。]非究竟就是尚未达到真如,

接下来是1457,[子二 状示行阴区宇] 经文:【生灭根元,从此披露,见诸十方,十二众生,毕殚其类,虽未通其各命由绪,见同生基,犹如野马。熠熠清扰,为浮根尘,究竟枢穴,此则名为,行阴区宇。】这一段很难,但是有佛学基础的,就不会很难,反而觉得很轻松,这一段要好好地做一下笔记,什么叫做生灭根元?根就是根本,元就是元由,上面如果补上两个字就更透彻,叫做一“一切”,“一切”生灭根本之元由。它怎么来的?生灭怎么来的?就发现了第七意识,行阴。

接下来,[从此披露],一切生灭的根本之元由,从此,披就是披敷;露,不是显露。显露,所以能怎么样呢?有这个能力,故得,所以见诸十方,十二众生,那么十二众生,就是十二类众生,十二类众生,那么这个后面,如果不补上三个字,还看不懂,就见诸十方,十二类众生,后面加三个字:“之生灭”,这补上三个字,你才知道:喔!它原来是在讲生灭。那么这句的意思就是,一切生灭的根本之元由,从此披敷显露。所以能得到,怎么样?见有这个能力,见诸十方,十二类的众生之生灭,怎么样?[毕殚其类],毕殚其类就是完全的能看见、看尽,毕,毕殚就是尽,尽十二类都看得非常清清楚楚,好,接下来中间补上五个字,这其类虽未通达,其类,就是毕殚其类,然后虽未通达,这毕殚其类的类的后面要补上:“行阴所覆故”,因为行阴所掩盖住,所以其类,类的后面补“行阴所覆故”,就是正因为行阴还盖着,然后咧?行阴所覆故,虽未通,未通,就是还未通达,虽未通达十二类生,其,通其怎么样?说:虽未通其,就是虽然因为行阴所覆故,所以还没有达通,通达到十二类生,其。

接下来[各命由绪],各,各就是各各;命就是受命,接受的受,受命;由就是元由,元由,我们所讲的一元、二元那个“元”,不是圆满的“圆”,一元二元的“元”,无由;绪就是头绪,就是各各受命元由头绪,这一段是识阴。接下来,而怎么样?[见同生基],而见到了,见的底下,见的底下补四个字:“七识种子”,七识种子。见到了七识生灭的种子,同就是众同分,大家有一个共通性,就是微细的我、法二执的生灭七识种子,然后咧?生,就是生死;基,就是基础,基就是基础。那么本段把它贯串起来,就是:因为行阴所覆故,虽然还没有通达十二类生,他们的,其就是他们的,各各的受命、元由、头绪,所以各命由绪是指的是识阴,微细的识阴,还没有办法通达到第八意识的意思,虽未通其各命由绪,意思就是还没有办法,因为行阴所覆故,所以,还没有办法通达十二类,他们各各受命元由的头绪,就是还没有通达到第八意识的识阴,所以各命由绪是指识阴,见七识的种子,众同分里面,生生死死,死死生生,这种基础,所以见同生基是指行阴,各命由绪是指识阴,更微细,他有能力,只能见到七识的种子,怎么样?众同分生死的基础,就是行阴,所以一切众生共同的生死基础,是什么?就是七识种子,七识种子

好!接下来,是指他的能力到什么地方呢?当一个修行人明鉴了,明鉴了,同分指生死基础,就是见同生基这个能力,强调这个能力,所以[见同生基],就是见到众同分,第七意识的生死的基础。好!接下来,也是引用上面这一句重覆,当他明鉴了同分之生死基础的时候,犹如,这个时候境界是什么样呢?[犹如野马,熠熠清扰,]注意!这个野马,不是你外面那个跑在非洲上那种野马,或者蒙古那种野马,这个野马,是出自《庄子》,这个野马,就是我们以前所讲的,渴鹿阳焰的另外一种比喻,这个渴鹿阳焰,是因为阳光,在这个大热天里面,阳焰天里面,反射出来一种海市蜃楼,这个野马,是出自《庄子》,它是怎么样呢?是田野间的浮起来的气,像有又像没有,所以野马是田间,我们种田那个田,田间,怎么样?浮上来的一种气,贴在地面上,阳光一照射,它有光线,就像野马在奔腾,底下那个灰尘有一些光亮,所以田间的浮游之气,就像、就是野马,这个也是一种比喻,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但有相,但是它没有体,但有其相,可是没有这个实体性,叫做野马,所以这个野马,类似海市蜃楼、渴鹿阳焰,这个野马,只是比喻的角度不一样而已,海市蜃楼,是阳焰照射、投射出去的海市蜃楼,而这个野马、是指田野间若有若无的浮上来的气,而这个气,但有相,但是没有体。

接下来,叫做[熠熠清扰],这个熠熠,含有很多重的意思,我们一步一步,一个角度、一个角度来解释,这个熠熠,本义是说:闪烁而光芒的样子,它的本义是这个意思,是说有闪烁,光亮地闪烁、闪烁,而有光芒的样子,那接下来,你去查这个辞典,这个熠熠:就是小明,或者是微明,小明,小小的光明,就是亮度不是很大,有一点小小的光明,小小的微细的光明,叫做小明,叫做微明,一点点的光明,这个叫熠熠,这叫熠熠,这个它的,从字面上来解释,就是闪烁而光芒的样子;但是从法上来讲的话,熠熠,就是指微细的生灭,用比喻来讲,就是熠熠,注意听!它的比喻第七意识的形相,微细、忽起忽灭、若有若无,凡夫没办法觉察,太微细了!譬如说指甲,指甲,睡一个晚上,指甲长了,这个就是熠熠清扰;或者是说我睡一觉,我的头发长了,长了;或者小朋友睡一觉,第二天长高了一点点;知道吧?这种新陈代谢达到微细的,几乎我们凡夫观察不到,所以,这个熠熠,从字面上来讲,叫做闪烁而光芒的样子,是小明,是微明;但是从表法的角度来讲,是比喻第七意识的形相忽起忽灭,若有若无,微细生灭,难以觉察,它粘在八识上,难以断除。非常难以断除。

接下来,解释清扰:清就是轻清,轻重的轻,轻清;扰就是扰动,这个是恢复到前面来比较,我们说:不同于第六意识,第六意识是粗相,前面讲的,已经尽了,这个是第七意识的细相,所以叫做轻清,轻清,清就是不同于前阴之重浊,我们说想阴魔是重之浊嘛,现在不一样了?现在,诸位!用这个清字,是第七意识的微细跟第六意识的比较,第六意识是重浊;第七意识是轻清,这个是比较词,轻清。那么扰,就是扰动,是比喻什么?比喻,比八识更为扰动,这个是清,是第六意识跟第七意识来比较,所以,这个时候,第七意识,第六意识是粗重,第七意识是轻清。在座诸位!如果跟第八意识来比较的话咧?第八意识又更微细了!所以第七意识就叫做扰动,第八意识呢?它微细到几乎看不出任何的扰动,所以,清是跟第六意识比较,第七意识当然就比较清,扰动,是指第七意识跟第八意识来讲,第七意识还是比较粗糙,它有扰动的现象,跟第八意识来比较的。

[为浮根尘],浮根尘就是我们的色身,众生的根身指十二类,十二种类的这个人生的色身,叫做浮根尘,浮根尘,因为众生的身体都不一样,人跟老虎,不一样;人跟大象,也不一样;跟昆虫也不一样,是不是?为浮根尘,各各不一样,各各不同,那么各各不同,怎么样?究竟枢穴,究竟枢穴是什么意思啊?这个枢,就是门的轴;穴,就是门的臼。我们以前古时候的门,你看中国的古代的建筑,这两个门一打开,不是像我们现在一个门的,都是两个门的,就算你单一个门,它一定有枢,枢就是门的轴,门的轴的最底下,有门的臼,臼,就像要用石头做的,或者用木头做的,穴就是门臼,门臼。那么究竟枢穴,是什么意思?究竟枢穴,就是究竟“转变之机,尽在行阴”,要补上这八个字,这究竟转变之机,所有的转变,统统在行阴!

简单讲,所有的生灭,因为有第七意识,注意!在唯识学讲,第七意识全部破尽的时候,第八意识同时变成金刚智,第七意识破尽了,就没有所谓的第八识,这个时候,你观念要想清楚,简单讲,第七意识是深深粘着第八意识,当它最后那一念断的时候,七、八同时清净!讲解的时候,要讲第七意识,再来就要破第八意识,真正在修行的时候,在唯识学里面讲,这一念很重要,到金刚地的时候,破除所有的我、法,俱生我、法二执,微细的那一霎那,七、八同时清净!所以经典讲的略有不同,略有一点不同。接下来说究竟转变之机,统统在行阴,这个枢穴是什么意思?由于有这个枢穴,所以门才有开跟关,由于行阴故,所以根跟尘得以生灭,注意!这个很重要!这几个字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由有枢穴,所以门有开有关,也因为有行阴,所以根跟尘才得以生灭。简单讲,生灭的根源都来自于行阴,微细的行阴,所以这个叫做究竟枢穴,枢,是指门的轴;穴,是指门的臼,门臼。我们以前凹进去有那个捣臼,我们磨那个糯米的那个,就凹进去那个臼,有没有?那个臼,如果你稍微活在古代一点的人,你就知道,像我们从小我们就是用那种的,用这种的枢臼。那现在的门不一样了,现在的都是用那个铁片,对不对?用铁片啊,门的轴已经没有啦!现在没有人用这个的了,这个中国古代的传统的建筑都是用枢穴的,[此则名为,行阴区宇]。这个就叫做所谓行阴的范围。

好,翻回来1455页,翻回来……我现在把……因为它很难懂,初学佛法很难去理解,所以必须repeat…就是重复,重复,像倒带一样,倒带,所以很多比丘尼看了师父的这个光盘,她说她很感谢慧律法师,她说:很少的法师的讲经,这样子一直重复、一直重复,怕你听不懂。她说:听了师父的这个法很舒服,很谢谢啦!表示我们的讲经,还有一些粉丝认同啦。我现在把它整句都贯串起来,让你有个大概!

接下来,先讲1455页,先讲到行阴尽,想阴,对不起,想阴尽,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地,想阴尽的时候,这种境界是什么呢?是只要你想阴尽了,就没有能所,白天跟晚上是一样的,站立跟睡眠都是真如,是人平常,梦想消灭,没有能所,梦想消灭,梦想就是妄想,无论是白天的寤的想心,或者晚上的梦境的心,统统是恒一,恒一,就是统统是保持觉醒,怎么样?本觉妙明的真心得以清虚寂静,就像晴空万里,没有任何的遮障,无复有法尘的粗重前尘影事,因为五尘落下来的影子,不再去执着,观看的,现在看到的一切的世间、大地山河,统统用清净心,就像镜子鉴照出来的这外境,一切都是光明的,来也无所粘,如鸟飞过天空不留痕迹,过也没有踪迹,过去也没有任何的留下痕迹,这个境识当中,也不过方便虚受照应,所以要别,也不做分别想,了完全没有了旧时候的习气,惟一精真,惟存在第八意识的精真。

1457页,经文,[一切生灭的根本元由],从此,生死怎么来的?都是从第七意识微细的执着来的,从此就披敷显露了,这个生灭的根由,所以能得见诸十方十二类的众生的生灭,完完全全地看得非常的清楚,但是因为行阴所覆故,虽然还没有通达十二类的众生,他们各各受命元由,头绪的微细的识阴,还看不清楚,但是这个时候,他的功夫已经能够见到第七意识的微细生灭的种子,在这个众同分里面的生死的基础,也就是行阴,当我们明见了众同分的生死基础的时候,这个时候就像田野间的浮气,这个浮气,但有相却是无体,就像《庄子》所讲的野马熠熠,这个熠熠就是你见到了微细的生灭,你见到了第七意识的形相,忽起忽灭,闪烁的第八意识的根本识里面的微细生灭,这个时候第七意识,因为比第六意识细,所以叫做轻清,第七意识,那么是比较细,所以第六意识叫做粗重,所以这个时候叫做轻清,又比第八意识来比较的话,第八意识又比较细,所以第七意识又叫做扰动,清,是比较第六意识而得;扰动,是比较第八意识而得。

那么接下来,就是一切众生的色身,浮尘根,因为各各不同,诸位!中间就补上四个字,浮根尘后面补上四个字:“各各不同”,意思就是每一类的众生,他的色身、形状、寿命都不一样,所以浮根尘补上四个字,叫做各各不同,因为各各不同,但是有共同处,究竟之处,究竟的根本枢纽和这个门臼,在哪里呢?究竟的根本,统统在转变之机,尽在行阴,由于有枢穴,所以门得以开启、开关,也由于有生灭的微细的行阴,怎么样?根跟尘就得以生灭,这个就是关键,此则这个就是名为行阴,微细生灭的行阴,一个范围,区宇,就是一个范围,所以说讨论的就是微细的生灭,生命的根元。

接下来,1457,注解:[生灭根元者:一切生灭,根本元由,及第八识中,所含七识种子;以有微细生灭,为行阴根本,所有生灭,皆由此流出。前为想阴所覆,故不能见,今则想阴动念既尽,行阴生灭根元,从此披敷显露。]想阴尽了,当然行阴就现前,所以这个行阴现前,[故得见诸十方,十二种类,众生生灭,毕竟克殚其类。殚,犹尽也。]完全看尽了,很清楚。[各命由绪,为识阴;同分生基,为行阴;今为行阴所覆,故曰,虽未得通达十二类生,各各受命元由头绪;而见七识种子,同分生基,]就像怎么样?[犹如野马,熠熠清扰。野马非尘埃,即田间游气,]浮游之气,[春晴伏地可见,]伏地就是趴在地上的一种气,可见,[其状如水,其光如焰。]焰就是光焰、光明。庄生就是庄子,[庄生呼为野马,]跟海市蜃楼的比喻是一样的,但有相,而没有实体。[佛经多称阳焰,渴鹿逐阳焰,远望如水,至近则无。此阴前于二卷,五阴科中,彼约迷位,取其粗相,譬如瀑流;]瀑流,让大家都看得很清楚,就像水的瀑流,没有、几乎没有间断的生灭,瀑流,就是大众皆见的一种生灭,没有间断的生灭,让大家容易了解,就是我们的第七意识,前面用瀑流比喻,是因为找不到间隙。

[此约修位,]现在是修正位,是三昧位,是不是?现在继续在修首楞严三昧,这个时候,[取其细相,]就是他有观照的功夫,所以喻同野马,[喻同野马。]就比喻第七意识像野马,这个就是比较细,用瀑流就是比较粗,让大家能够看得很不清楚,现在是修三摩地的第七意识,用野马来比喻,若有若无,这个第七意识忽起,就是第七意识的形相很微细,忽起忽灭,若有若无。[以喻行阴,幽隐微细动相。]这六个字要背起来,第七意识的形相是什么?幽隐微细动相。这六个字一定要背起来,如果有一天你出去,你听师父的楞严经,那我问你:第七意识的形相,是什么?幽隐微细动相。马上向你合掌,你怎么会棒成这样!刚好背到这一句啦!有时候就很巧合,考试就是不一定,不一定,考试就不一定,所以这一句要背起来,第七意识的形相是什么?幽隐微细动相。接下来,[熠熠,小明也,]小小的光明,[以喻行阴动相,忽起忽灭也。]若有若无。

接下来,1458,第二行,[清扰者:拣异前后之辞。清是轻清,]非同前阴,前阴就是第六意识,[非同前阴之重浊;扰是扰动,]非同后阴,后阴就是第八意识,[非同后阴之澄湛。]对不对,所以轻清是跟第六意识比较;扰动是跟第八意识比较的。[为浮根尘,究竟枢穴者:浮根四尘,乃众生根身;十二种类,各各不同;而究竟转变之机,尽在行阴。]统统看行阴啊!为什么要轮回?就是因为有第七意识的执着、的微细生灭,为什么?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在江边,看到了水流,就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消逝,这个就是指生灭的行阴。[枢者,门之轴;穴者,门之臼。]这个臼,舂米器,古时候掘地为臼,后来用木头或者是石头做的一个臼,让它固定那个门轴最底部。[由枢穴故,门得开关;由行阴故,根尘得以生灭。]所以生灭的元由,从哪里来?从第七意识行阴来。生死的根本,从哪里来?从第七意识行阴来。十二类的生死,从哪里来?从行阴来,[此相不尽,生死难脱,是则名为行阴区宇。]现在我们就有一点谱了,就Do-Re-Mi-Fa-So-La-Si-Do就唱得起来了,要不然这个实在是看不懂啦!实在是看不懂,[初始修未破区宇竟。]

1458页,[癸二 终破显露妄源] 经文:【若此清扰,熠熠元性,性入元澄,一澄元习,如波澜灭,化为澄水,名行阴尽。是人则能,超众生浊,观其所由,幽隐妄想,以为其本。】这个这一段是指行阴尽的时候,那个时候,境界可不得了了!若此清扰,清,就是指轻清;扰,就是扰动;熠熠,前面讲的,熠熠,若有若无的生灭,所以,熠熠,生灭之根元,但是熠熠中间加四个字,熠熠“生灭之根”元体性,若此轻清扰动,熠熠生灭之根元体性,怎么样?只你要你有功夫,体性一入于元澄,就是元本澄清之际,就是指第八意识,就是水浪停息啦!我们常说,想阴如洪波,大的波;行阴如细浪;想阴如洪波,想阴那个波,因为能所不断,这波浪比较粗;行阴就像细浪;识阴就像无浪的流水,水在流,可是没有波浪;真如觉性就像湛然的止水;后面会讲到。

接下来,这个我们的体性,只要一入于元本的澄清之际,这个水浪就自动停息,一入于澄清的本际,一澄,就是你只要一入于澄清的本际,怎么样?第七意识,本元习气,就是第七意识的细相,这个形想,还有如第七意识后面,所引起出来的如波澜灭,诸位!把笔拿出来,元习,是指第七意识;波澜,就是水浪比较高,就是波澜,这是指第六意识。好!元习叫做本元习气,那么波澜就是指第六意识,水波比较大的浪,比较大的浪,叫做波澜。所以,这个第六意识粗糙的灭,就是这个时候一入于澄清的本际,这个时候第七意识的本元习气,还有第六意识的波澜,统统灭!想阴魔的波澜灭,化为澄水,因为这个第七意识,还有第六意识,这个都是清净的水,只是因为风,无明的风一鼓动起来,变成有什么第六意识、第七意识。

化为澄水,一识也没有啊!唯是一心,唯是真如啊!是不是?名行阴尽了,接下去,一定要补六个字,要不然看不懂,名行阴尽,后面补六个字:“种子习气俱尽”,是人则能超众生浊,要不然没有补上这六个字,名行阴尽,看起来又好像看得懂,又好像看不懂,对不对?名行阴尽,后面要补上“种子习气俱尽”,这个时候是人则能超越众生浊,观其所由,幽隐妄想,以为其本。微细到难以觉察的生来相,生灭的妄想叫做幽隐,我们知道,幽,就是暗处;隐,就是不是很明显啦;对不对?所以这个中文的这个名相,用得太棒了!幽,就是暗处,难以觉察;隐,没有显现,也难以觉察;实在厉害!这个中文实在是美不胜收,幽隐妄想,以为其本。所以第七意识就是幽隐妄想,幽暗又隐藏得很深、很细,幽隐妄想,以为其本。

接下来,若此轻清扰动,熠熠生灭之根元体性,我还是把这个整段用这个白话再贯串一遍,若此轻清扰动,熠熠生灭之根元体性,只要这个体性一入于元本的澄清之际,进入了第八意识,水浪,这个时候就停止,一入于澄清的本际,包括第七意识的细相,跟本元的习气,还有第六意识的如波澜,波浪的大浪也灭了,这个时候,六、七统统化为清净的水,入于第八意识,名行阴尽,这个时候,种子跟习气统统尽了,当种子习气断尽了,是人则能超越众生浊,那么第七意识怎么来的?观其所由,这个第七意识生灭怎么来的?就是因为很难观察的,隐藏在幽暗的、又不明显的一种妄想,就是微细,幽隐妄想,就是微细到难以觉察、难以观察的生灭细相的妄想,以为其本。

[若此轻清扰动,熠熠生灭之根元体性,因定力转深,此体性一入于元本澄清之际;后文所谓,湛不摇处是也。元性:生灭根元体性,即第七识。元澄:水浪停息曰澄,即第八识。一澄本元习气,即第七识行阴。种习俱尽,而复还识精元明之体矣。故曰如波澜灭,化为澄水。]底下这几个字,统统要背起来![以想阴如洪波,行阴如细浪,识阴如无浪流水,真觉体性加湛然止水;]我现在念,你们回答!强化印象!想阴如洪波,行阴如细浪,识阴如无浪流水,真觉体性如湛然止水;那这样子印象,回去就很清楚了,这个比喻太好了!这背起来!湛然止水就是我们的真如体性。[今化为澄水,名行阴尽。《指掌疏》云:按耳根圆通,此当空所空灭。]就能空跟所空都不可得。[言前于觉所觉空时,宛尔有个能空心生,所空觉灭,仍属细流,即是八识中,第七识种子,名为生灭根元。今于行阴尽时,性习都尽,]性就是指种子,习就是指习气,这个性不是指本性,性习都尽,就是与生俱来的叫做性,就是种子,叫做性习都尽,就是种子跟习气都尽。[故能空与所空,而俱灭矣。所以不能复真者,以犹为识阴所覆故。]

在这里,你就知道,修行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拣便宜,没有你看到这个生灭的行阴,你就知道,修行,注意喔!这一句能够破行阴,修行是点滴功夫,没有便宜的事,那个生灭的微细,没有下过功夫,你就是磨不掉,你很想修行,可是没下过功夫,你只能在边缘上游走,没办法进入修行的核心,诸位!断生灭,断微细的生灭,这个就进入修行的核心,因为这样才有办法接近涅槃啊!

诸位!微细的生灭进去就是不生不灭。在座诸位,如果修行可以拣便宜,有什么越来越快的,你不要相信这一套!修行真的是点滴功夫,一点都不能造假,也不能逾越这个次第,没办法的!就算我们顿悟了,本性了悟我们不生不灭的本性,问题是习气还在啰!习气还在啊,对不对?理跟事都要圆融,理上来讲,一切法无生,究竟圆满。可是事相呢?事相,我们依旧是凡夫,还没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啊!我们一样贪、瞋、痴,所以你不要以为:开悟就叫做了生死了,这个还远得很呢!要有证量,是不是?开悟,是说我对理上来讲,知道:自性就是佛。那问题还有事修啊!问题还有事修,事修就是远离杀、盗、淫,远离贪、瞋、痴啊!十方三世一切佛,只有经过缜密的事修才能成佛!要牢牢记住!像六祖那个一悟即入如来地的,六祖那个都是演一出戏给你看的!六祖在一百七十年前,就有高僧大德预言:一百七十年后某某个地方,会有菩萨来转世,演最上乘,所以六祖,这一辈子看起来是顿悟,可是人家是修无量劫了!记得!顿悟由渐悟而来的,你要牢牢记住这一句话!在座诸位!你以为师父这一辈子,是不是?这样出家,有这样的口才,或者是有这样的这个弘法的精神,还有这个能力,那一定不是这一辈子的,有夙世的善根,还要后天的精进啊!所以这一辈子,师父也非常非常地精进。所以我常常告诉他们说:现在的年轻人吃不了苦,要想要像祖师这种成就,几乎很难!要吃得了苦的出家众,他才有办法成就,这一定的道理!

[是人则能超众生浊者:如前云,知见每欲留于世间,业运每常迁于国土,相织妄成,名众生浊。]这个前面都讲过了,不再重覆。[以行阴生灭不停,业运常迁,遂成众生知见,]知见,什么意思?知见,就是头上安头,清净自性,本然全然知、全然地见,就所谓的绝对知、绝对的见,现在变成小知、小见,所有的执着,所有的分别,所有的角度,所有的妄想,所有观念,统统就是知见!我们把无尽的全知、全能的知见,变成执着那么一点点的知见,整个宇宙其实就是我们的生命觉性,但现在不是!我们现在为了三餐,斗得你死我活,这个就是众生的知见,佛讲的:我们把整个宇宙的觉性都丢掉了!我们的觉性像宇宙那么空旷啊!众生的可怜,就是我们把整个宇宙的财物统统丢掉!而执着我们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来当做是享受,而且享受还有后遗症呢!这个就是众生的知见,看什么,执着什么!所以一个人有太多看法的那个人,那个人一辈子会很多的烦恼,如果那个人常常喜欢别人人的隐私、私事,或者谈论是非,那个人一辈子都不会快活!因为他没有时间来回光返照自我,所以真正的修行人是不看众生的过的,二六地中是看自己的过失。

接下来,[浑浊真性。今者,行阴既尽,则众生浊自然超越,超越之后,反观行阴之所由来,元从幽深隐微妄想,以为其本。初具示始终竟。]

[壬二  中间十计]注意那个计喔!而不是说十境喔!我们刚讲的,前面讲,想阴是十境喔!而这里中间是十计喔!这个是关键,十计就是从内心里面执以为殊胜的一种执着,(未完)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300~340链接(未完)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200~300链接(未完)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01~200链接(未完)

首楞严神咒注解整理(慧律法师版)

楞严经讲解340:你没有忘掉这个色身,就一定会感得三灾,没有办法出三界

楞严经讲解341:今天听经闻法没看出什么结果,可是在你证阿罗汉果时就分利钝

楞严经讲解342:不管你在哪个时空扮演什么角色,记住要做最有利益众生的事

楞严经讲解343:在生灭无常的世间背叛与被背叛是很正常的事情,大智慧才是一生最可靠的

楞严经讲解344:淫欲是坠入三途的重大力道,你淫欲不断就是一直往下掉升不起来

楞严经讲解345:不管孝子贤孙有多好、夫妻感情多深,时间到时业力一转你走你的我走我的

楞严经讲解346:谁都不想看到对方傲慢的态度跟心态,傲慢只是自己麻醉自己而已

楞严经讲解347:要是掉进了地狱,除了佛和圣人能救你,世间人为你做功德诵经都没用

楞严经讲解348:在中阴身的人他不想去投胎,但中阴身最长的生命就是四十九天

楞严经讲解349:世间没有冤枉的事情, 业力是最公平的上帝,所以不用怨叹

楞严经讲解350:本经修楞严大定以淫欲为生死冤家,想要好的果报就一定要断淫

楞严经讲解351:从今天起绝对不发脾气,绝对不恨任何一个人,你的相似三昧就现前

楞严经讲解352:心中没有爱也没有恨就接近圣人的境界,喜欢的不执着、不喜欢的也不排斥

楞严经讲解353 : 只要你护持三宝,发愿弘传正法,就是大大的善业力

楞严经讲解354:五十种阴魔是楞严经最大的特色、卖点,是末法的重要的一面镜子

楞严经讲解355:所有的问题都是你自己内心的问题,都不是别人的问题

楞严经讲解356:死亡是人类最无法掌握的讯息,来不及没办法预测的

楞严经讲解357:我们生命其实来自于太阳的能量,说你跟我这样分别其实是多余的

楞严经讲解358:不管见没见到佛,只问你现在心是不是定在这一句阿弥陀佛的身上

楞严经讲解359:任何一个学佛的人有极端的情绪,这个都不是佛法

楞严经讲解360:降伏自我很困难,批判 轻视他人很容易,这就是心中生大我慢

楞严经讲解361:你只要内心没有贪念,这个想阴魔一点办法都没有

楞严经讲解362:我这一辈子搞了很多花招,到最后还是拿起念珠念阿弥陀佛

楞严经讲解363:一直贪求这个感应就很容易着魔,这五十种阴魔就是照妖镜

楞严经讲解364:身着白衣,受比丘礼,就是正法要灭亡的时候

楞严经讲解365:普天下没有一股力量比这个男女感情跟欲望的力道这么强大、吸引的

历史文章阅选读二(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寿康宝鉴》原名《不可录》白话版 全

太上感应篇目录01--52(完)

提倡文昌法门的阴骘教育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