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圆觉经18:修行可以将无量劫化作一念,无量劫的无明在一刹那之间就能解决

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圆觉经18 慧律法师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n06518sdda1&width=500&height=375&auto=0

圆觉经18

慧律法师主讲

 [“善男子!一切实相性清净故,]性清净故,一切实相法本性是清净。[一身清净;一身清净故,多身清净;多身清净故,如是乃至十方众生圆觉清净。]此明自他正报同净。]自己的正报、别人的正报,同样的清净。[前二句承上。一切,包括上文,世间出世间,一切诸相,无不是实相。]统统是实相。[此句义现幽玄,]就是很深,[应加详解。《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但世间染法是妄,即出世净法,]清净法,[对染说]清[净,净亦成妄,故曰:皆是虚妄。]譬如说:两个都是修行人,你比较有修行,你就笑对方:你这个没有修行的人!虽然你比较有修行、经教比较通,你取笑对方没有修行,这样就算你比较有修行,也变成怎么样?一种执着性,对不对?也变成一种执着性。佛是清净法,但是,这个清净是对污染来说的,所以,佛并没有执着:我就是清净!因为他不执着染、不执着净,这样才是真净。因此净也变成妄,所以说:皆是虚妄。

[妄无自体,执之成有,]执着就变成有,[如果了解虚妄就本空,[了之本空,则相即无相(实相),全妄即真,]全部虚妄,当下你如果悟到,就是真如本性。[如摩尼所现五色,愚者执为实有,悟者了之即空,当下即是真空(无相)实相矣。《金刚经》又云:“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你想想看,你若了解一切相非相,就是不实在相,你就见到我们的本性了;即见如来,“如来”就是我们的本性,所以,要成佛作祖哪有困难?在座诸位,并不困难!你如果见到诸相非相,见到诸相,你能够离相,不要执着,[”非、即离也。若能离相而见,即见清净法身如来(此如来、作不变随缘二义解,不作佛解。法身无相,而能随缘现相;如摩尼现色,虽然现相,如如不变,即是清净实相)。又如《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注意看那个字:深,这个字就是最重要的,深,不是浅,深叫做下真正地功夫去行般若;浅就是了解而已,我们现在叫做行浅般若波罗蜜多时。其实我们现在连浅都没有,我们连一点般若智慧也没有,遇到事情就暴跳如雷了!行深,深就是实证、悟入。[般若波罗蜜多时,]就是空无一切相,般若智慧,这样才能达到解脱的境界。

[照见五蕴皆空。]照见我们这个色身一切都是空性。[”智照现前,照见五蕴,一切诸相,皆是真空实相。如见摩尼五色,色体全是珠体。故《智度论》云:“照色等空,名为实相。性空实理,离于颠倒,非虚伪故。” ]底下那一句要注意听:[于空见空,亦名颠倒。]你对于空性,还执着有一个空:我在离相,离一切相叫做空嘛!我还有一个离相的念头,那也不叫做空,意思就是要回复很自然,空是透过本性的智慧,并没有一个执着能空、所空的能所,离开能所。于空见空,你认为还有一个空性可得,亦名颠倒。[于空无著,]对于空性无所着,[乃是实法。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无迁无变,究竟常住。一切世出世间诸法之相,虽复千差万别,会相归性,]什么叫做会相归性呢?性就是统一;相就是差别,会这个差别归入空性的统一,一切法不可得,[惟一实相,自性清净,故曰:一切实相,性清净故。此实相从本以来,清净无染,迷时非染]没有污染,[似染,今诸幻尽灭,]诸幻尽灭,一切幻化出来的统统去除,[为觉性圆明所显。一切同成一实相清净之故,托法显已,]藉着这个法来显、显了。[融会一己之身,心见清净,根识清净,]当然心如果平等心,透过六根、六识,当然是清净。譬如一个人有慈悲心,对不对?慈悲心,他六根、六尘,一切都慈悲。

[与彼诸法,同时清净,是名一身清净也。一身清净故,多身清净者:此由自及他。于自身,既证清净实相,观一切众生,同一清净实相,不取众生相故。]不执着一个众生相。[志公云:“人如我身空诸法空,千品万类悉皆同。]以前的布袋戏都是这种语气,以前都是这样念:如我身空诸法空,千品万类悉皆同。以前的黄俊雄,对不对?都是这样吟诗,还拿着一支拂尘,以前也是很迷布袋戏,迷得很深,没有学佛都是这样。”[乃由自己,证得平等法故,]要证得平等法身很简单,在座诸位!放下一切念头,不思善,不思恶,恶无恶性,善无善性。[因己会他,]因为自己的本性来照会别人,[亦融会得众生多身,悉皆平等清净也。多身清净故,如是乃至,十方众生,圆觉清净者:此由近及远,扩而充之,自一方众生身,乃至十方众生身,同一圆觉清净。上言实相,此言圆觉,以圆觉乃实相本体,亦即诸法本体。今证圆觉清净,则十方众生,正报之身,自应咸同清净也。]所以,讲来讲去,还是要摆平自己,摆平自己,比摆平别人更重要,摆平自己,比摆平别人更重要!

我生长在猪屠口,我小时候就是没有学佛,没有机会听到经典,一直念书,从小一直念书,幸好没有变坏。我今天如果从小就学佛,就会去度猪屠口那些众生,猪屠口那些众生,真的!从小就度众生,一个一个度……,有的人讲:师父!我们回猪屠口度众生!现在很难,要去猪屠口度众生,很难!为什么?他们没有那种环境,我讲给你们听,猪屠口里多半是做抬棺的、清道夫、打零工、帮丧家拿旗子、开赌场,都是这些,很多父母亲终日沉迷于赌博,现在不知道有没有比较改进了?讲起来很可怜,生长在猪屠口的小孩很可怜,没有变成不良少年,就很难能可贵了,难能可贵了,真的!我们如果有因缘,也要回猪屠口,猪屠口,很难度!动不动就是拿刀拿枪、砍来砍去的,从小我们就司空见惯了,不过,不会变坏,很奇怪!可能是佛陀的保佑。

【“善男子!一世界清净故,多世界清净;多世界清净故,如是乃至尽于虚空,圆裹三世,一切平等清净不动。】此由正会依,就是由正报会依报,[以明一多依报同净。前一人清净,融显多人,以成一界清净。此一界清净,融显多界,以成一佛刹土清净。复由一刹清净故,会得尘尘刹刹,尽于虚空,横遍一切处,圆裹三世,竖穷一切时,悉皆平等,清净不动。此即观行成功,会相归性,摄事归理,以显清净觉地,为十方三世,根身器界之体,即属圆觉体大义。一真空绝相观竟。

卯二理事无碍观。【“善男子!虚空如是平等不动;]这一段写得很好,诸位要慢慢体会。虚空如是,平等不动,虚空无相,平等不动,[当知!觉性平等不动;四大]平等[不动,]它这里漏掉,我相信经典一定是有“平等”,这里少了两个字:四大,加“平等”不动,不可能前面有“平等”,后面没有“平等”,四大平等不动。[当知觉性平等不动;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平等不动,当知觉性平等不动。】此文融会色空,与觉性平等一如。觉性,是理;色空,是事。理不碍事,事不碍理,以成理事无碍法界。虚空如是平等不动者,此句承前启后。前以理融事,事同理而平等不动,此以事显理,理亦同事而平等不动。理事互不相碍,故曰:虚空平等不动。当知觉性平等不动,四大不动故,亦应有平等二字。文略意该。乃谓不独无相之虚空,与觉性无碍,即有相之四大,亦与觉性无碍,]学佛的人就是学两种:学自在、学无碍,菩萨!修行其实可以将无量劫化作一念,无量劫化作一念,这是《华严经》的思想,我们无量劫的无明,在一刹那之间就能解决,菩萨!放下、离相,二十四小时都存在“大慈大悲”四个字,一直原谅众生,这样就能进入平等:进入平等就是空性,事理就无碍,事理无碍。

[故曰:四大平等不动故,当知觉性平等不动。世间事相之法虽多,五大]就是地、水、火、风、空,[摄无不尽,]五大就是地、水、火、风、空,[皆与觉性不相妨碍。如是乃至超越十力、四无所畏等,乃至八万四千陀罗门,出世法,平等不动。当知觉性亦复如是,以显清净觉地,真俗二谛圆融无碍之相。即属圆觉相大义。二理事无碍观竟。

卯三周遍含容观。【“善男子!觉性遍满、清净不动、]我们的觉性遍满,清净不动。[圆无际故,]圆满,没有一个界限。[当知六根遍满法界;根遍满故,当知六尘遍满法界;尘遍满故,当知四大遍满法界;如是乃至陀罗尼门遍满法界。】]这是《华严经》的思想,叫做遍,周遍含融观,周遍含融叫做事事无碍法界。所以,[此明事事无碍法界。上文色空事相,与觉性对显无碍,]这是事理无碍,理事无碍,现在是事事无碍。[此科事与事,对显无碍。六根、六尘、四大,皆事也。前三句承上文,圆觉之性,本来遍满、清净、不动,向为无明所]碍[障,不局而局(不周遍),]本来是没有际限,没有一个界限,变成了一个界限,本来没有一个界限,而变成了一个界限。[非染似染]不动而动。非污染变成污染,[(如摩尼似有五色),]变成五色,[不动而动(妄见生灭)今观行成功,复本心源,究竟清净,十方虚空,以及世出世法,为觉性之所显发,同时清净不动,周遍法界。圆无际者:即圆满十方,圆裹三世,横遍竖穷,]竖穷就是遍十方,穷三际,横遍十方,竖穷三际。

[无有边际,理事无碍之故,遂成本文事事无碍也。当知六根遍满法界者:六根由觉性显发,则一一根,称性周遍法界,圆满无际。如《楞严经》根大文云:“如一见根,]那个不是——,是一个一(新版已更正),如六根中的一个见根,[见周法界,听、嗅、尝触]这个是口的尝[、]身体的[觉触、]意识的[觉知,妙德莹然,]这个“莹”就是皎白的意思,妙德洁白。[遍周法界,圆满十虚,]十方的虚空,[宁有方所。]怎么会有一个定点呢?无碍,你今天心如果无罣碍、无碍,当然,你走到什么地方都无碍![”六根悉皆如是,彼此不相妨碍。根遍满故,当知六尘遍满法界者:尘性亦不离觉性,亦得称性周遍,彼此无碍,四大亦复如是,各各遍满法界。

此当释疑。疑云:地性障碍,空性虚通,云何二俱周遍法界?]意思是说:地是坚硬的东西,它是有质碍的,空性是虚通,云何两种都周遍法界呢?[释云:地空实在相容,譬如凿地,出土一尺,则有一尺虚空,出土一丈,则有一丈虚空。虚空浅深,但看出土多少而定,]出土就是挖出来的土,叫做出土,但看出土多少,出土就是我们挖多少土出来,就有多少虚空。[虚空本遍于地中也。]一挖下去,虚空就产生,就出现虚空。[又疑:水火二性相克,云何俱遍法界?释云:水火亦实在相容。如油本是水,]油本是水,[一点则完全是火。地、水亦然。五金是地大之属,]金子、金银财宝,[一镕全成汁水,]变成水性。[岂非地水各遍,相容无碍耶!]现在的山崩地裂也是一样,岩浆也是液体,流出来后遇到冷空气而成坚固,水可以变成硬的东西,硬的东西也可以变水,就是可以融来融去的。[世间法如是,出世间法,乃至陀罗尼门,一一皆遍满法界,圆无际故。]圆无际故,圆满,没有一个边际,学佛的人,最好是能够圆满,什么事情都加添地去处理。

 [【“善男子!由彼妙觉性遍满故,]这是修行的人,因为他已经证悟妙觉觉性,前面所讲的事事无碍。[根性、尘性,无坏无杂;]我们前面说的根性,六根性、六尘性,一一周遍法界,不必灭相归性;灭相归性,变成摄事归理,变成理法界;而这是事事,每一样都是事相,互相遍满,互相无碍,所以说:无坏无杂。[根、尘无坏杂故,]一入多,一而无坏;以多入一,多而不杂。所以说[如是乃至陀罗尼门,无坏无杂;】]因为根、尘是互相相入相摄,无坏无杂,如是世出世间法,都是这样。“乃至陀罗尼无坏无杂”,这意思是说:事事无碍的境界,乃至十玄门中,一多相容不同,不同。[首句总承上文,由彼妙圆觉性,周遍圆满之故。此先举所依觉性,为事事遍满无碍之由。根性尘性,一一悉皆遍满,并非泯相归性。若泯相归性,是摄事归理,但成理法界。此乃即一一事相之法,更互遍满,互不相碍。以一入多,而一无坏;以多入一,而多无杂。根尘相入相摄,无坏无杂故,如是世出世法,一一皆然;乃至陀罗尼门,无坏无杂。此明事事无碍之境,乃十玄门中,一多相容不同门。观下喻自知。][

【“如百千灯光照一室,其光遍满,无坏无杂。】]这也是藉着比喻来解释。[百千灯,喻一切事法。光照一室,]都在一室当中。[喻一切事相之法,遍满法界。其(百千灯)光遍满,无坏无杂,]我们在一间室内,你看灯光这样照射过来,有这么多灯光,这里也有灯光,那里也有灯光,分不出是日光灯还是油灯,是什么样的光线分不出来,无坏也无杂。所以,用光来譬喻很好,用光来譬喻很好。所以,无坏无杂,[喻一根入诸根时,一根无坏;以多根入一根时,多根不杂;以一尘摄多尘时,一尘不坏;以多尘摄一尘时,多尘不杂。其余诸尘、诸法互相摄入,例此可知。一光容多光,多光容一光。光光相容,]互相包容。[光光不同,皆无坏杂,是为:一多相容不同门。妙用难思,即属圆觉用大义。本科周遍含容观竟,并二观行成就竟。]用大,圆觉用大,我们说:体、相、用。我们不能契入事事无碍的法界,所以,听起来会感觉很吃力,会感觉很吃力,他用灯光来比喻,有时候我们也不容易想像得出来。

我们的本性是无形相的,但是,事相是有形相的东西,因为我们的业力卡住了,我们因为宿世没有柔软心、没有宽恕心,所以,我们因为柔软度不够,因此事相的隔离变成很强烈的东西。所以说: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我们如果了解我们圆觉的本性,天地万物就能随心而转,我们显现出一分圆觉,就有一分神通妙用起作用;千百万个圆觉完成,千百万个圆觉就是一个圆觉;一个圆觉就是千百万个圆觉,所以说:佛佛道同,佛佛道同。因为我们现在未到无碍的境界,说:一多相容,小能容大,大能容小,这讲起来很困难,只能从理性中去体会、了解而已。譬如说:我们很有智慧,《大藏经》那么大一部,排满了整个书柜;但是,一个通达藏经的人,通达藏经的人,整部《大藏经》都装在他的脑袋里面,脑袋里面,装在他的脑袋里面,不然他要怎么说法?等到上台时才要翻书,怎么来得及呢?讲真的,等到讲经时才要翻书,怎么来得及呢?像这一本有可能看得懂吗?一头雾水,有可能看得懂吗?我刚刚睡过头了,不晓得闹钟为什么没响?或者是我又把它按掉了?就一直睡,幸好我早就准备好了!如果我等到要说法才来准备,那是不可能的事!对不对?是不是这样?所以,我们说:《大藏经》这么多,状在这么小的脑袋里,对不对?我们说:这个人的肚量那么大,能包容一切,肚量在哪里?它也是无形相的东西,别人忍受不了,他就有办法忍,所以,一切事相对他来讲都障碍不了他,我们只能够体会,只能够体会,当然,若是以本性来说,就是说:山河大地,第一个时间、空间的交会点,都充满了智慧,充满了智慧,在凡夫来讲,事理无法圆融;但是,在圣人来讲,不然他要如何堪称诸佛菩萨?要如何了解千百万亿众生的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法身是无相的。所以说:多虽然是无量,但是,离不开一。

我举一个例子,你慢慢去体会:高雄中台中加台南新竹加台北,等于一个台湾,一,再多的东西到最后变成一。一个台湾加马来西亚加新加坡加美国加澳洲加南极、北极,加起来,一百五十几个国家,加起来等于一颗地球,还是一,知道吗,还是一。无量无边的星球加起来,还是一个虚空,同样如此,就是离不开一,而一个虚空就遍满每一个角度;圆觉本性就是如此,都不能脱离当下,当下。只有用这样,自己慢慢去体会,不然很困难!《华严经》都是菩萨在听的;《圆觉经》前面所列的听众都是等觉菩萨,而我们连初果都没有;不要说初果了,光是一个贪心就搞了十几年没消息、去不掉了,我们现在叫做看结缘的而已,哪称得上研究经典?是不是这样?这部经都是大菩萨在听的,你看前面所列的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以及弥勒菩萨、金刚藏菩萨,那都是十地菩萨、等觉菩萨在等成佛、要成佛作祖的,跪着请示佛陀;而我们……算了吧!还得买麦包充饥的凡夫,笑死人了!所以,这算是念结缘的,念结缘的,知道这个境界就是这样,研究一下;喔!一念不生就是佛,多少参考一下,还是有用,不然,讲真的,我们怎么有办法去体会事事无碍法界?所以,不读华严,不知佛门的宝贵,不读《华严经》,不知道佛有多大的胸量、多大的福报!

[壬三顿同佛境(分三)  癸一用心同  子一法。【“善男子!觉成就故,当知菩萨]这位菩萨,因为觉性遍满一切,无坏无杂,所以,他说:到这种境界,觉成就故,从观行观照。说:当知这个菩萨到这种境界,怎么样呢?什么境界呢?[不与法缚,]一切法束缚不了他,自在而无碍,很自在。[不求法脱。]因为本来无缚,哪里有解脱呢?譬如说:你去亚马逊河那个地方,有那个距离我们人类二、三千年的原始民族,甚至落后我们差不多一万年的历史,那边没有人在穿衣服的,没有文明的世间,那海拔都是几千公尺上面,都没有在穿衣服的。你去那个地方说:喂!脱衣服!他会说:你真是奇怪,我连衣服都没穿,你叫我脱脱衣服?听懂了吗?他连穿都没有,你怎么叫他脱衣服呢?对啊!本性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来不去,当下就是实相,你想求什么解脱?求什么解脱?像今天来的那个弟弟,就很没有智慧,他很老实,他听我讲经讲到戒律,说:唯盗僧物,佛不能救,五逆十恶罪,尚且能救,偷出家人的东西不能救,不通忏悔。他小时候不懂,跑去寺庙偷东西,偷东西来吃,本来是想保平安的;现在长大了,听到经典、录音带,开始寝食难安了,已经打了两通电话来问了。今天他父亲又带他来,他现在很痛苦,怕犯了不通忏悔的罪,我今天就跟他开示:你当时是因为年幼无知啊,对不对?不然以前偷拿师父二百块的水果来吃,我们现在还他五千嘛!对不对?是不是这样?二十倍嘛!这个小孩子很老实,老实,他说:师父!我还是很怕,十方常住,我还给一间,其他的会知道吗?我说:知道!

佛怎么会不知道呢?我们现在絮凝发生的事,高雄马上就知道,一通电话就传遍了,诸佛都有在互通电话,还有传真,不用担心,不过,他还是会怕!跟他讲完,他还是很怕:师父!我还是很怕,我没听录音带前,不晓得罪这么重!我说:你知道那间寺庙在哪里吗?他说知道。我说:既然知道,你就拿去还他啊;万一你当初因为年纪小,忘记是在那间寺庙偷拿的,不然你就将赔偿放在文殊讲堂,然后点香向佛禀告,这也是十方常住的道场,一样啊!十方道场就是遍十方。他就说:师父!偷拿常住物,罪这么重喔?我说:啊?你不知道吗?偷拿出家人的东西,一块钱就等于一亿、一百亿了!十方常住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譬如说:你今天在我这里偷拿……,不用多少,偷拿一块钱就好,偷拿一块钱,我们这里有三十几个法师,每个人都有一块钱的权力,师父也有一块钱的权力,而十方,尽虚空,遍法界,台湾省的出家人、全世界的出家人,加上十方诸佛、诸大菩萨;不然我们吃饭为什么要打板?知道吗?吃饭打板就是请诸佛、诸菩萨、诸阿罗汉;打板了,吃饭了喔!呼请,呼请,出食,对不对?呼请,出食,所以,为什么说:在寺院里施舍功德很大?因为体遍十方;为什么说偷寺院的钱罪很重,佛无法救你?因为罪结十方!这休养听懂了吗?他听我讲完后:师父!我当时年幼无知,不是故意的!我说:我知道,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

然后我去办一些事情,他又跟来,我去今日(流通处)那里坐,去那里看看,他又走到今日这里:师父啊!我还是很怕,不然你帮我加持一下,看能不能消除我的恐惧?真是啰嗦!就跟你讲不要紧,赔给常住就行了,偷拿一百,我们就赔三千;偷拿二百,不然我们就赔六千嘛!对不对?以前就不懂啊,佛会原谅你,佛是慈悲喜舍,你知道不对,有心忏悔了,佛怎么会不原谅你呢?慈悲才是佛法啊!他说:喔!不过我还是很怕!(哎呀!不然你去死一死好了!)没办法了!我说:答案都已经跟你讲完了,叫你不用担心,如果有因果,我帮你承担。他还是会怕。我说:会怕比不会怕好啦,讲真的,会怕比不会怕好。有的人说:那本来就是要给人吃平安的!这样就比较糟糕,他会怕,会怕就表示他畏惧因果,这样还有救,会恐惧,恐惧堕地狱。如果我们的本性就不是这样,说:不与法缚,不求法脱,也没有所谓解脱的人。

[不厌生死,]不讨厌这个生老病死。[不爱涅槃。]也没有一个涅槃的爱,堕入涅槃的爱见。[不敬持戒,]这个不敬持戒不是说:我不尊敬持戒的人!不是这个意思,他的意思是说:不会特别去尊重……,因为一个没有平等心,比较看得起持戒的,意思是这样,不是说:我不去尊敬有持戒律的人。持戒的人,大家还是要好好地恭敬;他不是这个意思,不敬持戒就是说:他平等心,最主要是要形容底下这一句,是衬托底下那一句:[不憎毁禁。]“不憎”就是不恨、不憎恨、不排斥、不恨毁坏禁戒的人,就是说:他也不会去恨犯戒律的人,最主要是要强调这一句。就是说他平等,对持戒的人平等心,对毁犯戒律的人也是平等心。[不重久习,]不会看得起修行很久的老参。[不轻初学。何以故?]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心平等,所以,自己就问:何以故?[一切觉故。】

此明用心与佛同。承上证知,觉性遍满一切法,悉皆无坏无杂故,呼善男子,名为觉成就。盖此成就,全由观行成就之功。当知菩萨,到此境界,不与诸法作系缚。不求诸法成解脱,深知缚脱无二故。而于生死则不厌,而于涅槃则不爱;而于持戒则不敬,而于毁禁则不憎;而于久习则不重;而于初学则不轻。四对之法虽殊,因其心平等,而无胜劣之分。经自征云:何以故?释曰:一切觉故。]一切觉故,什么叫做一切觉故呢?底下写四个字:心体离念。心体离念,离一切念,所以一切觉悟;我们今天一切不觉悟,就是因为我们有念,念念就是邪见;放下,不思善、不思恶,这是这么时,就是明上座本来的面目。所以,《大乘起信论》[论云:“所言觉者,谓心体离念。]离一切念,离念就无恨也无爱;无富无贫,无高无低,无男无女,无天无地,一切都与空性相应,离一切相,所以,一切觉故。师父昨天告诉诸位:修行无量劫能化作一念来解决,就是这句:一切觉故[” ]所以,这一段是说:离开一切求与舍,[离前与求、]离开[厌爱、敬憎、重轻诸念,以觉性遍满,迥离分别,]“迥”就是远离,因为前面解释过,应该都会了,迥离分别就是远离分别心。[寂灭无二,无法不觉也。一法竟。

子二喻。【“譬如眼光,晓了前境,其光圆满,得无憎爱。何以故?光体无二,无憎爱故。】眼光,即眼根照境,现量所得,不落思量,不起分别,晓了现前境界。如《楞严经》云:“但如镜中,无别分析。]无别分析就是同时普照,就是平等普照。意思是说:镜子是平等的,不用担心我们相貌美丑。我常说:一切法总不用学,你只要学平等;一切法总不要学,你学放下,你如果什么事情不能解决,麻烦你透过智慧,你问自己:你为什么放不下?你分析一下,你把分析一件事情,你分析一下,你说天地万物有什么事你不能解决的?所以说:瞻前顾后,什么事情都退一步想,以平等性,这样就什么都解决。[”其光圆满普照,以其平等故,得无憎爱。]我们为什么有憎爱心呢?因为整天都在管别人,我们为什么有憎爱心?就是因为整天都在管别人,因为你有别人现前,你一直想要去管别人,你才有憎,“憎”就是恨,才有爱,起这个爱见,是不是这样?被外境迷了,被外境骗了!所以,[征云]就是问。[:“何以故?释曰]就是答。[:光之体,即妙觉明之体,妙觉圆照,法界一相,同是一觉,故无憎爱也。一用心同竟。]诸位菩萨!学道就是注意听看看大菩萨如何修行,我们学不到一百分,最起码也要学三十分,下一点功夫,无憎爱心。

[癸二见境同。【“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修习此心得成就者,于此无修,亦无成就。】 此承上既用心同佛,故见境亦同。此菩萨,及末世众生,修习此心,得成就者:即依圆觉妙观,观照自心,日久月深,]所以,修行需要时间,我一直跟诸位讲:不能急,我也一直劝这些初发心来出家的法师,这个不能急的,急急忙忙地就要离开师父;急急忙忙地就要离开道场;急急忙忙就要离开这个僧团,这是很悲哀的选择,严重错误的选择。除非我们这里没有法,如果我们这里没有法,则另当别论。对不对?我们这里一直在弘法利生,我们法还没有学到一个定点,急急忙忙就要离开,出家众,这样讲起来是很可惜的!而在家众则是经不起别人讲几句闲话就离开了,我们也是夫他很怜愍,很怜愍,没办法!我常常跟邱医师讲:邱医师!我们两人立场上相同。邱医师也说:对!师父!我们立场相同。邱医师说:我是一个医生,人家如果不让我们看病,对不对?人家如果不让我们看病,你只能嫌我技术不好而已,你不能嫌我没有实力。对不对?你不来让我医治,或是来让我医治,而你对我没有信心,你只能说我技术不好而已,你不能说我没有实力。师父也是一样。邱医师说:你不让我医治,痛苦的是你!很有道理!你不来让我医治,只能笑我技术不好,不可以笑我没有实力,但是,痛苦的是你。

今天他这样讲,我也要告诉诸位:你不来听经闻法,你可以说,你跟我这个师父不契合,你不能说我没有实力、没有修行,烦恼是你在烦恼,我不增也不减,立场都一样。如果说做师父的一直跟你拜托:拜托,拜托,来听经!有法师这样子的吗?要你来听经,还要拼命拜托你?不可能的事!对不对?所以,需要时间,师父一直重复告诉诸位:薰习,一定要日久月深,这样道力才能产生。[功用纯熟,而一旦豁然贯通,顿悟此心,朗然虚静,寂灭真境,一味平等,本无行之可修,亦无果之可证,故曰:无修、亦无成就。圭峰大师云:泯前心迹,]这个“迹”就是相,除去我们内心之相,然后产生了后面的依报正报,[起后依正,]那就平等,[圣凡平等之文。若不泯之,]如果你不除相,则虽然你不憎恨不持戒的人,[则虽无憎]也不特别地尊敬持戒的人,[敬,]这个无憎敬是指前面:无憎无敬,但是,[尚见持毁等,]这样还有见到:这个人持戒,我看得起他;这个不持戒,我就攻击他、伤害他、毁谤他,还有持毁的相在,这样你还是一个凡夫,持毁是生灭法嘛!对不对?在你心中,有持戒、有犯戒的这个相,你还不是一个修实相大乘法的人,所以,我才说:必需要一切法无相。

[故须泯之,]“泯”就是除、就是灭的意思。[方同佛见。]这样才能跟佛的见解相同,[自此以下,正显其同。]你看佛是何等的胸量,佛是何等的胸量!我们今天自我困扰:这个有修、那个没有修,那个怎么样、这个又怎么样;人家有没有修,你怎么会知道呢?与我们又何干呢?是不是这样?因此我们今天不能成佛作祖,全因为整天都在自我困扰,自我困扰,谁给我们烦恼?是你的心魔给你烦恼,什么叫做心魔?不平等心就是心魔,不平等心就是我们的最大的心魔,佛魔相同。对不对?佛魔体同,你今天所有的烦恼,都是从心魔产生。所以,没有证得圆觉性、没有证得本性的众生,他会说:求其无烦恼是了不可得,了不可得。

 [【“圆觉普照,寂灭无二。】由自己心迹已泯,惟有妙明觉性,圆照法界。普照,即圆照也。冥一如之无心,即万物之恒寂,故曰:寂灭无二。普照,是如如智;寂灭,是如如理。佛之所极,极于寂照。故《璎珞经》说:“等觉照寂,妙觉寂照。]其实这两者很接近,等觉菩萨是照而常寂,妙觉菩萨是寂而常照。[”今云同佛境界,是等觉义,故云普照寂灭,]照而常寂。[方归一心本源也。]所以说:圆觉普照,寂灭无二,若是修大乘法实相,当下就入寂灭空性,这样就无事。什么叫做寂灭?就是没事,不曾发生过任何事情,没事!一切法统统没有事,天大地大的事情统统没事,统统没事,因为本性一切法悉皆空性。菩萨!你能够想像,天大地大的事情,到我们的心中统统没事这种滋味吗?这就是佛的滋味,一个人到这种境界,所有的天地万物都任由他使用;什么叫做任由他使用?因为他能欣赏无量无边的外境,不被外境束缚,一切法对他都是处在及无碍,所以,天地万物、所有的财产,都是为他而设。反过来说:束缚在欲望或者是境界的人,则是一个烦恼心的人,烦恼心的人,觉性不能周遍,觉性没有遍满,不能离相,不能空性,不能得到安详,不能持续这个正见、远离烦恼,这样所有的财产都只是增加痛苦而已。

因此佛没有一切财产;不过,佛拥有一切财产,我们的觉性如果透视天地万物,就算一天只吃一餐,饿肚子,包括晚上没地方睡,随便铺一件破草席睡觉,包括他的厕所常常阻塞不通,意思是说住得很破旧,住在破屋或是古庙里,虽卧地上,犹如天堂,就像在天上一样,天堂!他知道这只是一个躯壳,这一个躯壳嘛,排泄大小便而已,我把它养得再肥,它也不让我留,留也留不住,我现在每天吃,吃得很胖很好看,它也不让我留,还是得死,让你没得商量;你说:我们商量一下,这个身体不要死!没办法商量,这是很可恶的身体,不能让你商量,没办法用拜托,时间到,你就要回去,不然你能如何?所以,很执着这个肉体的人,我们就想:我们真正的财产,不是享受的财产,不是享受这个肉体,是享受那种圣人的平等心、宽恕心、慈悲心、安详寂静的心,拥有这颗安详、寂而常照、照而沉寂的心,所有天地万物,眼睛看出去的,都是和平的世界,都是和平的世界,没有争斗、没有战争,外面是纷纷扰扰,内心是安和乐利,心中是安乐妙宝。一切境界乱飞乱舞,对一个修行人,知足、空性、以无量智慧观照的人,跟没有事情一样,从来没有发生过什么事情。所以,他愈修眉毛就愈宽……,度量大嘛,修这个貌相,(未完)

圆觉经01:无论你到哪个诸佛国土,从因地修行到佛果,都要研究这部经

圆觉经02:你如果想成佛作祖,就是一定要听这部《圆觉经》

圆觉经03: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就是看你是什么心

圆觉经04:真人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要以平等心才可以通达本来的面目

圆觉经05:修二乘的偏空,业报就是落入涅槃坑道里面

圆觉经06:了解这个圆觉经,你因地修行才不会偏差

圆觉经07:放得下的人,他不必用功就是用功

圆觉经08:如果不从事相上好好地去磨练,你那个习气要断难如登天

圆觉经09:有得到点法喜却派不上用场,就是内心计较心还放不下

圆觉经10:你如果学佛学到跟大家都不合,那你就要自我检讨了

圆觉经11:摆平我们的内在心的问题,外境自然就平等

圆觉经12:耻笑没有修行的人,你本身也是落入没有修行的念头

圆觉经13:如果做不到,先学无所执着加大悲心

圆觉经14:要先学不受任何境界影响,要依法不依人,永远不受任何人影响

圆觉经15:离开执着心自然就定,你不用打坐也定

圆觉经16:眼根清净其他五根就清净;耳根清净其他五根也清净

圆觉经17:凡夫俗子除了薰习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

历史文章阅选读二(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