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讲记 98:到了晚年成败关键就是理观的智慧了,就是回光返照
法华经 98
净界法师主讲
请大家打开讲义二百二十八面。我们看庚六的“挟权难问”。那么舍利弗尊者用权法,就是用整个藏教的事修法门来问难。因为藏教强调是业感缘起,跟《法华经》讲的真如缘起,是不太一样的。我们看从业感的角度怎么来看,龙女成佛这件事情而产生疑惑。看经文。
时舍利弗语龙女言:汝谓不久得无上道,是事难信,所以者何?女身垢秽,非是法器,云何能得无上菩提?佛道悬旷,经无量劫,勤苦积行,具修诸度,然后乃成。又女人身,犹有五障,一者不得作梵天王,二者帝释,三者魔王,四者转轮圣王,五者佛身,云何女身速得成佛?
那么舍利弗也是示现,舍利弗前面都已经开示悟入佛的知见了,他也不可能不知道理观事修的关系,他是他为了解除众生的疑惑,他就示现提出一个问题说,他说龙女,汝谓不久当成无上道,是事难信,说你马上可以成佛,这个年事情很难让一般人相信,为什么呢?因为女身垢秽非是法器,女身从外表的业报身来说,是垢秽不净的,从内心来说,她相对我法二执比较重,所以她障道,她不是一个很好的修行的法器。那么怎么能够用这个畜生道又是女身的身体,来迅速成就佛道呢?毕竟佛道是旷劫久远,要经过无量劫的修学的时间,而且勤苦修行,而且要具足六度万行,然后才能成佛。
又女人身,犹有五障,这个女众有五种障碍,第一个不能做大梵天王,这个是三界主;二者帝释,这个是欲界主;三者魔王,这个魔王是整个魔眷属之王,统领整个三界的魔眷属,四者转轮圣王,这个是人间主,统领四天下。五者佛身,这十法界所皈依。就是女众的这个色身,不可能变成这五个,这五个一定是要现男身相才可以的,也就是说,这五个当中有一个佛身嘛,所以他用业报身来判定,女身是不能够迅速成佛的。
他这个意思就是,当然他就从业感的角度,女众的色身相对男众来说,是比男众的业障稍微多一点,但是这个地方有一个重点,就是说,他说佛道久远,经无量劫,勤苦积行所成,他意思就是说,你要成佛,你说你会成佛这个我们相信,你说你要马上成佛,那表示你在菩萨道已经走到尾端了,走到尾端的时候,他的意思就是说,合理的推论,你业障应该消了,功德也增长了,你不可能再现女众身了。从业力的角度的确是这样,他就不提示现这个问题。第一个佛道久远,经无量劫,勤苦积行乃行。所以如果说你是马上要成佛了,是菩萨道的尾端了,第一个你不可能现女众相,第二个女众相是有障碍的,因为女身是不能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三世诸佛都是现男众相,所以他用业报的相状,来问难龙女的马上成佛这个概念,用三藏的权法来问难真如缘起。我们看龙女怎么回答。
看庚七的“献珠除疑”,看经文。
尔时,龙女有一宝珠,价值三千大千世界,持以上佛,佛即受之。龙女谓智积菩萨、尊者舍利弗言:我献宝珠,世尊纳受,是事疾不?答言:甚疾。女言:以汝神力,观我成佛,复速于此。当时众会,皆见龙女,忽然之间,变成男子,具菩萨行,即往南方,无垢世界,坐宝莲花,成等正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普为十方一切众生演说妙法。
那么龙女对于舍利弗尊者的问难,其实她没有回答,但是她做一个重要的动作,这个时候龙女就把她身上的一个宝珠,价值无价的宝珠,价值三千大千世界,然后她把这个宝珠拿出来以后,供养佛陀,佛陀怎么做呢?佛陀当下就接受。那龙女就用宝珠供养佛陀这个动作,就请问智积菩萨跟尊者舍利弗,她说,我献宝珠,世尊纳受,这是事情是不是很快?我拿出来,佛陀接受,就是表示,看你是成什么佛?如果你成的是应身佛,那当然就是要旷劫久远的修学,但是如果理观的佛,他强调的是一念相应一念佛,这个跟业报身没有关系了,就是禅宗经常说的直下承当。佛陀说我这一念心是清净,那看你要不要承当,关键在这。你要不承担,那给你一百劫也没有用,那你要承当,那当下就是。
就是说,师父,我的心到底清不清净?这个问题不能问我,要问你,你要能够接受你的自性本自清净,那你当下就进入清净的领域里面,那你要犹豫不决,你就不清净嘛。所以理观的智慧就看当下了,跟时间没有关系,你要不懂,就给你一万劫也没有用。所以她用这个我献宝珠,世尊纳受,来表达理观的当下的直下承当,就是这个事情速度很快。
所以舍利弗说,是的,是很快。那么这个时候龙女就说,汝以神通力观我成佛,会更快于我献给佛陀宝珠的速度,更快。当然她这样讲她必须做到,当时众会皆见龙女,忽然之间变成男子,所以这个法身的应用,它不可思议,那种自在力,他就从这种龙女的一个畜生道的女众,变成一个男子之身,而且当下具足六度的功德,然后往南方无垢世界,坐宝莲花成等正觉。这个地方成等正觉是应身佛了。我们待会解释,为什么他法身能转成应化身。所以你看他应身佛就怎么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普为十方一切众生演说妙法。
诸位,这个地方的关键来了,法身、应身之间的转换,蕅益大师用八个字加以解释这句话,他说法身示现不可思议。我们前面说过,初地以上的法身,他也可以有一百个分身,对不对?二地的法身有一千个分身,那么这个分身,当然分身不是表示他一定要现佛身,那么龙女是怎么样呢?她在娑婆世界现出龙女相,这是她其中一个分身,但是其实她同时在南方的无垢世界现出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应身佛。当然有人说,那这个应身佛,他怎么没有出生出家,他直接成道呢?蕅益大师说,应化身的示现不可思议,他没有固定的章法,不一定说一定要经过什么过程,他是随缘,随众生的因缘显现,但是应身佛相对困难。
我们举一个例子,比方说,你成就法身以后不像我们业报,业报身你只能一个果报体,你到三恶道去就真的到三恶道去了,你到天上就真的是到天上去了,除了那个,你没有其他果报体了,我们业报身只有一个果报体,那个果报体在哪儿,就把你的业力你的想法全部带走。但是成就法身的菩萨就不是了,他一个法身,同时示现一百个果报,就像你一个萤幕,电视萤幕,同一个萤幕它有一百个频道,你可以有一百个节目,你有一百个人物一百个故事显现出来,就是说,所以蕅益大师说,他说诸大弟子并是法身应现,处处垂迹不同,安知不于他界同时示现成佛耶?蕅益大师举例子,比方说你看迦留陀夷,迦留陀夷是六群比丘,到处惹事生非,他说你怎么知道他这种法身,他今生,你现在看到他是迦留陀夷,他在十方其他世界示现,庄严尊贵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所以法身示现是不可思议的。
但是有一条要注意,分身要现什么相状都可以,欸,我这个人就喜欢现畜生道,你就现畜生道,所以分身如果是显现六道相,倒也没什么好修习了,你只要发愿他随时可以现,但是你的分身如果要现应身佛,你这个分身要现出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佛陀,那对不起,你一定要经过事修,这样懂吗?就是说我们前面说过,初地菩萨他可以有多少分身,一百个分身,不表示他可以同时现出一百个应化身,应化身是要事修,要修来的。那比方说我今天是一个初地菩萨,我可以选择我只要现三个分身应身佛,我九十七个就是随类化身,我变成一个毛毛虫,做毛毛虫之王,度化过去有缘的,刚好他也做毛毛虫,我来度化他的。我做鹿王,做蛇王,这个分身都可以,这种东西都不需要什么事修的。这个叫随类化身。但是你要现出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统理九界众生八相成道的应身佛,那对不起,一定要经过事修了。
所以我们要知道,所以蕅益大师说,你别看这个释迦牟尼佛的弟子,迦留陀夷处处的造罪,但是你有没有想到,他可能,你安知他不是在他方世界,已经是示现了应身佛了,所以这个法身,成就法身的人是不可思议的,就是说,龙女你眼睛看他今生,你今天看到他是一个畜生道,你看其实她同时在南方世界是坐宝莲花成等正觉,所以这个地方就说明了,破除我们对相状的执取。
你看我们佛教徒很喜欢去问一个问题,说,我问你一个问题,观世音菩萨到底是男众还是女众?其实你问这个问题,表示你水平就不高了。他可以现男众,也可以现女众,很简单嘛。当然我们从业力的角度来,我们一般的都是从诸法因缘生,我们很难从真如的角度来看,其实他是可以一为无量,从业报的角度,哦,这个是男众,这个是女众,其实观世音菩萨他的内心,也不是男众也不是女众,他就是一个清净法身,他的本质就是清净法身,所以这个地方就颠覆了我们对于业力的思考。
好,我们看庚八的“时众得益”。大家知道理观事修不二的时候,有什么好处。看经文。
尔时娑婆世界,菩萨、声闻、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彼龙女成佛,普为时会人天说法,心大欢喜,悉遥敬礼,无量众生闻法解悟,得不退转,无量众生得受道记,无垢世界,六反震动,娑婆世界三千众生住不退地,三千众生发菩提心,而得受记。
那么这个大众,这个大众不是只有娑婆世界,也包括无垢世界,无垢世界他也看到了这一幕,所以尔时此土的娑婆世界的,所谓的菩萨声闻,还有这些人非人等,这九界众生,都遥见南方的无垢世界,坐宝莲花,龙女成佛,而且普为大众说法,这大家非常欢喜,都是在远处礼敬。那么此土的众生,因为看到这个法身功德不可思议,他同时能够再分身现出龙女相,同时现出应身佛,所以大家对这个理观的正念真如,这个回光返照正念真如生起信解,而成就不退转,乃至于因为如此的修学而蒙佛授记。
那么彼土的无垢世界也因为如此的因缘说法大地六反震动,娑婆世界三千众生因此而成就不退转,三千众生发菩提心而得受记,就是说,大家对于理观的修学,还不知道这个妙用,注是说我修这个理观到底有什么好处,佛陀告诉你,好处好就好在你未来能够自在力,法身示现不可思议,你可以同时示现业报身,你也可以同时示现三十二相的应身佛,就像龙女一样,在娑婆世界她现出龙女相,在无垢世界她现出应身相,所以这是不可思议。
好,我们看庚九的“大众信受”,看经文。
那么佛陀讲完《提婆达多品》以后,智积菩萨、舍利弗尊者,一切的与会大众,都对于理观、事修这两个妙法,都信受奉行。这个《提婆达多品》等于是引证,佛陀不跟你讲道理了,实际引出,他实际,就是这个路到底有没有人走过,就是一个道理它必须可修性、可证性,当然佛陀引出这两个,是比较极端的例子了,一个是释迦牟尼佛,他生生世世为提婆达多所障碍,他完全靠自己的精进力,突破而快速成佛。按说释迦牟尼佛的成佛,按辈分来说他应该在弥勒菩萨之后,因为弥勒菩萨是他的学长,弥勒菩萨生生世世都是示现作他的老师的,那他为什么跨越弥勒菩萨呢?就是提婆达多善知识,佛陀的意思就是说,你不要埋怨你的逆境太多,从事修的角度就是,你要把它当作逆增上缘,你看释迦牟尼佛,提婆达多不断的给他刺激、障碍,他做一个佛吧,提婆达多他要变成新佛,所以他就是在逆缘当中成长,第一个逆缘。
第二个就是业报身,你看,当然逆缘所强调是什么佛,应身佛,事修。那么龙女呢,他强调理观的法身佛,法身佛他虽然是现一个业报相,但是你内观真如,跟你烦恼重不重,业障深不深没关系,所以这个地方佛陀举出了一个业障的相状跟逆缘的相状,来示现两种成佛。一个成就事修的应身佛,跟理观的法身佛。
这两个故事当然都很感人。释迦牟尼佛的舍身命手足,龙女的转身成佛。那么净土宗,我们说一说净土宗的带业往生,其实净土宗可能更偏向于龙女的成佛方式了,为什么这样讲,因为净土宗它的特点是时间紧迫,没有一个人规划说我来生往生的,你说来生往生,那你等于是,你讲这句话,那就表示你不是修净土宗的。因为来生谁知道呢?净土宗你的今生就要成就了,净土宗的好就好在它可以带业往生,但它也有缺点,它没有时间等你,你说我走难行道,我不着急啊,我今生只要怎么样?我增上就好了,所以你看难行道的人,他其实他没有时间压力,净土宗其实某种程度有时间压力,因为你临命终就看输赢了。
好,所以净土宗它没有太多时间让你事修了,当然这个也不是重点了,所以净土宗的成败是怎么样?理观的智慧了,谁能够把业带走?诸位,你学过唯识学就知道,业力是跟你的心识有关系,你心收起来,心若灭时罪亦亡。所以临终的正念这不是偶然的,取决于你晚年的收心了。说你这个人念佛念得那么多,你一天念三万声佛号,那不是表示你有临终正念,就是看你临命终的时候,你看他所作所为,他的心是不是在往内收。如果你今天没有收心,那么你在佛堂当中念佛很专注,出来以后还是攀缘,那表示你这个业力没办法带走,你这个业力是不可携带。那你临命终的时候会变成怎么样?你的愿力现前,你的生死业力也会现前,那对不起,它是熟境界,你的愿力绝对抵不过你的业力。
所以一个人临命终会不会达到正念,大概是你往生前五年是一个指标,当然我们不知道你什么时候往生,大概你这五年的心有没有,就是你临终前那五年是关键指标了,就是收心,收心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理观,所以净土宗,你会念佛,他也会念佛,其实你念一万声跟他念两万声,意义都不大,意义不大,因为往生与否不在于你持名的多少。就信愿,那么信愿,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关键在厌离娑婆,欣求极乐每一个都会,谁看到极乐世界依正报庄严,谁不欣求?关键是你能不能从娑婆世界你熟悉的烦恼业力里面走出过去,就是你有没有办法,你娑婆世界走不出来,你没办法去规划未来,你与这个娑婆世界不断的纠缠不清。
所以诸位,其实你慢慢学《法华经》你会知道,你到了晚年,成败关键就是理观的智慧了,就是回光返照,所以,放下只有一个前提,就是看破,你生命的本质没有看破,你怎么放下呢?我跟你讲我们每一个人一生,不管他活得痛苦快乐,你相不相信,你找一个业障最重的人抓过来,他对今生也是心有千千结,你说他完全厌离娑婆,也未必。所以每一个人在一生,我们不要讲多生多劫,就讲你今生,你走了这几十年来,我们对娑婆世界是又爱又恨,各种因缘都有,恩怨都有。那这个时候你怎么面对你的因缘法呢?就是只有一个方法,就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本来就没有因缘,只有这个有解,只有这一条路而已。
诸位,我再讲一次,因缘是不能处理的了,当你想要去处理因缘,你就回不来了。所以因缘能够调伏下来,不是你去处理,你是因为看破放下而走出因缘,是这样走过来的。所以临命终的时候,你看,有些人佛号念得很好,但是他就不能往生,他走不出因缘所生法,他走不过去,心中有罣碍嘛。所以净土宗,你最好把龙女成佛这一段读一读,她从一个业报身怎么样转身成佛的,就是直下承当,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就承当,把这个清净的摩尼宝珠承当下来,这个是成败的关键。好,这个就是《提婆达多品》。佛陀引出两种成佛的方式。
好,我们看补充讲表第四十七面,附表三十,我们看《劝持品》。《劝持品》它有两段,一个是受持,这当中佛陀讲完《提婆达多品》以后,两万菩萨主动的发愿受持,这个主动的发心来弘传《法华经》,叫做受持。第二个叫劝持,这些法身菩萨按兵不动,佛陀用勉励的方式,用鼓励的方式来劝,八十万亿那由他菩萨,来弘扬《法华经》,叫劝持。一个是主动,一个是佛陀劝勉。总而言之是《劝持品》。
好,这个先看第一个解释品目。看经文。
一、解释品目
于前品中,以古今事例,赞叹本经功德殊胜,以劝受持。本品发明法华会上二万菩萨及八十万亿那由他诸菩萨摩诃萨,誓愿受持弘经,故立为品名。
那么佛陀在前品就《提婆达多品》以古今两种事例,古指的是释迦牟尼佛的事修的精进,成就应身佛;今指的在法华会上的龙女,透过理观而转身成佛,强调法身佛的当下的承当,这两种的佛。一个成就应身佛,一个成就法身佛。以此来赞叹本经的功德殊胜,就是理观、事修,由理观成就法身佛,由事修成就应身佛,来劝弟子们如法奉持。那么在这一品,《劝持品》是怎么回事呢?佛陀劝法华会上的两万菩萨,及八十万亿那由他菩萨,来誓愿在末法时代,受持弘通《法华经》,故立为品名。
这个地方古德说,虽然本经的三周说法当机众都是声闻众,你看舍利弗尊者,四大弟子,又这个《授学无学人记品》都是属于声闻众,但是声闻众在听完《法华经》以后,受完佛记以后,都公开的向佛陀表态,说我们不堪任在娑婆世界弘扬《法华经》,我们要到他方,相对清净的国土弘扬《法华经》。那这个问题就来了,声闻众是当机众,但是他不在娑婆世界弘扬《法华经》,那这样子《法华经》在娑婆世界可能就是要断灭了,所以佛陀只好亲自出来劝勉法身菩萨,说声闻众不能够在末法时代弘扬《法华经》,佛陀劝法身菩萨,你们出来,弘扬一佛乘的妙法,这就《劝持品》的意思。
好,我们看第二的“经文要义”。看讲义。
二、经文要义
一,本品先明法华会上,二万菩萨摩诃萨,应佛劝嘱,自誓弘经。次明佛顾命八十万亿那由他菩萨摩诃萨,自誓弘经。
那么本品就是这个《劝持品》,它有两段,第一段讲到受持,受持是指这个法华会上两万菩萨摩诃萨,那么等于是随顺佛陀的劝勉,这个劝勉就是佛陀在《见宝塔品》后面,佛陀的劝募流通,他主动的发愿弘经,这两万菩萨是主动。第二个劝持,次明佛陀顾命,八十万亿那由他菩萨摩诃萨自誓弘经,这个顾命,佛陀用暗示的方式,暗中劝勉,佛陀并没有讲话,用眼光看着这些菩萨,鼓励他们来发心,就两种,一个是主动,一个是佛陀用目光来劝勉。好,我们看下一段。
二、自《法师品》以来,本师殷勤赞美人法,然新得记声闻,自认不堪于五浊秽土,弘传本经,佛故假藉不退菩萨,自誓于佛灭后之恶世中弘通本经,用以激励其志愿。
那么自《法师品》以来佛陀殷勤的赞美人法,赞美人就是五种法师,赞美法就是一佛乘的妙法,那么虽然声闻众是当机众,但是三根,上中下根的三种声闻,虽然蒙佛授记成就法身以后,他都公开的表态自己不堪任于五浊的秽土弘传《法华经》,他们愿意到他方清净的国王去弘传,那这样子问题就严重了。这个《法华经》一旦断了以后,佛种就断了,所以佛陀就必须安排一下,就鼓励这些法身菩萨,法身的不退转菩萨,希望他们能够在佛陀灭度之前,给发个愿,在五浊恶世当中弘通本经,用以激励其志愿。
这个地方是说明一件事情,就是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所以一个妙法的弘传,跟你这个道场,盖得多大多庄严是没有关系了。就是你要有这个人。我们看古代的佛教史,只要这个法要弘传,一定要有大德出世了,有玄奘菩萨的出世,所以中国佛教的唯识学才兴盛,有智者大师的出世,所以天台宗的五时八教才兴盛,这跟道场没有关系的。所以,人是一个弘道的根本。
但是现在问题来了,到了末法时代,末法时代的特点就是大家烦恼障重,痛苦也深,那么众生烦恼、痛苦的激发之下,他容易怎么样?思想会走上极端,其实现在也看得出来,就是偏空的就非常偏空,著有的也就是一路著有,就是修行没有中道这两个字了。你说,矣,观一念心即空即假即中,末法时代是不容易做到了,所以这个时候必须有法身菩萨出来,就这个声闻众的确是他也没有办法堪可在末法时代这种极端思想来弘扬,所以法身菩萨他有方便力,所以佛陀必须要这些法身菩萨(因为佛陀已即将灭度了),在佛陀还在的时候,你要给我一个保证,希望这个妙法的传承在末法时代不能断灭,是这个意思。因为中道实相,到了末法时代已经不是修行的主流了,大家就是走向空,要么走向有,走向极端的修学。
好我们看经文。那么这段是佛陀在即将灭度的时候,一个慈悲的劝持。这个地方分两段,看戊一的“明受持”。受持就是这些二万菩萨主动的发愿,叫受持。这有三段,先看已一的“菩萨奉命此土持经”。看经文。
尔时,药王菩萨摩诃萨及大乐说菩萨摩诃萨,与二万菩萨眷属俱,皆于佛前作是誓言:惟愿世尊不以为虑,我等于佛灭后,当奉持读诵,说此经典,后恶世众生善根转少,多增上慢,贪利供养,增不善根,远离解脱。虽难可教化,我等当起大忍力,读诵此经,持说书写,种种供养,不惜身命。
那么尔时,这个时候药王菩萨摩诃萨跟大乐说菩萨,还有与会的两万菩萨的眷属,这个两万菩萨,就是药王菩萨跟大乐说菩萨的眷属,他们就在佛前做如是的誓言,说:惟愿世尊不以为虑,就世尊,您老人家不要感到忧虑,因为我们在佛陀灭度以后,我们会奉持读诵此经典,因为佛身要示现不容易,你不能够说,欸,佛陀一直住世,这不可能嘛,应化身是因缘所生法,但是菩萨可以,就是菩萨不用现佛身,那问题注相对容易,但是你要现佛身,那众生业障重,佛身就不能出现,所以只能靠菩萨。
那么菩萨就说了,但是这个地方有个问题,五浊恶世学《法华经》有四种障碍:第一个善根转小,就是大乘的善根,大家到末法时代障深慧浅,善根减少,这第一个。第二个多增上慢。这个慢就是高举,那么这个高举是什么样?把自己增上,就是你自己本来没有这么好,但你把自己想成是这么好,就是把你自己提高了,叫增上慢。第三个贪利供养,就贪爱,贪爱这种五欲的快乐,增长不善根,增长贪爱的烦恼,远离解脱,这个问题就也是很多。就是没有出离心,你要修世间的快乐,就是很多人,要修出离道人就很少,远离解脱。那么虽然如此,就是末法时代修学妙法有四种障碍,但是我等当起大忍力,我们会用这个大忍力,法身菩萨的忍力不可思议。它从法身现起的著忍辱衣,我们带头大家受持、读诵、解说、书写,乃至于种种供养,不惜身命。知其不可而为之,乃至不惜身命。
这个末法时代受持《法华经》有四种障碍,但是要说相对来说比较严重的,就是第一个、第二个,就是善根减少,多增上慢。我们解释一下。
大乘佛法有修学有两个重点,龙树菩萨说,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就是如果把《法华经》譬喻作整个真如法性三昧之海,你只要进得来,烦恼可以解决,业障可以解决。但是你有本事先进来。就怕你不得其门而入,那么要进入《法华经》那信根就很重要,比方说,我这个烦恼很重,业障很重,《法华经》不怕,因为真如三昧本来就超越因缘,它直观你的本来面目,所以你看龙女,她都可以转身成佛了,但是怕就怕什么,怕你进不来。你这个《法华经》的门,你找不到门。
你找不到门有两种可能:第一个善根减少,就你这个人,怕就怕在你没有善根。你听到《法华经》不生好乐,佛法被动都没有用,就你这个人一听到《法华经》,你完全没有感觉,你也不会想要去追求学习,那就没办法了。佛法不能强迫,你没有善根。第二个你有善根,但是高慢,你不肯谦卑的向人家学习,你也进不来,其他的,你说你贪爱烦恼有多重,你没有出离心,都不是问题,说实在,你只要肯学《法华经》,学到最后,这都不是问题了。你只要可以内观真如,真如三昧一现前,这个因缘所生法都是虚妄相,所以这四个障碍,最严重就这两个。第一个你没有善根,第二个你起增上慢,这两个。
好,我们看已二的“声闻发愿他国流通”,看经文。
尔时,众中五百阿罗汉得受记者,白佛言:世尊,我等亦自誓愿,于异国土广说此经。复有学无学八千人得受记者,从座而起,合掌向佛,作是誓言:世尊,我等亦当于他国土,广说此经,所以者何?是娑婆国中人多弊恶,怀增上慢,功德浅薄,瞋浊谄曲,心不实故。
那么这些两万菩萨说完以后,这个众中五百阿罗汉,就是前面受记的五百弟子受记,白佛言,我等亦自愿来弘扬《法华经》,但是在哪里呢?不是在娑婆世界,在异国,在他方国土,相对清净安稳的国土。又有前面那个学无学人八千人得记者,也从座起,作誓言:世尊,我等亦当于他国土来广说此经。为什么呢?他也讲出理由,因为五浊恶世众生人多弊恶,这个弊恶是贪烦恼重,怀增上慢,高慢心重,功德浅薄,他大乘善根浅薄。第四个,瞋浊谄曲,心不实故。瞋浊就是瞋心,瞋心就产生污浊,污浊我们的大悲愿力。第二个谄曲,就是互相欺骗,我欺骗你,你欺骗我,大家都不真实了。这个声闻弟子对于娑婆世界障道的因缘的看法,大致跟法身菩萨大致相同,大家都提出两个烦恼,第一个瞋浊,第二个谄曲。
的确,瞋心,其实大乘佛法是这样,你有点贪爱,还乱不了,还有救,但是瞋心就问题严重了。因为你整个《法华经》的两大根本,清净心、菩提愿,你这个瞋心直接伤到你的大悲菩提愿,所以这个瞋心是要对治的。那么谄曲也是一样,因为你这个人虚妄,经常你嘴巴说的跟你心里想的都不是那么回事,所以唯识学上说,你一个人经常,就是你这个人经常讲话,就是不想讲你真实的话,这养成习惯有什么缺点呢?你这个人不堪教诲。没有人可以教你了。法师跟你说,师父跟你说,他对对对,我都做得到,结果,就是你讲话不真实就很难教诲你,所以在整个烦恼当中,愚痴、高慢、瞋心还有谄曲,这是障道的,这是要调伏的。这个是这样,我们看大乘佛法,大乘佛法偏重在修善,所以你看法身菩萨,他看娑婆世界的众生他比较偏重在你是不是能够生善这一块。声闻法是偏重在破恶,所以他对烦恼细节他有更多的了解。他提出了更多的,瞋浊谄曲,心不真实。那么总而言之,声闻众是不愿意在娑婆世界弘扬《法华经》的,法身菩萨是愿意在娑婆世界弘扬《法华经》的,这个地方讲出这两段。
法华经讲记 71:你要让自己先成就安稳,然后再跟无上菩提对接
法华经讲记 72:菩萨因地发的愿越复杂越困难,他要成佛的时间就拖得越长
法华经讲记 74:你不跟三宝结缘,没有招感佛陀出世,后果就是变邪见
法华经讲记 75:很多人用生命经验取代智慧的观照,这是不对的
法华经讲记 76: 十二因缘我们能够做的只有爱、取、有这三支,其他的全部认命
法华经讲记 77:你要想尽办法跟十方诸佛菩萨结缘;想办法跟佛陀相遇
法华经讲记 79: 学法华经以后,你的因缘会得到十方诸佛一种特别的护念
法华经讲记 80:你在初地之前的因缘果报都不能受用,因为这些因果都带业
法华经讲记 81:你离不开三界火宅,不要说行菩萨道,你自身难保
法华经讲记 82:一个人最难的就是面对自己,你自己永远不可能破恶
法华经讲记 83: 初地前你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长养圣胎,你没有资格讲历事练心
法华经讲记 84:你听完《法华经》不是把宝珠放在衣服,你要拿来贸易
法华经讲记 85:如果你帮助众生去做义工还想着人天果报,那你就完了
法华经讲记 86:若没有正见越精进越糟糕, 一旦堕入魔道以后便失菩提种
法华经讲记 87:听完《法华经》,你每一天诵一品,你就是五种法师了
法华经讲记 88:末法时代想要受益,你不管别人怎样,自己先修皈依保持恭敬心
法华经讲记 89:到了十年以后就不是拼你的精进了,看你的心理素质了
法华经讲记 90:你没有看完所有经典之前,你最好是保守一点, 把嘴巴闭起来
法华经讲记 91:你只要不内观就跟成佛之道完全没有关系了,不管你修什么法门
法华经讲记 92:要改变我们的依正二报,不能先碰业力,这不是你该碰的
法华经讲记 94:你能够听懂《法华经》,就是你的大乘根机已经成熟了
法华经讲记 95:大乘佛法既然不能思惟不能表达,那就要有传承了
法华经讲记 96:中道的实相不是你自己可以无师自通的,一定要有一个老师教你的
法华经讲记 97:法身靠理观成就,应身是靠事修,先把理观事修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