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做行动着的思考者——中国两会的“记录者”,新教育实验的“代言人”

朱永新 守望新教育 2022-04-17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唯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功夫。

知识分子需要思想也需要行动,应该努力成为行动着的思考者、思考着的行动者。无论是行动中验证的思考,还是思考中产生的行动,都必然更有生命力。

先生作为身处高位的官员对教育仍怀有如此激情,甚至是痴情,且如此深沉而质朴,实为难能可贵,不能不令人感动。——李吉林

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站在自己肩膀上攀升,站在集体肩膀上飞翔!——《新教育》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致友人】什么是新教育?怎样加入新教育?新教育怎么做?》。[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头条】【朱永新教育观察】选文——


做行动着的思考者

作者|朱永新


【朱永新教育观察】#两会快报#今天《人民政协报》发表我的联会手记《做行动着的思考者》——知识分子最怕的是关起门来做研究、高谈阔论写文章、满世界飞行讲演,知识分子最需要的是扎根生活、深入田野。知识分子需要思想也需要行动,应该努力成为行动着的思考者、思考着的行动者。无论是行动中验证的思考,还是思考中产生的行动,都必然更有生命力。


提案被媒体关注,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把握了社会的热点和焦点,也说明我们思考的问题与老百姓想的问题发生了同频共振。作为政协委员,就应该履职尽责为人民,就应该做一个行动着的思考者和思考着的行动者。这也是我们作为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价值追求。



《使命与担当:全国政协常委朱永新

2019年履职实录》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发行

来源|中国青年网


【朱永新教育观察】#两会快报#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2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李华锡)今年全国两会前夕,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新书《使命与担当:全国政协常委朱永新2019年履职实录》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书由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刘新成作序,全书50余万字,通过两会手记、个人提案、调研手记、参政之声、媒体关注、议政网事几部分,呈现了全国政协常委朱永新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主要领导人2019年履职的主要情况。


朱永新从2003年开始履职全国政协委员,2008年担任全国人大代表,2013年再履职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至今。他始终“把自己的工作与家国命运联系在一起,将自己的事业与天下苍生的苦难捆绑在一起,把天下国家纳入自己的视野关注之中”,牢记初心使命,以委员之职,尽担当之职。


在前言中,朱永新说出了自己在履职过程中的使命与担当,他说:“我希望,通过好教育,让更多人小家幸福,祖国大家庭强大。在新的一年,我会继续弘扬家国情怀,继续关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把事业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我将努力做一名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的政协委员。我会继续努力,勇于担当,‘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唯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功夫’,用新的答卷完成更好的政协履职报告。”


据了解,《使命与担当:全国政协常委朱永新2019年履职实录》并不是朱永新教授关于两会的第一本书,此前,团结出版社还出版了《春天的约会:全国政协常委朱永新两会手记》,这是国内外第一部专门记录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日记。接下来,团结出版社将继续出版《书香抗“疫”:全国政协常委朱永新2020年履职实录》。


正如民进中央副主席刘新成对朱永新的评价:“朱永新教授的个人叙事能从一个微观视角反映当代中国的政治生活,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运作,因而有着不平凡的意义。”


【朱永新2021年全国两会手记】——


做行动着的思考者

——2021年全国两会手记之三

原创|朱永新教育观察


3月3日,北京晴,星期三


早晨4点50分起床。读完《剧变——人类社会与国家危机的转折点》一书。刘新成常务副主席去年为我推荐了这本书,陆陆续续一直没有读完。这两天相对时间宽裕,在去政协开会的来回途中,早晨起床以后和晚上睡前的时间,终于尽兴读完了这本书。这是戴蒙德继《枪炮、病菌与钢铁》《崩溃》后,“人类命运”三部曲的终篇,也是他再一次用历史研究的方法,分析个人和国家如何应对危机的问题。


在书中,戴蒙德总结了个人与国家应对危机的12个步骤:直面危机;愿意承担责任;明确问题的边界;寻求帮助;借鉴榜样;寻求自我认同或国家认同;诚实的自我评估;应对危机的过往经验;耐心;自身灵活性;核心价值观;知晓个人约束条件或国家地缘约束。并且用着12个步骤作为基本模式,分析了芬兰、日本、智利、印尼、德国、澳大利亚和美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危机及其应对之道。


其中,对于当今美国面临的政治妥协加速溃败、大量拥有投票资格的美国公民几乎不参加各种投票、收入与财产分配不平等日益加剧、政府对人力资本和其他公共用途领域的投入不断减少、缺乏向他国学习的意愿等问题的分析,以及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对人类文明造成破坏的核武器的爆发式增长、全球气候变化、全球资源枯竭以及全球各地居民生活水平的差异等问题的分析等,值得关注。


作者认为,新成立的国家需要建构起自己的国家认同。历史较为悠久的国家则可能需要调整自己的国家认同与核心价值观。他认为,危机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成长轨迹,也可以使一个国家解体,甚至使一种文明没落、一个时代终结。但是,危机是可以化解的,国家也可以借鉴个人化解危机的逻辑框架实现自救。其实,危机也是机遇。正如丘吉尔曾经说过的那样,“永远不要浪费一场好危机”。


早晨7点50分,出发去政协。一路上翻阅《把自己作为方法》。这本书是牛津大学教授项飙与吴琦的对话实录,我对其中关于学术共同体等问题颇感兴趣,也对对话这种形式有兴趣。


上午9点,参加常委会的学习活动,听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韩文秀做《推进我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专题学习讲座。


每次常委会闭幕式前,邀请某个领域的专家学者或者部门负责人,为常委会做一场学习讲座,已经成为政协常委会的“标配”,对开阔委员视野,提高委员咨询政建言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韩文秀主任从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系,统筹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和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建设,推动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等方面,讲述了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和国家繁荣的必由之路的问题。


的确,历史经验一再表明,自我封闭是没有出路的,40多年改革开放的洗礼,已经让我们初步形成了开放的精神、能力和底气,我们应该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机遇,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讲座结束以后举行闭幕会。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主持闭幕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议程(草案)和日程,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关于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政协全国委员会协商工作规则等。有关草案和报告将按程序提请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审议。同时通过了有关人事事项。


汪洋主席在闭幕式上对过去一年政协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开展好今年的工作提出了要求,指出要丰富专门协商机构内涵和形式,拓展协商深度和广度;要健全从党内到党外、从委员到界别群众的凝聚共识工作格局;要发挥政协协商式监督优势,聚焦“十四五”规划实施重点问题持续开展监督;要加强中共党史学习教育,使学习党史的过程成为加强党对政协工作领导的过程,成为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团结奋斗的过程。同时,对全力开好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确保大会凝心聚智、风清气正、务实高效提出了具体要求。


11点半左右,会议结束后乘车返回驻地。简单午餐后稍事休息。


下午2点半,接受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连线采访,就造成教师队伍性别失衡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发表意见。


下午3点40分,出发去全国政协。下午5点参加召集人会议。李斌副主席兼秘书长主持会议,通报了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有关情况。张庆黎副主席在讲话中对会议组织工作提出来具体要求。他指出,这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一重大历史时刻展示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跟党走信心决心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进行动员部署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在我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赢得双胜利的形势下彰显我国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胜利召开一年多来对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进行集中检视的一次重要会议。希望大家能够牢牢把握政治方向,聚焦“十四五”协商议政,弘扬团结向上的正能量,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自觉遵守会风会纪的要求,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推动大会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向全世界展现中国“两会”的良好形象。


5点半会议结束后再返回驻地。一天两个来回,近三个小时,正好读完了《把自己作为方法》。


晚上7点,通过腾讯会议室接受未来网李盈盈 、《人民日报》民生周刊记者罗燕 、《中国教育报》记者刘博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黄婉仪等专访,就家庭教育、教师队伍结构性别失衡、网络游戏、中小学阅读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晚上8点半,接受中国网关于未来教育的专访,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学校研究中心主任王素交流未来学校的生命教育课程、项目学习、家庭教育、教师队伍等问题。两个多小时的交流,嗓子都有点嘶哑了。


晚上9点半,浏览今天的报纸和相关媒体报道。今天开始,驻地提供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参考消息》《中国教育报》《新华每日电讯》《中国日报》等十余种报刊。今天的《光明日报》以“牢记嘱托勇担当,履职尽责为人民”为题,发表了一组知识界代表委员谈学习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会重要讲话精神的文章,我在《新时代知识分子要做行动着的思考者》一文中谈到,知识分子最怕的是关起门来做研究、高谈阔论写文章、满世界飞行讲演,知识分子最需要的是扎根生活、深入田野。知识分子需要思想也需要行动,应该努力成为行动着的思想者,思想着的行动者。无论是行动中验证的思想,还是思想中产生的行动,都必然更有生命力。


今天的腾讯网发表报道文章《朱永新:家庭教育立法让父母更优秀,让孩子更卓越》,凤凰网发表《朱永新谈阳刚之气:社会需要两性平衡,性教育从小就应开始》,红星新闻发布《如何预防青少年自杀自残?全国政协常委朱永新提案:将生命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和《专访全国政协常委朱永新:可以用制度为家长减负,但家庭教育仍不可或缺》,《中国青年报》发表《朱永新委员:制定未成年人游戏国家标准》和《朱永新委员建议:提升我国中小学男教师比例》,澎湃新闻发表《朱永新委员再建议:将9月28日孔子诞辰日设为国家阅读节》,中国教育新闻网“两会E政录·教育脱口秀”发表视频访谈《朱永新委员:家庭教育立法要让父母更卓越》等一系列文章。央视新闻的微博《全国政协委员朱永新:建议制定未成年人健康游戏国家标准》还上了热搜,点击量超过了450万人次。


提案被媒体关注,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把握了社会的热点和焦点,也说明我们思考的问题与老百姓想的问题发生了同频共振。作为政协委员,就应该履职尽责为人民,就应该做一个行动着的思考者和思想着的行动者。这也是我们作为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价值追求。


晚上10点,写手记,跑步半小时。


晚上11点,洗漱休息。


更多「朱永新教育观察】和【朱永新2021年全国两会手记】【提案】请看各媒体报道。


朱永新今年两会的11个提案目录


1.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将孔子诞辰日设立为国家阅读节的提案


2.关于推动高校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3.关于保障盲人和视力障碍者阅读权益的提案


4.关于完善“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 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案


5.关于妥善解决中小学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问题的提案


6.关于加强我国国际组织人才界定、选拔与管理的提案


7.关于加强中小学项目学习课程建设的提案


8.关于鼓励中国民办学校“走出去”的提案


9.关于在中小学系统开展生命教育的提案


10.关于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 预防自杀自残高发的提案


11.关于制定未成年人游戏国家标准 家校企协同履行监护责任的提案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将孔子诞辰日设立为国家阅读节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果,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显著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更为坚实,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


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要求全国开展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活动,对于厚植中华文化底蕴、涵养家国情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意见》对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进行了全面的部署。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久久为功,2025年前全面复兴传统文化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各种各样的工作载体,其中,一定的向传统致敬的庆典仪式不可或缺。


在世界范围内,以重要的文化代表人物设立纪念日,借此深入推动某一类文化工作,是通行的惯例。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就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和秘鲁作家印卡·加西拉索·德拉维加的辞世纪念日。美国也有马丁·路德·金日、林肯总统诞辰纪念日、华盛顿总统诞辰纪念日和哥伦布日等。


为此,朱永新再次提出将孔子诞辰日设立为国家阅读节的提案。他建议:


第一,把孔子诞辰日设立为国家推动全民阅读的“国家阅读节”。孔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奠基人,被尊为“至圣先师”。所以孔子诞辰日(阳历9月28日)又被称为“中国的圣诞节”。在孔子诞辰日,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韩国,日本等地都有纪念活动。最常见的就是在文庙举行“祭孔典礼”纪念活动。我国台湾、香港地区则将孔子诞辰日设为法定教师节。


第二,在孔子诞辰日,举行以读书活动为载体的向传统文化致敬的主题活动。孔子是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整理文化典籍、最早倡导读书学习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以全民阅读的形式,以“国家阅读节”为庆典,举行各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全民阅读活动,不仅有助于在全社会大力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引导人民群众提升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不断增强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而且孔子诞辰日的这个时间节点,能够让人们更清晰、更鲜活、更持久地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提醒人们对此的传承与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朱永新两会报道】——


新教育实验的“代言人”,中国
两会的“记录者”——《春天的约会》:
全景式多角度记录中国两会

来源|学习强国
插图|守望新教育

每年的3月,春意正浓,3月的北京,也备受世界瞩目。因为在这个月,中国最高规模的两会将拉开序幕。可以说,两会时间是读懂中国的重要窗口。

两会年年开,日程看似相同,实则各有深意。

无论是政府工作报告,还是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都紧扣两会的制度性职能,紧扣当下的国计民生,应该说是“岁岁年年题相似,年年岁岁解不同”。

作为普通的老百姓,或许会感觉两会离我们很远,认为那都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要关心的大事,实则不然。两会并不是天边遥不可及的云朵,而是与我们老百姓每天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密切相关。房价、物价、工作、教育等一系列现实问题,都会在两会时间定下当年的风向标。

如何让普通人读懂两会,了解政协委员如何议论国事、资政建言?政协委员的提案怎样产生作用?老百姓又怎么参与?团结出版社隆重推出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新作《春天的约会》,为我们答疑解惑。


这本书以日记的形式呈现了2013—2017年两会期间,作者参与两会的情况和感悟。它是国内外第一本全景式、多角度记录中国两会的政协委员日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民主政治的进程。同时它也是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的献礼之作。

新教育实验的“代言人”

2007年,因为新教育实验,朱永新被评为“中国改革十大新闻人物”,颁奖词写道:“教育改革,放飞梦想。强调教育者的反思,诉诸被教育主体的心灵追求,为打破教育异化和矫正扭曲的教育改革作出了有力探索,被称为发于民间的新希望工程。”

著名教育家、情境教育创始人李吉林这样评价他:朱永新先生作为身处高位的官员对教育仍怀有如此激情,甚至是痴情,且如此深沉而质朴,实为难能可贵,不能不令人感动。从某种意义上讲,朱永新先生的人格魅力衍生了“新教育”的魅力。

多年以来,朱永新一直为“新教育”摇旗呐喊,从理论到实践亲力亲为,著有《朱永新教育作品》(十六卷)《中华教育思想研究》《困境与超越——当代中国教育述评》等诸多论著。

作为新教育实验的倡导者,他重视阅读,并为推广全民阅读奔走相告。他提出的“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会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改变,从阅读开始”等观点,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中国两会的“记录者”

而另外一个重要的身份,作为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从2003开始当选全国政协委员,2008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并进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2013年又转而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常委、副秘书长;2018年,他又一次当选全国政协委员。

“每年3月的全国两会,都是我和春天的一场约会。”在这十余年参加全国两会过程中,朱永新笔耕不辍,将其参政议政的点点滴滴——建议、提案、议案和常委会发言,到各地调研的情况与反思,到与媒体、网友的各种沟通交流一一行诸文字,写就《我在政协这五年——一个民主党派成员见证的中国民主政治进程》《我在人大这五年——一个民主党派成员见证的中国民主政治进程》《政协委员履职风采录:朱永新》等著作。

朱永新常说,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


“一直以来,我都想通过自己的记录,让更多人了解到,中国人如何开两会?两会程序、内容有什么特点?代表委员怎么写议案、提案?他们最关心哪些问题?” 在两会召开期间,朱永新坚持用手记的形式记录自己参政议政的体验。“记录让我在履职过程中不断反思。作为人大代表、作为政协委员,我称职吗?”

与媒体报道的两会不同,朱永新的两会手记里面有他个人的观察和思考,而且素材具有连续性。通过对比,读者可以清晰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

一场春天的约会

朱永新在序言中说,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我清楚地知道:约会,不能空着手来。提案,就是给共和国的礼物。礼物不分大小轻重,都是委员精心制作的,承载着委员的思想与情感,更承载着百姓的期待与梦想。提案,也是给人民的考卷。敷衍了事的提案,不切实际的提案,假大空的“雷人”提案,都无法得到满意的分数。你的礼物精彩,共和国就出彩。你的考卷优秀,人民就满意。

约会,不仅不能空手而来,也不能只当观众和听众。两会的舞台是众声和鸣,是多声部的交响曲。每个委员代表的声音,都是一个声部。每个委员代表的声音,都采自民间。每个委员代表的声音,都会被关注,都会被放大,都会被传播。在共和国最盛大的舞台上,这是最响亮的声音。在一年一度的“春天的约会”上,这是最精彩的共鸣。

必须用一年的时间精心去采集,用心去编创,用心去言说,才能让自己的声音在这个舞台上,改善更多民生。

这是一场思想的盛宴。各种思想,通过批评、建议、意见,通过议案、提案、信息表达,通过媒体传播,将弱者的声音放大,把智者的声音远播。共识,在这里形成。

这是一次才华的展示。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党派,不同的界别,把他们一年的思与行,把他们对未来的期待,带到这里分享,宛如一部辉煌的交响乐曲。

在参政议政的同时,朱永新历时五年,用笔记录了2013年—2017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一个侧面。通过这本书,大家可以了解,中国人是怎样开两会的,中国民主党派是如何参与中国政治生活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如何运行的。了解才能理解,这道春天里的民主政治风景,才能在秋天里结出丰硕的民生果实。

由于疫情的原因,今年的两会姗姗来迟。不过随着疫情在全国范围内的有效控制,各地逐步复工复产,相信两会也将很快如约而至。

在这段等待的日子里,就让我们先来一场与书的约会,读一读《春天的约会》,静待真正“春天的约会”到来。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朱永新:以阅读推广为己任
朱永新:对未来教育的思考
朱永新:今天我们如何做父母?
朱永新:当代教育家的知行合一
朱永新:国庆读书记
朱永新:让教育沐浴人性的光辉
朱永新:有人性的教育才能有力量——科技如何推动该教育变革
朱永新:教育最重要的使命是让人成为最好的自己——教育,让梦想成真
朱永新:新教育阅读宣言——阅读的力量
朱永新|阅读,看见更大的世界
俞敏洪对话朱永新:对未来教育的思考
朱永新:成人比成才更重要,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严私德、守公德、明大德
朱永新:新教育的完美教室与道德图谱
朱永新:阅读的高度,就是国家的高度——全民阅读造就中国人
朱永新:今天我们如何做父母?
朱永新;明德至善绽放人性芬芳
朱永新:如何做最好的自己?怎样拓展生命的长宽高?
朱永新:怎样缔造你的“教室王国”?——汇聚美好事物,呵护每个生命,擦亮每个日子
朱永新:生命的三个重要特点——新生命教育:寻找尺码相同的人
朱永新:面对疫情,教育大有可为——“停課不停學”,是時候討論未來學校的模樣了
朱永新:影响我生活与生命的关键书籍和关键人物
朱永新:当代教育家的知行合一
朱永新:国庆读书记
朱永新:我看到另外一个精神世界了吗?——企业家三问
朱永新:构想《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
朱永新: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未来教育的实践与畅想:构想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
.....



我唯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周国平(《【致友人】什么是新教育?怎样加入新教育?新教育怎么做?》)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向着青草更青处——深耕十大行动,共享幸福完整》)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教师幸福‌‌来自‌‌美好关系——朱永新教师节致新教育同仁》)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