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叶水涛|“双减”: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乌龙潭 Author 叶水涛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

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肩膀上攀升;专业交往,站在集体肩膀上飞翔!——《新教育实验》

朱永新:接近优秀的人,就像接近光一样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最美的自己!
.......

“双减”: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原创|叶水涛
江苏省教育学会副会长
来源|乌龙潭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让“双减”闪耀着理想的光芒。

随着“双减”的深入推进,我们可以越来越清楚地看到,新教育实验与“双减”的匹配度和亲和度。

新教育实验所提出来的“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基层学校执行“双减”,提供了很好的目标和价值导向。——叶水涛


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段,当前最为热门的话题是“双减”。“双减”是基础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的重大举措,它的推进力度是空前的,造成的影响也是非常广泛和巨大的,其意义怎样评价都不算过高。“双减”一方面要减轻学生在校的学业负担,另一方面要减轻学生的校外培训负担。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话题。建国70年来,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教育部先后发布了20多个文件,但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这一次“双减”,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它所涉及的不仅是学校教育,还有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减负”不仅要减学生,还要减家长,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减轻家长的心理压力,让他们摆脱升学竞争的焦虑,使整个社会升学竞争的气氛降温,从根本上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教育生态,让教育真正回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上来。

随着“双减”的深入推进,我们可以越来越清楚地看到,新教育实验与“双减”的匹配度和亲和度。新教育实验对于当前雷厉风行展开的“双减”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和补充作用。这充分证明新教育实验的正确性和前瞻性,对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如果说“双减”主要是政府行为,显得比较刚性,那么新教育实验是一种志愿者行动,是教师的自觉行动和积极参与,事实上在配合和深化了“双减”——不是因为接受到指令,必须去履行双减的任务,而是新教育行动本身体现了双减的目标,具有双减的性质。

王登峰:“双减”+“双增”=健康发展——学校、家长到底应该如何做?
吕玉刚:三大举措减轻教师负担!确保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到位


“双减”属于政府行为,体现国家意志,必须令行禁止。有指令就得执行,执行要有力度,容不得敷衍塞责。新教育实验对基层学校、广大教师只是一种启发和引导,引领教师朝着素质教育深化的方向发展,回归教育应有的宗旨和目标。它充分调动起教师,尤其是边缘化的乡村学校教师投身教育改革的热情,并且让他们有一种职业的自觉。恰如马克思所言,理论只要彻底就能征服人心。“双减”是刚性的,新教育是柔性的,刚柔并济,相得益彰。新教育十大行动,每一行动都与双减合拍。新教育理想与双减的目标高度一致,新教育行动提供了通向目标的路径和方法,新教育实验助力“双减”行稳致远。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让“双减”闪耀着理想的光芒。素质教育口号的提出,迄今已有近四十年。什么是素质教育,尽管有多种多样的解释,但似乎没有精准且为公众所普遍接受的定义。素质教育推行的30多年来,从理论自洽的角度经得起推敲的,在教育实践中具有指导意义并能为公众所普遍接受的,我认为是朱永新教授所提出来的,“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句话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精练、形象并富有个性化地回答了什么是素质教育。

朱永新:教育的活力从哪里来?——教育最该减的是这些!
申继亮:诺奖得主为什么能得奖?教育如何养其根,定其向?什么才是高质量的教育?


问素质教育是什么,首先必须回答教育是什么,据此才有充分的学理依据,有坚实的学术支撑。从杜威到陶行知,谈及教育,谈的都是生活。杜威说教育就是生活,学校就是社会;他的学生陶行知说,社会就是学校,生活就是教育。陶先生发展了杜威的思想,进一步突出了生活的重要性,强调教育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无论教育就是生活,还是生活就是教育,都论证了教育与生活的密不可分。教育就在生活中,人在生活中受教育,通过教育,让人变得更完善,生活变得更美好。但陶先生对生活与教育之间关系的论断,并没有深入揭示内在的逻辑联系、情感因素和价值指向。马克思说:“人按美的规律建造”,因此,对教育与生活的联系,需要有感性的关注,有审美维度的阐释和发挥。

相比较而言,朱永新教授的定义具有美学色彩,有艺术人文的风格,这既是一种诗意的表达,同时又非常精准和贴切。教育终究是一种生活,是跟生活连在一起的。它并不外在于我们,无须去定义它,或解释什么是生活,而是要去“过”一种教育生活。这一“过”非常重要,有点像海德格尔所说的“在”,是本源性的生命活动。教育就是生活,受教育即过生活;生活就是教育,而不仅仅是符号化的书本知识学习。我们在生活中感受教育,也因教育而深化生活感受,并以自己的行为,让生活变得好起来,社会变得好起来,进而让我们有一种获得感,有幸福的体验。不仅是学生,也包括教师,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享有一种幸福的教育生活——不是日常柴米油盐的生活,而是教育生活。教育生活有个重要的标志,它关乎人的精神成长,引导人从自然境界不断走向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达到精神的完全自由。


教育生活赋予人一种切身体验,一种源于内心深处的幸福感,柏拉图称之为最高的善。幸福,首先要让人有一种快乐的感觉,但它又不仅仅是生理的快乐,还有社会的维度的内涵,有文化的意蕴、道德感和美感。球星马拉多纳说,我感觉到幸福就是让别人幸福,这话尽管很拗口,但倒是很能诠释教育幸福的意蕴——教师的职业幸福源于学生的成长幸福。所谓教育相长,便是老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这是一种生命的彼此成全,享有美美与共的幸福体验。朱永新教授强调,这是一种完整的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一“完整”非常重要。就当前的“双减”而言,主要是做减法,减校内,减校外;减学生,也减家长,把学生的负担降下来,把家长的负担也降下来,着眼点在减少,减轻,去掉一些东西。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要建立一种教育常态。教育改革的过程,既是破也是立,为“立”而“破”,为立德树人而“双减”。因此,“双减”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双减”是为了走向幸福的教育生活,而新教育所提出的“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回应了“双减”要走向哪里,“双减”的价值和意义在哪里,怎样才能体现“双减”所要达到的目标。

前两天参加一个活动,有一位教育局长说到,他去一个学校作调研,问一个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说:“现在双减了,你们的负担轻了,感到很高兴吧?”这个小学生回答说:“我一点也不高兴,一点也不喜欢。”局长感到有点惊讶,问:“你怎么会不高兴呢?”小学生说:“本来四点钟放学,一直到六点钟,我一个人在家,老师不管我,家长还没下班,也不管我,这段时间我能自由支配,非常自在。现在,四点钟到六点钟,我的自由没有了,圈在学校里,有什么开心的呢?”这位局长说:“看来我们要多听听老师的反应,听听学生的意见,不能懒政,‘双减’不能简单化行事。”这位局长显然很有使命感和责任感,能深入基层一线体察教师和学生的感受,进而调整“双减”的策略,优化“双减”的一些方法。从这样一个小故事里,我们分明可以看到,检测和评价“双减”的有效性和达成度,一个重要的维度是学生和老师的切身体验,简而言之,他们有一种幸福感吗?让学生感觉到了生命的舒展,有发自内心的愉悦吗?“双减”是国家的大政方针方针,体现了教育发展和学生成长的方向,这是我们应有的价值追求,但它终究是要让师生有充分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张志勇:对教育规律再认识——“双减” 背后教育观念的大变革
窦桂梅:“双减”政策下学校的思考与行动——优化全天候“1+X课程”
叶澜:“双减”落地,不懂教师一切都是空话!


义务教育的任务,主要是由地方政府承担,但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资本的肆虐和培训机构的疯狂扩张,不但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加重了家长的焦虑,而且破坏了教育的氛围和良好的教育生态。所以,“双减”是利国利民的根本性举措,但它在深化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这里有一个根本的立足点,即回应我们为什么要双减,怎么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我们既要看到双减的意义所在,也要看到双减的困难所在,这是一项大的战略举措,也是一项需要持久努力的工作。

新教育实验所提出来的“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基层学校执行“双减”,提供了很好的目标和价值导向。把双减定位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上,有助于提高自觉性,减少盲目性。学校也好,家庭也好,教育便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穿越各种烦恼和焦虑,收获并享有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因此,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减轻学生的课外培训负担,这是必然的选择。坚持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从源头上杜绝了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增加学生的培训负担,是对素质教育理念的自觉践行,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遇见美好,向美而行——新教育实验通识与实践五十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最美的自己!
朱永新:教育的活力从哪里来?——教育最该减的是这些!
袁卫星:落实“双减”,我把作业和考试变了样
殷才昌:脚踏“双减”实地,擦亮教育“星空”
林忠玲:“双减”落地,需要社会“三个回归”
朱雪晴:让每一颗星星在银河中闪光
刘恩樵:“双减”能否减去基础教育之痛——“双减”需要标本兼治
林忠玲:“双减”期待父母们“四增”
新教育实验的社会评价——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
......


顾明远:观念如果不转变,“双减”便无法治本——最根本的出路是办好每一所学校
毛杰:避免三个误区、把握好六种关系,把“双减”落到实处
张卓玉:落实“双减”政策的治本之策;“双减”更应减无形压力
“双减”需要八个“双增”保驾护航
杨东平 :“双减”的挑战:能否真正从应试教育突围?
王登峰:“双减”+“双增”=健康发展——学校、家长到底应该如何做?
吕玉刚:三大举措减轻教师负担!确保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到位
申继亮:诺奖得主为什么能得奖?教育如何养其根,定其向?什么才是高质量的教育?
张志勇:对教育规律再认识——“双减” 背后教育观念的大变革
窦桂梅:“双减”政策下学校的思考与行动——优化全天候“1+X课程”
叶澜:“双减”落地,不懂教师一切都是空话!
“双减”之下,教师要正确处理好“五种关系”
落实“双减”,学校要“有所不为有所为”
“双减”不减质,还需要学校“四改”
重磅问答:“双减”要点,“十问十答”
......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陈东强(《向美而行:新教育实验通识与实践五十讲》)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