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視野下的百年中國史 | 徐國琦《奧林匹克之夢》
無論在中國還是在西方,對過去一百多年的中國史都有多種多樣的研究,香港大學歷史系徐國琦教授則另闢蹊徑,從一個獨特的視角——奧林匹克體育運動入手,對這一歷史的巨變作了細緻剖析。
我們在本月出版的《奧林匹克之夢:體育視野下的中國與世界,1895–2050》不僅是徐國琦曾獲國際奧林匹克歷史協會圖書獎(ISOH Karl Lennartz Memorial Book Award)的英文專著Olympic Dreams: China and Sports, 1895-2008的全新中譯本,而且他專門續寫了一章,講述2008年至今的新情況,並展望未來三十年裏中國在體育領域中的可能性。
奧林匹克之夢
體育視野下的中國與世界,1895–2050
徐國琦 著.尤衛群 譯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21/07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在晚清就被引介到中國,從那時起,奧運會就不僅關乎體育,更關乎政治:中國人希望借助奧運會的平台把「東亞病夫」的恥辱一掃而空,進而融入國際社會,揚眉吐氣。
早在1908年,就有人提出中國何時參加奧運、何時會在奧運奪金、何時能舉辦奧運會這三個問題。三項願望逐一在1932年、1984年和發問整整百年之後的2008年變成現實,這不只代表著中國體育事業的發展,也是中國國力和國際地位的顯著提高。《奧林匹克之夢》這本書正是以體育的視角、用「跨國史」的方法來觀察中國現當代歷史的進程,我們從中可以了解體育史,更能看到作者對中國崛起以及中國與世界關係所作的深入而生動的分析。
最近,我們邀請嶺南大學歷史系毛升老師採訪了徐國琦教授,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就是這次訪談的部分視頻和文稿。
歡迎點擊視頻感受徐國琦教授的安徽普通話
文字整理:葉昊洋
毛升:各位讀者大家好,今年的7月23號東京奧運會終於要開幕。奧運會對中國人來說,從來都是一件特別重要的事情,很多人很關心。大家或者是在電視上看直播,或者直接就奔到賽場去看比賽。在中國有大量的體育迷,奧運對他們來說從來都是一件盛事,那麼奧運和中國究竟有著什麼樣的淵源呢?中國政府怎麼樣通過奧運來將中國國際化、走向國際舞台?奧運和政治之間究竟是什麼樣的關係?這些都是很重要的問題,我想如果大家了解這些問題的話,是可以更好地去理解奧運和中國之間的關係。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今年推出了一部很重要的著作,談的就是這樣的議題。書名叫做《奧林匹克之夢:體育視野下的中國與世界》。這是一本2008年英文版翻譯過來的譯著,作者是香港大學很著名的歷史學家徐國琦教授。今天我們非常有幸請到了徐教授。徐教授,您好。請您跟我們的讀者打一聲招呼。
徐國琦:大家好。
毛升:好,我來介紹一下徐國琦教授。徐國琦教授是安徽樅陽人——大家待會會聽到他的樅陽普通話,哈佛大學歷史學博士,香港大學歷史學特聘講座教授,近年來致力於以中國為中心的國際史和共有歷史的研究。目前已經出版了多部專著,比如說《中國與大戰》、《一戰中的華工》、《亞洲與一戰》、《中國人與美國人》,然後就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這一本《奧林匹克之夢》。還有,他也出了好幾本中文的著作,《邊緣人偶記》這本書也是非常的暢銷。現在徐國琦教授正在為哈佛大學出版社和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撰寫《何為中國》這樣一本書,所以我們也是非常的期待。今天我們談的主要是他一本舊作《奧林匹克之夢》,Olympic Dreams: China and Sports。徐教授,可否請您簡單介紹下《奧林匹克之夢》主要談的是什麼内容?
徐國琦作品《中國人與美國人》、《亞洲與一戰》,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2020
徐國琦:好,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最近推出的這本書,實際上既是舊作也是新作,因為2008年的英文版是從1895到2008,但這一本書你看到沒有,中文標題就是「體育視野下的中國與世界」,時間跨度從1895到2050年。所以我特別為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加寫了一章2008到2050年。這本書英文版出版的時候是2008年3月份,北京奧運會還沒有正式舉辦。為了配合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這本書,也為了配合東京奧運會,還有明年2月份北京舉辦的冬奧會,我特別加寫了一章。大家知道今年是兩個一百年的第一個一百年,2050年是中共的第二個一百年,所以這本書既是舊書也是新書,目的是要像副標題所展示的,通過國際體育這個文化範疇解讀中國與世界的關係。
之所以從1895年開始,大家知道1895年甲午戰爭中國戰敗,所以中國人不管是保守還是進步的都開始思考,中國是什麼,中國作為一個民族將來是不是能夠存在,都是個問題。所以1895年的時候,中國人開始思考這個大問題,也恰恰在這個時候,社會達爾文主義在西方開始甚囂塵上。況且還有非常有意思的是,1895年是基督教青年會第一次進入中國,在天津建立了第一個分部。況且還有一個湊巧的是,1894年法國人顧拜旦發起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1896年第一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希臘雅典舉行。所以國際體育,一個是中國人開始思考何為中國,何為中國人,如何救亡圖存。同時社會達爾文主義也影響了中國人的思維。尤其湊巧的是,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應運而起。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實際上本身既是愛國主義的,也是國際主義的。所以我這本書裏有一個主題就是,中國人在1895年之後,試圖加入國際社會的時候,它是一個銅板的兩面,愛國主義也好,民族主義也好,它必須要建立在加入國際社會這個前提之下,所以既是國際的又是民族主義的。而奧林匹克運動正好把中國人的這個心態歷程,一百多年的心態歷程,通過國際文化這個角度給展示出來。
2022年北京冬奧會會徽
這本書是試圖解讀中國與世界的關係。1895年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是,大家知道,因為社會達爾文主義,中國有位著名的翻譯家叫嚴復,嚴復在1895年公開發表了一篇文章,就稱中國是病夫,所以東亞病夫後來推動中國人通過體育展現新中國的風采。實際上,這個東亞病夫最先提出來是嚴復先生,1895年。1895年之後,中國人從嚴復到孫中山,到梁啟超,甚至到毛澤東,都開始解讀未來的中國是什麼,都開始重視國際體育。
可能大家都熟悉,今年的高考試卷,有一道全國的作文題是毛澤東公開發表的第一篇文章,叫〈體育之研究〉,1917年4月1號,《新青年》上發表。所以毛澤東的這篇文章是我們所知的他公開發表的第一篇文章。他的主題就是說我們中國人如何向日本人學習、向德國人學習,然後自立於世。所以體育對毛澤東來說是一個救亡的窗口。實際上從東亞病夫到體育救國,到後來的1930年,我們中國人就把Olympics翻成「我能比呀」,到現在,我們今天到2022年北京舉辦第二次奧運會,這個事件,這一百多年,這個心路歷程,就是中國人的國際化,中國人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到強起來,從體育視野解讀的話,不僅是波瀾壯闊,況且給我們解讀一個不同的中國人與世界的關係。
毛澤東發表的第一篇文章〈體育之研究〉
毛升:謝謝您的回答。對我們很多人來說,體育不就是強身健體嘛。那麼這個體育議題怎麼可以回答那麼多問題?它的意義怎麼那麼重大?這是一種建構出來的意義呢,還是說它本身就有那麼豐富的內涵?
徐國琦:對中國人來說,現代「體育」,就是「體育」這個詞實際上是我們進口來的。按照一位臺灣學者許義雄先生的研究,是1897年前後從日本進口的。就像我們現代漢語裏面好多的政治詞匯,像「憲法」、像「經濟」,它是富有現代含義的,因為「體育」,顧名思義,就像你說的,就是個人的修身養性、鍛煉身體,但對中國人來說,從一開始,身體,或者國際體育,或者奧林匹克委員會是跟國家命運連在一起。我們當時之所以進口「體育」這個詞,就是跟中國人救亡圖存,跟中國人對甲午戰爭新敗,跟中國人受到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影響都有關係。對中國人來說,國際體育,或者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它是跟國家、跟民族是密切相連的。所以它不是個人的行為,而是一個國家行為,一個民族行為。
這就為什麼從嚴復的中國作為一個病夫,到後來的「我能比呀」,再到後面我們要向全世界證明中國人不僅是站起來,況且也強起來了這樣一個心路歷程。所以體育從一開始,從1895年有基督教青年會,就是現代體育,現代奧運會引進到、介紹到中國來之後,歷來跟中國的民族主義、跟中國的國際主義、跟中國的國際化是密不可分的。
我舉幾個例子。1908年在基督教青年會天津分會有一個雜誌,叫《天津青年》。在《天津青年》上,基督教青年會的幹事們,美國的幹事們,中國的幹事們就在討論三個問題。這個1908年,大家必須記住,還是在大清王朝的時候。這三個問題就是「中國人的三個夢」。第一個是,中國人何時參加奧運會?第二個是,中國人何時拿到奧運金牌?第三個是,中國人何時舉辦奧運會?這個時候,就1908年,中國還在大清王朝的時候,就已經有所謂的三大夢想。
大家知道,中國人第一次參加奧運會是1932年,1932年的奧運會是在美國洛杉磯。一開始,中國人實際上沒有想到要送運動員去參加,因為當時,1932年第一是民國政府草創不久,第二是日本已經開始侵華,1931年九一八事變,然後日本建立所謂「滿洲國」。本來中國人當時想的是還像過去一樣,派個觀察員去,但是因為當時媒體報導日本政府想把滿洲國傀儡政權合法化,要派運動員去參加。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人決定立即派運動員參加,最後有「劉長春單刀赴會」。1932年,劉長春,中國人第一次參加奧運會,實際上並不完全是體育角度,而是國際外交,或是民族主義的訴求。
劉長春作為唯一的中國運動員參加1932年奧運會
這就可以回答那三個夢想,第一個夢想是跟「體育」的一般含義不一樣的。然後回答第二個夢想,就是何時拿到奧運金牌,那就是五十二年之後。1984年,還是洛杉磯奧運會,五十二年之後參加洛杉磯奧運會,在這次奧運會上,中國人不僅有零的突破,就是許海峰拿到第一塊金牌,況且在洛杉磯的奧運會上,中國一舉拿到十五塊金牌。然後到2008年,中國在北京舉辦奧運會,所以整整一百年,從1908年提出三個夢想,或者三大問題,到2008年,這實際上是三個政權,從大清王朝,到民國政府,然後到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對中國人來説,它是代代相承的。從1895年到今天,它是一脈相承。我們中國人通過國際體育展示中國風采,展示中國人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到強起來,這一心路歷程。當然,就像我給中文大學出版社寫的最後一章,體育還給我們解讀未來的中國究竟是怎麽回事?未來中國人的含義究竟是怎麽回事?
許海峰,中國第一位獲得奧運金牌的運動員
毛升:對你來說體育好像是一面鏡子⋯⋯
徐國琦:它不僅是一個鏡子,是一個reference point,因為我們研究中國與世界,我們過去的歷史研究一般都是比較傳統,從這個外交史、軍事史、經濟史,對吧?但是⋯⋯
毛升:我現在要跟一個問題,就是說,您講這個研究方法叫「跨國史研究方法」,那這個是什麼樣的研究方法?
徐國琦:所謂「Transnational History」,在國際上,現在正是比較引領風騷的新的歷史研究方法。因為過去我們傳統的歷史都是民族國家的歷史,美國史、中國史、日本史,對吧?都是以民族國家作為一個參照系。而這個「Transnational History」,顧名思義它是超越了民族國家。第二,它是因為過去的歷史研究一般都是側重於所謂的大人物的歷史,側重於政治、外交、軍事這些歷史,而「Transnational History」我們強調的是跨文化,強調的是自下而上,因為傳統的歷史是自上而下。
時任美國總統布什在北京奧運會。布什不僅出席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更在北京逗留多日。這是美國在任總統第一次出席在美國境外舉行的奧運會開幕式。
所以國際體育,像奧林匹克運動會,像世界盃,首先,顧名思義就是transnational,因為在國際視野下,「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我們可以走到一起來,各國人民不分文明,不分大小,不限強弱走到一起來同台競技。所以體育這個角度,我個人認為是一個非常好的研究中國加入國際社會的參照系。另外,體育還有一個好處,民族主義也好,國際主義也好,外交史也好,實際上理論上我們還是有選擇的,而國際體育,就不管什麼人,不分大小、民族,我們都可以去談,就可以作為一個參照系去比較。這就讓我們超脫了意識形態的束縛。就像我剛才說的,從劉長春1932年單刀赴會,本來是外交行為,但實際上我們通過一個人,然後到美國去,然後把中華民國的國旗插上去,這個本身就是給人家的一個信號,這就是一個跨國史的、文化的、國際的,因為它的媒介就是奧林匹克運動、奧林匹克運動會。
所以這本書呢,實際上,體育只不過是一個reference point,況且我這本不是體育的書,這是通過體育研究中國與國際社會的接軌,中國人與國際秩序的接軌,中國如何參加國際社會。所以跨國史的視野可能是更有說服力,英文叫penetrating,就是更有滲透力,然後更有多維視野。因為我們不是通過一邊,就是從一個,或者以中國或者是以其他國家為參照,而是以全球作為參照系。我通過解讀國際體育作為一種國際文化,來解讀中國跟國際的互動,世界人民和中國人民的互動。
《奧林匹克之夢》內封
- end -
你還可以閱讀更多……
在後臺輸入以下關鍵詞,提取過往精彩內容
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