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伦敦出发丨《中国摄影》带你驾云看展

点击上方蓝字一键轻松关注

  出品


中国摄影·云课 第3期



各位摄影师、摄影爱好者、影像文化研究者、摄影策展人,欢迎来到中国摄影·云课“看展”版块的第一站——伦敦。

看展览,是摄影爱好者和从业者与摄影艺术建立联系的重要方式。放眼世界,优秀的摄影展主要集中在称得上世界艺术中心的几个城市,伦敦,正好是其中一座。本刊在伦敦的特约撰稿人刘铖望,将为大家带来6次课程《伦敦的眼光:英国摄影展览六记》。这6次课程基于近年来刘铖望发表在《中国摄影》杂志的6篇展览介绍,但相较于过往的文本,新的课程将有不同——刘铖望将重心放在了对展览以及作品的评述之上,不仅涉及与摄影史、美术史和艺术批评相关的观展方式,也将从技术与艺术层面的分析、讨论相关的摄影作品。

讲师:刘铖望
《中国摄影》杂志特约海外撰稿人。本科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UAL) 伦敦传媒学院(LCC)影视制作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伦敦传媒学院电影专业,研究领域为电影摄影。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Benjamim》获FNAC 2018年新人奖。目前工作生活于伦敦,从事传媒行业,业余写作。

“英国摄影展览六记”云课视频介绍


“伦敦的眼光:英国摄影展览六记”课程设置及上课时间


光之形:摄影与抽象艺术百年(泰特现代美术馆,2018)
“光”是摄影艺术得以存在的基础,我们因此将关于“光”的展览作为课程的开端。实际上,一切视觉艺术的基础都是光。这个展览专门把摄影艺术中抽象的部分和其它抽象的视觉艺术放在一起观看,从而展示抽象艺术是怎样围绕着“光”进行创作表现的。
授课时间:6月5日 20:00

吉莉安·韦英与克劳德·康恩:面具之后是另一个面具(英国国家肖像馆,2017)
吉莉安·韦英(Gillian Wearing, 1963-)和克劳德·康恩(Claude Cahun, 1894-1954)这两位相隔70年的女性艺术家用“面具”这个物品,把同样具有时间跨度的,关于性别和身份的思考以及围绕着这些思考衍生的艺术表达连接起来。
授课时间:6月6日 20:00

眼之盛宴:食物摄影的故事(伦敦摄影师画廊,2019-2020)
展览梳理了食物摄影发展的脉络,同时展示那些围绕着“食物”这个主题产生的摄影作品是怎样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并且发挥创造力的。
授课时间:6月13日 20:00

1970年代的女性主义先锋艺术(伦敦摄影师画廊,2016)
男子气概:通过摄影解放(巴比肯艺术中心,2020)
站在西方社会主流观念都已接受“男女平等”这一女性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台上,这两个展览分别以“女”“男”为纲,锚定了“女性主义与先锋艺术”和“男子气概与政治正确”两种关系。
前者展出了最早一批以女性主义观点创作的艺术,是对历史的一次溯源,它借助回望艺术史以及与之有着交集的新摄影史,折射出的是20世纪中叶以降女性为达成种种权力诉求而做出的努力。
后者意在回应一个问题:在愈发强大,挥动起来遮天蔽日的“政治正确”旗帜之下,“男子气概”真的就一无是处了吗?展览希望引领观者思考:如果真正将其作为一种常识的话,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讨论。
授课时间:
1970年代的女性主义先锋艺术:6月14日 20:00
男子气概:通过摄影解放:6月20日 20:00

曝光的相机(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2016-2017)
摄影除了需要光,还需要照相机。这个展览专门选取出现在摄影作品之中的相机,而不是通常的,藏在摄影作品背后的相机。相机出现在摄影作品之中,有点像幕后工作者被请到台前来表演,或许能解开不少有关摄影的秘密。当然,喜欢器材的观众在现场可能会享受“如数家珍”的乐趣。
授课时间:6月21日 20:00


课程购买后可以反复收听,具体报名方式如下:

长按下方课程图片
识别图中二维码进入报名页面
关注“千聊公众号”
进入报名页面(现在报名有优惠哦)




 
 为什么要听这门课?来听听讲师刘铖望怎么说

伦敦是英国的首都,也是英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虽然英国已经脱离欧盟,但伦敦对于整个欧洲来说依然是一座很重要的城市。得益于历史,也得益于英语在世界范围内的通用性,伦敦在文化艺术领域,拥有不少有形和无形的优秀资源。有形的是众多博物馆、美术馆、剧院、音乐厅和其它艺术机构,无形资源当然就是汇聚在这里的各路人才。在伦敦举办的展览,尤其是在大型美术馆或者博物馆举办的展览,质量都比较高,能够实现“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的目标。而我的目标,就是希望能在给大家呈现展览丰富和热闹的同时,也能探讨一点和“摄影”相关,和“艺术”相关的门道。


2019年5月,马丁·帕尔在英国国家肖像馆的个展现场  ©何博


简单说说我自己。我目前在伦敦从事传媒工作。我的本科和硕士都就读于伦敦艺术大学的伦敦传媒学院。专业都和电影相关,硕士研究的方向是电影摄影。担任摄影的短片曾经获得过几个新人奖项,也参与过几部商业电影的制作,担任摄影助理和B组摄影师。业余时间,我喜欢去看各种各样和视觉艺术相关的展览。有幸成为《中国摄影》的特约撰稿人,已经发表了八篇介绍伦敦摄影展的文章和几篇介绍英国摄影杂志的短文。这个系列的课程也都来自我看过和写过的展览。比文章内容更多的是,在介绍展览的同时,我还会加入一些评述,从整体和细节梳理展览的逻辑。我也会把自己对展览现场其他观众的观察分享出来,因为观众也是组成展览现场的一部分,而这部分往往会给展览带来内容之外的趣味。

我想把2018年在泰特现代美术馆展出的《光之形:摄影与抽象艺术百年》(Shape Of Light: 100 Years of Photography And Abstract Art)作为课程的开端。因为这个展从名称到内容,全程强调了摄影得以存在的基础。这个基础是什么呢?如果这里可以用敲大锣的效果呈现一个“光”字,效果肯定更好。所以,这个基础,就是光。实际上,所有视觉艺术的基础,都是光。而视觉艺术的内容,也是围绕着光能带来的效果,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有了这个认知,再回头去看绘画,看照片,好像就能带着一种知根知底的自信,看一看眼前的作品,是怎样围绕着光呈现效果的。这种攥着老底欣赏的方式,尤其适用于抽象艺术。既然叫抽象,就肯定是些一眼看不出个所以然的作品。这些作品,往往还都顶着“名家名作”殊荣。这些殊荣,我们用“光之形”这个标准去看一看,好像就能明白,第一眼看不出的所以然,其实是这样,这样和这样娓娓道来的。


《光之形:摄影与抽象艺术百年》展览现场
Courtesy Lily Robert and VITRINE, London | Basel © Maya Rochat


展览专门把摄影艺术和其它抽象艺术分开,合适吗?从展览内容看,是合适的。策展人以时间为主线,把同期或者相差不远的绘画作品和摄影作品放在一起,让观众自己玩“找相似”和“找不同”的游戏。这样的游戏一路玩下来,大概可以看出绘画和摄影在抽象艺术这条道路上发展的轨迹,于是能找到一些可以说是前赴后继的相似性,这些相似性,就可以算作抽象艺术发展的规律。于是,当我们再次面对那些杂乱的线条,斑驳的色块,随意的涂抹,重复的图案,脱焦的主体等等之类一眼看不出所以然的作品,我们完全可以不去考证艺术家创作的动机,而是从结果出发,看看它们围绕着光做了些什么。如果我们再看看艺术家之前围绕着光做过些什么,就能判断他究竟是“懒”,还是在实践深思熟虑之后的抽象艺术了。在介绍抽象艺术的同时,这个展也一直在强调“观看”不仅是一种方法,而且是一种习惯,在视觉艺术领域,千万不要荒废观看。

观看不能荒废,所以接下来两节课分享的是两个趣味和内涵并存的展览。

一个展览的主题是“面具”。“面具”,本身就是一个比喻意味很浓厚的词,围绕着这种比喻可以衍生出非常丰富的内容,所以我把这些内容概括为“面面相趣”。趣,趣味的趣。展览本身叫《吉莉安·韦英和克劳德·康恩:面具之后,另一个面具》(Gillian Wearing and Claude Cahun: Behind the Mask, Another Mask)。从名字可以看出,两个人,至少两张面具。当然,实际上这两个人变化出了很多个人,这些人对应的是很多个面具。吉莉安·韦英出生于1963年,是英国重要而且著名的当代艺术家。克劳德·康恩是法国艺术家,出生于1894年,逝世于1954年,和韦英年龄差距近70年,去世时韦英尚未出生。连接两位艺术家的纽带就是面具。韦英在1990年代首次注意到康恩的摄影作品,马上就通过自己的再创作体现了自己对康恩的认同。所以这个展览的重头戏,是韦英和康恩作品的交集。


《吉莉安·韦英和克劳德·康恩:面具之后,另一个面具》展览作品
康恩和韦英,2017,吉莉安·韦英 © Courtesy Maureen Paley, London; Regen Projects, Los Angeles;  Tanya Bonakdar Gallery, New York


她们都围绕“面具”这个物品进行创作,通过创作,表达出对性别和身份的思考。康恩的思考是很超前的,而她用来创作的“面具”,其实还不是直接戴在脸上的物品,而是通过对五官,妆容,发型,甚至着装的修饰和改造,达到改头换面的效果。这里就体现出了“面具”天然的比喻效果,之所以不直接制作可穿戴的面具,应该是受限于成本,也受限于她所在的时代还不够发达的制作技术。成本和制作技术也是韦英得以制造出高质量面具的优势。所以,她戴上面具以后的效果,通过摄影作品展示出来,有些是非常惊人的。韦英对康恩的致敬是通过再创作与康恩相似的作品,而韦英对其他艺术家的致敬,则是直接扮作艺术家本人。在今天,以“致敬”为名,对前人作品进行再创作,早已不是新鲜事,而直接“再创作”前人,好像还有点意思。在这个展览中,我们可以一层一层揭开各种各样的面具,大大方方地,不用担心背上“窥视”的名声。

我们可以大大方方揭开别人的面具,比这个还坦然的,是面对人类最基本的需要。基本需要有几种,第三个展览关注的重点是,食物。在今天,手机摄影的便捷和高画质让“食物摄影”这个主题泛滥到几乎随处可见。我相信,用贯口念出可见的“随处”一定和报菜名差不多有趣,遗憾的是,我没有这个能力。

这个展览名为《眼之盛宴》(Feast of Eyes),为我们梳理出食物摄影发展的脉络,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领略这一系列围绕着“食物”这个主题产生的摄影作品是怎样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并且发挥创造力的。我们早已经习惯了各种看上去很诱人的食物照片“放毒”的情景,忽然看见不那么诱人的食物照片,甚至真的是在传达“放毒”功能的照片,这种反差之下应该会有关于食物的新的想法。能让眼睛吃饱,不管之后还想不想什么,都已经是一桩美事了。看过这个展览以后,再面对每日可见随处可见的食物摄影作品,或许会想起在展览中领略过的黑暗料理,但愿还可以笑一笑。


《眼之盛宴》展览现场  ©刘铖望


刚才说到,食物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之一。接下来我准备介绍两个同样很“基本”的展览。之所以说“基本”,是因为一个展览关于女性,另一个展览关于男性。

性别话题在今天的环境中很容易引发对立,而引发对立的必然至少有两种观点。在形成观点之前,如果可以对话题本身多一些了解和思考,也许观点就不会那么激烈,也更容易理解不同观点的存在了。有意思的是,让人产生不那么激烈的观点的过程却是激烈的。这个关于女性的摄影展《1970年代的女性主义先锋艺术》(Feminist Avant Garde of the 1970s)涉及先锋艺术和“女性主义”的联系。先锋艺术的面貌大多都很进取,于是我们可以看见各种各样不那么和气的作品内容和表达方式。女性艺术家从女性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出发,探讨女性的社会角色,也探讨女性本身作为“自我”的存在,同时直面女性“身体”的意义,从而把“女性主义”放在艺术史和摄影史之中进行讨论。


《1970年代的女性主义先锋艺术》展览图录封面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男子气概:通过摄影解放》展览现场,女观众在看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的作品。  ©刘铖望

在今天,这样的讨论如果产生了分歧,往往会抬出一个概念作为一种标准。这个概念就是“政治正确”。“政治正确”既是一种概念,又是一种标准,而这种标准往往是比较严肃的。于是,有一些之前耳熟能详的名词,在这种标准之下变得很低调。想一想,你已经有多久没听见“男子气概”这个词了,当然,刚才我说的这一个不算。介绍完关于女性的展览,还要介绍一个关于男性的展览《男子气概:通过摄影解放》(Masculinities: Liberation through Photography)。这个展览聚焦在“男子气概”这个词汇之上。因为“政治正确”,这个词变得低调沉默,而且还需要处处小心。所以策展人干脆把已经畏手畏脚的它重新放在聚光灯下,让大家看一看它在今天这个呼吁多元化的社会,是怎样一种处境。我希望通过对“一男一女”这两个展览的介绍,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相关问题的素材。

最后一个展览,我希望和第一个展览呼应。把内容的重点放回摄影本身。一开始我们谈到,摄影的基础是光。那么,摄影区别于其它同样以光为基础的视觉艺术的特点是什么呢?是照相机。所以,最后一个展览介绍的是照相机。这个展览名为《曝光的相机》(The Camera Exposed),专门选取出现在摄影作品之中的相机。相机出现在摄影作品之中,有点像幕后工作者被请到台前来表演,表演效果如何不知道,节目效果肯定是不错的。被请到台前的相机,会以多样化的形式贡献丰富的表演。于是,我们可以看一看,除了“器材发烧友”之外,还有哪些群体也对相机进行了专门的关注。当然,喜欢器材的观众在现场可能会享受“如数家珍”的乐趣。


《曝光的相机》展览作品,匿名摄影师


摄影是一门视觉艺术,实践它,需要两个最基本的前提:一个是“光”,另一个是“相机”。我的这一次分享也是从“光”开始,到“相机”结束。前面我们提到伦敦众多的艺术机构,承办过这些展览的场所有: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泰特现代美术馆、伦敦摄影师画廊、巴比肯艺术中心、英国国家肖像美术馆和英国科学博物馆。这些地方对于爱好摄影的朋友们来说,都是值得一去的。无论是在里面进行创作拍摄,还是观摩展览,都可以带来一些新的领悟,就像我希望这些课程通过对这些展览的分享,也可以带来一些新的东西。

课程购买后可以反复收听,具体报名方式如下:

长按下方课程图片
识别图中二维码进入报名页面
关注“千聊公众号”
进入报名页面(现在报名有优惠哦)



中国摄影 · 云课已于5月22日正式开启,这是《中国摄影》编辑部对推进影像文化传播与解读的新尝试,我们希望以此给关注《中国摄影》杂志的朋友们另一种便捷的、值得信赖的选择。报名更多中国摄影·云课,请见下文:

【报名方式】

报名课程流程如下:
长按下方课程图片
识别图中二维码进入报名页面
关注“千聊公众号”
进入报名页面(现在报名有优惠哦)

点击订阅全年杂志


精彩文章回顾





做 有 品 格 的 摄 影 杂 志
微信号:cphoto1957长按二维码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