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一键轻松关注
本文首发于《中国摄影》2020年8期“图像事件”栏目
文/郑萍萍
郑州一所大学的学生发布了一张特殊的毕业照:四个男生坐在宿舍里,手里捧着两台iPad,屏幕上是没能到场的另外两位室友的照片。这张照片在网上引来了更多人分享自己的毕业照,有的是由上百张证件照拼成的在教学楼前的合影,有的是全班同学一堂视频课程的电脑屏幕截图……相比往年各类奇葩、搞笑的毕业照,网友评价:“今年的毕业照竟带有一丝丝心酸。”受新冠疫情影响,今年大多数学校不得不取消了拍摄毕业合影的环节。不过,毕业合影不仅仅是一张照片那么简单,它更像是一个仪式,一个与过往告别的仪式。
看似例行公事的毕业合影对每个人有着不同的意义—对那些站在画面中心位置的人来说,这多半是他们最好的青春见证;对那些刻意缺席或者站在角落里的人而言,也许是一段不愿回首的过往;而在另外一些人看来,这不过是一张压箱底的照片,就像他们在合影时所处的位置那样,可有可无。而在外人眼中,出现在同一张合影中的人物,首先是被诸如“XX届毕业生”“XX全国研讨会”“XX寻根之旅”等相同标签定义的一个群体,即便日后这些人再无交集,也不可避免地成为彼此的对标,成为未来某个故事早已留下的线索,比如“20年后境遇大不同,原来曾同在明星班就读”之类的。相比单人照,合影里藏着更多的秘密—望向某人的眼神,刻意控制的身体距离,或尊敬或亲密无间的笑容......有传言说,曾经拥有数个替身的萨达姆就非常警惕与他人合影,因为担心流传出去,很容易被人辨认出身份的真假。如茱莉亚•赫尔施(Julia Hirsch)所言,在几乎以摆拍为主的集体合影里,它们“记录的并不是社会现实,而是对社会的想象,不是普通的生活,而是特殊的表演”(《家庭相片:内容、意义及影响》)。的确,在每个人的相册里,谁又没有几张相互应承、堆起笑脸拍下的合影,或者连站在身边的人的名字都叫不上来的合影呢?但谁又能一口否认,有时候表演本身就是一种现实,甚至是一个时代的证据。为了隐藏、否认某种证据,我们偶尔需要在合影里抹去某人,这样的修改有时是悄无声息的,生怕被人察觉;有时又大张旗鼓,以示决绝。从技术上来说,在照片上抹去一个人变得越来越容易,只是“照片并不是记忆的替代”,那些凭空消失的空间,仍旧占居着记忆的某个角落。让无数人落泪的动画片《寻梦环游记》中,一年一度的亡灵节到来时,去世亲人的魂魄可以凭借被家人摆在祭坛上的照片返回现世和亲人团聚。但因为种种误会,男主角埃克托的照片被家人从合影上撕了去,虽然在世的女儿还残留着对他的一丝记忆,但缺失的照片无法作为记忆的通行证,让他回到现世。故事当然有了美好的结局,埃克托的曾孙子重新找回了残缺的那一角照片,一家人相认团聚,但现实却让人疑惑:如果没有照片作为证据,作为普通人的我们还能以何种方式证明自己存在过!不过,我们也无需多虑,追求“永生”的人类一直在努力让曾经以文字、图像为媒介的记忆留存得更长久。只是,摄影终究还是被改变了,往日的仪式感被随时随地的拍照消解,曾经追求同一性的集体主义也更多地让位个人意识。如果说,过去我们通过统一的服装、色彩、发式等获得某种安全感,那今天,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与众不同,“合照时如何比别人好看”不再是遮遮掩掩的规则,甚至不久前两位女星的粉丝,因为对方发出的合影中都只给自己的偶像修了图,而在网络上大吵了起来。有人说,一张照片而已,哪来这么多秘密。但,这或许就是照片不可言说、无法替代的魅力吧。
食垃圾者,马塔莫拉斯镇,2005,艾米·斯特恩
(点击封面图可进入微店购买2020年8期《中国摄影》杂志)
点击订阅全年杂志
☟
精彩文章回顾
做 有 品 格 的 摄 影 杂 志
微信号:cphoto1957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