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云课丨洪磊:抑或山水?有关中国风景的拍摄

点击上方蓝字一键轻松关注

  出品


作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新摄影运动(当时也称观念摄影)的代表艺术家之一,洪磊选择山水作为自己持续二十多年的创作母题。从早期作品里透出的对传统的反叛和颠覆,到后来从经典山水审美中发展出的个人审美偏好,他对“山水”传统审美表现出既排斥又迷恋的心态。洪磊并不回避这种矛盾,而是一直在用置景、拼贴等当代艺术手段去重新审视中国山水画的审美传统,审视自己内心的矛盾,从而达成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关联。


“中国风景”系列,苏州留园,1998 洪磊

洪磊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风景的隐喻》,摘录片段于此:

戊戌变法,2017 洪磊

懂风景的隐喻的人却不多,或者说,这样的山水之爱,究竟何为?

几千年来的官僚系统,在饱读经书的儒生看来,是一处漩涡里的谋生,自有其严密的逻辑。官僚之间的方略异见,以及贪墨企图,且都以吵吵闹闹开始,等待君父最后出来裁定结束。于是,被黜的官员选择了一个迂回的办法,寄情山水,韬光养晦,期盼东山再起。

人类学,2017 洪磊

风光摄影应该是画意摄影的必然延续,原因是爱风景。画意摄影,却是对儒生审美的一种致敬,其也是追慕和传承儒生审美,发自内心的追求,其终极意义是“隐逸”。

鲁迅看“隐逸”,是另一番景致。“一到挂上隐士的招牌,则即使他并不‘飞去飞来’,也一定难免有些表白,张扬;或是他的帮闲们的开锣喝道——隐士家里也会有帮闲,说起来似乎不近情理,但一到招牌可以换饭的时候,那是立刻就有帮闲的,这叫作‘啃招牌边’。这一点,也颇为非隐士的人们所诟病,以为隐士身上而有油可揩,则隐士之阔绰可想了。其实这也是一种‘求之太高’的误解,和硬要有名的隐士,老死山林中者相同。”


于风光摄影里,仅仅沉浸在风景美学的假设中,或者去中心化的“形式视觉性”,是一种放弃符号学和阐释学的办法。

有一个叫W.J.T. 米切尔的外国人说:“ 猎食者把风景看成是一个战略要地。”

太湖,江苏苏州东山,2001 洪磊



那么,作为”战略要地“的风景,在洪磊眼里究竟作何观,作何拍?“风景道理”系列课程邀请洪磊,从历史维度和自身经验出发谈风景的拍摄,课程分为三节(每节课时长约30分钟):

第一课:画意摄影的前前后后

(10月11日)
画意摄影不同于风光摄影,这种表达关乎山水的情怀,而不只是山水的表象;早期中国的文人和摄影人,借助画意摄影,追慕山水隐喻的种种情怀。

第二课:西方人观看中国风景

(10月12日)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来自西方国家的摄影师,来到中国,眼之所见,所有的风景均是异域风光;通过透镜观看,则是他们的传统。因此,他们的风景摄影实践更多在于捕捉奇异。

第三课:极简等于虚无

(10月13日)

于我个人来看,摄影是一种样式的表达:画面的构成可以传递信息,表达自我。而我的人生观,通过我创作的图像来渲染、感叹……



讲师简介
洪磊,1960年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1987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1993年于中央美术学院学习版画,现生活工作于常州。作品被诸多重要机构收藏:法国文化部、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美国国际摄影中心、美国芝加哥大学博物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等。

课程购买后可以反复收听,具体报名方式如下:

长按下方课程图片
识别图中二维码进入报名页面
关注“千聊公众号”
进入报名页面





更多内容请持续关注更新

如需转载请至公众号留言邀约

点击下方封面图购买10期杂志

《中国摄影》2020年10期封面

点击订阅全年杂志


精彩文章回顾





做 有 品 格 的 摄 影 杂 志
微信号:cphoto1957长按二维码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