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都会的失重时间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姜sir影 Author 姜纬

点击上方蓝字一键轻松关注
  出品
本文首发于《中国摄影》11月刊“影廊”栏目原名《大都会》
摄影/徐昕 文/姜纬

大桥 2,2019 年 9 月 13 日,徐昕

无论如何,拍摄上海是一项艰难的工作,只有极少数摄影师能真正做到。年轻的徐昕就是其中之一。
 
徐昕的《大都会》系列是重新的视觉发现和命名。上海这座城市江海交汇,千百万心思、际遇、梦境、目标主张各不相同的人挤进来,相互冲突彼此妨碍,的确是人类最容易挤压、最难能完整维持自己的所在。这里于是有两种价值取向:一是最大可能的一致,得到整齐、功能、力量和效率,细节和过程在制度的格式里简约缩减;二是最大可能的容纳,尽可能保有生活纷杂丰饶的本来样貌,规约外的人成了城市生活的浪子,他们承担重建形式的想象。徐昕的摄影作品重建形式,运行想象,其与众不同之处,一个是时间,另一个是位置。摄影师跟我们都是同一艘船上的人,而大体上讲,摄影师比我们寻常人更在意、更执迷于时间的存在,因为特性使然。摄影师甚至在时间隐没处重新找寻时间的脚踪,在时间断裂处重新接起时间,拍照很可能是对事物因果最不死心的志业。
 
我与大都会,2019 年 8 月 8 日,徐昕

我们面对变化永无止歇的世界,一切稍纵即逝,博尔赫斯说他不相信有单独成立的美学这种东西,说抽离地、原则地谈论美、探究美令人不安。我想我知道博尔赫斯不安些什么,我自己也认为美不该是某种另外的、添加的东西。摄影的美学问题其实就是认识问题,是照片想方设法要显示出来,摄影师才堪堪触及,犹裹在一大团迷雾之中,仍不断移动躲开的东西。徐昕尽其所能拍摄出来,我们观众看得心有戚戚。
 
最后的老城厢 2,2018 年 5 月 28 日,徐昕


最后的老城厢 1,2020 年 4 月 15 日,徐昕

如果一定要说详细些,我宁可说,照片之美,不管何种形态,始终存在难以言喻的、不绝如缕的、迎风摇曳的感觉,好像照片和事物接触,每一次都只能是一个点。一张好照片,其中心似有一条细碎结晶微粒构成的细线,一条书法家称之为“乌丝阑”那样墨色之中熠熠生辉浮现出来的金色细线,一根蛛丝马迹,有种很计较的说法,说这里的马迹不是蹄铁重重踏出的脚印,马指的是“灶马”,也就是螽斯,由它如此纤细的脚,这么轻的身体所走过的几乎不见凹陷的行迹,对比着头上透光接近透明的蛛丝,都一样只有极其专注的眼睛,在某个特殊视角、某种光影之中才会看见,“日色五华无觅处,却在蛛丝往来中”。
 
北外滩系列 1,2020 年 7 月 12 日,徐昕

我觉得这也是摄影师通过一张张照片分别认识的明晦不定的行迹,它一次又一次联系起摄影师自己和此时此刻,某种我在。
 
摄影总想有效地、可信地表现出时间,但也屡受挫折。当然不是非要表现时间不可,真正的重点是,摄影师和他拍摄对象特殊、郑重的联系。为什么拍照?为什么拍这些?徐昕这样的摄影师,他和拍摄对象的基本关系,最深处总有情感,而时间终究是一种无可奈何的事实。
 
大都会夜色 4,2018年8月9日,徐昕


大都会夜色 2,2019 年 1 月 23 日,徐昕

徐昕拍摄的,通俗来讲都是当下。人知道自己当下的一堆琐事,连不想知道的都知道,但人其实并没那么了解当下。所谓的当下是什么?当下是一堆还没结果还未成形的东西,每事每物每个人喧哗着奔进各自的未来,一两个大步就消失于眼前的浩浩荡荡。事物得收拢起大致的,并相当程度看得出来其完成模样,才有理解其意义的可能,在此之前,只是暂时,只是数量质量还不足的碎片,灿烂,然而空洞,飘沦在失重的时间之中。
 
北外滩系列 6,2018 年 1 月 1 日,徐昕

徐昕很多照片反复出现浦东陆家嘴的东方明珠塔、上海中心、环球金融和金茂大厦,出现北外滩的白玉兰广场,出现南浦大桥、杨浦大桥,以及喜欢站着的晒台,小时候的印象深植于他的内心一隅,围绕着这些兜来转去寻觅合适的拍摄时机和相机位置,倾注他的想象力。
 
看得到风景的晒台 4,2018 年 7 月 12 日,徐昕

尤其是他的夜景,新上海的标志性景观光芒四射,其色彩的感官反应,郑知渊说得极其精准:“塑料感”。这是在电视机、游戏机、手机、演唱会荧光棒、iPad、LED和IMAX人工光源照耀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不管喜不喜欢,这是他们熟悉的色彩和光线,不锈钢反光,目不暇接的广告,琳琅满目的商品包装,到处可见的工地围栏,市政形象工程的照明,就仿佛彼得•比阿罗贝泽斯基(Peter Bialobrzeski)的作品《霓虹虎》里的幻梦场景,甚至可远溯到威廉•埃格斯顿(William Eggleston)色彩观的影响。
 
看得到风景的晒台2,2017年7月4日,徐昕


闪闪发亮的新上海出现在徐昕照片画面中,往往只露出一小部分,如同腾空而起的飞碟,我却仍然弄不清楚什么是背景什么是主角。我认为,徐昕的照片并非简单的新旧对比,并非简单的今不如昔。气焰万丈的簇新景观也具有强劲的魔力,这才是他感到迷惑的、心神不宁的。通过照片,解决夹缠不清的困扰,是他拍摄照片的缘故之一,也是促成观众费情共振的原因。
 
都市切面系列2,2018年5月3日,徐昕

大都会散发出一种壮观又脆弱的戏剧气氛,一种生命有限的激情,千百万真实的人在里面生活,但其他一切像是布景。
 
这不是现实,这是超现实。
 
姜纬,摄影评论家、策展人、出版策划人。




更多内容请持续关注更新

如需转载请至公众号留言邀约

点击下方封面图购买本期杂志

《中国摄影》2020年11期封面

点击订阅全年杂志


精彩文章回顾





做 有 品 格 的 摄 影 杂 志
微信号:cphoto1957长按二维码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