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晓了!第十三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奖者亮相三门峡
点击上方蓝字一键轻松关注
第十三届中国摄影艺术节开幕现场 视频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
“用信念啊筑成筑成一尊金像/印记着曾经岁月曾经岁月的铿锵/用光荣啊捧起捧起一尊金像/愿根植沃土/永远在路上/永远在路上”。12月20日,一曲首次为金像奖谱写的歌曲《光影礼赞》唱响河南省三门峡市国际文博城大剧院,致敬摄影人坚定信念、根植沃土、勇担责任、潜心创作的责任与情怀。当日,第十三届中国摄影艺术节暨中国摄影金像奖颁奖典礼在这里举行。在这一全国摄影艺术领域最高奖项的舞台上,19位摄影师获此殊荣。
王大斌、王景春、毛建军、卢北峰、严志刚、范江怀、郭建设、曾毅、鲍永清获纪实摄影类奖项。图片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
龙江、李馨、李志良、肖萱安、陈茂盛、邵大浪、郑伟杰、谢子龙获艺术摄影类奖项。图片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
马国彤、李嘉宾获商业摄影类奖项。图片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
颁奖典礼现场还表彰了获得“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摄影家”荣誉称号的魏德忠、佟树珩两位为中国摄影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摄影界元老。佟树珩因身体原因未能到场,图为魏德忠谈摄影感悟。图片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
往下翻,更多了解第十三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奖者
纪实摄影类
王大斌
我生在大连、长在大连,在这里我从一名摄影记者成长起来。在从业的37年里,我为这个城市留下了难以计数的影像瞬间,也为这片地域积累了大量的影像资料。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相信这些影像会与城市融为一体,变成地域发展中一段不可或缺的城市历史档案。
王景春
2002年至2003年,我先后分五次进入三峡记录长江曾有的性情,记录几千年来人们和长江相伴的朝朝暮暮、生生死死。时隔15年,再见当年镜头里的朋友们,去看看他们的新家,去听他们讲述这十五年来自己的故事。向镜头里的他们致敬,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从13岁接触照相机至今,37年里王景春只做了摄影一件事情。年少时期拍出的《我的少年时代》就令人刮目相看。他用极具天赋的影像,讲述一个又一个悲悯、温暖、动人的中国故事,《三峡》这样的作品已经成为时光里的永恒印记,1998年抗洪时拍的那张《我是记者》已经成为中国记者的标志性照片。他在一线经历过灾难险境,也带领团队完成过很多国内外重大主题摄影报道,是国内少有的全能型纪实摄影人。
毛建军
1989年,我迈进了中国新闻社的大门,成为一名摄影记者。赶上这个大变革的时代是新闻工作者最大的幸运,珍藏过去的每一段经历,珍惜未来的每一次拍摄,用心按快门、做历史记录者成了我30余年新闻工作的信条。
“绿茵激情之俄罗斯世界杯”系列。2018 年 6 月 18 日晚,俄罗斯世界小组赛 G 组突尼斯队与英格兰队(红衣)的较量 在伏尔加格勒打响。最终英格兰队 2 比 1 取胜。图为比赛瞬间。毛建军 摄
卢北峰
这是关于1980年到1989年出生的、在北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这一群体的人物肖像。我把自己过去在照相馆拍摄纪念照所表现的“庄重的仪式感”移植到这个专题中,让所有人都是面无表情地凝视镜头并让人物在构图中有挤压感,象征着他们所承受的各种压力。
严志刚
我坚信熟悉的地方才有风景。对于我30年的摄影生涯来说,摄影就是我和身边事物交流的工具,也是一种释放自己情感的方式,我对身边一切人和事物怀有好奇、热情和敬畏之心。在时代大背景的变迁中,摄影就是我自己——看似普通而隐藏着不尽平凡的细节,重复琐碎却饱含动人的温暖。
范江怀
作为一名军事记者,理应把镜头对准战场,但是我更愿意用自己的镜头,捕捉世界各国军人难得的微笑。军人的微笑,洋溢的是友好和友谊,传递的是对和平的向往和追求。
郭建设
我在40年前拍摄,为了发稿,追求数量;20年前拍摄,为了获奖,追逐大事件、大人物;10年前拍摄,为了张扬个性,追求与众不同;现在仍然拍摄,平凡小事、平凡百姓成为作品的主角。我喜欢记录那些有时代感的符号、印记、标识和物件,这些元素可以让我的照片拥有更多的留存价值。
1983年, 北京劲松街道托儿所里自制游泳池供孩子玩乐。 郭建设 摄
曾毅
几十年来,那些在我的镜头中留下过容貌和身影的父老乡亲以及我并不相识的朋友们,给我留下了一个个精彩瞬间。我心怀感恩,向他们致敬!
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起,曾毅开始操作一系列大型影像活动:从“国际和平年全国青年摄影大奖” 到“首届全国十大青年摄影家评选”,从“中国孔子文化摄影展”到“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 从“当代国际摄影发展论坛”到“世界摄影大会”......曾毅不仅见证了中国摄影蓬勃发展的 30 年, 更亲身参与其中,守望并开拓;为探索影像更高、更新、更深的趋势与方向,曾毅热忱执着,鞠 躬尽瘁,从黑发熬到白头。
鲍永清
我的家乡祁连山是我国重要的生物种质资源库和野生动物生活区域。我从事畜牧业工作,长期和牧民朋友打交道,这为我拍摄野生动物和参与生态保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拍摄野生动物是一件非常艰苦的事情,我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等待中度过,与寂寞为伴。我希望通过野生动物影像,让更多人认识和保护家乡的自然生态,保护野生动物。
鲍永清是一位朴素的藏族自然摄影师。10年来他踏遍家乡的雪山、高原,深入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规律和习性,用影像记录家乡野生动物的生存状态。他始终秉持在不惊扰它们生活的前提下,慢慢靠近、观察、感受并尽可能融入它们的生活。因此,在他的镜头里,各种动物轻松自然展现着各自的喜怒哀乐、戏谑幽默甚至惊心动魄。透过镜头,他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他家乡野生动物的现状和生态保护情况,也让我们明白拍摄野生动物一点都不比拍人简单。
艺术摄影类
龙江
2003年辞去国企优越工作的那一刻起,我就把人生的韶华之年献给了我热爱的摄影创作,14次中国西部行摄、三大无人区穿越、从横断山脉到喜马拉雅山脉、从昆仑山脉到冈底斯山脉以及南极大陆的极限攀登摄影创作,持之以恒,激情逐梦!
李馨
帕米尔高原是中国文明、波斯文明、希腊文明、印度文明和中亚游牧文明交融必经的伟大孔道。2007年,我成为一名职业摄影师。2009年,当我第一次踏上帕米尔高原时,立刻被这里的文化和塔吉克人坚毅善良的性格深深吸引,从此一直坚守帕米尔高原进行摄影艺术创作。
李志良
以艺术感觉去定位“东莞制造”这题材的创作是我一直坚持的选择。以富有温度、充满张力的影像作品全景呈现制造创新的精神,以来自现实又超越现实的艺术创造记录下“东莞制造”走向“东莞智造”的过程,我始终坚信意义非凡。
肖萱安
这组照片是我近四十年来拍摄的反映三峡工程建设和三峡地区巨变这个时期的作品,但是,我的记录与传统记录有所不同,这些带有个性色彩的记录方式,或纪实,或装置,或行为,之所以采用这些方式来呈现,是想让大家看到在摄影中,影像呈现还有多种可能性。
陈茂盛
虽然我年逾古稀,但壮心未已,仍不断挑战极端地貌与高空航拍的极限。我的航拍,一般是在空气对流层完成,在颠簸升降的机体上鸟瞰大地,尽管危险,但是有神与物游的激动和震撼。我将在有生之年,继续完成“一带一路”摄影创作。
邵大浪
工作、生活在杭州,西湖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创作初期,我追求以精致唯美的影像展现西湖,现今我更注重透过表象,表现我心中的西湖意韵。30多年来,我一直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慢慢行走于摄影之路,或许我的创作效率并不高,但是有的东西是必须要慢慢熬出来的。
郑伟杰
与大部分摄影师类似,我一直用传统纪实摄影的方式进行创作,不仅形式雷同,而且限制了我对钧瓷独到魅力的艺术表达。偶然看到奥斯卡·王尔德关于美的论述,我突然顿悟,钧瓷的最大魅力正在于其表面波谲云诡的自然窑变。我开始尝试借鉴世界地图的生成方法,使用麦卡托投影法和Z3D立体成像技术展示令人浮想联翩的窑变。对“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钧瓷而言,用“表象即本质”描述恰如其分,同时也表达了我对故乡这一古老艺术样式发自肺腑的热爱。
谢子龙
作为一名摄影师,我一直坚持深入生活,把镜头对准百姓,在生活中、在群众中去抓取典型瞬间,用鲜活的画面记录人们追梦圆梦的奋斗足迹。我将珍视人民群众赋予我的强大创作源泉和动力,不负时代重托,继续感恩前行,用心用情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商业摄影类
李嘉宾
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说:“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这是优秀的商业摄影师所必备的审美感受能力,所有具有深刻思想、丰富情感、反映时代精神的作品都必备的要求。
马国彤
商业摄影应该坚持拍摄不同题材的项目,哪怕一无所获也要拍,逼迫自己去思考新思路和新方法,同时还要拥有一颗开放的、好奇的、永不言败的心。
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摄影家
魏德忠
曾任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的魏德忠,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了摄影工作。作为《河南日报》社的摄影记者,他多次为来到这片土地上的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拍照,并用镜头聚焦河南本土,记录了近半个世纪以来河南建设发展道路上的风风雨雨。他用近半个世纪丰富珍贵的影像文献,践行着摄影人“为时代写真、为历史留影”的使命。特别是在上个世纪60年代,他坚持十载为“人工天河”写真作传,用数以万计的瞬间,真切生动地再现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晚年时光,他致力于“红旗渠”精神的发扬光大,多次在国内外展示这些充满激情与力量的作品,其中的《铁姑娘》,至今都被誉为“最美奋斗者。
佟树珩
自1958年进入中国摄影家协会,担任《中国摄影》编辑后,佟树珩的生命便与“为人做嫁衣”联结在一起。三十多年的编辑职业生涯,他扶持培养了不尽胜数的摄影人。特别是在《大众摄影》任职主编的时期,他创办的“黑白摄影艺术联展”,历经数届,发掘出数十位来自基层,充满热情与才华的青年摄影人,激励他们走上职业或专业的摄影之路,成为当代中国摄影界的栋梁。在60年代动荡岁月里,作为中国摄影家协会唯一的“看门人”,他悉心保管协会的156件摄影文物;90年代他离休之后,笔耕不辍,坚持编辑出版《摄影文史》;2020年,他还成为《大众摄影》启用毛主席题写刊名的见证者、推动者。所有的付出,他只归于一句平凡的解释:我们要对得起历史。
点击订阅全年杂志
☟
精彩文章回顾
新刊(语音导读)丨中国影像收藏的本土化趋势
我们如何有关系丨3月刊专题亮点推荐(语音导读)
被称作摄影家,我心中有愧
做 有 品 格 的 摄 影 杂 志
微信号:cphoto1957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