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波:不管南方北方,我们的命运是一样的
南方系列之二十八,2012 海波
一如海波放弃绘画而选择摄影创作的理由——摄影简单,没有过多的技术性,海波形容自己的作品质朴、环保、一目了然。
海波出生于吉林长春,数十年一直在北方生活与拍摄,没有太多灌溉水的原野是生长出他作品的地方。旷野,一个或是几个沉默、瑟缩的人,以及泛着少许红光但并不在画面中的太阳是他拍下的那儿最多的模样。在土里,没有树荫与花果的养老院,对视的空椅,以及几乎看不到女人的路途,像是北方照在他身上时留下的影子。他说“北方”系列是沉重的,而沉重往往表现的十分简单,就像地头驶着自行车的人,左顾右盼却只能看到地平线。
2012年,海波结束了“北方”系列疲惫的创作来到南方,从上海沿长江逆流而上。也许从一些角度来看这些沿途的风景有些并算不上特别具有“南方”特点,但对海波而言,长期的北方生活与创作让他像陌生人一样来到这里,一切不同变成有力的慰藉。北方的冷空气往往会向南奔去,似乎我们也很难寻找一个形容词去描述这一行为,是主动或被动?
南方系列之四十六,2015 海波
对他而言,北方是物质的,南方是精神的,它们并非围绕地理展开的差异。正如其所述,“我喜欢介于真实与梦幻之间的风景”,那么如此一来也许“过客”正是他所认同的人们在世的角色。他看到充满迷雾的寺院,看到墙边年轻人向盲人讨要未来,看到杂草与树枝割在行人衣服上的尖叫,看到河水带着吃喝拉撒的味道向下游流去。
行至荆州时,他往往在下午四五点出门。有一次在河岸边的土坡上,他看到了河水泛着白光,河边是一排水泥砖块砌成的房屋,他说这些房子就像一块块黑色的被雨淋过的石碑。他将这些平行的景色框在一起,准备按下快门,一个裹着衣服的路人突然沿着断壁边的小路走进画面。他很喜欢这张作品(南方系列之十一),把它做成了很大的尺寸。他喜欢这种相识的感觉,就像在南方一样。
南方系列之十一,2012 海波
南方系列之三十九,2012 海波
对你而言什么是南方呢?
其实“南方”对我来说和“梦”是同义词,因为我是北方人,完全不了解南方。南方对我来说是梦和幻觉的意思。所以我拍的南方充满了一个北方人对南方的幻想,甚至是对自己梦的一个复制,它不是一个现实意义上的南方。
通常人们印象中的南方常常是多彩的,但是我在编辑这期专题的时候意外的发现许多艺术家选择用黑白的方式创作他们关于南方的印象,“南方”系列也是如此。
是的,彩色照片有时候过于真实,黑白照片给我留下了更多的回味空间。这不仅仅是一个美学问题,对我来说更多的是心理反应,心里的困惑、迷茫、不解和遗憾。
南方系列之三十五,2015 海波
南方系列之五,2012 海波
其实我拍的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本质上是没什么区别的。对,就像你之前聊到我的作品很多就是一条小道,一个人走过来,其实我习惯的表达形式到南方也没有什么变化,只不过南方给了我梦想,还有复述我梦境的可能性。
如果说它是梦的话,其实就是和现实有差距的,对吧?
这是在生活以及所处的时代中,我的本能提示给我的一些意像,就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我们都做了不同的梦,所谓现实和个人生活有关。
“南方”系列里很多场景都被白雾笼罩着,但其实北方的冬天也有很多地方是雾蒙蒙的,虽然它们可能是不一样的气象,但在视觉上差别不大,不太分得清是哪,所以作品上看,具体在哪个地方拍对你来说确实是不重要的。
对,我确实拍了很多有雾有雪的天气,他们更多的是我自己内心的一种感受。我对这个世界,对生活,甚至对我眼前的一个个景象都充满了困惑,其实还有迷失。就像我刚才说的,很多现实中的景象都是我的梦想。
南方系列之二十三,2012 海波
南方系列之二十四,2012 海波
南方系列之二十六,2012 海波
所以你拍“南方”的具体起因是什么?是突然有了个想法,然后设计了一条创作路线?我看好像有篇文章提到您当时是和电影《长江图》的剧组在一起。
是在2012年,我的朋友在拍《长江图》,我得以顺着长江逆流而上,从上海一直到重庆,在船上待了将近两个多月。我当然之前也去过很多次南方,但这一次机会给了我对南方或者是所谓的长江更亲近的体验。
同时长江历史本身也太厚重、太凝重。所以当你想到那些历史,那么多英雄、豪杰、大江东去等等,有太多的感慨,其实这些也触发了我很多的想象,也是拍出“南方”的一个原因。
但你在北方看到许多场景时,同样也会触发自己关于时间或者关于历史的看法,它们不同之处在哪?
北方的那些系列,拍的都是我的朋友和亲人,拍的都是北方的那些故乡,都和我个人生活有关。但是南方其实对我来说是抽象的,它不再具体,所以虽然这些都和我的身体有关,但可能南方更接近于我的幻觉。
南方系列之十八,2012 海波
南方系列之十九,2012 海波
“身体”是什么意思?
比如说我在北方创作的“他们”系列作品,那些都是我的亲人、朋友和邻居。他们和我的身体距离,还有情感距离都是很近的,那是我父母和我生活过的地方。但是南方从身体上和我没有关系,只是和我个人的精神有联系。
那你觉得这种差异具体是如何出现的?
北方和南方的,其实视觉上让我感到最大的区别就是北方的贫瘠。我说的贫瘠并不是物质上的贫瘠。北方像是只有孤零零的一条地平线,几个小蚂蚁样的小人在地平线上移动,这是我看见北方的最基本的风格,它没有南方那么茂密、复杂、婉转、丰富,景观是完全不同的。
其实更重要的还有北方(这里“北方”特指艺术家长时间拍摄的东北)由于历史的关系,它没有那么多的文化积累,没有特别多旧的、古老的石器、墓碑、城墙、庙宇、书法之类的东西。所以在我们可视的形象里面,和南方差别还是很大。你看南方那些代表中国乃至东方文化的遗址、遗迹、古迹等等,就像你说的城墙、护城河,这些都是我生长的地方所没有的,而这些却和我的精神产生着关联。
南方系列之四十二,2015 海波
因为从地理和文化概念上来说,中国都太大了,所以人们往往在身体记忆和精神生活上会有些脱节。
是这样。
“南方”中好像很少有光线特别鲜明的场景,这和“北方”有很大不同。我不知道是你刻意选择的拍摄时间导致的,还是说你后期统一调整了画面。好像都是特别阴沉的天气,气压低的快要下雨。
对,我基本都选择了在黄昏的时候。特别是房子那张(南方系列之十三),日光从它的背面落下去,然后它就像一个黑色的剪影,一个石碑。我说这房子像石碑其实是有点墓碑的意思,一块大石头大墓碑。无数人,甚至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这个石头里面,经过那么多年的风吹雨打,那么多生活和时间的痕迹。这痕迹和北方不同,像一张哭诉的脸。我拍了漆黑的房子,我也拍了这栋楼房所有房间里只有一扇窗中亮灯着的样子。
我在那等了好久,一直等天黑灯亮的时候拍摄。所以其实我还是让墓碑一样的房子有一点光。
南方系列之十三,2012 海波
是的,相对北方,“南方”中的房子周围感觉混杂了更多气息。
潮湿,旁边还有很多其他的植物或者是乱七八糟的东西。垃圾就倒在门口,河就从房子边上流过去。这河可以洗菜,也可以倒生活用水,这些现实生活和北方是完全不同的,它造成的景观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北方也像我刚才说的是孤独,南方是悲伤,这种悲伤更小但密集。这是我个人的一点感受。
但其实“南方”系列中也有一些特别简单的照片,比如一个周围什么都没有的亭子(南方系列之二十六),为什么拍这张?因为我想到了你以前有一个作品,拍你儿时的朋友在雪地里向一个小山跑去,那山上就是一个亭子。
这个亭子其实也在一个山顶上,孤零零的,对我来说这就和一个人差不多。
南方系列之五十五,2015 海波
你怎么看在“北方”“南方”系列中都反复出现的行人?
其实有的时候我觉得我们都是路上的行人之一。不管我们有多少朋友,有多么爱自己的父母,甚至是孩子和伴侣,但是其实每个人都是孤立的。他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虽然热闹,但是我们都得回归到自己。
其实这也是我和南方的距离。我离着很远看它。
南方系列之五十,2014 海波
海波,1962年出生于吉林长春,1984年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美术系版画专业。他的作品曾在国内外多个重要展览中亮相,其中包括2001年第49届威尼斯双年展展出“他们”系列作品,2007年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心灵和天地之旅程”群展中展出“北方”系列,以及于2010年华盛顿史密森尼学会亚瑟·M·萨克勒画廊举办个展“透视:海波”。他的作品被现代艺术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华盛顿史密森尼学会亚瑟·M·萨克勒画廊、洛杉矶盖蒂中心、华盛顿国家美术馆、昆士兰美术馆、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更多内容请持续关注更新
点击下方封面图购买2月刊杂志
☟
《中国摄影》2023年2期封面
点击订阅全年杂志
☟
精彩文章回顾
那片沙海:来自科尔沁沙地的述说
以“非视觉”的角度聚焦视觉文化
蒋建雄的尧告村影像调查
李元:风光摄影的感性和理性
三十年 · 一个人 · 一座城
三十多年过去了,为什么我们还要看霍克尼论摄影
踏浪记 丨《中国摄影》改版三步曲
“天空有多遥远——中国航空航天摄影作品展”开幕
《昨天堂》:时间的礼物
以丽水为坐标丨2022世界摄影大会观察
金石声:“业余”身份的专业眼光
《世纪敦煌》:一份视觉档案及历史想象
《庄学本:西行影纪》:凝视与对望
“山居”与身后图景|第三届“影像西湖”艺术现场观察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生活的丰富远超想象
托马斯·霍普克:作为艺术的摄影从来没有让我特别感兴趣
江融:摄影的归摄影丨第41届纽约摄影博览会观后
专访丨托马斯·迪曼德:模型、影像与“历史的结舌”
自由记录与人性关怀丨关于王兵的《铁西区》摄影
17年沉淀、29个深度访谈、400幅照片丨江融的《探索摄影之旅》
2022年度TIPA大奖揭晓
邀您云观展|再看长城
杨安迪:燃烧之躯
张兰坡:失乐园
塔可:洞天新录
何为21世纪的摄影?
上海漫游者:陆元敏与八位年轻摄影师
从神五到神十三,航天员们在太空拍到了什么?
孙瑞祥:生活和摄影都远不止于秀场
镜在咫尺|“保持距离”后,我们如何观看?
争议|在苏富比拍出8万美元的中国老照片真伪存疑
后疫情时代,全画幅无反逆势崛起
视频导读丨2022年3期《中国摄影》新刊速览
2022北京冬奥会:这些瞬间值得铭记
做 有 品 格 的 摄 影 杂 志
微信号:cphoto1957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