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本周看什么 | 和世界冲撞,用爪子,用身体,用诗歌

2017-03-13 深焦 深焦DeepFocus


深焦口碑榜

25

List of Films


策划 | 深焦疯人院

本期统筹 | 车小爷(长春)

本期编辑 | 阿萌(北京)


深焦口碑榜榜单



深焦口碑榜第25期,本周有三部新片进榜。院线方面是上画不到两周,所到之处无不泪流成河的《金刚狼3:殊死一战》;以及奥斯卡遗珠《二十世纪女人》和去年戛纳“导演双周”单元佐杜洛夫斯基的新作《诗无尽头》。从本周开始,除了介绍上榜新片和榜单排名情况,口碑榜前言还将和大家分享每周热点,也欢迎在评论区对口碑榜提出建议意见。

 

过去的一周里,奥斯汀无疑是全世界文艺青年的关注焦点,一年一度的SXSW大会不仅是乐迷的盛典,也是迷影人群的飨宴。千呼万唤终于稍露眉头的马力克新作《歌至歌》在SXSW大会进行世界首映,上月《歌至歌》发布了首支预告,影片歌单也提前偷跑,马力克的拥趸们不可错过。雷德利·斯科特《异形:契约》也在SXSW大会放出了15分钟片段,看过的都说被“吓破胆”(此处有老爷子的迷の凝视),本片将于5月19日在北美上画。身为两部影片的主演,“法鲨”迈克尔·法斯宾德这几天也在红毯间串场不亦乐乎。


2011年在戛纳搞出“大新闻”的拉斯·冯·提尔,新作《此房是我造》传出将在17年戛纳首映的消息,据说这是他“从影以来尺度最大、最黑暗的影片”(以前的那些真的还不够吗……怕怕)。风传姜文新片《侠隐》开拍,男主角定下金城武。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在即,除了发布已久的重磅片单,荻上直子刚刚在柏林获得泰迪熊评委会奖的新片《人生密密缝》也宣布将在今年的北影节进行展映,日影迷可以准备抢票咯~

 

说回口碑榜,假托超级英雄电影外壳的真·西部公路片《金刚狼3:殊死一战》(相信很多人更喜欢影片原名Logan),自上映以来收获满满口碑和眼泪。不得不承认的是,曾经和X战警系列一起成长的观众,如今大多不再有挥霍青春的奢侈机会,和青春期相比,也与亲人有了相对的和解,“英雄迟暮”的主题与“青年危机”无奈相扣,三代人的公路探险也成功引导观众与家庭主题共鸣,Logan的天鹅挽歌何尝不曾在我们心中响过?这可能也是该片在豆瓣评分高达8.4的原因。复合了西部、公路、家庭等元素的同时,X战警系列的永恒主题也得到了重申,少数人的漫长抗争暂时以悲剧告终,似乎也与美国当下时局暗暗互文。

 

《初学者》导演迈克·米尔斯新作《二十世纪女人》刻画了二十世纪女性意识觉醒发展的一个缩影,担纲女主的安妮特·贝宁贡献了奥斯卡影后级别的表演,助演的艾丽·范宁(《霓虹恶魔》)和格蕾塔·葛韦格(《弗朗西斯·哈》《美国情人》)也都是各自世代里的佼佼者。本片也获得了奥斯卡原创剧本提名。虽避免不了“女权”标签,但故事走向和人物关系都不偏不倚,时代艰难地自然地向前,女人们和世界冲撞和解,第二性并不应遭受不公,也从不拥有特权。影片或许将重点放在了刻画女性人物上,但她们终究是社会的动物。性别差异终究是人类局限里的议题,而时间并不理会。本片可以与口碑榜上周新片《某种女人》作对照观看。

 

“……我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之,我要做不赚钱的电影,对工业体系的规训说不,艺术、诗意对我来说才是最重要的。”年近九旬的佐杜洛夫斯基在第69届戛纳电影节《诗无尽头》展映后接受深焦记者采访时这样说。《诗无尽头》是佐杜洛夫斯基的自传性作品,从《圣山》到《现实之舞》,再到如今的《诗无尽头》,他用光怪陆离和瑰丽奇行展现了世界的真实面貌,用始终如一的孩童般天真组织人生的狂欢与思考。众筹形式更与作者精神契合,简单,诗意,自我,开放,这些在后现代语境里被污名化的词汇在白发苍苍的佐杜洛夫斯基身上得以平反,我们也得以通过《诗无尽头》看到它们最原始的意义。

 

介绍完新片,来说口碑榜排名。本周排名较上周基本不变,《海边的曼彻斯特》《帕特森》《弗兰兹》依然占据前三,这三部影片虽题材各异,却似乎有共同的一种气质,连续两周的前三名是不是代表深焦读者人群的共同气质呢?新进榜的《推销员》与《西葫芦的生活》空降第四、第五,而新片《某种女人》和《第一夫人》则似乎不太受宠,仅并列排在第九。《第一夫人》虽称不上影史神作,“工整”和“匠气”也随着时代发展慢慢被推向负面评论一端,娜塔莉·波特曼的超神演绎由于喧宾夺主站在了影片前面,也没能成功给影片加分。即使如此,《第一夫人》依然是一部氛围塑造成功,音乐美术优秀,“工整”“匠气”的影片,看过了那么多蝇营狗苟的琐碎人生和天马行空的现代实验,偶尔尝试“过(fu)时(gu)”的观影体验也未尝不可。

 

遗憾的是,本周下榜的《小小人》《将来的事》《濑户内海》《月光男孩》《春梦》《水瓶座》中,大多是编辑部表达了强烈推荐意愿的影片,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编辑部的整体倾向。《将来的事》上榜17周,《春梦》上榜16周,均是口碑榜前五的佳绩。在四季中最为残酷的季节里下榜,似乎也带来料峭的美感。反正在春天看《将来的事》和《春梦》,已经列入小编的bucket list。

 

口碑榜走到第25期,希望大家继续对看过的电影踊跃投票(没看过可以暂时不投),让深焦和你们有更深入的交流。如果你已经看过榜单上的影片,欢迎阅读我们的相关文章;如果你们对我们推荐的新片感兴趣,也欢迎到院线或是网络上观看。另外如果觉得有其他新片也应该进入榜单,一定请在留言区告诉我们!也希望大家喜欢新增的每周资讯部分。


春意渐浓,深焦还是会一直和你们一起站在电影的最前线。


   上期口碑榜:本周看什么 | 无论大人小孩,都有悲伤的权利

新片榜



金刚狼3:殊死一战 (2017)

Logan

导演: 詹姆斯·曼高德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北美媒体Metacritics: 77/100

法国媒体Allócine:3.9/5

IMDb: 8.6/10

豆瓣:8.4/10

《金刚狼3:殊死一战》综述

文|九歌


没有金刚狼的世界是不可想象的。于是James Mangold说,我来替大家想象一下。他带着编剧Scott Frank、Michael Green一起操刀这部《Logan》,向大家证明,以前跌倒过的地方我不会跌倒第二次,手里攥着硬货我就能创作全系列最高,顺便打败了超级英雄电影最大的敌人——分级。


自柏林电影节首映一炮而红之后,《Logan》3月3日起在世界各地陆续首映。《猜火车2》之后那股伤逝的劲儿还没过,暖黄落日下孤胆英雄疲惫踽踽的独行剪影贴满了天下,成年人们注意,全球化peer pressure降临,《死侍》预告贴不到你的大洲不是借口,还没进电影院伴着利爪血浆湿一湿眼眶的,可以说不像话了。


2029年,没有变种人出生的第25年。把自己放逐在美墨边境当个豪车司机的金刚狼,陪着X教授和卡利班,离群索居,逐渐不再愈合的身体里,还是那个从未痊愈的灵魂。直到一样身负狼爪的小女孩Laura出现,把他和X教授又带上了亡命天涯的苍凉路途。


完美的特效,紧凑的故事,暴烈的动作场面,系列电影的招牌一样不缺。而似乎人们对于《Logan》最高的评价就是,这是一部让人忘记改编自漫画的超级英雄电影。IMDb8.6的高分能满意吗?不能。回头看,哪里还有《原野奇侠》呢,牛仔都灭绝了;论现在,神话叙述的时代过去了,超级英雄故事成为平凡人生活新的照妖镜。追忆《不可饶恕》或者《这个杀手不太冷》大可不必,招式从不在老,管用就行。《Logan》身上“西部片”或者“公路片”的标签无关大局,《摔跤王》的挽歌再次响起,相信正义杀戮的浪漫主义者将将穷途,衰老的英雄无疑已离人间近得不能再近。这一次,血腥味太浓厚,鼓点太沉郁,慢板、断档和快切中声声悲鸣,反乌托邦的未来里生机尽断。


两只手一数,刚好,这是休·杰克曼第十次扮演金刚狼。对于绝大多数看着X战警长大的人来说,金刚狼就是Logan,Logan就是休·杰克曼。演员不过以有限的生命度量角色的价值,观众习惯了永生和不朽,而这一次,他却和Logan一起走到了最后,世上再难寻觅比他更真实、更有血有肉的超级英雄。X-23和她的小伙伴们是新的开篇,但今夜我们只有美丽的边境,空空。金刚狼,今夜我们不关心变种人和人类的命运,我们只想你。

本周排名:NEW 上周排名:位次变化:-


20世纪女人  (2016)

20th Century Women

导演: 迈克·米尔斯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北美媒体Metacritics: 83/100

法国媒体Allócine:3.6/5

IMDb: 7.6/10

豆瓣:8.0/10

《20世纪女人》综述

文|大芮芮


1979年的圣塔芭芭拉阳光正好,宁静的海滨小镇与今天并无异同。阴影之下,朋克摇滚的暗潮与其倡导的无政府主义精神全方位渗透入青少年的日常生活,第二波女权主义者开始丢掉乳罩和高跟鞋,先反叛后解构的行为模式成为信仰。正如《二十世纪女人》第一个镜头表现得那样 —— 光天化日之下,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吞没了女主人公多萝茜(安妮特·贝宁 饰)的福特车,只有燃烧,没有解释。

 

这是前夫留给多萝茜和儿子杰米(卢卡斯·杰德·祖曼 饰)的家庭用车,导演迈克·米尔斯用最简洁的方式暗示了父亲角色在影片中的彻底缺失,以及所有男性角色沦为陪衬的命运。米尔斯说,这是一封写给母亲的情书,就像2010年他把《初学者》献给父亲时那样。

 

多萝茜是个不施粉黛爱且穿Birkenstock的现代派,出生于大萧条时期的她早就养成了在每一个尴尬时分点燃一根Salem牌香烟的习惯。没有人比贝宁更适合演绎一个55岁单亲妈妈的窘迫和可爱了。她微蹙的眉头,若有所思的神情,以及每一次豁然开朗的大笑是那么无序又浑然天成。面对社会文化思潮的变化和“渐行渐远”的杰米,她努力忍耐、倾听、试图理解又保留看法。一方面,她寻求寄宿在家中的年轻女性艾比(格蕾塔·葛韦 饰)和朱丽(艾丽·范宁 饰)的帮助,不单是为了拉近与杰米的距离,也让她自己融入到年轻人的生活当中(朋克乐队,地下派对);另一方面,她对卡特演讲中这个国家“信心的危机”感同身受,对艾比向杰米灌输的极端女权思想表示不满,也清楚这场朋克运动会比人们想象得更早结束。“他们知道自己不好听,对吗?” 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多萝茜问艾比,“是的,然而当你创造艺术的激情远远超越了你所掌握的技术时,你的音乐爆发出一种近乎原始的能量......”

 

格蕾塔·葛韦格饰演的艾比可以看做是一个平行世界的弗兰西丝·哈。原本在纽约追求艺术梦想的她突然检查出患有宫颈癌,不得不搬回加州静养。毫无征兆的疾病和未尽的艺术梦想让她脆弱易怒又渴望关怀。因为大卫·鲍伊的《天外来客》,她把头发染成血红;因为苏珊·桑塔格,她细心地用相机记录身边每一个人与物件;因为自身的经历,她告诉杰米“不管你如何想象未来的生活,它永远不会朝着你设想的方向走......”

 

生活本身就不可预测,这也是碎片式叙述的《二十世纪女人》最迷人的地方。在推拉镜头调度下,我们跟着人物在Suicide、Buzzcokcks毫无章法的节奏下起舞,一会儿是当下一会儿是未来。而整部电影又是一份完整的回忆。即使结尾的叙述或多或少揭示了人物的命运,多萝茜和这些可爱的女人们对于我们始终是个谜。她们古怪、固执、用自己那套哲学生活,那套在上世纪看来先锋,今天仿佛刚刚好的哲学。

本周排名:NEW 上周排名:位次变化:-



诗无尽头 (2017)

Poesía sin fin

导演: 亚历桑德罗·佐渡洛夫斯基

制片国家/地区: 智利


北美媒体Metacritics: 84/100

法国媒体Allócine:4.0/5

IMDb: 7.7/10

豆瓣:7.6/10

《诗无尽头》综述

文|柳莺

 

超现实主义者、乐观主义者、世界主义者……按在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上的种种标签都无法限制他自由的创作。同样,日渐老去的身体亦似乎与其无关。这位出生于1929年的智利导演,如今却在在奔九的路上狂飙突进。继2013的《现实之舞》后,他的第二部自传性电影《诗无尽头》在今年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登场。他在影片中以浓烈的色彩,炙热的场景,回忆了上世纪40、50年代在首都圣地亚哥与一群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厮混的疯狂岁月。充满狂欢色彩的电影是导演对自己青年岁月的深情一瞥,也是他与家庭尤其是父亲本人的和解。有人四十便迟暮,有人八十青春期却刚刚开始。佐杜洛夫斯基恰好是令人艳羡的后者,精神矍铄,滔滔不绝,像一个老顽童,充满好奇地注意着这个糟糕世界每一个角落的动向。

 

有人四十便迟暮,有人八十青春期却刚刚开始。佐杜洛夫斯基恰好是令人艳羡的后者,他的人生故事本身就是一个超现实的魔幻舞台,有那么多澎湃的幻想,和鲜艳的色彩。拉美超现实主义的最后捍卫者,与过去的自己达成和解,让诗歌与电影跳一支激烈的舞然后死去。

本周排名:NEW 上周排名:位次变化:-


旧片榜


某种女人 (2016)

Certain Women

导演:凯莉·雷查德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北美媒体Metacritics: 81/100

法国媒体Allócine:4.1/5

IMDb: 6.6/10

豆瓣:6.8/10

《某种女人》综述

文|Cora


作为一部安静的女性主义题材影片,《某种女人》是2016年圣丹斯国际电影节一大热点。该片改编自Maile Meloy的短篇小说集,平铺式地刻画三个生活在美国小镇的女性形象,节选其事业、家庭、爱情上的片段,与视觉诱惑背道而驰,萧索的笔触贯穿全片,试图将披着隐形衣的女性主义完美藏匿在每一帧里。


一句话总结,观影过程中,即便未曾有一刻完全置身其中,但始终以思辨的、交互的心态感受被软弱和不安囚禁的渴望。既然每个人都是囚徒,困在这根深蒂固的社会秩序里。


本周排名:NEW 上周排名:位次变化:-


西葫芦的生活 (2016)

Ma vie de courgette

导演:  克劳德·巴拉斯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瑞士

北美媒体Metacritics: 86/100

法国媒体Allócine:4.4/5

IMDb: 7.9/10

豆瓣:8.4/10

《西葫芦的生活》综述

文|肥内


《西葫芦的生命》有其先天讨喜的优势:首先是一部“手作感”很重的黏土停格动画,其次是影片并没有沉溺在题材本身很自然引导出来的悲戚气氛,反而以一种轻快、乐观且明亮的节奏推进情节,使得观众的眼泪,会是在一种先验感受在得到了影片调性与故事设定的安慰下自然喷发,亦即,影片并不消费这个议题,但这点很可能跟影片赖以改编的绘本有关(但笔者无缘亲睹原著绘本,在此也仅能猜测),不过也可能跟编剧者有关。


  《西葫芦的生命》编剧Céline Sciamma之前备受瞩目的《假小子》也同样以某种轻盈的语调,讲述了一位女孩在成长过程中,在性别认同上产生的一段插曲;尽管片子大抵引入了悬疑侦探片的气氛。但真正令人讶异的是,2016年她的另一部编剧作品《当我们17岁》,竟也入微地深入描绘出两位17岁少年之间若有似无的情感,没想到在驾驭孩童情感世界时,居然也是驾轻就熟!总之,不论是《假小子》、《当我们17岁》或是有点想仿效科西胥的《女孩帮》似乎都保证了她在剧作上的张力布置;但是令人动容的是:她并没有把这一点以一般人预期或想象的那样,用相对浮面的方式,放到《西葫芦的生命》来。这种尝试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起码,在奥斯卡颁奖前夕,它已经在有法国奥斯卡之称的凯萨奖拿下了最佳动画影片和最佳编剧。


本周排名:NEW 上周排名:位次变化:-


第一夫人  (2016)

Jackie

导演:帕布罗·拉雷恩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北美媒体Metacritics:81/100

法国媒体Allócine:4/5

IMDb: 7.0/10

豆瓣:6.9/10

《第一夫人》综述

文 | ZAC


《第一夫人》主要讲述前第一夫人杰奎琳•肯尼迪在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遇刺前后的故事,由娜塔莉•波特曼主演,帕布罗•拉雷恩执导。帕布罗•拉雷恩继续以过去那种超现实的技巧来讲述一个现实的故事。《第一夫人》是其首次刻画一个女性人物,滤去了过去的戏虐狂妄,这部电影要表达的情感十分直接,因而力量十足。导演在拍摄之前大量搜索资料,还原了一段珍贵的视频录像《白宫游记》剪接在电影里,力图打开另一扇了解不同于网络上杂志上的第一夫人的大门。电影里,采用了大量的近距离特写锁住娜塔莉•波特曼的脸庞,为的是表现出她的双眼里,第一夫人的双眼里,那种迷离又神秘的感觉——演员的表现可谓一流。电影的摄影和音乐也都十分花心思,协力讲述在白宫里一个让人心碎的故事。

 

《第一夫人》因其服装设计、原创配乐和女主角的表演等,获得了包括金球奖、演员工会奖、评论家选择电影奖等提名和奖项,也是奥斯卡的一大热门。


本周排名:NEW 上周排名:位次变化:-


推销员(2016)

Salesman

导演:阿斯哈·法哈蒂

制片国家/地区:伊朗 / 法国

北美媒体Metacritics: 86/100

法国媒体Allócine:3.4/5

IMDb: 8.2/10

豆瓣:7.7/10

《推销员》综述

文|小A


阿斯哈·法赫蒂应该算是当今艺术电影界最自知的电影人之一了,他看上去特别明白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创造人物之间的矛盾。自知是一种智慧,在影展圈混得好的电影人或多或少都足够自知的能力。《推销员》就是法赫蒂运用自己创造矛盾的才能所制作的一款影展特供产品。故事里的矛盾创造得还行,高于影视界平均水平,值得学习。

 

但是和几年前闪耀柏林影展和奥斯卡的爆款《一次别离》比起来,《推销员》有明显的不足,事实上自从《一次别离》之后,法赫蒂就再难找到那种浑然天成的情绪了,正是这种情绪遮盖了《一次别离》里矛盾创造的匠气。《推销员》和前作《过往》都太刻意了,有太多为了冲突而冲突的转场。

 

从《推销员》在戛纳影展放映开始到现在,我一直在想为什么片中要用《推销员之死》的戏中戏,我也关注了很多人的评论,几乎没有人想明白为什么。导演似乎在采访中提过故事主线和《推销员之死》的关系,但我读完采访实录的感觉就是导演在牵强附会。这部电影可以叫《推销员》,也可以叫《萨勒姆的女巫》或者别的什么名字,只要把戏中戏换成相应的作品就行。采用一部知名戏剧的桥段作为电影的一部分和电影的片名,法赫蒂这次有点不太老实,感觉像是在蹭话题。


本周排名:NEW 上周排名:位次变化:-


爱乐之城(2016)

 La La Land

导演:达米恩·查泽雷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北美媒体Metacritics: 93/100

法国媒体Allócine:4.3/5

IMDb: 8.5/10

豆瓣:8.5/10

《爱乐之城》综述

文|郭连凯


现在回想起8月31日在威尼斯第一次看《爱乐之城》的情景,起了个大早赶8点半的场次。刚刚坐定就是一个5分钟长镜头,大量的画面信息涌入大脑,根本来不及考虑这在技术上多难实现。120分钟后,被影片的结尾再次震撼,10分钟内对整部电影的回溯,只记得想要忍住但还是拼命落下的眼泪,没有带纸巾的我狼狈不已。走出影厅之后是10点40,丝毫没有犹豫,直接扭头排进了同一个影厅11点的第二场放映。

 

如今前前后后在3个城市看了8次,写了上万的文字,采访了导演达米安·查泽雷和瑞安·高斯林,对并无太多新意的故事本身抽丝剥茧中有了太多自己本身的移情。从第一次看为影片所讲述的爱情所感动,到之后看到两人为了理想的奋不顾身,和在理想与爱情之间的博弈中消耗自己的揪心。每一次看都会因为自己不同的心境与状态得到新的感受。

 

影片从首映之初就打着“黄金歌舞片的回光返照”的旗帜掀起一番热潮。自歌舞片与上世纪20年代与有声片一同诞生之初,这种从音乐剧演变来的电影类型就被赋予了造梦的属性。无论是《爵士春秋》中奄奄一息的导演吉德安躺在担架上看着舞台上的舞者们疯狂的演绎自己人生中的最后一幕;亦或是《歌厅》中打掉腹中胎儿紧接着重回舞台振臂高歌的舞者丽莎。他们都将在传统剧情片中难以表达的情感用最具视觉、听觉冲击力的形式展现出来。

 

这也是《爱乐之城》亦或是歌舞片的属性,这种脱胎于音乐剧的影片类型自诞生起就被赋予了造梦的意义。这也让众多从价值观层面批评《爱乐之城》的论调从一开始就显得站不住脚。要求歌舞片有现实主义风格的电影一样的批判性,就如同要求肯·洛奇的电影有《奇异博士》般的绚丽CG一样可笑。

 

《爱乐之城》太过丰富,它关于爱情、也关乎理想;它讲述成功、又不免失败。它是艾玛·斯通的轻吟浅唱,也是瑞安·高斯林的低声哼曲,更是他们两人在Griffith公园紫色夜空下翩翩起舞的身影。它可以是理想主义者的奋不顾身,也可以是失败之后的沉沦、振作、再次尝试。它是对歌舞片黄金时代的完美致敬,也更是返璞归真的电影本真。它用最简单的故事,最理想主义的人物,和最具造梦属性的歌舞形式带给了太多从普通到阅片数千的人同样的感动,这种感动,会让人坐在影厅座椅上回想起,自己疯狂的爱上电影的那一刻。


本周排名:7 上周排名:位次变化:-


 帕特森(2016)

Paterson

导演: 吉姆·贾木许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法国 / 德国


北美媒体Metacritics: 90/100

法国媒体Allócine:4.1/5

IMDb: 7.7/10

豆瓣:8.1/10


《帕特森》综述

文 | 郭连凯


你无法去找到一个词语去定义《帕特森》,就像你无法去找到一个词语去定于导演吉姆·贾木许一样,这个头发花白、经常在白天室内还带着墨镜的老头,从影32年来,一直都是独立于美国电影,甚至于美国独立电影的存在。

 

而今年5月份在戛纳电影节首映的《帕特森》,拿到了场刊第二高的3.5分,却依然两手空空,铩羽而归。但贾木许的电影似乎已经不用“金棕榈”或者“最佳编剧奖”这样的标签去贴金,单单“贾木许”这三个字,就已经是最好的宣传,就会有人心甘情愿的起立鼓掌,大喊“Bravo”。

 

《帕特森》在镜头语言上则并无花哨与致敬,它的怀旧体现在片中角色:帕特森每天朝九晚五的工作,在换班间隙用纸笔来作诗,下班之后带着自家斗牛犬去酒吧喝上一杯,与老板聊聊天,这样的生活方式不免太过老派,几近脱离现代社会。他不看电视,拒绝使用手机,所以当公交车在半路故障抛锚,他甚至没有手机来给公司打电话报备,最后是一个小学生将她套着硕大卡通手机壳的iPhone借给他,这一幕的反差,显得的滑稽无比。

 

与角色高度统一,《帕特森》的结构分明,且极其规律:8个章节分别对应周一至周日,以及下一周的周一,影片的故事也发生在这8天内,每天以与妻子在床上共同醒来的俯拍镜头开始,上班、写诗、下班、遛狗、去酒吧喝酒、睡觉,如同机器人一般,在周一至周五重复,周而复始。这也是很多人认为《帕特森》空洞乏味的根本原因,因为它的剧情弱到几乎没有,就像是对一个无聊的人的无聊生活的无聊记录,令人昏昏欲睡。

 

但就在这看似一成不变的刻板翻拍中,才让人更加注意在不变中的细微变化,才令影片中的细节显得动人无比。公交车司机的工作属性让帕特森在每天都会遇见不同的人,使得电影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称之为非地理距离尺度上的“公路片”。帕特森喜欢侧耳倾听,五大三粗的蓝领工人大谈自己昨晚能泡却没泡上的妞;两个青春期少男少女谈论学校里的功课并抱怨个不停(惊喜的是,这两个小演员正是出演《月升王国》的杰瑞德·吉尔曼和卡拉·海沃德);坐在路边等着自己双胞胎姐姐的写诗少女(斯特灵·詹玲思饰,《招魂》,《僵尸世界大战》);在洗衣房洗衣服却不忘练习Rap的黑人青年;这些角色都是帕特森生命中的过客,没有名字。除了主配角之分,在人物本身上,帕特森并不比他们特别,都是平凡世界中的一份子。

 

贾木许如同一个得道高人,信手拈来的反高潮,平淡如水的节奏和毫无戏剧冲突的剧情,却让人心甘情愿的沉迷。能将平实与平庸拍的精彩有趣,除了贾木许,可能谁也办不到。

 

这世界上,有天赋的人永远都是少数,更多的是像帕特森、或许你我一样的普通人。但是,谁说普通人的生活就不能一样精彩有趣呢?


本周排名:2 上周排名:3 位次变化:+1


 海边的曼彻斯特(2016)

Manchester by the Sea

导演: 肯尼思·洛纳根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北美媒体Metacritics: 96/100

法国媒体Allócine:4.5/5

IMDb: 8.3/10

豆瓣:8.7/10

《海边的曼彻斯特》综述

文|Cora


2016年的圣丹斯秀场,编剧出身的导演肯尼斯·罗纳根献上了一曲感人肺腑的抒情诗。独立影片《海边的曼切斯特》讲述了一个令人感伤的故事:Lee,中年男人,水管工,独居于波士顿一间简陋的公寓。由于长兄突然离世,他不得不回到家乡料理其后事,那些封锁在往事里的伤口不得不面对第二次撕裂。素描画般的海边小镇景色,现实与回忆的撞击游戏不停上演,渔船上的嬉闹声伴随着令人心碎的哭泣。罗纳根选择用自然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愉悦的忧郁,回荡着的是挥之不去的无可奈何:我们有权利选择逃避,有权利不与过去和解,有权利缩在坚硬的保护壳里,有权利选择如何继续早就遍体鳞伤的人生。


11月18日在北美院线上映后,该片更是收获了美国媒体的好评如潮,无疑加大了该片的冲奥筹码。目前已经拿下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最佳影片并获影评人选择奖最佳影片提名的《海边的曼切斯特》在MetaCritic综评高达95分,给出了满分的《综艺》杂志评论道:“持续的悲伤和救赎的希望是和戏剧艺术自身一样永恒的主题,但是它们极少能勾起《海边的曼切斯特》里所有的这种揉杂了非凡的爱、愤怒、痛感和脆弱的幽默的复杂情绪。” 《纽约客》则评论说:“《海边的曼切斯特》里流线般跌宕起伏的情节让人不禁想起《费城故事》。”男主角的扮演和卡西·阿弗莱克(Casey Affleck)的光环则更为耀眼,已荣获哥谭独立电影奖、美国国家评论奖、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沙漠棕榈成就奖、华盛顿影评人协会奖最佳男演员,含《纽约时报》、《旧金山纪事报》在内的不少媒体更是直接在影评里盛赞卡西的表演,在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角逐中被广泛看好。


本周排名:上周排名:位次变化:-



保持站立 (2016) 

 Rester vertical

导演: 阿兰·吉罗迪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北美媒体Metacritics: -/100

法国媒体Allócine:3.7/5

IMDb: 6.8/10

豆瓣:6.6分/10


《保持站立》综述

文|佳含


阿兰·吉罗迪导演的上一部电影《湖畔的陌生人》同样关注的是同性恋题材,这部影片不仅入围了第66届戛纳电影节的“一种关注”单元,更被法国权威电影杂志《电影手册》评为年度十佳影片。然而,外媒对于《保持站立》的评价却呈现出了严重的两级分化。英国《卫报》仅仅给出了2/5的分数,称这部影片中过分的自我放纵令人厌恶,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失望之作。而更多的媒体将之解读为一则艰涩的寓言,一部超现实的黑色喜剧。


片中,电影剧作家利奥在南法乡间与农场牧羊女玛丽坠入性爱之河,并生下了一个孩子。但是玛丽很快就发现她无法和整日不着家的利奥生活在一起,于是便抛下了利奥和他们的孩子,搬离了农场。利奥便从此开始了一个人带着孩子的生活。


影片的叙事始终游走在虚幻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以至于整部电影最令人困惑的地方在于,观者很难搞清自己究竟是在何时被卷入了一则如此晦涩的寓言。也许它始于结尾处以平克弗洛伊德乐队作为背景音乐的同性性爱戏;也许来自于曾经施舍流浪汉而此时身无分文的利奥抱着孩子在城市的街道上游走,被一群流浪汉扒光衣服的时候;也许是早些时候,利奥划着船深入小河源头,寻找一位用植物“脑电图”检查身体的秘密巫师之时……而同时,这样多层次的结构也构成了影片最为精巧之处——所有这些有些魔幻又有些现实主义的场景均遵从了统一的内部逻辑。如果说,影片大胆的想象力像一辆莽撞的大卡车,喜欢探索高速公路外的各种崎岖小路,那么实际上它从来没有偏离过既定路线。


吉罗迪从不忌讳在电影中大胆表现性爱镜头,在《保持站立》中,他更将自己对性爱场景从感官体验上的精确操纵尽情发挥。大尺度的性爱镜头和分娩镜头除了令观众为导演的胆量瞠目结舌,更重要的是,它们紧密联结着性别、生殖、代孕和安乐死等社会现实问题,同时也构成了本片关于人性本质中压抑、恐惧与孤独的探讨。


本周排名:8 上周排名:10 位次变化:-2


托尼·厄德曼  (2016)

Toni Erdmann

导演: 玛伦·阿德

制片国家/地区: 德国 / 奥地利


北美媒体Metacritics: -

法国媒体Allócine:-

IMDb: 7.9/10

豆瓣:7.5/10

编辑简评


胜在没有刻意制造戏剧冲突。父女间的千言万语,在什么都没说中说出来了。——最后父亲披着厚厚绒毛慢慢穿过公园,突然想到了朱自清的“背影”。(同志亦凡人)


笑得最飙泪的时候也是意识到向之所欣,已为陈迹的时候,想方设法留影纪念只是让人生愈加讽刺。(朱马查)

本周排名:5 上周排名:5 位次变化:-



沉默 (2016)

 Silence

导演: 马丁·斯科塞斯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北美媒体Metacritics: 79分/100

法国媒体Allócine:3.8/5

IMDb:7.6/10

豆瓣:7.8/10

影片综述

文|yiwen


这部根据远藤周作同名原著改编的电影曾在1971年被日本导演筱田正浩首度搬上银幕。45年后,跨越了太平洋,年近75岁的马丁·斯科塞斯重拾经典,在《基督最后的诱惑》之后再操刀于之颇有执念的宗教题材,然而正如老马在拍摄完成后所表示的不如人意,影片《沉默》无论是在对神性与人性间挣扎的表达力度,还是叙事结构的侧重节点上都滑了不小的坡。


《沉默》讲述了早年葡萄牙天主教传教士来到日本传教却饱受苦难的故事。故事大背景在德川幕府针对基督教的禁教令情况下展开,备受折磨的教徒在强权面前一一殉教,面对生存与信仰的选择,相信与怀疑之间,生命条条逝去,大海却一味沉默。影片前半部分由加菲尔德饰演的年轻传教士罗德里格斯用书信的方式讲述了,他一边寻找失踪的恩师,一边秘密在日本基督徒村民间进行传教的经历。后半部分进入到原著中的高潮,即是他面对信仰与世俗性的思考,辩论与博弈。对于罗德里德斯来说,他的困惑有上帝的沉默,也有相对自己传播最终目的的审视。面对“弃暗投明”的恩师,寸草不生的“沼地”,他不得不对基督信仰进行更深层的思索进而自我说服。然而可惜的是,就原著本身的复杂性与深度上,老马的改编以及切入、侧重口并未使之精华得到提炼,相反却似有意地将远藤周作对人性挣扎的描写“降格”成更具象也更易懂的基督徒的挣扎描写。


另来,这场基督教徒在东亚的苦难求索之旅,也没有很好地被运镜及台词烘托出来,乃至失却了深入的余味渲染。影片虽然在台湾高山取景,雾色诗意、色调清冷,然而过多的特写镜头、无法摆脱的好莱坞传统叙事剪辑手段、以及为服务欧美观众而刻意英语化的日本岛民台词,都使影片失去了本可以更耐人回味的东方韵脚。


本周排名:上周排名:4  位次变化:-



比海更深  (2016)

After the Storm

导演: 是枝裕和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北美媒体Metacritics: - 

法国媒体Allócine:-

IMDb:7.7/10

豆瓣:8.6/10


本周排名:8 上周排名:3 位次变化:-5



降临(2016)

 Arrival

 导演: 丹尼斯·维伦纽瓦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北美媒体Metacritics: 81/100

法国媒体Allócine:4.1/5

IMDb: 8.2/10

豆瓣:7.9/10


编辑简评

文|三十


十二艘外太空飞船忽然在地球各地降落,全世界各国的军事组织和学术团队都企图揭开飞船造访的真正目的。著名语言学家露易丝·班克斯临危受命,和理论物理学家伊恩一起带领美国专业团队揭开飞船降临之谜。在与外形物种七肢桶的交流的过程中,随着对他们的语言的理解,露易丝渐渐感受到,一生的故事早已被写好。


影片改编自美国华裔作家特德·姜的短篇小说《你一生的故事》。在原小说提供的主路径下,《降临》扎实地保留了闪回式的结构,全片集中于女语言学家理解七肢桶文字的过程,大刀阔斧删减了原文本里对物理学中变分原则等科学术语的解释,并放大了人类对于外来生物入侵的恐惧。一来影片褪去了陌生概念带来的晦涩感,四维主义的时空观念只是背景铺设,而影片趋向于扬颂对于不可阻挡的命运的勇敢接纳。


可以肯定的是,不论从科幻电影的高深理念,还是从视听语言与剧情的相互交织的整体效果,《降临》一定是今年最好的科幻片之一。电影深沉但依旧引人入胜,情节略显生硬但视听表达上佳,电影悬念和科幻理论互动得也很好,是一部上乘的、会有回甘的科幻电影。慢节奏、隐忍、一个内心脆弱但行动力强大的主角和几个超现实的画面,这些维伦纽瓦善用的元素(参考导演的另一部电影《宿敌》)让这部科幻电影在所有好莱坞科幻电影中显得气质独特。维伦纽瓦接下来的新作《银翼杀手2049》已经进入后制阶段,可见现如今他在好莱坞已经是一位不容被我们忽视的导演了。


《降临》本月20日起已经在国内院线上映。对于国内观众而言,这种“高深理念”先行的严肃硬科幻电影是否讨喜非常不得而知。对于爱好科幻题材的观众来说,“第一类接触”要拍出新意,难度更是不小。而且这是维伦纽瓦导演第一部在中国大面积上映的作品。《降临》如同导演的其他作品一样,有非常强烈的个人印记。这些都让这部电影接下来的口碑票房打上了问号。


本周排名:上周排名:位次变化:-



毕业会考 (2016)

 Bacalaureat

导演: 克里斯蒂安·蒙吉

制片国家/地区: 罗马尼亚 / 法国 / 比利时

北美媒体Metacritics: -

法国媒体Allócine:-

IMDb:7.6/10

豆瓣:7.9/10


本周排名:12 上周排名:13 位次变化:-1



我是布莱克  (2016)

I, Daniel Blake

导演: 肯·洛奇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 法国 / 比利时


北美媒体Metacritics:- 

法国媒体Allócine:-

IMDb:8.1/10

豆瓣:7.9/10


《我是布莱克》综述

文|牛腩羊耳朵


英国导演肯·洛奇二捧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的《我是布莱克》10月底在法国上映,进入第二周全国入场观影人数不降反升,热度不减:首周吸引了273 309名法国观众走进电影院一尝英国当下社会底层人民疾苦,在当周票房排行垫底,而第二周就凭借良好口碑,直接冲到了第四名,173 832名新增入场人数,让总票房达到了近45万人,看来第一批观众看完电影泪眼婆娑的走出电影院还是很有宣传效果的。

 

与肯·洛奇2014年同样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吉米的舞厅》相比,《我是布莱克》上映两周票房就接近《吉米的舞厅》当年在法国上映五周的总票房,不过《吉米的舞厅》没有金棕榈光环加持,成绩不如人意在情理之中。

 

在2006年为肯·洛奇首夺金棕榈的《风吹麦浪》,法国上映第二周共收获了475 788名入场人数,上映七周总票房达到了90万名,很遗憾的没有过百万,不过鉴于《我是布莱克》在法国媒体中的较高口碑(Allocine网站在38家媒体打分后达到了3.9分),最后超过百万入场人数还是很有希望的。

 

由于今年戛纳颁奖名单引发了极大争议,很多记者和影评人都对这尊金棕榈很不服气。距离肯·洛奇老爷子上次问鼎金棕榈也正好有了十年间隔,我们不妨对比下近11年法国媒体对11部金棕榈的评价(从高到底):《阿黛尔的生活》(2013)4.6分《墙壁之间》(2008)4.5分《四月三周两天》(2007)4.4分《爱》(2012)4.4分《白丝带》(2009)4.1分《我是布莱克》(2016)3.9分《风吹麦浪》(2006)3.8分 《冬眠》(2014)3.8分《能回忆前世的布米叔叔》(2010)3.7分《迪潘》(2015)3.6分《生命之树》(2011)3.5分。


从这个排名里,《我是布莱克》位居中游,这枚新金棕榈甚至比2006年王家卫颁出的《风吹麦浪》还要略高。我们同时也把新金棕榈和今年其他已经在法国上映的戛纳主竞赛热门片做个对比:《胡利叶塔》4.4分《水瓶座》4.3分《她》4.3分《托尼·厄德曼》4.2分《玛·鲁特》4.1分《小姐》3.8分《雪山之家》3.7分《保持站立》3.7分《霓虹恶魔》3.4分《推销员》3.3分《只是世界尽头》3.2分《无名女孩》3.1分。


由于《毕业会考》《帕特森》等影片还未上映,从法国媒体口碑来看,《我是布莱克》口碑也大致位居今年主竞赛单元中上位置。有趣的是,肯·洛奇的影坛后辈,“戛纳金童”泽维尔·多兰拿下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的《只是世界尽头》上映五周就过了百万,看来法国明星撕逼戏怎么样也要比英国底层苦情戏吸引法国观众,虽然媒体只给这部电影打出了3.2分这个目前主竞赛单元电影中略有些糟糕的分数(甚至比影评界公敌《霓虹恶魔》还低,仅稍高于扑街的达内兄弟)。


媒体评价方面,包括《电视全览》《费加罗报》《正片》在内的八家媒体给出了满分,好评大多都充满了政治色彩,《正片》影评人Grégory Valens写道“就在左派力量大幅弱化的当下,肯·洛奇电影中永不动摇的斗争意志给社会和公民指明了一条通往更好世界的前进道路。“相反,《电影手册》则对《我是布莱克》里“过于强烈的政治观点”多加批评,认为这“给观众一种摄像机后面只有观点,没有作者的空洞印象。”


本周排名:上周排名:12 位次变化:+4



奥利最开心的一天  (2016)

The Happiest Day in the Life of Olli Maki


导演: 尤霍·库奥斯曼恩
制片国家/地区: 芬兰 / 瑞典 / 德国


北美媒体Metacritics: -

法国媒体Allócine:-

IMDb:7.5/10

豆瓣:7.4/10


《奥利最开心的一天》综述

文|牛腩羊耳朵


《奥利最开心的一天》在今年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最后一部亮相,隔了一天就捧走了最终的大奖,芬兰籍导演尤霍·库奥斯曼恩在台上手拿奖状的同时,还不忘使劲当着电影节艺术总监福茂的面感谢戛纳这几年来对自己的栽培。

 

2008年在戛纳电影节Cinéfondation短片单元出道的尤霍,在当年一众电影学子中拿下第三名,2010年拿着自己的处女长片杀回同一单元捧得头名,六年之后首次亮相主竞赛的次级单元就拿走大奖,下部片子被福茂保进主竞赛单元与大师们同台竞技可以说是指日可待。

 

作为一部拳击题材的类型片,《奥利最开心的一天》却毫无“美式体育片”的励志鸡汤味儿,黑白胶片低光满满都是“北欧冷淡风”,很明显1962年拳击界的世界冠军花落谁家并不重要:2011年导演遇到了电影主角原型Olli Mäki,此时身患老年痴呆症的拳击手,对当年比赛当天的记忆只剩下了那枚同一天买下的订婚戒指,电影所要表达的并不是一场比赛的得失,也不单单是最后主角收获爱情,而是如何在周遭人群的重重期待中找到自己的故事。

 

电影上周三在法国上映,在Allocine网站打分达到了3.5分,19家媒体对这位初出茅庐的导演评价相对比较保守,不过以《电影手册》为首的9家媒体都给出了四星好评,《解放报》则甩了个无情的两星,批评电影“过于工整的美学“与其冲破束缚的主题表达相矛盾。《世界报》的评价则相反,表扬电影“16毫米胶片的黑白质感完美捕捉到了故事中低调英雄主义的温柔情感内核。”



本周排名:10 上周排名:位次变化:-1


- FIN -


点击关键词查看往期精选

卡索维茨戴锦华米歇尔诺尔周浩

陈荣灿李翰祥贾木许张经纬

李康生小克莱伯门多萨佩德罗科斯塔

王家卫蔡明亮塔可夫斯基雎安奇

玛伦阿德基耶斯洛夫斯基金基德

鲍勃迪伦 | 细田守 | 梅峰 | 司徒慧焯 | 岩井俊二

玛伦阿德 | 赛人 | 法斯宾德 | 斯科塞斯 | 范霍文 

 库塔尔 | 珀斯特 | 李沧东 | 张曼玉 | 园子温

戈达尔 | 王小帅 | 张永祥 | 阿巴斯

朱贤哲 | 蔡明亮 | 万玛才旦



欢迎为深焦口碑榜投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