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棕榈会颁给这部甚至还没有定剪的电影吗?
第7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5.17〜28,2017
你从未在此
文 | 车小爷
编 | 尼侬叁
第70届戛纳电影节进入尾声的几天,前半程异常疲软的主竞赛以萨弗迪兄弟的《好时光》为节点开始发力,《好时光》《温柔女子》《双面情人》《凭空而来》都引发热烈讨论,好评如潮,媒体给出极低分的情况也明显减少。
而主竞赛单元最后一部展映影片,虽不如去年堪称现象级的《她》一样轰动,却也着实让不少人大呼“这是我们心中的私人金棕榈”,银幕场刊评分3.1,仅次于3.2分的《无爱可诉》。
《你从未在此》剧照
综合中外媒体评论,人们不约而同地在它的身上看到《出租车司机》《亡命驾驶》《这个杀手不太冷》的影子,也可以说是输出观感最为复杂的一部主竞赛影片。除了惊艳,另一个引起讨论的话题是它的不完整,官方显示95分钟的影片实际放映仅有80分钟左右,片尾没有演职人员名单,再联想到它粗糙的海报,不得不让人怀疑它的完整度。它是琳恩·拉姆塞的《你从未在此》。
琳恩·拉姆塞 Lynne Ramsay
琳恩·拉姆塞这个名字也许听起来有点陌生,但她的上一部长片《凯文怎么了》一定有不少人记得。拉姆塞不是高产的作者,新片距离《凯文怎么了》已有六年。《你从未在此》由杰昆·菲尼克斯担纲男主角,他在片中的出色表演也给影帝的争夺带来更多的不稳定性。
《你从未在此》是特别的,它一个很好的艺术与类型/商业结合的例子。一个杀手的复仇故事,血肉横飞,听起来也许在院线可以吃得开;一个经历童年创伤的男人遇到一个年轻女孩的故事,听起来又是另一回事了。但即使只是要制造一部单一风格的商业动作片或是一部情感主导的艺术电影,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优秀。一来讲一个带着过去伤痛的主角的故事,最怕感情拿捏不准,多一点太矫情少一点太敷衍。二来要用激烈的视听风格讲一个类型片故事,虽然当下观感极佳,但抵不住过后的空洞感。
这两个问题《你从未在此》都解决了。
它利落地讲杀手的感情历程,节奏正好。几处重要的情绪表达总是生硬地打断血浆和子弹的表演,却意外地完全不显得突兀,童年闪回部分亦不俗套,而是一同构建故事完整气质。我们沉浸在男主角的精神世界里不由自主地共情,从单一的感官体验到深层的心灵共颤抖,拳拳到肉。它不会散到让人睡着,也不是无脑的打打杀杀。暴力血腥场面劲到分级恐怕堪忧,但和故事本身的感性色彩交融,于是暴力被去掉了了攻击性,剩下通用的美。
影片主副线比例得当,最终又殊途同归。男主角虽有冷酷杀手的设定,却又有很多动人可爱的小细节,平添几分温情。在这样的电影面前,所有的缺憾在一气呵成的身心观感面前都不算什么了。
正因为如此,《你从未在此》是一部危险的电影。在它不逊于《霓虹恶魔》《夜行动物》,几乎可以被指控炫技和讨巧的视听语言之下,是孤独和爱。不论这两个词如何被戏谑化、污名化、重新阐释,感觉却是不会骗人的。《你从未在此》不是一场视听的暴食,也不是浅薄的呻吟,如果是的话,也许人们可以简单地填饱肚子,避免一场灾难般的身心冲击。但它不是,它是狡猾的温柔和心碎,不知不觉中就蔓延到冰冷的指尖。
琳恩·拉姆塞戛纳访谈
访谈、整理 | 徐佳含(发自戛纳)
编辑 | 尼侬叁(杭州)
*此访谈为戛纳圆桌,内容包括深焦DeepFocus与其他共同参与访谈记者的提问
Q
这部电影片长只有95分钟,作为长片来说属于比较短的。你有意控制了时间吗?
A
比较短的长片总是比较讨喜,不是吗?而且在拍摄过程中这是相对经济的做法。当我在电视上看电视剧的时候就觉得,这就是我想拍的东西的长度。
Q
你之前拍摄过多部短片,那么短片拍摄经历有帮助你更好地把控长片吗?
A
嗯,我觉得有帮助,尤其是在摄影方面。短片很赞,我很享受拍摄短片的过程,因此在拍长片时我也尽量精简,而不是拖沓。
Q
我们知道《你从未在此》改编自乔纳森·埃姆斯(Jonathan Ames)的同名短篇小说。这个故事中的什么元素吸引了你?
A
是这个“弗洛伊德式”的男主人公乔(Joe),他一直生活在恐惧之中,他不是詹姆斯·邦德,甚至还和他的妈妈生活在一起。他的气质非常独特。
Q
剧本大概多长?
A
预计比现在长一些,在纽约拍摄时因为经费原因,我拿掉了其中12页左右的内容。
Q
听说这部电影现在还没有定剪,还会有修改吗?进入院线的版本回和我们在戛纳看到的有何不同?
A
还在做一些微调,但音乐方面还会有比较大的修改。约翰尼·格林伍德(Jonny Greenwood,Radiohead电台司令乐队的主音吉他手——译者注)为这部电影做配乐,他选了一堆超级好的音乐,但我们其实还没有花时间好好研究音乐部分,只是匆忙决定这个也想要那个也想要。因此配乐还要重新混才行,但还会是比较朋克摇滚的基调。
和他合作的时候,我会给他讲每个人物的特点、行为方式,他不会按照每一个情节和动作去挑合适的音乐,而是从影片整体的氛围中得到灵感。我们团队里还有约翰尼·格林伍德的音乐工程师,他知道该把哪段音乐放到哪里,我们紧密合作,一同参与剪辑。约翰尼最开始给了我一百五十多条音乐!是工程师把他们放到合适的位置。
Q
你刚开始是怎么决定做这个项目的?
A
这对我来说是个挺艰难的决定。我经历过一段比较难熬的时期,那段时间我写不出来任何东西,我搬到了希腊的圣托里尼去写作。
Q
在片中我们听到了《惊魂记》(Psycho, 1960)、《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1994),有什么特殊意义吗?
A
哈哈,原因挺好笑的——在片中饰演男主角妈妈的朱迪斯·罗伯茨(Judith Roberts)喜欢这些片子,她其实还出演过大卫·林奇《橡皮头》(Eraserhead, 1977),她就像我自己的妈妈一样喜欢看电视上的经典频道。拍摄的时候我让她说出几个她喜欢的惊悚片的名字,她就选择了《惊魂记》。所以片中出现这些致敬更多是一瞬间的选择……
Q
还有人说像马丁·斯科塞斯的《出租车司机》(Taxi Driver, 1976)……
A
我个人当然很喜欢斯科塞斯的电影啦, 但是这部片子确实和《出租车司机》没什么关系,我也没想拍一部那样的电影。你不能因为他们都发生在纽约就说他们像……但纽约确实是个拍电影的好地方,虽然拍追车戏之类的比较麻烦因为需要申请一系列许可,但它也给了你很大的创作空间。在纽约,根本不会有人注意到一个拿着摄影机的人,已经见怪不怪了。这给了我们相当大的创作自由,既可以拍得很像纽约,也可以不像。
Q
你还选用了Charlene的《我从未找到自我》(“I’ve Never Been To Me”)作为电台中嗡嗡传来的模糊歌声。
A
这也是一个随机的……单纯是因为我爸爸喜欢这首歌,他就经常跟着唱,特别陶醉。其实这些都是上星期我们混音的时候随机选的,很仓促,当时想到电台中需要传来歌声,比较优美、容易跟着哼起来的那种,我就一下想到了这首。这些音乐都还可能会有调整。
Q
能谈谈和杰昆·菲尼克斯(Joaquin Phoenix)的合作吗?他在片中的形象并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好莱坞英雄式的肌肉男。
A
是的,他在造型方面下了很大功夫。 他一方面要有肌肉线条,一方面还要保持大肚腩——他在尽力做到外表符合人物形象,真实准确。他每天都要去健身房!他自己不会说这个的,但是我会讲(笑) 。他是一个超级棒的演员,和他的合作非常愉快。一开始的时候,我们都有点儿稀里糊涂的,但是很快就进入了状态。在我刚开始着手准备这个项目的时候,我就知道希望找他来出演,故事和他的形象几乎是同时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在一起讨论这个人物的外形和状态,我们参照小说中的形容,他应该是带着手套有点邋遢的形象,而不是杰森·伯恩(《谍影重重》系列男主角,由马特·达蒙饰演——译者注)那款的。杰昆不仅观察力非常敏锐,而且思考非常多,是个天才演员。
所以在开始拍摄的时候,大家的状态都很兴奋,即使当时纽约酷暑难耐。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剧组成员都非常年轻,摄影师等都是很年轻的电影人。和这些新晋的电影人一起工作总是特别令人欢欣鼓舞,他们也真的让这部电影躁了起来!
Q
你也提到了詹姆斯·邦德、杰森·伯恩等比较经典的人物形象,而你电影中的主人公和他们都不一样,做了所有他们没做过的事儿……
A
我们更希望片中主人公乔有一些奇幻色彩……像你提到的那些人物,他们的身材、形象都比较固定,而我们希望能够打破他们为观众构建起的惯性思维。
Q
在影片最后,女孩妮娜(Nina)自己杀死了主管威廉(William),而不是被男主人公乔拯救。你是在有意避免一种“瘦弱少女被强壮的男人拯救”的陈词滥调的结局吗?
A
是这样的。妮娜一直是自己完成了所有事,而乔却一路失败,几乎没成功达成过什么事儿。这并不是个现实主义的电影。
Q
乔杀人的工具是个锤子,他和锤子总是同时出现。锤子是来自小说,还是你的创作?
A
是来自小说中的。这也是为什么这部小说如此有趣——乔这个人的行为他奇怪了,很具有戏剧性。还有片中的那只猫,它像是一个自杀的杀手的转世,也很有意思。
Q
你使用了大量的特写镜头,甚至有的让人不舒服的特写镜头。选择这样的镜头有何用意?
A
我确实喜欢特写镜头……就像我在片中让主人公说自己只喜欢吃绿色的Jelly Beans糖豆……
深焦短评
Peter Cat
★★★★
几乎完美融合类型片中个人最喜欢几种元素,处处令人无比惊艳视觉设计,是今年戛纳唯一一部让我大呼过瘾,心甘情愿打出满分电影。
Zac
★★★★
好多很喜欢的片段,尤其是对手中枪后哼歌,他也躺下来跟着一起哼,握起手,大家都是 hire-man (收工回家了不好好写短评了88)
徐佳含
★★★★
情节断裂的剪辑和破碎的音乐迷幻了时间与空间,用不断的闪回强调旧时光之于现实的影响。脱胎于短篇小说,却富有电影感,导演展现出对血性的的独特想象力。
Cora
★★★
你也从未离开。
沈念
★★★
类型片的外壳、反类型片的核心,而这一切与男主角的精神世界紧密交缠,整部电影都成为他内心的倒影。整体风格是一场彻底的沉溺,完全浸淫在情绪里。台词还是太直白,少了几分雕琢。
圆首的秘书
★★★
拉姆塞这回水平稳定。总是晚一步的凤凰哥经历了存在意义的崩塌,但最终找到了一丝慰藉,总体感觉与凯文怎么了相似,仍然关注心理问题,只不过具体关注点转移到人生中的创伤。碎片化闪回片段恰似记忆本身破碎而尖锐的形态。期待终剪版。
柳莺
★★★
精致的影像建构出信服的反英雄形象,拉姆塞的闪回与音乐是如此迷人,以至于未充分展开的故事也呈现出强烈的代入感。暴力场景并不血腥,但生猛有力。
Stevie
★★★
极度风格化的影像和电音实验性的配乐在丰富的文本的驱动下构成了一部非常迷人的犯罪类型片。电影没有最终完成略显可惜,期待导演更完整的表述。
马鹏程
★★★
暴力美学、荒诞、黑色、存在与社会现实结合在一起,同时又赋予了主角《这个杀手不太冷》式的情感。这直指于暴力的本源与这情感的实质。
*打分标准:以四星为满分,三星表示“佳作”,两星“一般”,一星“较差”,零分“很差”。
【深焦戛纳电影节报道】
DAY 1
Day 2
陀螺戛纳日记 DAY1&2:没有市场证也没能粉加点只能默默看片
Day 3
Day 4
明年要带科幻片去主竞赛的克莱尔·德尼,先拍了部《心灵暖阳》为双周开幕
Day 5
Day 6
Day 7
Day 8
陀螺戛纳日记 Day9:估计这部就是本届主竞赛我最喜欢的电影了
Day 9
陀螺戛纳日记 Day9:估计这部就是本届主竞赛我最喜欢的电影了
Day 10
本以为今年金棕榈肯定是欧容《双面情人》,结果只是堆满了猎奇的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