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语文的一方麦地,这个起点不能忘却
张安群,现执教于深圳市宝安区新安中学高中部,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深圳市宝安区张安群劳模创新工作室主持人。
文章丨张安群
责编丨任海洋
插图丨堆糖网
领着我进入语文这垄麦畦的,恰恰是我那一字不识的母亲。
母亲生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由于家境的贫困和家长重男轻女的思想,她只能把自己的聪慧展现在家务和田间劳作上。
没上过一天学的母亲,却有一个雷打不动的爱好,只要乡里或附近的剧院有戏曲表演,不管多远她都会赶去欣赏。京剧、越剧、黄梅戏……《野猪林》《穆桂英挂帅》《红楼梦》……母亲的兼收并蓄和百看不厌让人惊叹!那个时代,舞台的两侧会竖着投影演员的唱词,我从识字起,就被母亲牵着往乡间戏台或城里剧院跑。
“彤云低锁山河暗,疏林冷落尽凋残。往事萦怀难排遣,荒村沽酒慰愁烦……”,这是林冲的一腔愁怀;“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唤起我破天门壮志凌云。想当年桃花马上威风凛凛,敌血飞溅石榴裙。有生之日责当尽,寸土怎能够属于他人?”这是穆桂英的满心壮志;“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娴静犹似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拂柳……眼前分明是外来客,心底却是旧时友……”这是宝黛的灵犀一通……
如今回味这些唱词终于能品出个中滋味,可当初母亲总嫌我念得不全,但念在我识字不多,她也只能徒然埋怨;后来,母亲见我念得流畅了,还时不时问一句:“她唱的是什么意思?”尽管涉世不深的我对曲词的理解是肤浅甚或是错误的,但在母亲热烈爱好的引导下,我毕竟从朗读者成长为了初级鉴赏者。
在这或雅或俗的戏曲唱词中,我知道了一个又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认识了许许多多被人们广为传颂的人物,确立了朦胧的是非曲直的价值观,更悄悄嗅到了文学甚至文化的麦香。
因缘于童年的这段经历,我特别钟情于古代诗文。虽读得不多,但我的心灵常常因为一两句诗歌或古文而悄悄震颤,似有无穷妙趣,自己沉浸其中,一时竟有些不知如何言尽。
文学的曼妙,不仅仅在于画意、诗情,更在于人性之美、理性之趣和文化之味。这种稍一触碰,就漫上心头的美,我又怎么能独享?于是,在语文的这方麦地,我和孩子们一起读诗,一起赏诗,一起演诗,渴盼着让诗的芬芳荡漾孩子们漫长的一生。
那是2009年的中秋,该是我和200603班一起度过的他们高中生活里的最后一个中秋,不巧,学校却放假了!可令人惊喜的是,在这个明月并不朗照的夜晚,我收到了不少孩子的短信。这中秋,有了些别样的滋味。尽管这样,我却仍有意犹未尽的遗憾。似乎,身为语文老师的我,还有些责任没有尽到。是什么呢?望着跳脱出来的圆月,我静静地冥想,寻找这些微的遗憾,究竟该从哪里画上叹号!
是的,在中秋以“传统”的身份跻身法定节日的时候,我竟没有带着孩子们去领略传统的真正意味!这该是我的失职了!
我是喜爱中秋的,因为中秋有月。
这夜,我有了难以入眠的心事。明天,我是否该补上这一课?我爱月,也该让孩子们在品尝月饼、欣赏月色的时候,去领略这月里所蕴涵的诗意。明天,字音的复习先打住吧,和孩子们谈谈中秋,聊聊古代诗人们的恋月情结,也许,这是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终于释然,在明月的抚慰中,我轻轻拂去了心头的落寞。
第二天,音乐声起,我走进教室,孩子们很自觉地拿出笔记,准备和我一起走进字音的世界。我笑了笑,摆摆手,说:“今天,我们不讲这些,我们聊聊中秋吧。我们一起来读几首借月抒怀的诗,去打开诗人心中的恋月情结。”孩子们会心地笑了。就在这会心的一笑中,我明白,孩子们多少还是可以成为我的知己的。至少他们不认为这是矫情,给了我们彼此一个良好的氛围。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辽阔的边塞,绵延的长城,朗照的明月,悠悠琵琶声响。是那一曲道尽相思的《昭君怨》吗?侧耳倾听,却是一首新曲。陌生的曲调,给了人多少期待,总该有别样的情调吧!
可是,那铿铿的音调里,不变的还是远离家乡的别情。满心的惆怅啊,在琴声中缭绕不尽,无处排遣。抬头远望,唯有一轮圆月静静地照着边关。诗歌的末句本该将万千情思一齐倾洒,可作者偏偏将这情思收藏,融在了溶溶明月、悠悠琴声中,以景结情,含蓄蕴藉,读来觉得余味悠长。这一轮圆月,承载了边塞将士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深情。”
孩子们有的凝神静听,有的若有所思……教室里静极了,静得仿佛这是中秋月夜……当音乐声又一次想起时,中秋在明月的清辉中,在古诗的情韵中静静地潜入了学生的心田。我希望我的这节课,能给传统的节日增添点点诗意,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不至于过于单调。我想,我们身为语文老师,当谨记,在传承传统文化中,我们有着神圣的职责!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吟诵这一首小诗,总觉得有无限怅惘。诗之小,在于过目即完,眼光粗糙点,一扫而过间,可能什么也品不出,会脱口而出:“不就是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吗?没什么奇特的啊!”
这样说,恐怕是辜负了歌唱者当初千回百转的愁情。情感的流泻,是自然而然的,但是当我们沿着文字回溯情感的脉动,会觉得自然之中有很多令我们驻足的风景。我喜欢这首小诗,也很想引导学生走进这首小诗。但,这一次,我把这片麦地留给了学生自己去开垦。
一位叫万鹏的学生说:“我喜欢它的腾挪跌宕之美。纷披拂动的莲叶之中,洁白的荷花那么卓然地挺立着,倾听着远方吹来的风的消息。行走在长满芳草的江边,忍不住荡舟采莲。那么洁白柔和的花朵啊,让我不禁想到了你的明眸和笑靥,想到了往日我们在莲叶间抛莲子的妩媚动人的时光,想到了第一次赠送莲花给你时你羞怯甜蜜的容颜。多想把这出水清莲送给你啊!读到这里,我内心也充满了回忆,也为歌唱者充满了期待。
然而,就在我们等待着‘伊人’出现的时候,歌唱者偏偏叹一句‘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满腔的期待和喜悦顿时跌落成心头的遗憾……‘伊人’在远道,又有多远呢?我沿着歌唱者的目光穿过层层莲叶,向远处望去。原来,伊人在‘旧乡’!故乡是亲切的,伊人是美丽的,回头看向故乡的方向,能看到伊人在‘阑珊处’吗?当我们满怀希望地回望过去的时候,却是‘长路漫浩浩’,所有的思念都充溢于茫茫长路中,充溢于天地之间,令人愁肠百结!
歌唱者从空间的角度渲染了无边无际的愁情。本是情感深厚的人啊,却只能彼此分离。谁不替歌唱者惋惜?谁不替歌唱者祈祷?祈祷其和伊人能够久别重逢,再叙离情。然而,歌唱者的情感又一次跌宕‘忧伤以终老’,从时间上将愁苦之情扩至了漫长的一生!小小的诗歌,却让情感的波澜此起彼伏,让我的心也跟着跌宕起伏,最后归入了无穷无尽的叹息。”
正当我们在他细腻的感触中惆怅叹惋的时候,一位女生却站起来说:“如果这样来看,涉江者应为游子,采莲是为送给故乡之伊人了!然而,我更喜欢将涉江者理解为一位女子,那样诗歌顿时就多了涵咏不尽之味了!怎么说呢?让我们一起来想想看,那婀娜女子款款采莲,想送给谁呢?抬头看着身边成双成对嬉戏的男女,心里不由思念起丈夫。哎,想把这莲花送给他呀,可他却在遥远的他乡。这莲花开放的时节,他又在做什么呢?一定是走在羁旅的途中,正因为对我的思念而回望着故乡。
可是遥远的故乡不知在哪个角落,他迷茫的眼该落在哪一个地方!想到这里,思妇内心倍加惆怅。思妇与游子感情深厚,心心相印,却只能这样忧伤着到垂垂老矣,而不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当思妇想象着游子在回望着故乡的时候,这首诗歌就有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意境,先前单向的思念叠印成了两者双向的思念,这远比游子一个人的思念更深厚、更缠绵。”
一首《涉江采芙蓉》,就在孩子们的静心赏析中,将人间真纯的情感,酿成了醉人的美酒。日积月累的熏陶,孩子们在诗歌的滋养下,情感丰富了,他们不再只是倾听者,而成为了播种者和传递者,将诗歌里蕴含的美丽情韵和深沉文化,轻轻地注入了我们的心房。
唐宋诗人中,我最钟爱的是杜甫。他以饥寒之身而永怀济世之志,处穷困之境而深藏忧国忧民之思,这份深沉博大的情怀,使得他的诗歌总有撼人心魄的力量。而他的《兵车行》既是诗与史的巧妙结合,也是情与事的水乳交融。场景描写、行人怨诉,字字血泪,而又声声控诉,堪称战争鞭影下的一道苦吟。
要领会杜甫诗歌的博大情怀,仅凭一首《兵车行》是不够的。为此,我挑选并印发了杜甫的生平资料及部分诗篇,要求学生以《兵车行》为蓝本,结合课外泛读,改编剧本,并在课堂进行表演。
吟读课文后,浑厚的画外音传来:“天宝年间,唐王朝对西方少数民族不断用兵,战士死伤几十万。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士兵连枷带锁送往军所。一时间,野哭千家,百姓不得安宁。”接着小组开始诵读剧本:
画外音 咸阳桥,一位白发苍苍的大娘几乎是爬着来到了兵车旁。
行人 (回头,大惊) 娘……(声泪俱下) 您老怎么来了?您身体不好,可要好好照顾自己。等打仗回来,我好好孝敬您。
大娘 (无力地喘息) 三儿啊,你可要回来啊!老二走的时候也是这么说的……(呜咽)可他……你大哥,多孝顺的孩子,十年了,连个信儿也没有。现在,你还没满十五岁啊,你叫娘有什么盼头!三儿,你,你可要回来啊!(呜呜地哭)
学生巧妙地把时代背景和杜甫的经典诗篇融进剧本。通过课外泛读和深情吟诵,对杜诗曲折的韵律、顿挫的语调和跌宕的感情及其蕴含的广阔意境、深刻现实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一首《兵车行》,将课内精读与课外泛读结合,将反复吟诵与创作改写结合,将情感体验与质疑探究结合。学生倾听了诗人在战争的鞭影中发出的声声吟叹,也品尝了诗人在时代的悲剧中奉上的苦口心茶,更受到了诗人爱国情怀的感化和浸润。
古代诗歌是情感的甘醴,也是文化的浓茶,品一口,不仅齿颊留香,更是沁入肺腑,令人回味无穷。在二十多年的生涯中,我和学生一起读诗,品诗,演诗,甚至写诗,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受到最真纯的情感熏陶,最深厚的文化滋养。
尊重原创,支持好文
喜欢本文,可识别二维码向作者打赏
▼
本文为作者原创,欢迎朋友圈分享,转载请联系授权。
“星教师”广告合作请联系:023-67450968
投稿邮箱:3207153742@qq.com
推荐阅读
点击关键字,阅读更多“中语”相关内容
/ 2017年《星教师》“小学语文”杂志 /
点击下图,马上订购 ▼
↓↓↓ 点击"阅读原文" 【一键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