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年终书单|2017年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文史类新书总目

碎金 碎金书坊 2023-05-18

年终盘点


在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2017年出版的文史类新书中,既有《剑桥十八世纪政治思想史》《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这样的宏篇巨著,也有“碎金文丛”第四辑、《风雨平生》这类大家小书。年末将至,让“碎金书坊”带您回顾这些点点滴滴,愿它们为您送去有益新知。期待2018年再会!



世界史话


01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120年纪念版·分科本·历史·地理类

2017年2月11日,商务印书馆迎来120岁的生日。120年前,商务印书馆前贤怀揣文化救国的理想 ,抱持“昌明教育 , 开启民智"的使命,立足本土,放眼寰宇,以出版为津梁,为中国、为世界提供最富智慧的思想文化成果。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即其一端。早在20世纪初年便出版《原富》《天演论》等影响至今的代表性著作,1950年代后更致力于外国哲学和社会科学经典的译介,及至1980年代,辑为“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丛书自 1981年开始出版,历时三十余年,迄今已推出七百种,是我国现代出版史上规模最大、最为重要的学术翻译工程。

为纪念商务印书馆成立120周年,我们整体推出“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120年纪念版的分科本,延续传统分为橙色、绿色、蓝色、黄色和赭石色五类,对应收录哲学、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历史·地理和语言学等学科的学术经典著作,向长期支持丛书出版的译者、编者和读者致以敬意。

全套120年纪念版分科本共计700种,其中历史·地理类共135种,190册。详细书目可点击链接:

135种历史·地理经典| “汉译名著”120年纪念版分科本

史上最全“汉译名著”700种正式发售啦!

2


《东方的文明》(上下册)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作    者:[法] 勒内·格鲁塞

  译    者:常任侠 袁音


一本了解东方文明的简明教科书

《东方的文明》是法国著名东方学家勒内・格鲁塞的代表作之一,是世界东方学名著。本书介绍与论述了近东与中东、印度、中国、日本的艺术文明史,既是一本学术、资料价值很高的东方学专著,也是一本雅俗共赏的高水平普及读物。 勒内•格鲁塞曾长期担任法国吉美博物馆馆长,吉美博物馆以收藏东方文物闳富而闻名于世。这部《东方的文明》由于其线索清晰、资料翔实、插图丰富、文字简洁,在东西方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成为世界东方学的必读书之一。译者常任侠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史专家,尤其在印度艺术史及相关文物的搜集与研究方面享有盛名。 


3


《罗马史》(全四册)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作  者:[德]特奥多尔·蒙森

译  者:李稼年

史学经典,首次收入“汉译名著”

蒙森《罗马史》共五卷,分四册出版,第一册收录第一、二卷内容;第二册收录第三卷内容;第三册收录第四卷内容;第四册收录第五卷内容。

蒙森《罗马史》详尽地叙述了自远古至共和国末期将近1000多年的罗马历史,阐述了罗马从偏于一隅的弹丸小国如何一步步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国家的过程及其原因,并指出了罗马在日渐强盛中已经蕴含衰亡的种子。本书视野开阔,论证严密,在涉及这一古代时期的各个领域都达到了百科全书式的广度。作品文笔洗练,叙事生动,富于戏剧性,人物形象鲜明,达到了历史性和文学性的完美结合。

《罗马史》(全四册)现收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作为第十五辑的一种出版。本版为便于读者翻检,首次补译全书索引,附于书后,同时增补原书页码,即本版边码。

新书坊 | 蒙森:《罗马史》(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编译所 | 郭小凌:重读蒙森《罗马史》


4


《剑桥十八世纪政治思想史》

编者 者:[英]马克•戈尔迪 

               罗伯特•沃克勒

译     者:刘北成 马万利 刘耀辉 唐科 


全面考察启蒙运动时期政治思想发展

《剑桥十八世纪政治思想史》由享誉学界的多位权威思想史家执笔,全面考察了欧洲启蒙运动时期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本书是多卷本剑桥政治思想史中的一部,这套丛书是政治思想史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献。

书中内容记述了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最激动人心、最启人心智的时代之一,各章节涵盖了18世纪政治思想中的所有重大主题,还提供了大量进一步阅读的指南,并附有正文中出现的主要人物的传略,比如卢梭、孟德斯鸠、康德、埃德蒙·柏克等。本书堪称权威之作,集学术性与可读性于一体,对本科生以上各个层次从事人文社科研究的学生和学者,都不无裨益。译文准确精彩,生动流畅,极具可读性。

新书坊|《剑桥十八世纪政治思想史》

邓晓芒:《剑桥十八世纪政治思想史》的五大看点


5


《论独立宣言>:政治思想史研究

作   者: [美]卡尔·贝克尔

译   者:彭刚


对美国《独立宣言》的权威解读

美国《独立宣言》是世界近代史上最重要的历史文献之一。《论<独立宣言>》论述了《独立宣言》的起草、理论基础、文学特色和后世影响等方面的内容,重点阐释了西方近代政治思想最为重要的基本理论——自然权利论。卡尔·贝克尔认真分析了《独立宣言》起草者杰弗逊斟词酌句的种种细节,让我们具体而微地看到了一个政治文本是如何在涂涂改改中逐渐成形。全书文辞机智而优美,理论阐述生动而富于洞见。

新书坊 | 《论<独立宣言>:政治思想史研究》(卡尔·贝克尔著,彭刚译)

新书坊 | 卡尔·贝克尔:《独立宣言》的字里行间


6


《烈火中的考验:亚伯拉罕·林肯与美国奴隶制》

 作   者: [美]埃里克·方纳

 译   者:于留振


班克罗夫特奖、普利策奖、林肯奖获奖作品

本书是由当代美国最杰出的历史学家埃里克•方纳教授撰写的集中考察林肯关于奴隶制的思想和政策演进过程的著作,在卷帙浩繁的林肯研究著作中脱颖而出,斩获了包括班克罗夫特奖(由美国历史协会颁发的美国史学界最高奖)、普利策奖和林肯奖在内的多项学术大奖,成为“迄今为止讨论林肯废奴思想与政策演进的最详尽、最权威的著作”。

重磅新书 |方纳:《烈火中的考验:亚伯拉罕·林肯与美国奴隶制》

新书坊 | 王希:亚伯拉罕·林肯,“伟大解放者”的迷思与真实


7


《革命节日》

  作    者:[法] 莫娜·奥祖夫

  译    者:刘北成


法国大革命文化史研究的开山之作

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历史上具有象征意义的事件。革命者寄希望于节日发明一些交流手段,传递给所有法国人一些感受和一些统一、共同的情感。《革命节日》一书被视为法国大革命文化史研究的开山之作。与传统史学研究不同,奥祖夫从文化史和人类学的角度研究法国大革命期间的节日,把文化因素纳入了大革命集体行动的分析。该书透视了大革命时期的政治文化,既剖析了革命节日与传统的联系与不同,又揭示了革命节日对于法国大革命时期集体行动和集体心态的意义。

新书坊 | 《革命节日》(奥祖夫)

编译所 | “革命·女性·文学”三部曲:触摸“法兰西特性”

8


《女性的话语:论法国的独特性》

  作    者:[法] 莫娜·奥祖夫

  译    者:蒋明炜 阎雪梅


聆听法国历史上的十位女性之声

《女性的话语》致力于探讨女性在法国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倾听以及让人听到“女性的话语”、女性自己为了描述女性气质所选择的话语。书中相继介绍的人物声音分别是迪•德芳夫人、德•沙里埃夫人、罗兰夫人、德•斯塔尔夫人、德•雷米萨夫人、乔治•桑、于贝蒂娜•奥克莱尔、科莱特、西蒙娜•薇依、西蒙娜•德•波伏瓦。本书将如万花筒般绚烂多姿的女性世界,如协奏曲般高低不同的女性之声,以及女性在法国历史上描画出的独特一笔完整而立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新书坊 | 《女性的话语:论法国的独特性》(奥祖夫)


9


《小说鉴史:旧制度与大革命的百年战争》

  作者:[法]莫娜·奥祖夫

  译者:周立红 焦静姝



在19世纪的法国,大革命远没有穷尽其动力,革命的激情和幻想萦绕在几代人心中,而与此同时,旧制度复辟的危险时刻存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上演了一场百年战争。在《小说鉴史》中,作者奥祖夫通过分析法国19世纪9位作家的13篇小说,呈现了旧制度与大革命在19世纪的交锋,考察了新旧原则走向和解的艰难历程。奥祖夫想通过重新阅读在19世纪具有界标作用的小说再次呈现那个世界。

新书坊 | 《小说鉴史:旧制度与大革命的百年战争》(莫娜·奥祖夫)


10


《地中海与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世界》(全两册)

  作    者:[法] 费尔南·布罗代尔

  译    者:唐家龙 / 曾培耿 / 吴模信


史学大师布罗代尔的扛鼎之作

本书是布罗代尔的成名作,也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在书中,他精辟地论述了一个地区(地中海)、一个时代(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历史,尤为重要的是,它本身就代表了一个时代(当代)的历史。作者从总体历史的思想出发,把平凡的日常生活与伟大的历史潮流,把微观与宏观有机地结合起来,立体地再现了所述时代地中海及相关地区人类的全貌,揭示了它们的命运。正因如此,人们把本书视为里程碑式的著作。1996年商务印书馆将该书首次译介国内,并收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现推出布脊精装版(全两册),以飨读者。

新书坊 | 《地中海与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世界》(精装版)


11



 《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全三卷)

  作    者:[法]费尔南·布罗代尔

  译    者:顾良 施康强


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经典巨著,全景再现资本主义发达史

《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经典巨著,书写了15—18世纪的资本主义发达史,由法国年鉴学派第二代领军人物、集大成者布罗代尔历时二十余年结撰而成。作者以“总体史”为目标,以长达四百年的时段为整体对象,从特定角度描述了世界物质文明和经济发展的历史。全书共分三卷,不仅展示出布罗代尔博学广闻和驾驭浩瀚史料的非凡才能,也充分体现了年鉴学派对长时段发展和经济社会结构两个维度的重视与研究,而它在架构、概念、理论与论证方面所引发的争辩也使其更具长久的魅力。

新书坊 | 《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布罗代尔诞辰115周年纪念

专访 | 莫里斯·埃玛尔:“重回长时段”,我们如何认识布罗代尔


12


《文明及其内涵》

  文明与世界译丛

  作    者:[美] 布鲁斯·马兹利什

  译    者:汪辉 

  校    者:刘文明


在全球化视野下重新审视“文明”的定义及其内涵

“文明”一词,频频出现于政治演说与学术研究中,然而其起源与演变却一直有待廓清。本书追溯了“文明”这一概念在18世纪的起源,在19世纪又如何演变为一种具有排他主义、殖民色彩的意识形态,并在进入20世纪后被日本、中国等国挪用,用以在其社会中推广欧洲的文明标准。作者提议,今日使用“文明”一词应具有一种全球的意味,而那些地方性差异则应称之为“文化”。进言而之,最好能够抛弃“文明”这一名称,聚焦于对文明化进程的全新的理解。

新书坊 | 《文明及其内涵》(布鲁斯·马兹利什)

编译所 | 刘新成:文明,一个解释世界的概念


13


《英国人:国家的形成,1707—1837年》

  英国史前沿译丛

  作    者:[英] 琳达·科利

  译    者:周玉鹏 刘耀辉


英国从何处来,将往何处去

本书描绘了自苏格兰与英格兰的《联合法案》诞生至维多利亚女王登基期间英国国家的形成历程。通过描述那些对“英国性”形成至关重要事件,如新教信仰、帝国扩张红利、美国独立、统治精英及王室形象的变化、英法战争、女权发展、废奴运动、天主教徒解放运动、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等,作者琳达·科利向我们揭示了大不列颠如何凝聚成一个更加统一的国家。同时,她也通过历史维度向我们展示了“英国性”日后的发展方向。

新书坊 | 《英国人》(琳达·科利)

编译所 | 琳达·科利:英国人,一个想象和利益的共同体

编译所|陈晓律:英国是一家合伙股份公司


14



 《罗伯斯庇尔传》

  世界名人传记丛书

  作    者:[法]热拉尔·瓦尔特

  译    者:吕一民 张弛 应远马 汤晓燕


再现罗伯斯庇尔传奇人生的经典之作

罗伯斯庇尔(1758—1794)是法国政治家和革命家,法国大革命时期举足轻重的领袖人物之一,也是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在法国和世界历史上影响深远。在他身前身后,人们对他或称颂崇拜,或抨击贬损,争论激烈,聚讼不休。《罗伯斯庇尔传》由法国著名历史学家、罗伯斯庇尔研究权威热拉尔·瓦尔特撰写,再现了传主的传奇人生,翔实而客观,丰富而生动,堪称权威之作,自问世以来一直广受好评。本全译本特根据法文版译出,有助于深入解读罗伯斯庇尔其人和法国大革命。

新书坊 | 一部再现罗伯斯庇尔传奇人生的经典之作

编译所 | “路易应当死,因为祖国必须生”


15



 《拜占庭帝国史》

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作    者:陈志强


国内第一部研究拜占庭帝国历史的专著

该书是国内第一部研究拜占庭帝国史的专著,全书采用通史与专题史相结合的方法,按王朝成立时间顺序,分别介绍了君士坦丁时代、查士丁尼时代、伊拉克略时代、毁坏圣像时代、马其顿王朝的统治、帝国衰落与十字军运动、尼西亚流亡政府、拜占庭末代王朝与灭亡等,从而较为全面阐释了该帝国的产生、发展及主要特色。全书共分九章,其中前八章以时间为序,系统勾画了各个时代的军政大事及其影响;第九章则以拜占庭的社会生活为研究对象。 

新书坊 | 《拜占庭帝国史》(陈志强)

编译所 | 陈志强:关于拜占庭帝国的一些基本概念


16



 《世界帝国史:权力与差异政治》

  作    者:[美] 简·伯班克 弗雷德里克·库珀

  译    者:柴彬


探寻帝国追求权势的不同手段与风格

本书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帝国统治史,始于公元前3世纪,绵延至20世纪中期。幅员广袤的世界诸帝国在这一时期纷纷登上历史舞台。影响深远的罗马帝国,勇武虔诚的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年寿不永的加洛林帝国,灵活务实的蒙古帝国、奥斯曼帝国、俄罗斯帝国,自成一体的中华帝国以及彻底开启全球化进程的西方诸帝国……它们各不相同的统治策略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轨迹。作者不仅关注它们如何崛起、竞争并形成其独特制度与统治实践,而且超越对历史细节的泛泛叙述,将帝国作为一种统治形式加以分析考察。同时本书借助对各个帝国统治策略、施政传统的一系列对比,充分展示其内部的差异性、丰富性和复杂性,从而加深了我们对帝国统治史的理解。本书曾获2011年世界史学会年度图书奖。

新书坊 | 《世界帝国史》:领略两千年来帝国的治乱兴亡 

读书会 | 《世界帝国史》: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反思帝国?

编译所 | 任军锋:差异的政治与21世纪的帝国想象


17



 《德国人和他们的神话》

作  者:[德]赫尔弗里德·明克勒

译  者:李维、范鸿


从神话透视德国人和他们的历史

在德国历史中,神话总是与政治密切相关,如“红胡子”弗里德里希大帝会再度降临的传说、民族史诗《尼伯龙人之歌》、浮士德与魔鬼订约的故事、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的轶事……由它们所衍生的神话在各个时期被用来解释不同的现实。“二战”之后,分裂的德国对于政治神话的解读又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态度。本书采用宏大的历史分析方法,论述了德国近代以来的政治神话,尤其注重考察它的嬗变过程,它如何塑造德国人的民族个性,德国人独具怎样的力量以激励行动,德国的政治悲剧如何与神话联系在一起。本书不仅涉及德国人的历史和心态,还是一部关于现代政治的极富启发性的著作,见解独到,译笔流畅,具有极强的可读性。

新书坊 | 《德国人和他们的神话》

编译所 | 明克勒:政治神话,德国历史的动力还是阻力?

读书会 | 黄燎宇、李维:德国政治与德国神话


18




《英国革命,1688—1689年》

作    者:[英]屈威廉

译    者:宋晓东


“光荣革命”,英国乃至世界历史的转折点

本书通过详尽分析英国革命前后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尤其是英国国内的社会、政治和宗教状况,回答了1688—1689年的英国革命何以称为“光荣革命”。作者认为这不仅仅是一场不流血的革命,更重要的是它奠定了英国后世民主的议会制和宗教自由的基础,标志着以詹姆斯为代表的封建王朝力图建立君主制的计划的终结。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权力的平衡使英国长期处于一种稳定的统治之下,从而使英国保持了长久的领先地位。屈威廉(Trevelyan,1876—1962),英国近现代著名史学家。

编译所 | 屈威廉:“光荣革命”配得上“光荣”这个称号吗?


19



 《现代世界的起源》(第三版)

作  者:[美]马立博

译  者:夏继果


全球史领域独树一帜的经典,不可多得的全球史教科书

《现代世界的起源:全球的、环境的述说,15—21世纪》(第三版)是全球史研究领域独树一帜的经典。它打破了关于现代世界历史的欧洲中心论叙事,用清晰而又简明的语言建构出一套全球的、环境的现代历史叙事,具有很强的智识冲击力。据外方出版社的最新统计,在美国有150多个高等院校将它列为教科书和必读书。该书站在“人类世”的立场上,吸收近年来全球史和环境史的最新研究成果,彻底打破了关于现代世界历史的欧洲中心论,用清晰而又简明的语言构建出一套全球的、环境的现代历史的图景,具有很强的智识冲击力。

新书坊 | 马立博:《现代世界的起源》(第三版)

读书会 | 刘新成、夏继果:全球史如何解释现代世界的起源

编译所 | 夏继果:从全球互动到“人类世”


20



 《转型时期英国社会重构与社会关系调整》

  作    者:姜德福 等


了解工业革命发源地的社会转型

16—19世纪,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本书着重从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角度展开,从社会阶层的变迁、权力精英的重构、乡村社会治理的转变等方面入手,全面分析转型时期英国社会变迁、社会结构重组与社会关系调整中出现的问题、产生的矛盾与冲突、化解矛盾与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手段,揭示了社会转型时期英国社会结构重组与社会关系调整的性质与意义。本书对于转型时期的中国有借鉴意义,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关于转型时期英国社会史的研究作品。


国史

文学




1



 《唐诗流变论要》

 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作    者:葛晓音


当代唐诗研究的代表性著作

葛晓音教授数十年来一直致力于诗歌史,尤其是唐代诗歌史的研究。从早年注重诗歌艺术分析到专注于研究艺术特征成因与社会历史思潮的变化,再到研究诗歌语言、体式形成的内在规律,并旁及音乐、宗教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到的研究特色。本书所选的是作者各个时期的代表性文章,亦可看作是作者学术人生的浓缩和精华。

新书坊 | 《唐诗流变论要》(葛晓音)



2



 《商人与中国近世社会》

 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作    者:唐力行


全面探讨商人在中国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

本书从商人与近世社会相互作用这一广阔视野,考察商人在近世变革时代的特有功能。作者从近代商人群体的形成、商人的地域分布、各具特色的经营活动及其方式、商人的社会生活与心态、商人与都市文化、都市社会经济的变迁及近世商人自身的变迁等各个侧面详述精析,指出在中国特有社会结构下,商人始终处于两难境地,至今难以走出近世社会的怪圈。其研究颇具功力和新意,为当今经济改革乃至社会改革之明鉴。


3



 《探寻中国趣味:中国古代文学之历史文化思考》

 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作    者:郭英德


曲径通幽、移步换景,走入古代文学大观园寻找中国趣味

一个民族的文化欲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理应葆有其自身的特性,而它的外在标志和内在底蕴就是这个民族与众不同、不可替代的文化趣味。本书针对中国古代文学中别具一格的“中国趣味”进行了别开生面的深入研究,在文学史学的理论基础上,透过文学史论、文人心态和文体研究三个维度,围绕特定时代的文学风貌、特定作家的文化心态、特定作品的文体特征等方面加以铺陈阐述,引领读者在新鲜的阅读体验中对中国古代文学进行历史探索和文化思考。

新书坊 | 《探寻中国趣味》(郭英德)

专访|郭英德:古代文学中的跨时空“存在”


4



《魏晋南北朝诗歌史论》

 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作    者:傅刚


一部有深度的中古诗歌史

《魏晋南北朝诗歌史论》一书系统深入地论述了中古诗歌的发展过程,着力还原魏晋南北朝这一特定历史时期诗歌发展的实貌,是中古文学研究的代表著作。全书共约40余万字,分绪论和十一章,按历史发展顺序,逐一探讨了建安诗歌、玄言诗、山水诗、永明体、宫体诗等足以影响古代诗歌发展的重要阶段,重点研究了陆机、鲍照、谢灵运、陶渊明、庾信等重要诗人的思想、作品风格、影响,全面考察这一时期诗歌发展的动态过程和内部规律。

新书坊 | 《魏晋南北朝诗歌史论》(傅刚)

编译所 | 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魏晋南北朝诗歌史论》编辑手记


5




 《奋进的历程:中国基督教的本色化》

   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作    者:段琦


近代基督教传入中国,在与中国社会及文化的碰撞及融合中走过曲折的道路,最终找到了基督教本色化的正确途径,即跟随时代,调整自己,以适应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客观现实。本书在汇集整理大量第一手可贵资料的基础上,客观、公允地分析了百年来中国基督教本色化的进程,总结其经验教训,并进行了不少有益的理论思考,它是国内第一部有关该主题的专著。

6


《中国教育改造》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作    者:陶行知


陶行知先生代表作 

本书是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他所进行对中国教育改革试验——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创办一周年之际自编的一本文集。本书反应了他对中国教育所形成的基本观点:反传统,反洋化,却不简单的拒绝中西文化,而是主张在教育改造过程中要坚持“去”与“取”,不问“新”与“旧”、“中”与“西”,只问“适”与“不适”。同时也反应了他在此信条下对教育理论的倡导与实践。本书展示了陶行知的“所信”、“所行”、“所写”,是对20世纪中国教育影响至深至远的一本著作。

7


 《唐诗综论》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作    者:林庚


林庚先生代表作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国的高潮是唐诗,深入浅出而富于生气的唐诗,给后人以无尽启示,并为今天的文学创作提供了艺术借鉴。这是林庚先生对于唐诗的基本看法,也是他为什么特别喜欢并潜心研究唐诗的根本原因。《唐诗综论》是林先生数十年唐诗研究的主要成果,是有关唐诗研究文章的结集。文章分三组:唐诗高潮、唐诗远音和谈诗稿。后两组文章所谈诗篇和诗人,唐之前溯源《诗经》及屈原,唐之后涉及宋代词赋和苏轼,以此经之纬之,纵横交错,从而更凸显唐诗的立体形象。所以,本书虽是文章的组合,却有专著的效果。


碎金文丛·第四辑


学问一事,见微而知著,虽片言鳞爪,却浑然一体。《碎金文丛》以“辑零碎而显真知”的方式,追寻大师们求学问道的足迹,寻找通往学术经典之路。


新书坊 | 辑碎金而显真知,《碎金文丛》第四辑推出


8


《莲生书简》

作  者:杨联陞 著 蒋力 编


最新整理著名汉学家杨联陞书信集

本书是著名汉学家杨联陞先生的书信辑存选,收录自1938年起五十年间,其与胡适、钱穆、赵元任、李方桂、饶宗颐、萧公权、缪钺等近50位学人的通信。信中多论学问,吉光片羽中灵思毕现;也谈生活,掌故新见,妙语迭出。这些书信是杨联陞于学术著作之外的“闲笔”,多为首次整理,极具价值。更为难得的是,这些书信展现了老辈学人治学的严谨态度,和将学问融于生活的自在状态。通过这些跨越大洋的鸿雁,也勾勒出了当时学界的多姿面相。


9


《林庚<中国新文学史略>》

作  者:潘酉堂 整理


新近发现的珍贵讲义,对新文学的“现场”总结

本书系林庚先生于1936至1937年在国立北平师范大学讲授新文学课程的授课讲义,原是著名学者罗根泽教授的旧藏,近年才被发现整理而为世人所知。讲义是对当时刚刚逝去的新文学的“现场”总结,简约而完整地记录了抗战之前新文学的发展样貌,堪称中国新文学二十年的即时反思录。这部完成于八十年前的讲义,也凸显了林庚先生作为一位文学研究者和现代诗人的双重视角,提供了一系列原生态的文学图景,洋溢着弥足珍贵的新鲜气息和元气淋漓的现场感。

10


《西游记漫话》

作  者:林庚


《西游记》最富诗心和童心的浪漫阐释

林庚先生格外偏爱《西游记》,沉醉其间,自然别有会心。这本小书谈《西游记》,以“童话性”为根基立说,用优游不迫的笔触将小说中色彩斑斓的细节一一叙来,条分缕析,展现出作者与小说原著深相契合的诗心与童心。


11


《墨戏》

作  者:滕固 著 毕斐 编


将中国美术史放在国际化学术视野中进行研究的先驱

滕固先生在德国接受了美术史的训练,是将中国美术史放在国际化学术视野中进行研究的先驱。他将西方现代考古学、风格分析等方法,用于中国美术史研究,其于1930年代撰写的大量美术史论著对国内外美术史研究颇有影响。

惜乎滕固先生的西文美术史撰述在国内长期湮没无闻,本书一并收入其《中国绘画史概论》《唐宋画论》《艺术批评家苏东坡》等德语、英语撰写的六种美术史文章,精心译校,以期展现滕固先生融汇中西的学术面貌,弥补美术史史学的空缺。


12


《古诗十九首初探》

作  者:马茂元


 感受“惊心动魄,一字千金”的古诗魅力

《古诗十九首》是我国古代诗歌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被称为“风余”“诗母”,备受历代诗论家的推崇。马茂元先生幼承家学,于古代诗文传统领会特深,经过数十年研读,晚年几易其稿撰成此书。可助读者从义理、考据、辞章等角度全面领略古诗的独特魅力。


13


《芳草茵茵:费孝通自选田野笔记》

作  者:费孝通


费孝通先生亲自编选的田野调查笔记集 

费孝通先生曾言:“田野调查是从实求知的根本办法。”本书为费老亲自编选的田野调查笔记集,由《桂行通讯》《江村通讯》《四上瑶山》等十余篇随笔组成。朴实细腻的文字,述及其早年赴广西实地考察,新婚妻子不幸溺水身亡的经历,读来令人怆然;回忆了其在第二次学术生命里上瑶山、访温州、走甘肃,行行重行行。这些文字,亲切、动人,是了解费孝通先生人类学、社会学思想的一份珍贵的“现场”记录。


14


《风雨平生:冯其庸口述自传》

 作    者:冯其庸 口述 宋本蓉 记录整理


冯其庸先生口述:全景式记录九十四年风雨历程

本书以口述自传的形式,简明而生动地叙述了著名文史学家冯其庸先生九十多年来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和他所开辟的学术道路。冯先生出身贫寒,努力攻读,毕业于著名的无锡国专,后投笔从戎。1949年以后,历经风云变幻,仍一意向学,不仅主持校订《红楼梦》而成一代红学大家,创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提出“大国学”新概念,更十赴新疆,三上帕米尔高原,又穿越米兰、罗布泊、楼兰、龙城、白龙堆、三陇沙入玉门关,查实了玄奘自于阗回归长安的最后路段。他重视文献记载,重视地面遗迹的调查,重视地下发掘的新资料。三者互相印证,才作定论。这一颇有心得的学术路径在其口述自传中得到充分的展示

书天堂 | 冯其庸:“五陵红紫大河黄”


15


《清代唐宋八大家散文选本考录》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散文研究中心专刊

   作   者: 付琼利 

《唐宋八大家文抄》何以成为文章学名著

《唐宋八大家文抄》是明清以来流播最广的名家散文选本,至今影响深远。本书集中考录成书于清代的唐宋八大家散文选本,约计48种,以选本为单元,以文献为中心,以评注为重点,涵盖编者生平、成书及刊刻缘起、版本异同、体例特征、选文规模和宗旨、评点特色、八家座次、序跋选录八个方面。作者着力寻绎每种选本对以往选本的传承和突破,进一步增强全书的整体性和纵深感,并插入丰富的善本书影作为佐证,庶收点面结合、图文并茂之效。

新书坊|《清代唐宋八大家散文选本考录》


16



 《赋学文献论稿》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散文研究中心专刊 

   作    者:踪凡

《赋学文献论稿》论题涉及历代赋别集、赋总集、赋注、赋评、赋话文献的版本考辨、内容发微、价值探究、流变勾勒、观点评析等,资料丰富,新见叠出,体现出鲜明的创新性特色。该书的出版,不仅有助于推进历代赋学文献研究,也有助于提升中国古代散文文献研究的水平。

新书坊 | 《赋学文献论稿》(踪凡)


17


《风雅之好:明代嘉万年间的书画消费》

   作    者:叶康宁


一幅画背后的大明风雅

本书从明代嘉万年间围绕《清明上河图》发生的一场极具传奇色彩的交易风波入手,带我们走进明朝的官方和民间书画消费市场,见识明朝书画在宫廷与市场中流通的过程、交易的行情、交易的乱象,以及参与书画买卖的各类群体和人物。在本书中,我们可以深入到以往历史很少关注到的一个角落来观察明朝的世风世象和社会大环境以及社会群体在文化消费中的关系。

新书坊 | 《风雅之好》:一幅画背后的大明风雅

编译所 | 明代书画交易中的赝品: 自愚与愚人


18



 《近现代中国史学史论略》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文库 

   作    者:张越


梳理讨论中国近现代史学的发展和史学家的学术思想

本书以研究、讨论中国近现代史学发展和史学家为主要内容。其中,专题研究包括社会史大论战、“五朵金花”问题、近代以来民族精神与历史文化认同问题等。人物研究包括郭沫若、顾颉刚以及新中国建立后“十七年时期”史家群体等。本书还收入了民国史学史和新中国史学史两个专题,后者是迄今第一次全面梳理1949—2015年中国史学发展的研究成果。此外,若干访谈、评论等文章,都与当代中国史学研究的发展趋向直接相关。

19



 《治乱兴亡:军权与南朝政权演进》

    作    者:张金龙


以军权与政权演进的关系为视角,讲述南朝政治兴亡史

军权特别是禁卫军权与帝制时代的中国政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研究军权与政治的关系是深入认识中国古代历史的极为重要的课题。南朝时期改朝换代异常频繁,政局纷繁多变,政治现象错综复杂,是认识军权与君主专制政治关系的典型时代。本书以军权与政权演进的关系为中心,分十五章,系统考察了南朝宋、齐、梁、陈四代一百七十年的政治发展史,为全面认识军权与中国古代政治的关系提供了颇具代表性的实例。

新书坊 | 《治乱兴亡:军权与南朝政权演进》(张金龙)


20



 《商务印书馆与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1902—1932)》

    作    者:董丽敏 等著


本书在晚清以来由帝国主义殖民危机所引发的社会危机/文化危机背景下来研究商务印书馆这一近现代中国最重要的出版巨擘的崛起过程,在“媒介变革”“知识生产”与“文化转型”三者错综复杂的关系格局中,讨论商务1902年至1932年间在西学译介、古籍整理、文学期刊运作、国文教科书编制等方面所呈现出来的多种面向,分析其在深度参与中国文化/社会的“现代”转型过程中所遭遇到的困境、所汲取的资源以及所探寻到的富有创造性的实践途径,从一个侧面来把握作为后发现代性国家的中国“现代”转型的独特性,为重建中华文化自信提供历史依据。

21



  《魔鬼的契约:现代主义的病态艺术及心理特征》

    作    者:李舫


一部解析现代艺术心灵密码的佳作 
透析现代艺术背后的深刻心理

现代主义让艺术家与魔鬼签下了终身契约,使艺术变成了一个等待人们皱紧眉头思考的问题。那些动人的语汇、悦耳的声音、流畅的线条与和谐的色彩,成为了生命年轮上刺目的划痕——从现代主义艺术开始,艺术品越来越少地被享受,越来越多地被理解,越来越频繁地招致拒斥和怨恨。基于这种认识,我们会明白,何以在这个世纪里有那么多值得铭记的年份,这些特殊的年份每每对应着具有思想重量的伟大作品。尽管再没有出现那些旗帜鲜明的流派和连贯的时间线索,但是这个世纪所独具的诡谲气质,却令后世的探险者兴奋不已。



22


《江南社会历史评论》(第十期)收入了海内外江南社会史学者们的18篇论文,其中唐力行先生的《区域史理论和方法研究》将自己长期研究江南社会历史的经验和心得上升到理论高度,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归纳,其提出的研究方法和路径对于江南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日本明清史研究权威滨岛敦俊先生的《江南三角洲圩田水利杂考》对影响江南农业最重要的因素——水利进行了视角独到的历史考察。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汉学家梅尔清的论文《内战、革命遗产和中国园林》则通过江南园林的兴废分析其背后的时代变迁。著名明史学者樊树志先生的《论晚明江南的奢侈风气》则以新的观点和视角重新审视了晚明江南的奢侈风尚。

《江南社会历史评论》(第十一期)收入了国内外学者有关江南社会史研究的10余篇论文,其中常建华的文章考察了清乾嘉时期的江苏地方社会职役的状况;王振忠近年来专注于明清时期商业书的研究,本期发表的他的文章展示了他在这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台湾"中研院"的学者王鸿泰总是从历史现象中挖掘出一些新鲜的东西,本期他发表的论文由入城还是不入城探讨了明清交替时代的城市与当时的知识分子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关系。何其亮的文章则由20年代轰动上海的黄陆恋爱传奇来分析当时舆论、法律与社会保守思潮的关系,非常有现实意义。钱杭的《“文革”新谱研究》将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文革期间的基层社会,认识传统文化在社会底层的顽强生命力。范金民的文章则传授了自己数十年来如何挖掘运用史料来研究江南社会经济史的心得,有志于江南社会史研究的学子们将会从本文中获益。

编译所 | 唐力行: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做区域史研究

23



 《跨文化对话》(第37辑)

    主    编:乐黛云 [法]李比雄


《跨文化对话》旨在推进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从跨文化的视角对社会学、文字学、城市学、哲学等等进行了比较文化研究。辑刊的学术价值较高,基本反映了这一领域的国内外学者前沿成果。本书可以看作是跨文化研究国际交流的一座重要的桥梁。第37辑分为 “跨文化学方法论专栏”、“中外文学交流史方法论”、 “乡土与家国”、“跨文化研究院专题”、“对话论坛”、“侨易学”、“学术新探”、“文化随笔”、“书评”九个板块。共收入陈越光、金丝燕、王宁、陈力川等中外学者的文章49篇。

24


《名家人文通识课:闳约大讲坛集萃》

主   编:李安源


南京艺术学院是中国著名高等艺术学府。“闳约大讲坛”是该校近年为师生开设的高层次、高水准的人文通识系列讲座,主讲人都是海内外相关领域具有深厚学术造诣的一流学者和专家。本书即是该校闳约大讲堂2015年17场讲座内容的汇集,收入了张朋川、周宪、傅申、程章灿、靳尚谊、詹建俊 曹意强、尹吉男、莫砺锋、邱振中、刘梦溪、 孙慰祖、包华石等海内外文化、学术大家的讲座内容,他们为师生们讲艺术鉴赏,讲国学,讲戏曲美学、古代书法绘画和唐诗宋词等,通读本书,相当于上了17堂精彩的人文通识课。




 



谢谢观赏


碎金书坊

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文史类图书公共号


商务学术中心文史室新书一览,点击封面查看资讯或文摘





往期精彩回顾

新书坊 | 剑桥十八世纪政治思想史:穿行于启蒙运动的时代

编译所 | 陈晓律:英国如何从精英统治过渡到大众民主

新书坊|《清代唐宋八大家散文选本考录》

编译所 | 美国史学三十年:埃里克·方纳访谈录

编译所 | 马克垚:马克·布洛赫《封建社会》与封建社会形态研究

新书坊|《剑桥十八世纪政治思想史》

编译所 | 晏绍祥:商务印书馆与我的希腊罗马史研究

编译所 | 黄洋:我与汉译名著

编译所 | 吕厚量:《罗马革命》中的西塞罗形象

月度新书 | 2017年1月·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新书(文史类)

编译所 | 朱龙华:塔西佗笔下的帝国之治与帝国之争

编译所 | 晏绍祥:讨论西方政治哲学必从希腊人开始

新书坊 | 《希腊拉丁历史铭文举要》

编译所 | 何以德意志这样一个民族会忍受暴政?

编译所 | 弗里茨·斯特恩:纳粹主义的根源与德国历史学家

编译所 | 晏绍祥:古典世界的政治与政治思考

编译所 | 俞金尧:儿童历史并不是一部进步史

新书坊 | 查理大帝在公元800年圣诞节上的“意外”加冕

新书坊 | 郭英德:回归中国古代散文的世界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