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浅谈中美贸易战

郑老湿 禾略 2020-02-27

从一本倡导保护环境的书说起——


《寂静的春天》是1964年出版的畅销书,作者描写了她儿时的鸟语花香,由于环境的恶化,在几十年后的今天都不见了


春天变得死气沉沉,而罪魁祸首之一就是“敌敌畏”,敌敌畏被广泛用于消灭蚊虫和减少致命疾病“疟疾”的传播。这本书出版以后,很多地方禁止使用敌敌畏以保护环境。


与此同时,2000万儿童死于疟疾。


我们最终关心的是人们的生活和幸福,而不是植物,保护环境当然是对的,但是不应该以牺牲那么多儿童的生命为代价,好心未必有好报,也许还会适得其反。


我在开头讲这个故事,是想提醒大家,分析重大事件,务必要强调“冷静”、“理智”和“客观”,而不是被冲动和激情所左右。



由于各种媒体的渲染,我们看到的美国总统特朗普是小丑般自大、愚蠢的人物,但这是事实吗?


还是说,这只是媒体希望我们看到的事实?美国的民主制度如果无效,如何确保美国这么多年的世界霸主地位不动摇?美国的民主制度如果是有效的,那么你为什么会认为民选总统特朗普是个小丑或神经病呢?


让我们先回顾一下特朗普的对手,希拉里的一些主张,她旗帜鲜明的反对NAFTA(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其实,任何一个美国总统候选人都心知肚明,谁表现出来越憎恨NAFTA,谁就可以得到更多的选票,所以不论是奥巴马还是特朗普,他们都是一致反对NAFTA的。


这说明,在今天的美国,自由贸易已经不再是社会共识,反对自由贸易也不是某个大人物的个人偏好,而是具备了一定群众基础的主流诉求之一。


虽然自由贸易的好处显而易见,但事实上,这种好处被所有消费者分享,处于典型的弱熵状态,所以,没有消费者会组织起来说自由贸易的好处。


而被自由贸易伤害的对象却相对集中,随着自由贸易的深入,熵增还是很剧烈的,那些失去工作,或有可能因为自由贸易失去工作的人,自然而然会组织起来,通过民主政治体系,强烈反对自由贸易,你如果要争取他们的支持,就必须表现出强硬的反对自由贸易的姿态。


理解了以上这些,我们应该明白,中美贸易的摩擦是有其必然性的。


特朗普也不是我们想象中的莽夫,他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即便当选总统的不是特朗普,其他人也会有同样的行动,只不过可能形式上会有所不同。


这是美国和中国之间的问题,而不是特朗普和中国之间的问题,与其研究嘲讽特朗普,还不如好好研究一下美国各界和美国民众。


从美国对中国的制裁清单来看,清一色高科技,这些行业的从业者,真的会在自由贸易中失去工作岗位吗?


即使中国现在的科技方面确实进步很大,但是如果你说,中国人即将抢走硅谷许多人的饭碗,应该不会有人相信的。


可见,这个制裁清单只是一种姿态,它也不会得到美国高科技及其相关行业的支持,最终会不会执行也是个未知数。


另外一方面,从中国对美国的制裁清单来看,清一色中低端产业和农业,这恰恰是美国受自由贸易伤害最大的那群人所处的行业。


这些人之所以反对自由贸易,就是因为他们在自由贸易中没有竞争优势,但如果贸易战是以失去中国这个市场为代价,他们还会反对自由贸易吗?所以,你还相信这是“贸易战”吗?这更像双方找不到理由坐下来聊天时的一次尬聊。

 


美国的霸主地位


如果把世界当成一家公司,无疑,美国是第一大股东,中国是第二大股东,大股东们在公司发展思路上,有分歧是正常的,但最终目标必然是一致的,那就是维持公司持续稳健的增长运营。


所以,我一直坚定的认为,中美两国就是一体两面,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不可能发展成你死我活的对抗状态,现在的分歧,在于股份如何重新分配,投票权如何重新分配。


按道理来说,这样的分歧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这个世界上唯一的硬通货就是“美元”。


如果你把美元理解为类似黄金这样的矿物质,也就是说,美元矿,这个矿山存在且只存在美国本土,我们需要矿,只能找美国采购,美国掌握绝对的主导权地位。


简而言之,目前全球的经济秩序创始人就是美国。


要深刻理解认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我们需要首先回顾一下“金本位”和“布雷顿森林体系”。


“金本位”由于强制把gold(黄金)作为standard(衡量标准),而gold又无法凭空产生出来,所以在这一体系中的国家,不得随意通过通货膨胀(不断印钱)来解决国内财政问题,国内货币稳定是金本位最明显的优点。


金本位的缺点也很明显,当这个体系中的国家由于某种原因,整体需求面临挑战时,它的中央银行,不能通过降低利率或提高货币供应来刺激需求,也就是说,这个国家的货币政策受到严重限制,无法脱开国际环境,而独立的解决国内特有的问题。


为什么会这样?


试想在这个体系中,如果一国的利率低于另一国,投机者就会售卖第一个国家的货币,买进第二个国家的货币,以争取更高的利率,从而不费吹灰之力,在短时间内赚取巨额利润,即所谓的套息交易。


所以,一国若要维系金本位,其短期资本账户是绝对不可放开的。


1967年的英国政府就规定,所有人出国旅行时,每人每次不得携带超过50英镑的现金。这样规定的目的是防止有人在短期内,用大量现金套汇。今天的中国在某种程度上也采取了这样的措施。


这些看起来好像超级复杂的事情,其实归根结底就那么三件事:汇率、货币政策、资本账户。


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金本位仅有一个维持本国货币稳定的优势,但它却限制了汇率的浮动,限制了货币政策的空间,限制了国际间资本账户的开放,简而言之,金本位限制了资本主义的全球性扩张,所以,它只能“死”。


取而代之的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个体系的重要特点是,主要成员国之间保持汇率稳定,具体操作是这样的。


金价定在每盎司35美元,但美联储只允许其他成员国的央行,在美元与黄金之间自由兑换,其他组织和个人不能自由兑换,其他成员国的货币,都与美元保持基本固定的汇率,也就和黄金保持了基本固定的汇率。


这与“金本位”的运作很相像。所不同的是,在这个体系下,美元充当了黄金,成为实际意义上的“硬通货”。


在固定汇率机制下,各国的货币政策要服从于汇率政策,都被捆绑在一起,不能独立地针对各国的特殊情况,制定独立的货币政策。


简而言之,布雷顿森林体系虽然限制了汇率的浮动,但是为成员国整体的货币政策,提供了弹性空间,更为重要的是,它实现了成员国之间资本账户的全面开放,资本主义得到了指数级的规模扩张。


直到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使得石油价格上升近4倍,美国在1971年,宣布停止黄金和美元的自由兑换。


主流观点认为,因为美国在1971年黄金储备剧减,所以只能被迫停止美元和黄金的强挂钩关系。


而我却认为,这是美国有意为之,主动将美元脱钩黄金,目的是为了挂钩石油。


因为黄金的供应量有限,功能需求基本没有,方便储存,计量简单,天然防伪,这些特性决定了,黄金是农业社会和半农业半工业社会最佳的硬通货;


而石油的特点是,供应有限,功能需求多样,是工业化唯一的动力来源,且可替代性低,这就决定了,在工业化时代,石油才是主宰世界的硬通货


美元如果能够挂钩石油,必将对全球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而不再局限于若干成员国。不得不承认,美国人的智慧和远见,与他们世界霸主的地位还是很匹配的。


在国际经济学中,有一个不可能三角形理论,说的是汇率、货币政策和资本账户这三者的关系。


两国之间的利率差,就是他们之间汇率变化的比例。


两国之间的汇率,取决于彼此之间相对物价的差异,而相对物价水平又取决于两国相对货币供应量。


所以,货币政策直接影响利率政策,与汇率息息相关。


在资本账户完全开放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就决定了汇率,否则就存在国际套汇空间,投资者可以无本套利。


我们还是从这三个方面,简单回顾一下美国霸主地位的形成过程。


首先,美国实质上控制了全球所有国家的汇率。这世界上就两类国家,一类是不鸟美元的,一类是汇率紧盯美元的。


朝鲜属于前者,结果就是只能闭关锁国,脱离了全球一体化的大趋势,发展落后是必然的。


而中国则属于后者,与日本一样,都在工业化高速发展时期,选择了紧盯美元汇率的策略,这个策略的优点是,资本账户可以实现对外开放,有利于融入全球一体化的浪潮,实现快速的经济扩张,同时,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国内货币政策自主性很低,只能跟随美联储的政策,美国加息,我们加息,美国降息,我们降息。


很多人批评中国2008-09年的四万亿政策,但理解了以上的内容,你再想想,那时候,美国正在经历债务危机,货币政策上采取挂账和加杠杆,要是你是中国的国家总理,你怎么办?


不跟随美国的货币政策,那么汇率就守不住,大家一起贬值,美国的债务危机直接传递到中国。


那时候我们还敢不敢再来一把“就算全世界都竞争性贬值,我们也坚持不贬值”?


如果真的坚持不贬值,全世界蜂拥而至的套息交易,中国是否扛得住?扛不住的话,是不是就只能关闭资本账户,一下子又回到了改革开放前,国际形象怎么办?国内社会能不能维持稳定?


批评是很容易的,危急时刻果断做出正确的决策却是很难的。


现在看来,四万亿实在是寄人篱下的无奈之举,幸好中国人民乐观勤劳,这四万亿最终大部分投入到了基础建设投资方面。而美国的量化宽松,则大部分投入到了消费领域和资本市场。


这样的结果就是2010年以后,中美贸易顺差开始加速上升,美国量化宽松的通胀压力,直接通过贸易顺差输出给中国,政府全力调控维持物价稳定,再加上好逸恶劳贪婪逐利的人性,中国的通胀压力,最终转化成为房地产成交的持续火爆和房价的持续大幅上升


简而言之,今天的中美关系就是,中国政府紧盯美元汇率,中国央行被迫跟随美国的货币政策,不正常的贸易顺差,离谱地持有大量美债,适度开放的资本账户,外加糟糕透顶的美国政府财政赤字。如果说历史上有过类似的国家关系,那只能是美日关系了。


为什么日本的今天会是这样?


因为当年美国也有财政赤字问题需要解决,所以贸易顺差必须降下来,要降贸易顺差,那么美元必须贬值,日本作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顺差国,首当其冲,日元必须大幅升值,而且不能是之前那种紧盯美元汇率的同涨同跌模式,必须对美元单边升值,于是也就有了耳熟能详的“广场协议”。


以下内容来自百度百科:

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财政赤字剧增,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长。美国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简称G5)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地贬值,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的协议。因协议在广场饭店签署,故该协议又被称为“广场协议”。


“广场协议”签订后,上述五国开始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在国际外汇市场大量抛售美元,继而形成市场投资者的抛售狂潮,导致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


1985年9月,美元兑日元在1美元兑250日元上下波动,协议签订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美元迅速下跌到1美元兑200日元左右,跌幅20%。


在这之后,以美国财政部长贝克为代表的美国当局,以及以弗日德·伯格斯藤(当时的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为代表的金融专家们,不断地对美元进行口头干预,最低曾跌到1美元兑120日元。


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美元对日元贬值了50%,也就是说,日元对美元升值了一倍。


这样一来,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问题解决了,但日本的麻烦也就开始了。


彼时,日本经济基本面强劲,日元又大幅升值,外国资金必然大量涌入准备套息,日本国内的通胀压力一下子就上来了。


理论上来说,为了控制通胀,必须加息,但是加息又进一步强化了升值的预期,资金涌入更加迅猛,通胀压力会越来越大。


再加上日元一次性大幅升值以后,汇率依旧是紧盯美元汇率,所以日本央行并不具备独立的货币政策空间,美国还在降息周期,日本又怎么加得了息?


物价、股价和房价,开始了前所未见的疯狂的大幅上涨,各类资产价格的上升,将大量资金流动性沉淀下来,为了解决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只能放开金融管制,同时允许大幅度加杠杆,于是一个基于超额短期高债务的超级资产大泡泡就形成了。


时至今日,在经济学界,依然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广场协议是美国为整垮日本而布下的一个惊天大阴谋。


但是,将日本“失落十年”完全归咎于“广场协议”其实很牵强,因为同一时期,德国马克也被迫对美元升值了40%,然而德国并没有陷入和日本一样的衰退。


有经济学家解释,这是因为德国产业转型成功,凭借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维持了自身经济的增长,而日本只是不断的进行经济刺激,导致资金大量流入股市楼市,而非服务于实体经济。


而在我看来,日本和德国命运的不同,本质上还是日元和德国马克的含金量不同造成的,日元一旦失去了美元的认同,基本也就等同于废纸,而德国马克即便失去了美元认同,还有欧洲做背书。


这也就是为什么,德国在90年代倡导成立欧盟,并积极推动欧元形成。

 


中美两国的困境


回到中美贸易战这个话题上,美国面临的问题,和20世纪80年代一样,财政赤字、贸易逆差,只不过这次面对的是中国。


中国面临的问题,有些和当年的日本雷同,有些则和当年的日本大不同,比如说资本账户的强管控。


从对各类大企业出海资金的管控,到对个人出境携带现金的管控,根据不可能三角形理论,浮动的汇率,加上强管控的资本账户,中国就有可能对内实施自主的货币政策,控制住国内的通货膨胀压力。


标志性的事件就是,2018年3月22日凌晨美国加息,当日多国多地区跟随加息,但中国选择不加息,3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至少500亿美元中国进口商品加征25%关税。


显然,美国对于中国这样的调整是不满的。如果中国不跟随美国加息,那么美元升值的压力就会加大,中美贸易顺差岂不是要进一步扩大?


再加上中国政府直接管制资本账户,那些企图进行套息交易的资金,害怕后期资金无法及时从中国撤出,就只能转向涌入美国,这又将加剧美元的升值压力,继而又进一步扩大贸易顺差。


但是我们也应该明白,美国出现问题,中国也得不到任何好处,且不说还持有着的1万多亿的美债,在人民币还没有实现国际化的情况下,中国实际上面临和当年日本一样的困境,一旦脱离了美元背书,人民币的国际货币信用不足。


因此,虽然中国在舆论上做出了强硬的回击,但事实上还是很迅速的采取了行动,两天内让人民币大幅升值,相比2017年12月下旬的汇率水平,今年人民币已经升值了4.7%。


于是大家也就看到了美国态度的变化,姆努钦更是放风:有望和中国达成协议避免“贸易战”,有可能“停战”的原因是,我们正与他们进行颇有成果的对话。


总结一下,美国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财政赤字问题,他们认为根源在于贸易顺差。


从美国的角度来看,人民币缓慢升值造成了很大不稳定因素,就像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当时日本政府努力阻止日元升值,导致了信贷和资产价格急剧上升,然后泡沫破裂,日本经济在此之后十年,都完全没有恢复。


现在人民币近似固定汇率的政策,人为造成一种稳定的表象,但实际上是在积攒更多、更大的不稳定。


中国的汇率政策,在中国经济和贸易盈余快速增长的今天,必将引起世界上保护主义的盛行,这对世界经济是不利的,也会损害中国的中长期利益。


而且,就中国自身而言,升值越慢,意味着最终的汇率调整程度越大越深,中国现在已经有超过3万亿的美元外汇储备,人民币升值20%,意味着贬值6千亿美金,而且这种可能的损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日俱增。


美国说得很有道理,但是回顾按照美国建议执行的日本,最终的结果并非双赢,像日本那样牺牲国民公共利益,接受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要求,以此来帮助美国解决财政赤字问题,可能不是中国人民能够接受的方案。


其实,从中国的角度来看,要解决美国目前的问题,首先需要美国自己清醒过来,美国需要认识到自己的赤字,主要是在华盛顿造成的,而不是在东京、伦敦、巴黎或者北京,没有一个、两个魔法就可以解决这些挑战,人民币升值仅仅是多方面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方面,不应该成为中美双方的关注焦点。


萨缪尔森曾经说过,“人类最伟大的王,也无力改变大海中的洋流”。


如果说全球化工业化已经走到了尽头,国际货币信用基础,已经到了需要重新构建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像当年放弃“金本位”那样,坚决放弃“美元-石油本位”呢?


不论是美元也好,人民币也罢,大家都需要重新找到一个锚定物,为重新建立有序的国际经济秩序做出努力。


今天互联网对于人们的重要程度,就好像当年的公路一样。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我们放弃了黄金,选择了石油,从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我们也将放弃石油,转而选择数据。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国家最高领导人,会多次公开提及中国的大数据行业和人工智能;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坚决拒绝,数据服务器布置在海外的Facebook和Google的原因;这样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一定要把苹果公司的iCloud国内数据收归贵州托管,因为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一个国家对信息的定价权和定价能力,将对这个国家货币的国际化背书产生巨大的影响。


但是,在新体系的形成是曲折而漫长的,在此之前,中国依然面临巨大的困境,中国考虑如何更好的协助美国解决国家的问题,人民币升值和降低贸易顺差是势在必行的。


我们也都知道,过去这么多年,国内的基础货币创造,都是来自于出口贸易,本质上就是来自于美元。


投资只是解决国内货币的倍数创造问题,而消费则只能解决货币周转效率问题,所以,一旦贸易顺差开始出现明显变化,国内必然出现流动性,基础货币创造消失了,再高的杠杆和再快的周转也是无济于事,中国经济将不可避免陷入通缩。


我们也没有像德国那样幸运,有欧洲撑腰,难道就只能重蹈日本的覆辙?



我觉得我在新闻联播里看到了答案。


一方面推进一带一路,像德国那样,中国需要更多的支持和认同,以此来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空间,不能像日本那样只具备单边升值的可能,还要有适度贬值的可能。


另外一方面,中国独有的土地国有制度,正好可以解决基础货币创造的难题,中国政府只需要将更多的土地卖出来,就可以实现以土地信用为背书的基础货币创造,因为贸易顺差下降带来的流动性危机,完全可以通过房地产调控来管理解决。


鉴于一二线城市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大量的基础投资投入到三四线城市是必然的,很多人片面地从投资回报率的角度,批评中国政府的疯狂的基础建设,这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往三四线城市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就是为基础货币开矿。沿着这个思路,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开始大张旗鼓的宣传乡村振兴战略了,其实也是一种开矿模式。

 

综上所述,中美贸易分歧,本质是对货币本位的分歧,核心斗争点在汇率,具象表现在贸易问题上,且将进一步延展到知识产权的博弈上。



对于中国人而言,需要明白:


1)人民币升值是个必然结果,因为这是美国的诉求;

2)中国人需要多一些消费,美国人需要多一些储蓄,才能携手度过危机;

3)基础货币创造不足带来的社会流动性不足,依然是中国接下来需要重点关注的风险点;

4)中国的发展从沿海转向内陆是必然;

5)基础货币创造从出口转型全面城镇化也是必然;

6)在新的国际硬通货没有被世界各国确认之前,不要美元,也不要黄金,固定资产才是最可靠的硬通货,所以,开发商从销售转型持有也是必然;

7)数据信息产业绝对是未来五十年的大风口,要坚持住;


有些泡沫是必然要被捅破的,控制好自己的债务水平,因为泡沫只有在破的那一刻,你才知道它是泡沫。


——  猜你想看  ——

城市:| 昆明 | 嘉兴 | 重庆 | 成都 | 深圳 | 上海 | 珠三角 | 雄安新区 | 无锡 | 北京 |

热点:| 万科商业 | 2018年走势任泽平 | 悦府 | 嘉兴土拍 | 深圳房价 | 屌英 | 恒大海上威尼斯 | SOHO | 上海新政 |

专业:| 2018房地产报告 | 政策解读| 极小公寓远郊定位 | 城市化 | 时势蓝图 | 土地理解 | 大数据 | 算法 | PIE模型 | 市场周期 | 城市地图 |


更多

禾略中国:helue_China



陪你想,陪你写,陪你玩

商务联系:yumx@urasr.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