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合肥:楼市冬天里,土地机会在哪里?

禾略 2020-02-27

The following article comes from 禾略研究院 Author 呙院长

【题外新发现】拿地新物种——国内首个地产投资,垂直领域的社交平台,“土地说”小程序(试用版),在线上链接地产企业与城市国土相关政府部门,以及地产全产业链企业。


可以实现预约会面、名片交换、在线互动等人脉拓展功能,还可以发布找地、找人、找项目等需求,365天“全天候”服务中国土地市场。

“土地说”小程序致力于,
解决土地资源信息不对称,提高土地信息搓合匹配效率,让中国没有难卖、难找的土地!


长按识别土地说小程序码

拿地也能互联网化

⇩⇩⇩




—— 正文分界线 ——



笔者有一个在中科大天体物理专业本硕博连读、留在合肥地震局搞研究的发小,突然在发小群里@我:


“胖子,你不是在搞房地产大数据吗?我想买二套房,你看看合肥现在能购买吗?”


因为对合肥楼市印象主要是2016年的暴涨,我就反问他:“现在房价是涨是跌?”


  “跌了一些,本来还想再等等,毕竟房价还挺高的,但是感觉最近买房的人多了,所以担心后面会不会继续涨……”


和他一边聊着,一边打开了禾略的信息库,看看合肥楼市的基本面:


因为是帮购房者,所以我首先看的是购房总价——反映客户购买力和信心,第一个映入眼帘的是:对比2017年,合肥在2018年,掉出了总价TOP30城



紧接着取出近10年的合肥总价数据,花了1分钟做出总价环比走势图和同比走势图,两张图对比着看,发现3个特征:


①客户购买力和信心在2015年底—16年底,差不多一年的时间里是节节上升的(同比和环比都为正);


②从2016年底—18年3月,同比和环比不再同为正,不一定是购买力衰退,更多是反映客户对楼市信心的跌宕起伏;


③从2018年3月开始,同比和环比再度同为正,反映客户对楼市的信心在恢复中



如果放到全国环境中来看总价趋势,合肥位于86个总价增速环比高、同比低的城市之列——与全国平均水平比,客户的信心比去年同期是不足的、但是比上个月是上升的



看到这里,我就@发小:


“看来合肥老百姓,过去一年,对楼市没多大兴趣,但是最近又开始恢复,成交量会上来……”


发小马上问:“那房价呢?”


我找出单价信息——反映楼市温度,首先是两张单价现状图,合肥属于“单价高地阵营”,


它已经位列单价TOP30城市之列,以15005元/㎡排在26名,这种价位,对合肥老百姓确实偏高。


 

再看发小关心的房价趋势,同样也是做出单价环比走势图和同比走势图,发现从2016年底到现在,同比虽然还一直为正,但环比忽正忽负,意味着市场温度忽高忽低,两年前高温盛况不再。

 

 

放到全国环境下看单价走势,合肥属于“环比增速低同比增速低”的103个城市之列,对开发商而言,这种城市就是“冬天”,这意味着,开发商对这类城市的信心不足,更愿意以价换量、加速去化。

 

 

现在我有底了,@他:“你买第二套是自住还是投资?”


“主要是自住……”


“目前不知道这种价格徘徊期有多久,但既然自住、有钱,那现在这价位就适合出手。”


发小不信:“这房价还合理?合肥人没多少钱,不像你们深圳,1万4、5的房价很高了,我一边担心房价会像2016年那样疯涨,一边在想合肥房价为啥不跌了?”


“目前看疯涨的可能性很小,但是下跌也没多大空间,合肥毕竟有基本面支持……”我没有多想,凭经验打出这样一行字。


“基本面?和我说说!”发小多年科研培养的“问why”精神开始发作了,反倒激起我“逻辑砖家”分析合肥的兴趣——也是因为禾略有数据库,对城市基本面做数据分析就是1、2个小时的时间,所以我回他:“周六上午我看看合肥数据,再和你说说。”


“OK”……


深知发小求知欲和求真欲的厉害,所以周六上午10点,我严格按照禾略的分析逻辑,开始对合肥进行分析,首先得到的观点是——



1


印象中的弱省会,实际的强省会



谈到合肥,避不开的话题是“合肥是弱省会”。


从上图可见安徽省是康熙年间(1667年),从当时的江南省(现江苏、安徽)划分出来,省名“安”取自西边的“安庆”、“徽”取自东南的“徽州”,可见当时长江沿线,才是安徽的核心地带,沿线的安庆、芜湖、马鞍山与南京更贴心,徽州则自成一派,与杭州的经济来往更密切。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后,省会才从安庆迁往合肥。 


合肥最新的定位:“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合肥成为省会后,一开始并不是“众星捧月”的地位,安徽长期以来幻想,在省内扶植至少两个核心城市,作为全省经济增长极——


例如90年代“开发皖江、呼应浦东”、06年提出“一轴(皖江城市群)双核(合肥、芜湖)三带”、2010年的“一轴(沿江产业带)双核两翼(滁州、宣城)”。


直到十二五期间,省政府才清醒的认识到,内陆省份搞两个双核的不切实际性,明确“合肥做为中心、芜湖作为次中心”,最终在2016年,省政府和国务院先后提出“合肥都市圈”,彻底奠定,合肥在安徽的“霸都”地位。


从经济首位度来看,合肥95年是9.25%、05年是16.42%、15年是25.7%,一路走高;与周边省会城市比,也不逊色:



横向对比的GDP数据可见,合肥在周边中东部六个省会城市中,经济首位度排在第3位



从固投数据可见,合肥固投绝对值和占比,在六个省会城市中也排在第3位。


合肥的经济首位度和全省投入占比,甚至超过公认的“强省会”郑州,“弱省会合肥”已是历史观念。

 

分析的第二步,合肥增长的驱动力是什么? 



2


“制造+科教”立市,驱动经济增长


在安徽省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它之于全省就是经济龙头和驱动核。如上图所示,其龙头作用表现在中高端制造业的集聚和规模化,其驱动核作用表现为”发展生产型服务业,为自身和周边城市服务“。


从产业数据来看,合肥2017年的一二三产比重分别为4%、51%、45%,三者增速分别为1%、14%、17%,它目前正处于“二产驱动三产发展、三产带动二产升级”的阶段。


 从二级产业的固投和GDP数据可见,租赁和商业服务业、信息、科研、物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这几类生产型服务业,不管从投入、还是产出,其2010—17年的增幅(139%—862%)都是领先。



再专门看制造业,其收入和研发,都位居前列的产业有电气、计算机与通信、汽车、通用设备、金属制品5类,基本囊括了合肥政府重点打造的“世界级产业集群、全球制造研发基地、发展先机型”三类中高端制造业。


推动新型显示、集成电路、光伏太阳能、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为世界级产业集群,促进汽车、家电、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升级成为全球制造研发基地,抢占量子信息、大数据、机器人、生命健康等未来产业发展先机。

——《2018年合肥政府工作报告》


中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和服务业的崛起,推动合肥就业人口的置换,如就业结构图所示:12-16年合肥高、中、低就业人口增加占比,分别为14.5%、85%、-0.5%,其中信息产业就业增加206%、租赁和商业服务业增加68%、物流增加45%、科研增加10%。



截至到2016年底,合肥呈现的就业结构呈现:高收入12%、中收入85%、3%;


如果按照这种趋势发展,预测2017-22年间,合肥高、中、低就业人口增加占比分别为42.9%、46.1%、11%,租赁和商业服务业、信息、科研就业绝对数量,仍将保持较高速的增加。

 

 

分析到这里,我得出合肥房地产第一个宏观机会:中高端制造业和中端服务业的发展,推动合肥潜在高收入购房客群的增加,为再改和高改带来需求。


另一个机会在于城镇化,2017年它的城镇化率达到72.1%,在十三五规划中,截止到2020年,城镇化率要达到75%,等于在3年内,至少要增加16.7万城镇常住人口(按照2017年合肥常住人口口径计算),他们将为合肥房地产的首置首改带来需求。


但是要注意到,生活服务型三产相对弱小,会是制约中高端置业和合肥城镇化率提升的主要因素,这从“水利、环境、公共和设施管理业,住宿和餐饮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教育”的投入、产出、就业人数的相对不足可以看出来,不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势必影响合肥居住环境的改善,和吸纳省内人口的能力。

 

分析到这里,我就把主要观点语音发给了发小,没多久他@了我:


“分析的有道理,和我感觉差不多,我也觉得这几年合肥发展势头起来了。”


“趁着现在价位合适,想买就早点入手。”


”但是合肥城市服务始终差一点,就像小学生学位还是蛮紧张的。合肥这两年开始搞学区学位,我现在房子是十年前买的二手房,没有学位,孩子后年要读一年级了,所以想换个有学位的,而且环境好一点的。胖子,你以前不是说你们地理大数据,可以帮开发商分析土地吗?能不能帮我看看哪里有学区新房?”


“学区房,我们大数据搞不定,但是能够快速帮你找到合肥靠近学校、环境好的地区。”


“OK、拜托。”


因为有合肥全市的土地属性POI数据,只要上图和略加分析,所以干脆做戏做全套。下午3点,我开始第三步分析:土地机会在哪里?



3


聚焦包河、蜀山、庐阳、瑶海的拓展区


从内部空间建设现状看,合肥城市人造地表为495平方公里,其中市区为381 平方公里,占比高达77%,是高聚集度的单核城市



我们以PIE(人口密度、产业分布、配套落位),对已建设城区进行空间分类,并与人造地表关联,得到下表:


 

可见:

1) ”历史老城”和“新城”的建成度已经非常高;

2) “拓展区“是目前建设的主要区域,土地属性图显示它延展方向能够主要反映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东——联通肥东、南——向滨湖新区推进、西南——联通肥西、北——联通长丰;

3) “郊区”整体建成度只有2%,包河区有“郊区”土地218平方公里、蜀山区有357平方公里,瑶海区有175平方公里,庐阳区80平方公里。

按照城市空间规划,市区会有4个中心:

4)老城中心位于老城区,以长江路为轴,呈带状分布。具有金融、办公、商业商务、文化娱乐、信息、旅游等功能;

5)滨湖中心位于巢湖之滨,具有行政办公、金融、商务、文化、旅游、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功能;

6)政务文化新区中心位于政务文化新区生态绿轴周边地区,具有市级行政办公、商务、文化、体育等功能;

7)合肥南站中心以南站为核心,南北地区,具有综合交通、商贸、商务等功能。


根据土地属性图来看,老城中心需要疏散,政务文化新区中心已经建成,滨湖中心快速发展,南站中心在建设初期。


从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划图上看,合肥城市空间呈现出,商务和娱乐向南、工业向西、居住往东往北的大格局。


具体到住宅用地,我做出剩余规划居住用地分布图与表:


 

从图表可见,剩余的规划居住用地主要在南边和西边的包河、蜀山、肥西。


结合建成现状(人造地表、土地属性)、和规划(剩余用地规划居住用地),对于尚处于“冬天”的合肥而言,开发商选择适宜选择——包河区的南站中心,至滨湖中心的“拓展区”和周边紧挨的“郊区”,中心城区的东、北、西、西南这些“拓展区”和周边紧挨的“郊区”


这些地段,因为剩余规划居住用地多,且属于中心城区,是满足改善客群的主要区域,而且城市化进程快,地价提升价值高。


对于肥西、肥东的居住用地,是接纳首置客群的地段,在开发商处于“冬天”时,不宜获取,随着购房者“春天”的到来,这一类土地可以关注。“历史老城”面临优化提升,不再会有大的房地产开发机会,但是不排除有“捡漏”的机会。


如果具体到发小的需求,也是很简单就能找到的——


“靠近学校”:意味着附近有学校,因为是后年读书,所以最好是现成的学校;“环境好”:意味着附近有公园;“新房”意味着在售楼盘有还没盖房子的住宅用地;


因此我把“有学校、有公园、有剩余规划住宅用地”的平方公里网格找了出来,一共是122个,按照网格内学校数量,由高到低排序上图,得到如下分布图。



我把图发给他,然后还交代了几句:


“五种颜色的网格,代表着有学校、有公园、有空白宅地的地段,其中红色表示这个网格内有五个小学,意味着找学区房的概率最大。从网格的区域分布看,蜀山区最多,有51个,其次是瑶海区29个,包河区25个,庐阳区11个,肥西也有5个。”


“是不是这张图+网上的新楼盘价格图,就相当于我新房找寻地图了?”发小不愧是学霸,一点就通。


“是的!”


“好的,太感谢胖子了,我先找找地段去了”……


我长吐了一口气,看时间已是下午5点30,上午两个小时加上下午两个半小时,总共4个半小时,把合肥的城市机会和土地机会梳理一遍,还帮了发小,这个周六过的蛮值得。




—— 禾略数据投行 ——

用数据赋能,给你的项目找更好的投资


 具体有什么地可以拿?


2018中国(深圳)国际地产业博览会(总第45届)暨第13届中国(深圳)城市土地展,即“中国土地第一展”,将于8月29-31日在深圳会展中心9号馆举办展期3天。只要你能想到的土地难题,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预约报名2018房博会




—— 猜你想再看 ——


城市:| 太原温州 | 昆明 | 嘉兴 | 重庆 | 成都 | 深圳 | 上海 | 珠三角 | 雄安新区 | 无锡 | 北京 | 

热点:| 长租公寓中美贸易战 | 粤港澳 | 万科商业 | 2018年走势 |  任泽平深圳房价 |

专业:| 地产研报 | 投资 | 思考客研 | 高周转 | 房价预测 | 2018房地产报告 |  极小公寓 |  远郊定位时势蓝图 | 土地理解  | PIE模型城市地图 | 


更多

禾略中国:helue_China



陪你想,陪你写,陪你玩

商务联系:yumx@urasr.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