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乡村振兴“满天星” (87)】浙江桐庐的黄山“甘干村”

黄山日报
2024-09-08





3月1日,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横村镇毅顺针织厂生产车间内,十几名来自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五城镇月潭村甘干村民组的村民陪着老人,带着小孩,正有说有笑地聊天。 


春节过后,很多人又开启了新一年的奋斗之路。而在横村这个全国针织名镇,聚集着数十名黄山甘干村民。他们在这里“老带新”“亲帮亲”,抱团取暖,打拼着属于他们的精彩人生。





探亲机缘

初入桐庐谋生计


甘干村民组原名琨川,清末建村,人口不足200。全村有60%的村民在外务工,只有在春节时,游子回家,村子才显得十分热闹。可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一过,随着年轻人复又外出,村庄一下子恢复了宁静。


甘干村在外打工创业的群体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城市,其中以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横村镇的人数最多,全村有40多位村民聚集在这里从事针织行业。 

杭州市桐庐县横村镇


今年51岁的程锦兴是甘干村最早来桐庐的村民。1989年,他来桐庐探亲,看见当地工厂的一则招工广告,于是进入桐庐的一家针织企业当学徒,逐渐成长为一名熟练工人。


1994年,工作了5年的程锦兴面临着下岗的问题,他转而承包了一家企业的后道工序,但两年时间过去,工厂难以为继,他不得不重新寻找出路。



程锦兴的爷爷、父亲曾经是甘干村做豆腐的老师傅,他在家也学过,于是做豆腐成了他下岗后的首选。做了4年豆腐,虽然生活能够维持,但起早贪黑实在辛苦。于是他再次到了一家针织企业,依靠所掌握的技术优势和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获得了企业的认可。


2002年,随着个人积蓄和经验的积累,程锦兴萌发出自己办厂当老板的念头,于是租车间、招员工、接订单……生意逐渐红火。自2004年开始,他的弟弟、小舅子以及部分村里人也陆陆续续到他的厂里来打工。


在桐庐打拼的35年有着说不尽的酸甜苦辣,程锦兴感慨,既有在异乡立足的不易,也有老乡抱团取暖的感动。凭着自己做人做事的本分和踏实,他渐渐在这里赢得了口碑,也让众多跟着他一起出来的乡亲,在桐庐站稳了脚,成家立业。如今,他负责着多家针织企业后道工序的人员管理工作,跟他一起做事的20多名工人中,有一半来自黄山老家。





诚信为本

带领乡亲同创业


毅顺针织厂内,朱小青手持烫斗,手法熟练而轻盈,空气中弥漫着微微湿润的热气,随着烫斗滑过一道道弧线,衣服上的皱褶瞬间消失无踪。



朱小青是毅顺针织厂老板洪柳毅的妻子。在洪柳毅的厂内,除了一个打板师来自休宁首村,其他工人清一色是甘干村民。


出生于1986年的洪柳毅,初中辍学之后,在老家做了两年裁缝学徒,2004年随着姐夫程锦兴来到桐庐针织厂打工,几年后略有积蓄,便回到老家五城开了一家建材店,可没想到三年下来,血本无归。2012年,他不得已又回到桐庐,承包了两个厂的针织整烫工作,有了一点小积累后,于2015年注册成立了公司。经过几年的打拼,公司有了起色。



真诚热情、质量为上、诚信为本,是洪柳毅一直秉持的信条。“一开始,很多都是别人不愿意接的单子,价值也就三五百块钱,我就接过来。”洪柳毅告诉记者,虽然单子很小,但质量上绝不能马虎,“要做就要做好,这样才能对得起人家客户对你的信任。我们做事情不能昧良心。”秉持着这样的经营理念,他的订单积少成多,订单量也越接越大,在拥有数百家企业的横村镇上,毅顺针织站稳了脚,颇为不易。


2016年,他带着产品参加广交会,积极向外推介,公司的市场渠道有效拓宽。如今,毅顺针织公司的产品出口至俄罗斯、美国、土耳其等国家,2023年公司实现产值500多万元。今年,洪柳毅采购了设备并开设了一个直播间,涉水抖音直播,以拓展内销渠道,扩大市场。



几年来,洪柳毅的公司用工比较稳定,他不但把父母接来桐庐,还把妹妹妹夫和三个叔叔也带到了厂里工作,目前老家的亲戚和村里人有20多人在他的公司务工。







抱团取暖

他乡更觉乡情深


“在下岗后做豆腐的那几年,弟弟生过一场病,当时我一边忙着做豆腐挣钱,一边要照顾弟弟。多亏了老乡们,他们凑钱给我,轮流帮我照顾着弟弟。”程锦兴说,正是当时在桐庐的甘干人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才让他渡过了难关。他也一直心怀感恩,不遗余力地将自己的技术、资源、人脉分享给老乡们。“俗语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但是在我这,教会了徒弟并没有饿死师傅,相反,徒弟越来越多,师傅也越来越好。”
针织行业有多道工序,甘干人从事的工作都在一个“链条”上,乡音拉近乡情,大家自发地有一种归属感、团结心、凝聚力,更好地促进了在“链条”上的合作。


在乡亲们的眼里,洪柳毅虽然话不多,却是个热心肠。老家村里有什么事情,他总是乐于奉献。每年春节回老家,村里很多老人都收到过他送的帽子、手套或围巾。2022年,村里建停车场,他第一个带头捐款,方便村民停车,而在桐庐的20年间,他一直热心公益,多次向当地的学校捐赠学习用品。
“这么多人跟着我吃饭,我必须要更加努力。虽然只是一家小微企业,但也要努力做强,让村里人在这里多挣一点钱。”谈到未来,洪柳毅说有压力更得努力。与此同时,洪柳毅还有一个想法,如果市场拓展、业务做大,想把订单弄到老家去做,一方面解决村里人的就业,增加收入,另一方面也能让家乡变得更有生气。

记者后记

从一个人的偶然试水,到一群人的抱团发展,是甘干村民们对创业致富、过上美好生活的追求使然,并由此形成了一种彼此信任、邻里互助的乡情力量。如果说一个人在异乡的单打独斗有些无奈无助,那一群人的抱团取暖,则是充满幸福和希望的。老徽州地域内的甘干村民,传承着徽商的吃苦耐劳、重情重义、诚实守信精神,在浙江桐庐横村这个中国针织名镇,他们努力“编织”梦想,创造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题字:姬臣



策划:向日葵融媒工作室

图:程向阳  汪嫒  樊成柱 实习生 产署署

制作:程瀚星

图文征集: 1172522531@qq.com

联系方式: 18055959822(微信同步)


联 系 我 们


值班编辑:程红妹 责任编辑:程向阳
终审:黎小强

推荐阅读
【乡村振兴“满天星” (51)】“豆腐村”南溪南村产业调查报告【乡村振兴“满天星” (52)】山里研工社:一位“清华”毕业生的黄山乡村梦想【乡村振兴“满天星” (53)】黄山百名镇(乡)村书记浙江探学的意义【乡村振兴“满天星” (54)】芦荔村:探索山区种粮新路径!【乡村振兴“满天星” (55)】村集体“腰杆”硬起来 村民“腰包”鼓起来【乡村振兴“满天星” (56)】“种”出乡村振兴好“丰景”【乡村振兴“满天星” (57)】山岔: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乡村振兴“满天星” (58)】长罗村:融合创新展画卷【乡村振兴“满天星” (59)】为何是黄山?
【乡村振兴“满天星” (60)】歙县荷花形村:蹚出“荷”美乡村新路【乡村振兴“满天星” (61)】歙县石潭村:以花兴业 赋能乡村
【乡村振兴“满天星” (62)】黄山“新农人”:赋能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满天星” (63)】千帆竞发月潭湖【乡村振兴“满天星” (64)】篁村“知己”有何人?【乡村振兴“满天星” (65)】红色金竹 甜蜜事业【乡村振兴“满天星” (66)】兰湖:深山幽兰待识香
【乡村振兴“满天星” (67)】晒秋,给黄山带来什么?【乡村振兴“满天星” (68)】从“儒村实践”看和美乡村如何成为精品示范【乡村振兴“满天星” (69)】东山再起时 不作等闲看【乡村振兴“满天星” (71)】灵动罗田向我们走来【乡村振兴“满天星” (72)】秀湖:太平湖畔“一抹红”
【乡村振兴“满天星” (73)】古村月潭越来越好
【乡村振兴“满天星” (74)】金融“活水” 滋润乡村【乡村振兴“满天星” (75)】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黄山乡村振兴生力军【乡村振兴“满天星” (76)】在水一方 “青村”轮渡
【乡村振兴“满天星” (77)】凤霞村短视频走红的背后【乡村振兴“满天星” (78)】岩脚:向未来【乡村振兴“满天星”(79)】摄影改变乡村【乡村振兴“满天星” (80)】问政古村:现代乡村的歙县图景
【乡村振兴“满天星” (81)】石岗村:“星火燎原”照耀乡村振兴路【乡村振兴“满天星” (82)】小洲:从沉睡中醒来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83)】祖源:从“空心村”到“梦乡村”
【乡村振兴“满天星” (84)】歙县北岸:无限枝头好颜色
【乡村振兴“满天星” (85)】龙年春节:徽州传统民俗里的黄山乡村年味
【乡村振兴“满天星” (86)】听!黄山市四位村书记谈“一号文件”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黄山日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