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乡村振兴“满天星” (88)】黄山三条鱼:“游”出新力量!

黄山日报
2024-09-08



黄山三条“鱼”,正不遗“鱼”力,游“弋”出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特色产业的新姿彩、新力量。





臭鳜鱼:香飘千家万户


臭鳜鱼


今年春节期间,记者采访发现,黄山臭鳜鱼可谓味传千里外。


“春节假期,臭鳜鱼供不应求,全店售卖真空包装臭鳜鱼上万条。”屯溪老街上的新苏老徽馆总经理路志谦对记者说,“臭鳜鱼现在是徽州头牌菜,越来越受顾客的青睐。”


臭鳜鱼行销市内市外。在安庆市四牌楼老街,新苏老徽馆安庆店春节期间购买的市民甚至排起了长队。


在北京、上海、宁波、合肥等地的徽商故里店,臭鳜鱼作为黄山最具热门的特色菜,受到顾客热捧。



春节刚过,黄山皖新徽三食品供应链有限公司工厂车间内,一派忙碌景象。臭鳜鱼生产加工热火朝天。预处理、腌制发酵、包装、打包发货……


公司负责人吴永学介绍,作为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皖新徽三努力实现“鱼跃黄山、徽行天下”的企业愿景,让“大鱼徽州”的“小金鱼”游出中国,香飘世界。



“徽商故里寻美味,桃花流水鳜鱼肥”。为让臭鳜鱼“游”出黄山,飘香全国,黄山市近年来高度重视徽州臭鳜鱼全产业链高质量建设。目前,全市有较大规模臭鳜鱼加工企业37家,加工作坊12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13家,占全省80%以上;加工量近5.5万吨,销售额突破50亿元,占全国市场份额75%左右;黄山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臭鳜鱼加工和流通集散地;本地经营臭鳜鱼的餐馆1000余家,带动就业3万余人;以臭鳜鱼为代表的徽菜产业综合产值突破200亿元,全国各地经营臭鳜鱼的餐馆超1万家,仅徽商故里在全国共有37家门店,分布在北京、上海、浙江、天津和山东等省市。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臭鳜鱼的产业发展也存在短板,比如鳜鱼原材料过于依赖外省,为此,我市积极开展饲料鳜圈养桶设施养殖,未来5年,力争鳜鱼养殖年产1万吨,年加工量20万吨,产值超200亿元。



与此同时,我市正大力推进臭鳜鱼标准化、科技化、品牌化建设,2023年,我市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臭鳜鱼美食地标城市”称号,同年11月,成功与中国渔业协会共创“中国臭鳜鱼之乡”品牌,同时,积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泉水叮咚草鱼肥


山泉流水养鱼


近10年来,黄山依托天然的山水自然和养殖传统优势,大力发展山泉流水养鱼产业,推动泉水鱼特色化、绿色化、产业化、品牌化、融合化发展,探索出一条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的有效路径。



2月29日,休宁县板桥乡梓坞村汪长生家的泉水鱼塘内,10多条 “鱼王”自由嬉水。最小的“鱼王”二三十岁,最大的“鱼王”已经54岁。
据了解,“鱼王”为1970年梓坞村民汪长生为大女儿汪文琴出生投放,精心饲养至今,长约1.4米,重约30公斤,是板桥乡也是黄山市目前鱼龄最高、体重最大的草鱼之一。

休宁县板桥乡泉水鱼村
前些年,当地请来水产专家对这条鱼的鱼龄作了推测,认为草鱼的寿命一般只有七八年,而这条草鱼居然活了近半个世纪?研究表明与当地冷泉水的特殊环境有关。


板桥乡是安徽山泉流水养鱼的原产地及核心产区,2012年,板桥乡以传统流水养鱼为切入点,挖掘传统方法,引入新品种、新技术,统一标准,鱼旅结合发展泉水鱼产业。
2013年板桥乡获得“安徽山泉流水养鱼之乡”称号,山泉流水养鱼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9年板桥乡休宁泉水草鱼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目前,休宁山泉流水养鱼系统正争创“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目前全乡核心区域共有鱼塘1000余口,辐射邻近区域共计5965口,泉水鱼塘水面面积近180亩,全乡鱼塘均已完成有机认证,全年泉水鱼总产量近100万公斤,实现主导产业产值2亿元左右。
板桥乡党委书记郑卓奇介绍,板桥乡立足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泉水鱼文化,通过鱼旅融合发展,探索了一条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不仅板桥乡,休宁县汪村镇、流口镇、鹤城乡、龙田乡等20多个乡镇均发展泉水鱼产业,泉水鱼产业成为推动当地乡村产业经济的重要一环。


美美“鱼”共,致富有“鱼”。市农业农村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塘口1.05万个,年产3000余吨,综合产值超8亿元,带动1.3万人增收致富。昔日草鱼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鱼”。







瞧那在岸上奔跑的鱼!



汪满田鱼灯

歙县汪满田鱼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这几年春节,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的句子随着歙县汪满田鱼灯和瞻淇鱼灯的红火出圈,被频频用在社交平台上。

作为徽州年俗,嬉鱼灯已有数百年历史,也是徽州地区传承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


夜幕降临,鱼灯点点。2月25日晚上,歙县汪满田村一年一度的嬉鱼灯再次上演。这个曾经偏僻落后的山村,因为鱼灯,成为当下扬名在外的“网红村”。


据溪头镇镇政府数据,正月十三至十六汪满田鱼灯节,全村共吸引人流1.5万人次,车流量2000余台,全村总收入约160万元。其中小鱼灯线下销售400余条,销售额20余万元,线上销售800余条,销售额40余万元,村内民宿客房200余间,收入24万元,餐饮业30余万元,临时摊点9家,每户日均纯收入2000—3000元,汉服租赁5万余元。经济效益可观,社会效益凸显。活动还吸引了人民日报、新华社等10余家中央和省级媒体前来采访,直播,抖音、微博、微信、小红书等自媒体刷屏,汪满田鱼灯及汪满田村的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瞻淇鱼灯舞进鱼梁 郑寒/摄
在中国,北有梦幻的“哈尔滨冰灯”、绚丽的“北京灯彩”,南有魔幻的“自贡灯会”、浪漫的“豫园灯会”……而徽州鱼灯作为徽州的文旅符号,插上了新时代的翅膀,逐渐“游”出大山。2023年,汪满田鱼灯展演队伍先后在上海、浙江、江苏、广东、四川、合肥等地开展巡演23场,吸引游客2万余人,带动村集体增收17万元。

徽州鱼灯舞进城
千年神韵,大鱼徽州。徽州鱼灯正从传统的祈福用品转化成文化产品、创意商品,一条有文化、有传承、有产业的大鱼“活”起来、“火”起来,精彩出圈、游出大山,赋予乡村文化新内涵,赋能乡村振兴新发展。






胡永政:小鱼大文章

臭鳜鱼VS汪满田鱼灯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重中之重,立足地方优势资源,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中突出“特色”,落子“非遗”文化产业化。

黄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党委书记胡永政认为,黄山三条鱼逐渐释放出蓬勃的文化和经济活力,小鱼正做出大文章。一条条“鱼”,犹如一个个活泼的小精灵,护了生态、兴了乡村、富了农家,“游”出一条产业融合、绿色发展的黄山乡村振兴之路,打造出黄山乡村产业特色发展的“黄山样本”。
之所以能取得这些成就,有两点做法值得肯定,经验可复制。
一是政府重视乡村中非遗文化的挖掘、保护与传承。如休宁县被誉为“安徽省山泉流水养鱼之乡”,休宁县山泉流水养鱼系统被认定为第三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休宁县制定《休宁县山泉流水养鱼系统保护与发展规划》《关于促进山泉流水养鱼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等,填补了安徽省山泉流水养鱼省级地方标准空白,促进了泉水鱼产业发展。



二是重视乡村产业振兴人才引智工程。如选派黄山学院吴永祥博士挂职黄山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负责编制黄山市臭鳜鱼全产业链发展规划,为打造高质高效臭鳜鱼全产业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再如休宁围绕山泉流水养鱼技术创新,休宁县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海洋大学、安徽省水科所、安徽农业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对生产、销售、品质保障进行技术攻关,取得新型高密度养鱼方法等发明专利5项、光唇鱼苗种繁育技术等水产品养殖技术8项,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引导泉水鱼养殖实行“四统一”管理,推动技术、质量、商标、品牌、销售的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和一、二、三产业全融合。





乡村振兴大潮下,黄山正深入挖掘“鱼文化”内涵,加快鱼产业融合,持续壮大“三条鱼”的产业规模,打响“三条鱼”品牌。





题字:姬臣



策划:向日葵融媒工作室

字:记者 程向阳 实习生 产署署  

通讯员:胡晓明、涂晓贤

图视:樊成柱 向日葵

制作:程瀚星

图文征集: 1172522531@qq.com

联系方式: 18055959822(微信同步)


联 系 我 们


值班编辑:程子洋 责任编辑:程向阳
二审:王翠竹 终审:黎小强

推荐阅读【乡村振兴“满天星” (52)】山里研工社:一位“清华”毕业生的黄山乡村梦想【乡村振兴“满天星” (53)】黄山百名镇(乡)村书记浙江探学的意义【乡村振兴“满天星” (54)】芦荔村:探索山区种粮新路径!【乡村振兴“满天星” (55)】村集体“腰杆”硬起来 村民“腰包”鼓起来【乡村振兴“满天星” (56)】“种”出乡村振兴好“丰景”【乡村振兴“满天星” (57)】山岔: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乡村振兴“满天星” (58)】长罗村:融合创新展画卷【乡村振兴“满天星” (59)】为何是黄山?
【乡村振兴“满天星” (60)】歙县荷花形村:蹚出“荷”美乡村新路【乡村振兴“满天星” (61)】歙县石潭村:以花兴业 赋能乡村
【乡村振兴“满天星” (62)】黄山“新农人”:赋能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满天星” (63)】千帆竞发月潭湖【乡村振兴“满天星” (64)】篁村“知己”有何人?【乡村振兴“满天星” (65)】红色金竹 甜蜜事业【乡村振兴“满天星” (66)】兰湖:深山幽兰待识香
【乡村振兴“满天星” (67)】晒秋,给黄山带来什么?【乡村振兴“满天星” (68)】从“儒村实践”看和美乡村如何成为精品示范【乡村振兴“满天星” (69)】东山再起时 不作等闲看【乡村振兴“满天星” (71)】灵动罗田向我们走来【乡村振兴“满天星” (72)】秀湖:太平湖畔“一抹红”
【乡村振兴“满天星” (73)】古村月潭越来越好
【乡村振兴“满天星” (74)】金融“活水” 滋润乡村【乡村振兴“满天星” (75)】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黄山乡村振兴生力军【乡村振兴“满天星” (76)】在水一方 “青村”轮渡
【乡村振兴“满天星” (77)】凤霞村短视频走红的背后【乡村振兴“满天星” (78)】岩脚:向未来【乡村振兴“满天星”(79)】摄影改变乡村【乡村振兴“满天星” (80)】问政古村:现代乡村的歙县图景
【乡村振兴“满天星” (81)】石岗村:“星火燎原”照耀乡村振兴路【乡村振兴“满天星” (82)】小洲:从沉睡中醒来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83)】祖源:从“空心村”到“梦乡村”
【乡村振兴“满天星” (84)】歙县北岸:无限枝头好颜色
【乡村振兴“满天星” (85)】龙年春节:徽州传统民俗里的黄山乡村年味
【乡村振兴“满天星” (86)】听!黄山市四位村书记谈“一号文件”
【乡村振兴“满天星” (87)】浙江桐庐的黄山“甘干村”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黄山日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