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宗柏讲述大提琴家的故事丨卡萨尔斯丨皮亚蒂戈尔斯基丨罗斯特洛波维奇丨马友友丨杜普蕾说:”拉琴时的感觉,就像漫步青山碧水间。”

2016-07-16 每日更新欢迎置顶 每晚一张音乐CD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r0146e6f04d&width=500&height=375&auto=0
卡萨尔斯演奏视频

大提琴的故事丨下

世界著名的大提琴演奏家简介

 20世纪最优秀的大提琴演奏家当属西班牙人帕博罗·卡萨尔斯(Pablo Casals 1876—1973)。尽管他以96岁高龄辞世,但他一生中最伟大的一刻是他13岁走进巴塞罗纳街头一家音乐作品店的那一瞬。彼时彼处,他发现了老巴赫的六套无伴奏大提琴曲的总谱,包括序曲和一系列舞曲乐章。这些总谱被音乐家们完全忽视了,卡萨尔斯却决心将它们呈现给世人。当20世纪初卡萨尔斯将其搬上舞台时,他却被指责将巴赫的作品过分浪漫化了。因为直到那时,巴赫仍被公认为伟大的教授和音乐形式的发明家,素以深奥与精确著称,卡萨尔斯却向人们展示巴赫也是一位热情奔放的音乐家,他的这套简洁的无伴奏组曲多姿多彩,扣人心弦。20世纪后期,人们终于认识到巴赫的伟大之处,正是卡萨尔斯打开了世人的眼界,让他们有幸领悟到巴赫时代大师的风采。 

 帕博罗·卡萨尔斯于1876年12月29日出生于西班牙加泰洛巴亚。在1897年作为马德里交响乐团独奏演员首次登台之前,卡萨尔斯曾带着大提琴在各处咖啡馆或管弦乐队演出三重奏。作为一名独奏演员,他游历广泛,曾于1899年为维多利亚女王、1904年为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演出,高寿的他,1961年还为约翰·肯尼迪总统献过艺。后来,他与小提琴家雅各提博、钢琴家阿尔弗雷德·科托组成著名的三重奏小组,三人的演出一直持续到1937年,在电器时代初期还录制了许多优秀唱片。卡萨尔斯还是位卓有成就的指挥家,他于1919年组建了自己的管弦乐团。西班牙内战期间,卡萨尔斯客居在法国南部勃垠地一个小村子里。1950年,为了纪念巴赫逝世200周年,他主办了勃垠地音乐节,并在此制作了大量精美的唱片。1956年,他移居波多黎各(他母亲的故乡),直到1973年在那里去世。卡萨尔斯本人还从事作曲,于1971年指挥个人作品在联合国演出。80岁高龄时,卡萨尔斯与年仅20岁的大提琴手玛塔·蒙塔涅兹(Marta Casals Istomin,应该叫伊斯托敏,不晓得蒙塔涅兹是哪里的名字?)结婚。玛塔后来担任了美国曼哈顿音乐学院的校长。 


Pablo Casals与Marta Casals Istomin

 卡萨尔斯用自己毕生的努力诠释了大提琴演奏艺术。作曲家的天分赋予了他行云流水般自如演奏的能力,指挥家的经历又让他在演出中对如何突显大提琴乐部的结构心有灵犀,就是在现场演出中,他也常常制造险情,不时拉错几个音符,而这恰恰为他的演奏风格增添了感情色彩,所以任何一位聆听过他现场演出的人,无不为他的诚挚与技巧所折服。 

 本世纪30年代,一位自学成才的大提琴家诃诺德·索恩伯格来到巴塞罗那参加当代音乐节。卡萨尔斯力请他担任音乐节的特邀指挥,作为回报,这位奥地利籍作曲家为他的西班牙朋友写了一首大提琴曲。索恩伯格曾编辑过莫恩的《降B大调协奏曲》,现在又为卡萨尔斯将莫恩写于1746年的羽管键琴协奏曲改写成大提琴协奏曲。这部作品为古典的曲式赋予了崭新高雅的新解,并且迎合了卡萨尔斯对海顿及同时代作品的偏爱。 

 索恩伯格是绝无仅有的一位由大提琴手成长起来的作曲家。巴西人里特·维拉·劳勃斯一向认为巴赫作品中的纯洁净美与亚马逊河人的朴素的音乐十分吻合,简直是水乳交融,因此也谱写了一系列的作品,题目就叫“巴赫的亚马逊人”。作品用音符交织出一幅以西洋旋律为背景又独具亚马逊韵味的壮丽画面,其中两部需用八把大提琴演奏,一部还伴以声乐声部。编者注:这几位实在是太不知名,我们也没找到相关资料,欢迎留言补充。)


 20世纪另一位伟大的大提琴家是俄国人格里格·皮亚蒂戈尔斯基(Gregor Piatigorsky,1903年4月17日-1976年8月6日)。20年代他已是柏林爱乐乐团的大提琴首席,在理查·斯特劳斯的指挥下多次独奏演出《唐·吉珂德》(斯特劳斯常将它称为“我的唐·吉珂德”)。他于30年代去了美国,其后一直作为独奏演员长期与海菲茨及鲁宾斯坦合作演出室内乐,享誉终生。很多作曲家都为他写过协奏曲,这其中也包括保罗·亨德米特和马里奥·泰德斯科。 

 另一位大提琴高手是皮亚蒂戈尔斯基的同胞罗斯特洛波维奇(Mstislav Rostropovich, 1927-2007),他堪称是当今大提琴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这位被昵称为“斯拉瓦”的家伙是位造诣颇深的艺术家,同时也在其他音乐领域多有建树,他还是位优秀的钢琴家和著名的指挥家。他的演奏风格显示出他坚毅豁达而又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正如他演奏肖斯塔科维奇为他而作的协奏曲第一号时表现的那样,他几乎将大提琴当做了打击乐。为这位大提琴家,作曲家们写了一百多部作品,其中包括肖斯塔科维奇、普罗科菲耶夫、布里顿、米埃尔科夫斯基、施尼特克、卡巴拉夫斯基以及伯恩斯坦。斯拉瓦在前苏联也曾是轰动一时的人物,但后来由于公开对政府在国内搞政治迫害表示不满而被驱逐出境,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公民(他云游四方,所持的只是一封摩纳哥大公的亲笔信而无官方护照),一度出任过华盛顿特区国家交响乐团的指挥。除了频繁的演出和指挥外,他也常常在歌唱家妻子加利娜·维什涅夫斯卡娅举办音乐会时担任伴奏。 

 20世纪最优秀的大提琴曲之一是由普罗科菲耶夫谱写的大提琴与管弦乐交响协奏曲。创作这部作品时,普罗科菲耶夫曾多次求教于斯拉瓦,并将作品题献给了他。肖斯塔科维奇本来就是斯拉瓦的莫逆之交,因此他的两部大提琴协奏曲都是为斯拉瓦而做的。此外,斯拉瓦对作曲家朋友的交响曲也情有独钟,并多次在美国举办其交响乐作品音乐会。然而,真正与他在事业上琴瑟难分的作曲家是本杰明·布里顿。布里顿为斯拉瓦专门谱写了五首曲目,现已全部成为当代大提琴作品库里的珍藏品。斯拉瓦多次亲赴布里顿在奥博格举办夏季音乐节,还曾在那里写出了自己的大提琴与钢琴协奏曲,并精心为布里顿的五部作品录制了唱片,由作曲家本人演奏钢琴。另外,由斯拉瓦与英国室内管弦乐队合作,布里顿亲自指挥演出的大提琴与管弦乐交响曲也出过唱片。按照巴赫的模式,布里顿创作了三部大提琴组曲,全部题献给斯拉瓦并由他首演,这三部作品将现代音乐的新酒装在了巴洛克风格的旧瓶里,难免有失和谐,但这也正是布里顿不同凡响之处。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r0303zyzw9e&width=500&height=375&auto=0
普罗科菲耶夫 《C大调大提琴奏鸣曲》作品119

 另一位本世纪较有影响的大提琴家是马友友,一位华裔作曲家的儿子,出生在巴黎。他小时候便随家人移居美国,后来进入哈佛大学研习音乐,师从列奥·科奇诺马友友的演奏表现出一种超凡的控制力,既精雕细琢又豪迈奔放,他甚至能在演奏德沃夏克协奏曲这样的大部头作品时,从头至尾不失一节一拍。他与艾默缪尔·埃克斯联袂演出勃拉姆斯奏鸣曲时,已经表现出炉火纯青的演技,他对巴赫一系列作品的诠释也堪称典范。此外,他还乐意尝试其他音乐风格的作品,曾多次与爵士乐队、波比·迈克费因的兰草演唱组、马克·奥康纳同台献艺。马友友也热衷于一些非古典作品如探戈舞曲之类,还录制了几张亚洲风格的唱片,其中包括谭盾的作品,他还曾经多次受命指挥一些大提琴协奏曲或电影音乐。尽管少年得志,他仍不遗余力地为普及古典音乐和音乐教育奔走呐喊,甚至不惜为一些由电视转播的非正式音乐会准备曲目。本世纪后期其他的明星级人物还包括杰诺斯·斯达克、斯蒂文·伊萨里斯、海因里奇·席夫、艾默缪尔·福尔曼、保罗·托特利尔、丹尼尔·沙弗兰以及奥弗兰·哈诺伊等等。 

   延伸阅读:弦和弓的故事丨马友友谈艺录马友友母亲卢雅文专访丨马友友和他的“一带一路”丨学音乐=文化课差?丨看人类学博士马友友怎么说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j03058jdf0h&width=500&height=375&auto=0
马友友演奏埃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有一部妙趣横生的专题片,背景是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画面上用五个朋友各自寻访古典音乐大师来表现,这部音乐五重奏的第一、第二小提琴分别是帕尔曼和祖格曼,钢琴是丹尼尔·巴伦伯英,贝司由祖宾·梅塔演奏,执大提琴的则是天姿聪明的杰奎琳·杜普蕾。能亲临现场观赏这五个年青人声情并茂的演出已是福份,而观众的目光仍不时滑向优雅端庄的大提琴手。杰奎琳·杜普蕾(Jacqueline du Pré,1945-1987)简直就是古典音乐梦想中的女神,美貌与灵感都在她那里达到了极致。杰奎琳出身名门,谈吐不凡,她与巴伦伯英一波三折的恋情一度被少数别有用心的唱片公司炒得沸沸扬扬,终以婚典画上完满的句号。 


   延伸阅读:杜普雷与鳟鱼五重奏

 杰奎琳1945年1月26日出生在英国牛津,在身为钢琴家的母亲的鼓励下,她从4岁就开始学大提琴。据她姐姐说,她8岁演奏法里亚的《挽歌》时,就曾使听众潸然泪下。她也上过伦敦的大提琴学校,却因课程枯燥而改投威廉姆·普利斯门下,后来又分别受过保罗·托特利尔、卡萨尔斯和罗斯特洛波维奇等名师的点拨。16岁时,杰奎琳举行了首场职业演出并一举成名,有人匿名赠送她一把意大利名师安东尼奥·斯特拉第维尔斯制作的“达维多夫”大提琴,从此,锦上添花的杰奎琳开始了她轰轰烈烈的演奏生涯。她以善于精确地表达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的感情色彩而著称,也曾两度为此曲录制唱片,第一次是与伦敦交响乐团合作,由约翰·巴比罗里担任指挥;另一次则是几年后与巴兰波姆及费城管弦乐队联袂。埃尔加的协奏曲总是开篇即见力度,杰奎琳将其演奏得非常到位。对很多人来说,杰奎琳是60年代精神的象征,她长长的金发、演奏时怡然自得的风采和当时的反叛摇滚乐一起永远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她在1968年接受某杂志采访时深情地说:“我热爱生养我的这个地球上一切自然的东西,我演奏大提琴时与漫步在青山碧水间有同样的感觉。”然而,就在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她被诊断患上了多发性硬化症,不得不在70年代大大减少演出场次,后于1987年逝世。


欢迎古典视频公众号

每晚古典音乐会

古典音乐群开放加入,请联系微信179747611邀请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本公众号推荐图书书店

往期节目请点击以下链接:


提琴家:马友友丨马友友母亲卢雅文专访丨马友友的家教丨不愿别人称儿子为天才丨不要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丨“你们要好好保护他,尊重他的意见,让他自由。”弦和弓的故事丨马友友谈艺录丨那个“拯救”马友友的女人与他们不为人知的爱情丨音乐即哲学丨“我哪也不去,你在哪里,哪里就是我的家。”马友友和他的“一带一路”丨拒绝把音乐束之高阁丨不停探索才能越来越自信丨我的笑容是我的一部分丨吴彤谈友友丨他心胸开阔方才成就事业马友友第二的秦立巍谈艺录丨国内音乐学院的问题所在丨搞音乐不能都当独奏家丨中国独生子女都想拉独奏,做人上人丨古典音乐不要迎合观众学音乐=文化课差?丨看人类学博士马友友怎么说丨与乔布斯的友谊丨音乐的终极目的是用音乐语言去感染人,而绝非用艰深奇诡的技术去唬人大提琴家王健丨比音乐容易赚钱的行当多了,但学习音乐会让你理解别人心里的美好丨我不会记住他出了错在哪里,我会记住他是如何打动了我丨王健丨谈巴赫大提琴组曲丨它们成为我灵魂的避难所丨中国表演者已与西方最伟大的名字并列重要经验丨大提琴家王健谈父亲如何教他拉琴丨什么才是高深的音乐丨艺术家的价值在于有自己的东西在里面丨艺术是帮助我们理解感性的手段

海菲兹丨谈拉琴丨我从来不相信苦练,一个人如果要花很大的力气才能把一个曲子拉成形,这就说明他正在把这首乐曲判处死刑郑延益丨海菲兹了不起的几个原因丨能真正在琴上随心所欲的大师丨他的技巧永远从属于音乐丨“听众是来听我演奏音乐的,不是来看我笑的。”每晚古典单曲丨海菲兹、奥伊斯特拉赫、帕尔曼演绎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郑延益丨纪念胡贝尔曼丨每一位乐迷都应该听听这位怪杰,小提琴真奇妙小提琴家克莱默丨艺术和名气从来不是一回事丨跨界就像毒药丨演奏家们都应投身室内乐丨真爱音乐,就该远离媒体宣传攻势丨谈挑选曲目的原则小提琴教育大师林耀基专访丨他的成功的最大的启迪是什么?“明白音乐比金钱高得多,当我年纪大了走不动路,音乐还在我们脑子里面神游。”

杜普蕾:狂恋大提琴【纪录】《怀念杜普蕾》(中文字幕)【古典音乐会视频】杜普雷与鳟鱼五重奏【Du Pré专题】杰奎琳·杜普蕾演绎门德尔松《D大调无词歌》(op.109)【追忆】大提琴家韦伯:这不是我眼中的杜普蕾【书评】成庆:杜普蕾的生死爱乐【经典】杜普蕾:埃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Op. 85)【录音】杜普蕾:德沃夏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B. 191 Op. 104)【古典音乐资料】整理杜普蕾和她在EMI的录音目录【录音】杜普蕾《EMI录音全纪录》(17C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