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秦立巍的光影琴缘丨演绎《海上钢琴师》、《美国往事》、《天堂电影院》电影配乐

2016-07-16 每日更新欢迎置顶 每晚一张音乐CD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d01849puddu&width=500&height=375&auto=0

秦立巍访谈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s0124p9u6t8&width=500&height=375&auto=0
秦立巍演绎舒曼“柔板”


秦立巍与吕思清(右)和孙颖迪(中)的“美杰三重奏”


秦立巍访谈丨中国观众的耳朵越来越刁


 就像秦立巍说的,中国内地的音乐厅建得越来越漂亮了。可光有漂亮的音乐厅不成,还得有漂亮的音乐。近年,或由于思乡,或由于中国日益蓬勃的演出市场,不少在海外居住多年的华人音乐家要么“回流”,要么加多了中国演出的场次。本期,记者约到秦立巍和朱亦兵两位大提琴家,听他们聊聊当年海外学习的经历,以及如今回国演出的感想。

 “现在回国演出我很紧张,因为观众的耳朵越来越刁了。”秦立巍这话说得实在。不过,观众耳朵刁了音乐会多了古典乐迷的微信圈越来越热闹了,这些都是好事,因为,在改变。

 2014年1月月中,大提琴家秦立巍来港,与香港管弦乐团合作舒曼大提琴协奏曲,为乐团的“舒曼系列”助阵。秦立巍十三岁那年随父母离开中国定居澳洲,后又前往英国读书,二十三岁赢得柴可夫斯基国际大提琴比赛银奖,成为彼时华人音乐家在该项比赛中获得的最高名次。而八年前,正当事业顶峰的他却选择离开住了十多年的伦敦,来到新加坡国立大学杨秀桃音乐学院任教,回到了亚洲。

 在秦立巍来港演出间隙,记者约他聊了聊,包括他即将面世的新专辑,他的室乐情意结,以及他对于当下古典音乐在中国的看法。(以下记者简称“记”,秦立巍简称“秦”)


英国是“第二故乡”

 记:听说你的新专辑快出了?

 秦:是的,今年二、三月份左右。

 记:上次是德伏扎克,这次是谁的?

 秦:是埃尔加和沃尔顿,两位英国作曲家,与伦敦爱乐乐团和中国指挥家张艺合作。

 记:为什么选英国作曲家?

 秦:我十多岁去英国,到三十岁离开,在那个国家住了十多年,我的教育和我音乐生涯的起步都在那里。英国对我的影响很大,可以说成是我的“第二故乡”吧。

 记:你对那个国家和那里的人有什么印象?

 秦:在我看来,英国人可以很落魄很穷,但他们不愿认输,拼到底。不过,那种“拼”和日本那种拼不一样,是一种内心的高傲。就像你听埃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前面都是带着泪的,在打败仗,但到最后,还是回到光彩的主题。


演出日程排到2016

 记:那为什么要离开英国?

 秦:当时也有过顾虑,毕竟我那时候在北方皇家音乐学院已经有了教职,而且伦敦总归是世界音乐的中心。我先打电话给我的经理人,问他行不行,他说没问题,现在都是用电邮沟通,无所谓你住在哪里。后来我去新加坡演出,国立大学音乐学院院长问我愿不愿意来,因为学校的条件非常好,我就动心了。我在北皇再教二十年也就是这个样子,学校不会因为我而改变。但是新加坡那里是个新学院,我可以做很多想做的事情。

 记:来到新加坡之后,似乎在亚洲特别是中国的演出越来越多了。

 秦:没错。从去年开始,中国的演出多了很多。你看北京国家大剧院一共就两、三个音乐厅,但一年的演出有五百多场,需求非常大。早些年很少回来中国演出的原因是他们的日程确定得太晚。有时候接到个电话问我三个月之后有没有空,那肯定不行。

 记:三个月就算很短了是吧。

 秦:是啊,我现在的演出日程已经排到二○一六年了。不过,最近几年内地的演艺中介运作越来越正规,对音乐家来说,也方便多了。不久前国家大剧院六周年庆,我和吕思清以及孙颖迪的“美杰三重奏”刚刚在那里演了一场。所以新加坡对我来说是十全十美的地方,不论到伦敦,到北京还是回澳洲父母身边,都不算太远。

古典音乐环境在改变

 记:但我也听过很多音乐家抱怨内地的观众“太吵”,比如台上演奏时台下照相或讲话等等。

 秦:曾经是这样,因为你不可能和西方古典音乐的观众比,我们没有那种传统,但现在情况在慢慢改变。现在我回去北京演出会非常紧张,因为我们知道内地观众的耳朵越来越刁了,而且很多人评论写得非常厉害的。(笑)

 记:我知道北京是有几个古典乐迷组织的。

 秦:是的,现在中国人生活好了,城市里面中产阶级多了,对于音乐会的需求也自然多起来。

 记:不过很大一个问题是硬件有了,软件跟不上。

 秦:是的,所以就需要有人实实在在做事情。我二○○○年前后回来中国演出的时候,发现很多乐团是没有乐季这个概念的,演出大多都是“堂会”性质,为了纪念什么或者慰问什么,大多是政府行为。不过,余隆他们从北京开始,一路到上海到广州,一个一个改变,现在很多乐团都有了自己的乐季,这是非常大的进步。

 记:而且现在学音乐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多人参与进来也是好事。

 秦:我现在任教的杨秀桃音乐学院,很多内地来的音乐学生。这一代人和我们那时候不一样,一方面他们面对的竞争压力比我们大,另一方面,如今这个信息沟通顺畅的时代也给他们的音乐学习带来不少方便。我当年在上海的时候,想学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用的是影印本,有很多错音,后来出了国,见到真正的版本,才发觉自己学错了这么多地方。而且,我们那时候不知道弓法啊指法啊都靠听录音硬听出来,但现在,你上Youtube,一看全有了。( 李梦撰文)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h0304lg2oty&width=500&height=375&auto=0

秦立巍演绎光影琴缘(海上钢琴师、美国往事、天堂电影院电影配乐)

欢迎古典视频公众号

每晚古典音乐会

古典音乐群开放加入,请联系微信179747611邀请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本公众号推荐图书书店

往期节目请点击以下链接:


提琴家:马友友丨马友友母亲卢雅文专访丨马友友的家教丨不愿别人称儿子为天才丨不要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丨“你们要好好保护他,尊重他的意见,让他自由。”弦和弓的故事丨马友友谈艺录丨那个“拯救”马友友的女人与他们不为人知的爱情丨音乐即哲学丨“我哪也不去,你在哪里,哪里就是我的家。”马友友和他的“一带一路”丨拒绝把音乐束之高阁丨不停探索才能越来越自信丨我的笑容是我的一部分丨吴彤谈友友丨他心胸开阔方才成就事业马友友第二的秦立巍谈艺录丨国内音乐学院的问题所在丨搞音乐不能都当独奏家丨中国独生子女都想拉独奏,做人上人丨古典音乐不要迎合观众学音乐=文化课差?丨看人类学博士马友友怎么说丨与乔布斯的友谊丨音乐的终极目的是用音乐语言去感染人,而绝非用艰深奇诡的技术去唬人大提琴家王健丨比音乐容易赚钱的行当多了,但学习音乐会让你理解别人心里的美好丨我不会记住他出了错在哪里,我会记住他是如何打动了我丨王健丨谈巴赫大提琴组曲丨它们成为我灵魂的避难所丨中国表演者已与西方最伟大的名字并列重要经验丨大提琴家王健谈父亲如何教他拉琴丨什么才是高深的音乐丨艺术家的价值在于有自己的东西在里面丨艺术是帮助我们理解感性的手段

海菲兹丨谈拉琴丨我从来不相信苦练,一个人如果要花很大的力气才能把一个曲子拉成形,这就说明他正在把这首乐曲判处死刑郑延益丨海菲兹了不起的几个原因丨能真正在琴上随心所欲的大师丨他的技巧永远从属于音乐丨“听众是来听我演奏音乐的,不是来看我笑的。”每晚古典单曲丨海菲兹、奥伊斯特拉赫、帕尔曼演绎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郑延益丨纪念胡贝尔曼丨每一位乐迷都应该听听这位怪杰,小提琴真奇妙小提琴家克莱默丨艺术和名气从来不是一回事丨跨界就像毒药丨演奏家们都应投身室内乐丨真爱音乐,就该远离媒体宣传攻势丨谈挑选曲目的原则小提琴教育大师林耀基专访丨他的成功的最大的启迪是什么?“明白音乐比金钱高得多,当我年纪大了走不动路,音乐还在我们脑子里面神游。”

杜普蕾:狂恋大提琴【纪录】《怀念杜普蕾》(中文字幕)【古典音乐会视频】杜普雷与鳟鱼五重奏【Du Pré专题】杰奎琳·杜普蕾演绎门德尔松《D大调无词歌》(op.109)【追忆】大提琴家韦伯:这不是我眼中的杜普蕾【书评】成庆:杜普蕾的生死爱乐【经典】杜普蕾:埃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Op. 85)【录音】杜普蕾:德沃夏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B. 191 Op. 104)【古典音乐资料】整理杜普蕾和她在EMI的录音目录【录音】杜普蕾《EMI录音全纪录》(17C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