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重人格的肖邦丨他是15岁男孩子和一个少女的合成体吗?
所有年龄的妇女都崇拜他,而男人则珍视和尊敬他。肖邦一直是一个神秘、遮掩、不可侵犯的人,他一生都是如此。他在自己周围树起了高高的城堡,来保护他日益恶化的生理健康和备受折磨的心魂。他从未真正向任何人袒露过自己的内心。他渴望伴侣但不信任任何人,只有寻求孤独。——题记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h0128klteep&width=500&height=375&auto=0阿格里奇演奏肖邦第二号谐谑曲
降b小调,Op.31,作于1837年,这是4首中最著名者,献给费斯登西斯丁伯爵之女。由急板半音量柔声的第一主题第一乐句开始,封·隆兹认为这是质问。然后是轻快与优美,然后“沉迷于思念、诧异与憧憬”,终结部有力而又热情。
两重人格的肖邦
第一部分
每当听到肖邦的钢琴曲,我便会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假如肖邦不去巴黎呢?
肖邦是19世纪最伟大、最具革新精神的钢琴家。而肖邦的主要成就是在巴黎得以完成,甚至他的爱情传说,也得益于巴黎,否则他不大可能遇到乔治·桑的。因此,肖邦去了巴黎,是他的造化和幸运。——延伸阅读:1、《肖邦在巴黎》前言;2、肖邦最后的巴黎音乐会曲目;3、巴黎音乐城记;4、柏林爱乐十二把大提琴演绎《花都巴黎》、《在巴黎的桥下》;5、纪念冼星海丨在巴黎学音乐以及指挥贝多芬的故事。
一个人与一个城市的关系,是有缘的。选择对了适合自己的,就算是选择了幸运。1831年9月,肖邦在巴黎刚一落脚,他就马上意识到,他来到了世界的文化与音乐之都。这座城市充满了音乐,有最好的歌剧和歌手,管弦乐队和音乐会,钢琴家和独奏。他为之亢奋。相比之下,就连维也纳这样的地方甚至都成了落后地区。
肖邦到巴黎适逢其时。从18世纪后期,新的财富使中产阶级日益扩大,每个自尊的富裕法国中产阶级家庭都必须有一台“现代”的普勒耶尔或埃拉德钢琴。而且,18世纪初期,欧洲各国的首都拥有的音乐杂志比今天要多。画家德拉克洛瓦也创作音乐,他在一则日记中宣称,音乐要优越于文学:“音乐是想象的奢侈品”。
德拉克罗瓦的肖邦画像
整个欧洲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在持续增长,考虑到当时的技术和通讯上的限制,新音乐乐谱的发表和流通速度快得惊人。肖邦来到巴黎就进入了这样一个高级的音乐环境中。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s0158ryixao&width=500&height=375&auto=0伯恩斯坦指挥格什温《一个美国人在巴黎》
巴黎当时有比肖邦大一岁的门德尔松,也有比肖邦小一岁的李斯特,还有爱尔兰钢琴家奥斯伯恩,法国钢琴家斯塔玛蒂,画家德拉克洛瓦,还有大作曲家柏辽兹等;所有这些年轻音乐家都是杰出的天才,这些个宝贝聚在一起简直是珠光璀璨。
这是作者在巴黎生活中美妙和艰辛的记录,他花了整整四年时间,走访了巴黎音乐家的故居,寻找着伟大音乐家模糊不清的足迹。德彪西,拉威尔,保罗·杜卡,乔治·格什温,柏辽兹,福列,萨蒂,圣桑,夏尔·古诺,戴留斯,弗兰克,门德尔松,乔治·爱乃斯库,马斯奈,李斯特,多尼采蒂,米约,比才,莫扎特,科普兰,肖松,丹第,奥芬巴赫,托马斯,罗西尼,威尔第,瓦格纳,普罗科菲耶夫,拉赫玛尼诺夫,斯克里亚宾,肖邦,梅西安,布列兹,还有冼星海。这些名字现在个个如日中天,可是当初他们来到巴黎,这个曾经的世界艺术之都,经历了我们这些读者难以想象的艰难曲折。作者用充满爱戴的语言,记录了他们的生命之旅。当然,这部书让读者了解在艺术辉煌的另一面,也有艺术的不幸。人生就是这样,展示给别人的总是欢笑,留给自己的却是眼泪。作者写出了他们的欢笑,更重要的是也写出了他们的眼泪。
不能不为之惊叹:这么多天才同时出现在一个时代,一座城市,史无前例。他们都诞生在1803年至1813年之间,他们不仅奇妙地聚集在一个地方,居然还神奇地成了朋友。这是因为巴黎的风俗,让他们这些天才养成了在巴黎咖啡馆聚会,一起吃晚餐的习惯,而且往往吃到很晚。
本书介绍了十九世纪最具才华的音乐家肖邦在一个浪漫主义时代中闪光的生活故事。他在巴黎生活了十八年,那几乎是他短暂一生的一半时光,他以其非凡的天赋闪耀在众多群星的中央。这些天才构成了一个时代——雨果、巴尔扎克、司汤达、德拉克罗瓦、李斯特、柏辽兹,当然还有乔治桑—— 一个富有反叛精神的女作家,她成为肖邦的情人和保护者。本书作者以丰富的想像力和洞察力,广泛吸收日记、回忆录、通信等素材,描绘了作曲家在巴黎的爱情生活和创作历程,揭示了肖邦与乔治桑深刻的内心世界和曲折的爱情体验。
据载,1830年初期的巴黎,既是浪漫主义音乐家的磁石,也是作家神往的地方。海因里希·海涅,年轻的德国诗人,自我流放到巴黎。波兰诗人密茨凯维支在华沙的“十一月起义”失败后,选择巴黎作为流亡地。他们与众多的音乐家法国作家(如雨果、巴尔扎克和拉马丁)迅速建立了联系。这是文化的“共产国际”。那也是伟大的哲学思想复苏的时代。德国哲学家叔本华,那时四十多岁;他的著作对死亡与性经验的形而上学进行了沉思。瓦格纳对叔本华的著作一直很虔诚。比肖邦小三岁的丹麦哲学家克尔恺郭尔,把关于生活各方面的伦理和审美思想系统化,在智力上与浪漫主义时代调和一致。另一位有巨大影响的哲学家黑格尔,他非常熟悉巴黎,声称音乐是“原型的浪漫艺术”。这一切,都在影响着肖邦,让他受益匪浅。
波兰肖邦公园里的肖邦雕塑
第二部分
肖邦的成就要归功于他的艺术天才,极其幸运的机遇,巨大的个人魅力和外表,细腻优雅的风度,作为音乐家的极端自信(这种自信始终能克服住他的天生的不安全感和自我怀疑),钢铁一般的意志,艰苦的工作,自律,和在“陌生环境中经管自己生活时商人般的才干”。所有年龄的妇女都崇拜他,而男人则珍视和尊敬他。肖邦一直是一个神秘、遮掩、不可侵犯的人,他一生都是如此。他在自己周围树起了高高的城堡,来保护他日益恶化的生理健康和备受折磨的心魂。他从未真正向任何人袒露过自己的内心。他渴望伴侣但不信任任何人,只有寻求孤独。
他在给泰厄斯·怀奥钦科夫斯基的信中抱怨地说:“你不会相信我多么悲哀,我没有一个人可以在他面前大声地哭出来。你知道我多么容易和人熟悉起来,你知道我多么喜欢有人陪伴……但是我深深陷在这样的人际关系中……没有人,没有我可以与之叹息的人。那就是为什么我痛苦,你不会相信我是怎样寻求解脱的,那就是孤独……这样就没有人能整天事先不通知地造访我,没有人能随便逼迫我和他闲聊……甚至在我写信给你的时候,门铃一直在响,真是难以忍受。”
肖邦有两重人格:一种是隐秘的波兰人性格,以外在的温暖而可爱,面向那些他感觉亲切的人;另一重性格是公共的,无可挑剔的礼貌,但却冷淡而疏远。他典型的精神压抑情绪摇摆不定,让他苦不堪言,其激烈的程度就和他在一首曲子里从大调滑到小调,然后又滑回去一样,更别提调门的转换了。我们分析肖邦的音乐富有两种魅力:“不可预期性和神秘性”,而这往往出乎听众的预料之外。文如其人,音乐也如其人吧?
他以前一个学生回忆说,他不止一次看见肖邦的头发立了起来,像狗的颈毛一样。而在极度压抑沮丧之时,他会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好几天,轻声地啜泣。肖邦憎恨孤独,总想让人围绕着他。即使晚上不演出在家里,他也总是希望至少有一个朋友陪伴左右。当愤怒袭来时,他会砸碎椅子,折断铅笔。有人说,肖邦是一个15岁的男孩子和一个少女的合成体。
肖邦非常讲究穿戴,通常穿合体的黑色及膝的礼服大衣,扣子扣到脖子,或是敞着打领结——按照当时的说法,他是个“时髦的人”。属于着装炫耀一类。肖邦的双排纽扣长外套是用黑色、灰色、淡紫色或高贵的蓝色剪裁的。他的衬衫是白亚麻布的,在花花公子们竞相以多种颜色、图案古怪的背心和黄白色的手套互相比美时,肖邦选择了“黑色、适中的背心,带有很少的、不刺眼的图案,非常优雅”。在所有颜色中,他只选了纯洁的白色手套,在家里作曲时,肖邦喜欢穿本色的细平纹布衬衫,带有珠母纽扣。他对鞋子也很讲究,经常光顾布朗和谢兹·拉普先生商店,为他的小脚定做了鞋子,生产那种罩光的靴子。肖邦对“好肥皂”“香水”非常在意。
第三部分
李斯特写道:“他的姿势和风度中如此明显地透露出他受过良好的教养,以至人们都待他如王子。”
钢琴王子,这是个多么尊贵的称呼,不像现在,不管你什么出身,什么资质,你从国外回来演奏,就会被冠之“钢琴王子”之称,海报漫天。真正的王子是要有修养,有贵族气的,这在举手投足间显露无遗。我们今天弹奏肖邦的作品,不仅要弹准不出错音,从技术上领会,更要学习肖邦的安静性格,耐得住孤独,并在孤独中寻找音乐精华的能力,当然也包括学习肖邦的外在仪表,生活习性等。而肖邦的讲究,还外延至房间:他的房间摆满鲜花,每天都要更换。他喜欢那种紫色的花,紫罗兰之类。他的靴子更加考究,一定要那种亮皮的,而且是专门鞋店的专门鞋匠订制。总之,肖邦是个细腻的人,是个很讲究的人,对生活质量有要求且一丝不苟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李云迪最接近肖邦,因为他也属对生活要求精细精致类。他能够获得肖邦大奖,与此也不无关系吧。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c0017as7vo2&width=500&height=375&auto=0李云迪演奏肖邦《降D大调前奏曲“雨滴”》
No. 15 in D-Flat Major "Raindrop"
有人说肖邦是个天生的喜剧家、讽刺家,与莫扎特一样是个模仿能手。也有人说,除了死亡,肖邦最害怕的是情感的承诺。他从来不对直系家属以外的任何人做出完全的承诺。还有人猜想肖邦始终不结婚,在其所有的可能中,最有可能的是他没有性欲。尽管他非常好色。
其实,人们对肖邦的评说只是一个角度,一个侧面,而不是全部。因为肖邦是最值得后人去研究的音乐家,正像他的钢琴作品是最值得弹奏的,无论你喜欢与否,你都将无法躲避,因为他的钢琴曲已经灌满南北城市中新的音乐厅,以及每一个崇尚高贵的角落。
往期肖邦:1、钱仁康译文丨肖邦的叙事曲的诗意解读丨第一首丨如能熟悉肖邦灵感的来源,正确地理解和解释这些作品中任何一首的创作实践就很容易了;2、傅雷译丨傅聪老师杰维埃基丨关于表达肖邦作品的一些感想丨“在肖邦作品中,没有一个小节没有音乐,没有一个小句只求效果或卖弄技巧。” 3、每年“七夕”肖邦都会来这里丨诺昂时期的肖邦心理与其创作丨他的代表作中三分之二都是在诺昂完成的,诺昂是他生命绽放之地,是一次新生;4、肖邦最后的巴黎音乐会曲目丨肖邦的音乐及其与乔治·桑的情缘丨她曾向友人倾吐道:“他病的太重了,以致他的爱只能是柏拉图式的。” 5、高贵的肖邦丨“他的音乐引领人们向内心不熟悉的地方去旅行,向音乐启示的新一心路探寻。至今魅力不减,感动着无数的人。” 6、那个时代最骄傲最富于诗意的灵魂丨肖邦《c小调夜曲》丨夜曲的起源及其与小夜曲的区别;7、音乐短札丨《肖邦在巴黎》前言丨既然他“通过音乐向世界表达了他想诉说的一切”,为何我们对这个人知道的还那么少? 8、焦元溥对话傅聪丨你能想象肖邦承受的痛苦吗丨早期肖邦是李后主丨后期的意境变成李商隐了;9、对肖邦留下的唯一一张照片的心理学分析丨附《肖邦传》作者加沃蒂的文字说明;10、于润洋丨悲情肖邦丨他的苦难和幸福都深深扎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中……
肖邦的巴黎墓地
刘元举作品推荐
欢迎关注古典视频公众号
每晚古典音乐会
加入古典群请联系微信17098908309
音乐会门票转让群开放
点击阅读原文,查阅公众号的推荐阅读书单
作曲家:电影中的莫扎特丨让子弹飞丨走出非洲丨莫扎特完成的天鹅之歌丨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丨【分析】莫扎特《安魂曲》详细分析丨【城市】莫扎特在维也纳丨【纪念】卡尔•巴特:论莫扎特的自由——莫扎特诞辰260周年!丨陈丹青论莫扎特丨不强迫自己孩子听莫扎特丨《陈丹青音乐笔记》选读丨霍洛维茨之死丨【简论】莫扎特《安魂曲》“痛哭之日”的创作特点丨【视频】莫扎特声乐作品音乐会丨【视频】莫扎特歌剧《魔笛》丨看“灵魂属于贝多芬”的舒伯特的公众号多久更新一次?丨朱晓玫演绎舒伯特四手联弹(钢琴二重奏)丨【音乐与城市】贡布里希:舒伯特与他那个时代的维也纳丨【音乐资料】罗伯特·温特上音舒伯特讲座:第一讲:“舒伯特的维也纳”丨詹姆斯·列文的舒伯特《鳟鱼五重奏(D667)》丨夸斯托夫的舒伯特《冬之旅》(Winterreise)丨【作品】舒伯特《菩提树》(D911:5)丨用音乐倾诉内心深处的温柔呢喃:舒伯特《降A大调即兴曲》丨男高音翁德里希丨自然地歌唱无需特殊技巧丨舒伯特《致音乐》丨莫扎特《魔笛》丨作曲家是如何创作的丨巴赫及其音乐对人的教化体现在哪些方面丨 音乐真的能够提高人的品格吗?崇高音乐就能使人心向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