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音乐论题丨 音乐真的能够提高人的品格吗?崇高音乐就能使人心向善吗?

2016-08-31 maestoso 每晚一张音乐CD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f0320pff7br&width=500&height=375&auto=0在战争废墟中用音乐绽放生命的叙利亚钢琴家

关于所谓的大学生的音乐修养

   乐为心生,音乐能对人的情绪、精神产生影响和波动,因为它本身是经过艺术加工后的人心境之真实反映和深刻表达。艺术美是美最集中体现,而音乐又是表达艺术美的最好途径之一。好音乐给人的感官以美妙的刺激,同时其传达的思想以或柔美或激荡的旋律为载体直达人心,引起共鸣。使人获得感官与精神的双重享受和艺术熏陶。现在很多大学纷纷推行所谓提高当代大学生艺术素养,其中就包括音乐修养。某学者曾以“音乐艺术的德育效应”为题,提出音乐能“激发人内心的情感,泽润人的精神境界,塑造高尚的品格和情操云云,要重视开发音乐的德育效应”。

   音乐真的能够提高人的品格吗?崇高音乐就能使人心向善吗?一派胡言!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l0316g9pgo3&width=500&height=375&auto=0《钢琴家》:一个波兰犹太人的冒险逃亡

   如果音乐能够净化人的心灵,促使人去追求真善美,那么音乐素养极高的德国纳粹为什么要对犹太人大开杀戒?德国是世界的音乐之乡,大多数德国人都拥有较高的音乐素养,二战时期的德国纳粹军官很多都是忠实的古典音乐迷,希特勒本人就非常喜欢贝多芬和瓦格纳的音乐。但他们令人发指的暴行证明音乐被没有剔除掉他们本性中的恶。

   邓双林在一篇文章中提到“音乐中不存在道德担保”,文中他就以法西斯德国为例详尽地分析论证了自己的观点。音乐能激起人感情的强烈波动,鼓舞人心或是鼓动并放大人的欲念,前者可能是积极的,比如失落之时,慷慨激昂的音乐能振奋人心;而后者甚至是消极的,仍以纳粹为例,“纳粹时期德国的报纸常有这类报道:晚上德国飞行员听了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英雄》)和《第五交响曲》(《命运》),第二天驾着战斗机向伦敦或莫斯科前线飞去便斗志昂扬,勇气倍增。”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0150txnct8&width=500&height=375&auto=0福特文格勒指挥《第九交响曲》

    音乐可以鼓励你去爱人,同样可以鼓动你去杀人。贝多芬创作的《第三交响曲》是美的、激动人心的,然而法西斯头目们用它去营造激荡的气氛,去鼓动士兵的征服欲,使它成为自己残酷统治服务。但音乐本身的魅力与性质在这样的行为中贬值了吗?不,它仍是美的体现。音乐仅仅能够捕捉到人性已存的中的善或恶,并缩小或放大它们,善念能在音乐中升华(善念通常都是在无形中进一步升华,不存在刻意而为)恶的倾向却不能被音乐所扼制。音乐提高的是人的艺术修养,而不是道德水准。想通过欣赏音乐提高个人道德的人无疑是愚蠢且可笑的!提倡这种做法的人更是可悲的!

欢迎关注古典视频公众号

每晚古典音乐会

古典音乐群开放加入,请联系微信179747611邀请

点击阅读原文,今天公众号推荐购买的音乐图书书店

往期节目请点击以下链接:

作曲家:【古典+爵士】摇摆巴赫音乐会“音乐”是人类喜乐之源丨哈农库特的巴赫宗教康塔塔《心与口》(BWV147)【研究】圣乐与灵性:论巴赫的宗教音乐【观点】富特温格勒评价巴赫的音乐【巴赫专家】不用眼睛看天堂:管风琴家瓦尔哈【访谈】邓泰山:巴赫会是我的最后一座高峰321巴赫生日快乐丨他的音乐使我感到愉快丨我们可以安静的吃草啦【小传】巴赫养成记(上)【小传】巴赫养成记(下)【历史】“巴赫是父亲,我们是孩子”:C.P.E巴赫论巴赫音乐的埋没与复兴丨看完《马太》后,黑格尔说:“从欣赏伟大巴赫作品中的全部价值,我们又一次体会到了这种天才般的坚定和博学。”【周末乐谈】巴赫与灵魂的虔诚【音乐资源】巴赫作品目录(改编自维瓦尔第的作品说明)【贝多芬专题】《f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Op.2 no.1 )分析音乐父亲节丨看贝多芬的父亲是如何培养贝多芬的音乐兴趣的【笔记】席夫讲座:贝多芬《f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Op.2 no.1 )每晚古典讲堂丨席夫讲解贝多芬丨上海大师班否定的浪漫旅程丨贝多芬与《英雄》丨他的作品唤起对无限的渴望丨打开通往不可能之域的冲动【贝多芬专辑】贝多芬晚期的音乐把听众变成了诠释家【研究】贝多芬的艺术歌曲哈农库特的天鹅之歌丨贝多芬的《命运》与“命运”无关?【比较】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六版本演绎比较【论文】严宝瑜:贝多芬在中国的接受史初探(一)【脑洞】王涛: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与德国民法典必看丨耳聋的贝多芬指挥《欢乐颂》的视频?【唱片】重听拉杜·鲁普的贝多芬【音乐研究】朗陶尔米:“论舒伯特与贝多芬” (摘自《傅雷家书》)【主题】保罗·亨利·朗论莫扎特(一)/杨燕迪译奥地利女钢琴家海布勒丨专为莫扎特而生丨她像操控木偶般演奏丨深知木偶的优雅与脆弱丨她不会刻意求新求变丨只是诚挚地面对内心之美。【视频】莫扎特《D小调安魂曲》【视频】莫扎特250周年萨尔茨堡节日庆典音乐会【作曲家专题】莫扎特的作品 :不象他的生活,而象他的灵魂【研究】论莫扎特:根据莫扎特书信(上)【研究】论莫扎特:根据莫扎特书信(下)莫扎特最大的贡献“教会了乐器歌唱”,聆听郎朗的《莫扎特》【版本】莫扎特《安魂曲》版本比较音乐父亲节丨看莫扎特的父亲是如何规划莫扎特的音乐教育的电影中的莫扎特丨让子弹飞丨走出非洲丨莫扎特完成的天鹅之歌丨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分析】莫扎特《安魂曲》详细分析【城市】莫扎特在维也纳【纪念】卡尔•巴特:论莫扎特的自由——莫扎特诞辰260周年!陈丹青论莫扎特丨不强迫自己孩子听莫扎特丨《陈丹青音乐笔记》选读丨霍洛维茨之死【简论】莫扎特《安魂曲》“痛哭之日”的创作特点【视频】莫扎特声乐作品音乐会【视频】莫扎特歌剧《魔笛》看“灵魂属于贝多芬”的舒伯特的公众号多久更新一次?朱晓玫演绎舒伯特四手联弹(钢琴二重奏)【音乐与城市】贡布里希:舒伯特与他那个时代的维也纳【音乐资料】罗伯特·温特上音舒伯特讲座:第一讲:“舒伯特的维也纳”詹姆斯·列文的舒伯特《鳟鱼五重奏(D667)》夸斯托夫的舒伯特《冬之旅》(Winterreise)【作品】舒伯特《菩提树》(D911:5)用音乐倾诉内心深处的温柔呢喃:舒伯特《降A大调即兴曲》男高音翁德里希丨自然地歌唱无需特殊技巧丨舒伯特《致音乐》丨莫扎特《魔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