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64:婚配中的自我预期!
一个上海土生土长的普通女生必然看不上一个在复旦或者交大毕业的外地男生,甚至看不上同样层次的上海男性土著。她们常年生活在这座一线城市,见过世面,知道什么样的生活才是自己想要的。但绝大多数人和自己的父辈都对所渴望的高质量生活无能为力。人最大的痛苦莫过于你看到了美好却够不着,于是,你会发疯一样去寻找能够得着的捷径。而且它会变成一种执念,不仅仅是当事人的执念,也会变成父辈的执念。读《国企职工的后代!》
我有一个亲戚无比的羡慕体制内的工作,因为他被生活毒打过,越发的渴望那份旱涝保收的稳定。正因为如此,当自己完全无望之后,就在儿女的婚配上面设置强制性的筛选门槛。只要是编制内的工作,哪怕其它方面差一点也行,凡是不是编制内的,再好也看不上,甚至会以非常决绝的态度去拆散。人的执念源于自我的匮乏,那种被自己看成是捷径的东西,恰好能够填满内心的窟窿——哪怕只是自己一厢情愿的想象,这种臆想中的填满也会让自己心甘情愿并获得极大的满足。
这里就引出一个问题:自我评价和自我预期。一个人的自我评价来源于周围的反馈,更来源于自我的经历——这种经历包括有形的社会实践和人际关系的互动,也包括无形的精神体验——不管是看过的电影,读过的书,听过关于别人的故事,总之,那种自我代入的精神体验会塑造自己的精神结构。精神体验和社会实践以及人际互动,彼此相互交织共同雕塑出这种独特的自我经历,并成为自我形成判断的依据——自卑、敏感又缺乏安全感的人,每一次感觉自己受到了伤害,或者遭受自认为的挫败之时,都会去一件一件回忆起自己经历过的所有不如意的挫败,然后对自己形成一个坚定的自我否定式的判断!
人的预期是以自我评价为基础的。预期指向的是诉求,而评价则是对自我的判断。为什么有些人会罔顾对自己的准确判断,却一味的强调自我的诉求呢?这是一个好问题!一个缺钱的人会高看自己的钱——同样是出一百块钱,他会认为自己的一百块钱比你的一百块钱要珍贵得多,因此,他也理所当然获得更多。虽然这种逻辑非常的奇葩,但现实中人的行为和观念就是这样运转的。你必须要理解这一点,才能理解生活中那些脑回路无比清奇的想法和让人匪夷所思的行为。缺爱的人则会觉得自己的感情、关注、在乎等方方面面都比你珍贵千万倍。譬如说,你为这个人付出的感情,在对方那里完全掀不起波澜,就如同光照进了黑洞一样。但对方给与你的任何关注、在乎,甚至只存在于对方的想象之中而不是行动中的付出,都会滋生出一种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了你,你只有加倍回报并满足其一切诉求才对得起倾注在你身上的这点只存在于想象中的付出。一个人越是缺什么,就会把自己的那点拥有看得无比珍贵。这种情况在现实中比比皆是。关键是,为什么会这样?!
人如果过于匮乏就不敢尝试,因为输不起!恰恰因为输不起,所以会瞻前顾后,既心生恐惧,又滋生焦虑,患得患失,左右为难。所以,人越是无力和匮乏,不足以凭借自己的能力追逐到自己渴望的东西,就会特别渴望存在一个懂自己的人。这个所谓的懂就是主动察觉到自己的尴尬处境,恰到好处的搭好台阶让自己下来,同时,主动支付成本去满足自己内心的各种隐蔽诉求,而且还要以一种求着自己接受的低姿态来照顾到自己的自尊心。这才是真正的“懂”!
也许你看到这里会忍不住骂一句:DS就是屁事多,贱人就是矫情。没办法,匮乏的人不相信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勇气获得自己渴望的一切,也清楚自己手上只有三瓜两枣,所以,自己手中仅有的三瓜两枣就会变得无比珍贵,只有你按照上面“懂”的步骤满足其所有的诉求,才愿意把自己心中那无比珍贵的三瓜两枣恩赐于你。可见,这种高溢价的珍贵并非现实中的价值提高——也就是说现实中,并不会因为你的一百块钱是你父亲用命换来的血汗钱它就比我刚才从地上捡到的那一百块钱更有购买力。但是,你会赋予你那一百块钱特殊的意义和特殊的价值,从而在你心中它就变得似乎能值一万块钱。事实上,它的这种珍贵和溢价只存在于你的感觉之中,并不存在于现实之中。除非,现实中有人自愿用一万块钱的东西来换你的那一百块钱。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不会愿意这样做,如果你见到任何人都强行要求别人拿一万块钱的东西去换你心中无比珍贵的一百块钱,在外人看来,这种行为就和抢劫和勒索没什么区别!
如果你习惯了这种价值判断,并以这样的价值判断去参与现实中的交易。估计除了骗子没有人愿意跟你做这样的交易。骗子为什么愿意呢?骗子会主动迎合你,你说你的一百块钱值多少就是多少,因为骗子根本就不打算拿一万块钱的东西给你,他的目的就是冲着你这一百块钱而来的!这正是为什么条件不太好又缺爱的女生往往很难与适合自己的正常男生形成匹配,反而会不断的被各种渣男收割的原因。
一个女生如果错过了她认为特别适合自己的人,在以后的岁月中,她在筛选对象的时候必然会要求各方面都不能低于当时的那个人。然而,她会主动忽略当时的那个人选择自己是因为自己处在巅峰时期,而且那个人可能经历太少,还没什么经验。所以,她会一直等待着那个各方面都全面碾压曾经的那个人的男人出现。不要总是拿女生的状况举例,也拿男生的这种特性举例吧:一个人因为误打误撞的原因,撞上了风口,被曾经的上司或者同学拉去做了创业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事实上,对方一时半会找不到更合适的人,这一块需要有个人先顶着,于是就叫了他去。也许搞了一会儿就搞砸了,大家的能力都不够,也没有经验。但是,这个人从此之后就会开始端着。或许在没有这个创业经历之前,自己就只是一个连五个人的小组都没有带过的底层员工。经过这种自以为是的镀金之后,开始以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自居,并且按照这个标准去找新的岗位。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只能长期失业!
有的时候,大家会指责那些可怜人无法分清想象和事实,总是把自己的诉求和自我的价值混为一谈。这些人之所以会掉进自己编织的美丽陷阱,恰恰是源于他们本身的无能为力!一个特别崇尚自由,喜欢随性而为的人,恰恰源于自己缺乏自制力,并且各方面都达不到正常标准。所以才特别的讨厌规则和自律。因为这些会凸显出自己的无能为力!所有的诉求都源于自身的状况,一个自身越糟糕的人对外界的要求就越多——不接受反驳!严于律己的人可以严于律人也可以宽以待人,但是,能够不断的原谅和纵容自己的人,压根就无法约束自己,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别人也这样!因为骨子里很讨厌自己这种无力和失控的状态,甚至充满了隐蔽的自我嫌弃。如果在对方身上看到自己嫌弃的影子,这种对自我的讨厌就会放大投射到对方身上,从而会更加的讨厌对方。所以,双标是弱者的必然!
知道自身条件差的人,非常清楚要找条件好的人来解决问题并满足自己的诉求,然而,绝对不能容忍对方也提出对等的要求。因为自己没有,也做不到!我知道我做不到,所以你必须要做到,否则谁来帮我做到?我知道自己不行,但你必须行,否则谁来达成我的心愿呢?我虽然没有,但你必须要有呀!我就是因为自己无能为力,才想找你来解决我的问题,如果你也不能解决,我要你干什么?!这些都是没有说出口,但确实隐蔽在自我感觉弱小的一方的心中无法明言的核心诉求。
总而言之,现实生活中的相互匹配是基于自我预期,而不是基于自我评价。但自我预期往往会夹杂着太多别的成分,最终变成了我认为我的这一百块钱可以换一万的东西,但你却认为它只值一百!所以,这样的匹配是永远达不成的。
在企业管理中,比薪酬管理更要命的是预期管理。因为人的预期是波动的:早上去赶公交的人,如果没有赶上趟,只要能上车就满足了。而上了车站在门边的人的预期是能站在里面有个扶手的地方。在站座位边有扶手的人的预期是能有个坐。而有坐的人的预期是能坐在靠窗的位置。坐在靠窗位置的人的预期是能够像窗外坐在私家车里的人那样自己开车上班… 所以,凡是需要进行合作的两两匹配,关键点还不是彼此的条件是否吻合,而是彼此的预期能够恰好达到一个平衡。即便条件高度匹配的两个人,只要预期不一致,就无法匹配,后续的合作,以及围绕这种相互配合而产生的一切都无从谈起。
《打击彩礼没有用,引进外国女性才有用!》出乎意料的引起轩然大波。事实上,它只是从社会政策的层面去阐述接下来可能采取的措施。一旦形成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措施的力度就会非常大,而不仅仅局限于之前的那种自发式试点行为。这就好比我们两年多前预测的治疆方案——《C12:务必要振兴建设兵团!》,现实中果然按照这种预期的思路在弄,你就看到了一旦形成政策之后,这种力度有多大。那些往昔的各种障碍性问题都在重投入下被一一解决。
周围相对贫穷一点的国家的单身年轻女性未必就是低素质的人口。就如同改革开放刚开始的时候,各方面条件真的比较差的女性反而受思维和心态的惯性的影响不会想去嫁给外国人。当时特别热衷于出国的都是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毕业生,热衷于嫁给外国人的中国女性都是受过教育的知识女性。她们开了眼界,有了见识和文化,自我预期才会提高,才会去追求过好日子,主动嫁到更发达和富裕的国家。
依稀记得当年有个黑人留学生对我说,他今年换了6个女朋友。我当时上大一,还是个雏,什么都不懂。怎么都想不通,他一个黑不溜秋,成绩也比我们差一大截的人,为什么就能把那些心高气傲的女生搞到手,更可气的是那些女生还是自愿的,并以此为荣。我承认,但是我也与其他人一样愤愤不平。后来才能理解这些女生的心理:恰如孙中山当年所言,他一个中国的博士还不如一个日本的妓女更受人待见。那是因为他背后的国家太差——国家就像行业,个体就像行业中的企业,如果你所属的行业的综合回报率很低,你即便作为行业中的龙头也是不值钱的!反过来,如果你的行业很劲爆,哪怕你只是新入行的菜鸟,你的收入也比那些不景气的行业中的资深人员高得多!互联网行业的应届毕业生起步就一万多,要知道有些传统行业中工作多年的资深人员也就这么多。就个人贡献和能力而言,前者肯定没法跟后者比,但收入所带来的生活质量确实存在巨大的差异。
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会不断的抬高置身其中的个体在外人那里的价值评估。这在内部不容易被察觉,但在外部会表现的非常明显。对于一个战乱的国家的人员而言,获得一份温饱和安定就是莫大的幸福,人类总是通过痛苦去感受幸福,通过失去去感受拥有。因此,对于她们而言,这种自我预期是非常低的,这种自我预期低并非指她们本身很差劲,而是她们的国家与我们的国家两相比较所形成的巨大落差,而且这种落差会通过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反馈出来。因此,在她们看来就并不是心不甘情不愿的低就,甚至会变成高配。曾经有北大毕业的高材生嫁到德国,成为一个维修工的妻子,但她认为自己过得很幸福。因为当时的欧洲与中国的落差非常巨大,我们社会的精英所能够得着的生活水平或许还不如人家一个最普通的人所能享受得到的物质和精神条件。在《国富论》的序言的最后一段,亚丹斯密写到:社会分工协作的复杂度更高也更重复的社会,它的乞丐所能享受得到的东西,在更低一个层级的社会中,那些酋长也未必能享受得到!
如果说30年前中国的高材生主动嫁到美国和欧洲,哪怕放弃平生所学做一份再普通不过的工作也能获得幸福。那么,今天还这样做的人肯定是昏了头。至于嫁给海外的优秀男性,这种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比在国内与同类竞争国内的优秀男性要困难的多。因为那是与全世界优秀的女性竞争——也许还包括男性!除此之外,还需要跨越文化的障碍——文化的障碍可不仅仅是语言,是从最底层开始的生存策略、价值观、心态和思维方式。这种鸿沟会成为竞争中的天然障碍。
但是,让国内淤积在大城市的女性降低自己的预期去迁就自己完全看不上的男同胞,这不仅是无比残忍的事,而且是真正的不尊重和歧视。所以,许多事情总是那么无奈,它也不是个人的原因造成的,而是时代变迁的结果。用伟大的喜剧演员川普的一句话来表述最为贴切:这或许就是人生吧!
研习《结构学》,加入觉悟社:付费和不公开内容都有,每天20块,还能挣回来,下注标的获取需满足条件及时查看更新。找入口去公众号发消息:觉悟社
获取《结构学》发消息:觉悟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