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著推荐| 庞加光《汉语认知句法学研究》
本书从汉语词类、虚词和基本句式三个方而出发,试图遵循语言能力反映人类普遍认知能力的基本理念,对汉语语法系统做出符合语言事实的认知结构假设,并揭示其与具身体验的关联性。汉语的基本词类可描写为不同的显影方式,受制于语法构式,因而不是语法系统的基础成分;跨域投射和主体化是实词虚化的两个途径,虚词和实词并不是对立的两个范畴;汉语句式是对源自身体经验的认知结构的编码,具有独立的句法地位。
序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语言研究的两种模型
1.1.1 数符运算模型
1.1.2 具身认知模型
1.2 作为数符运算的语法
1.3 作为动态范畴化网络的语法
1.3.1 具身认知模型下的语言系统
1.3.2 词类-构式动态范畴化网络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认知语义学
2.1 百科知识观
2.2 概念观照
2.3 概念合成
2.3.1 常规的概念合成
2.3.2 非常规的概念合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汉语词类研究
3.1 基本词类的认知本质
3.1.1 Givón(1984)的词类概念分析
3.1.2 Wierzbicka(1988)的名词和形容词概念分析
3.1.3 作为认知操作的名词和动词
3.2 认知句法学视角下的范畴误配
3.2.1 范畴误配
3.2.2 误配短语的重新范畴化
3.2.3 词类活用与词类的地位
3.3 汉语形容词与形容词谓语
3.3.1 程度级阶的参照与锚定
3.3.2 辖区调节与状态形容词作谓语
3.3.3 形容词谓语的方位性特征
3.4 方位词与方位谓语
3.4.1 方位词的句法性质
3.4.2 方位谓语的概念分析
3.4.3 英汉方位谓语的概念差异与汉语空间认知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汉语虚词研究
4.1 虚化动词“进行”
4.1.1 “进行”的概念结构
4.1.2 概念结构的多重协调
4.1.3 “进行”的虚拟性特征
4.2 虚化动词“有” 944.2.1 “有2”是标记焦点的动词吗?
4.2.2 主体性和主体化
4.2.3 “有”的客体观照和主体观照
4.2.4 “有2”的句法性质
4.3 虚实兼具现象的网络模型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汉语句式研究
5.1 汉语被动句
5.1.1 控制循环模型与被动句
5.1.2 控制构型与协调
5.1.3 零主语被动句与“被自杀”句式
5.1.4 “被”的句法性质
5.2 名词谓语句
5.2.1 谓语NP的重新范畴化
5.2.2 谓语NP的概念功能分析
5.2.3 作为构式网络的名词谓语句
5.3 “NP了”句式
5.3.1 “NP了”构式的概念描写
5.3.2 “NP了”构式中的NP 1445.3.3 专属于“NP了”构式的范畴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索引
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简介
购买本书方法:长按上方二维码,即可进入语言学通讯外文书店购买。发票请务必自行在地址栏下方的留言处备注抬头,税号和接收电子发票的个人email
该书是在认知语言学的大背景下对汉语语法的理论研究,主要涉及汉语词类、虚词及虚化和汉语句式三方面的不同句法现象,试图为其心理表征与认知加工做出符合心理现实的理论分析。
该著作是开展汉语认知句法学研究的一个可供借鉴的尝试,书中讨论的词类现象、实词虚化和句式等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与探索,也为认知学者如何看待汉语语法以及进行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思路与解决方案。
——南京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袁周敏
庞加光
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外国语学院语言认知与行为研究所副所长。2002年任教于西安交通大学,2014年于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在2012-2017年间两次赴美国匹兹堡大学访学。
学术简历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2项、省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项、校社科基金项目2项,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7项及校级项目多项;在《当代语言学》、《现代外语》、《语言教学与研究》、《外语教学》等语言学类CSSCI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他发表或宣读学术研究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
研究方向
认知语言学,认知句法学,理论语言学;基本论元结构、汉语虚词、句法与词类研究;数据驱动下的语言研究,基于使用的语言研究。
语言学著作推荐
翻译学著作推荐
文学著作推荐
我们优先推广免费的学术研修,讲座和会议。收费会议的会讯推广需要给公众号劳务费,敬请理解和支持!谢谢
更多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