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战疫中的课程思考27|沈晓敏:疫情中的真实性学习

声明:转载请注明出处

战疫即战役

课程系所同仁憾不能驰援前线

愿以系列《战疫中的课程思考》

战疫护教

从我做起

勿忘课程教学的初心



今天,与您分享课程所沈晓敏教授的

《疫情中的真实性学习》。

特殊时期,

如何通过生活情境来设计课程和教学?

欢迎大家转发、提问和留言评论。


明天,刘钧燕博士的战疫思考《竞争还是合作:疫情引发的影子教育学校教育关系的思考》,也将与大家见面,敬请持续关注。课程所愿抛砖引玉,汇聚大家的力量,一起为学生、为国家、为未来努力!



疫情中的真实性学习 

文/沈晓敏

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持续二个月,不停学的停课不知何时结束,在这段时间,作为教育研究者,我想的更多的是,如何通过这个疫情来弥补我们缺失的教育。


疫情的发生和蔓延让我们看到国人科学素养、公共卫生意识、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能力的不足。我们正好可以利用这停课的时机,来弥补正规教育在这方面的缺失,让孩子在当下所处的这个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如何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如何保护自己同时又善待他人,以及学习如何辨别信息真伪,如何履行公民权利和义务。同时,在这样的学习中,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并澄清价值观


这些年基础教育一直在提倡真实性学习、情境教育,深度学习,还有生活德育等等,希望以此来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的公民素养。教育者正好可以利用现在的机会,来进行真正的实
当下的疫情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进行真实性学习的生活情境,这个情境生动、复杂、而且惊心动魄,折射着人性的光辉和幽暗,揭开了我们过去没有看见或被我们忽视的事物间的因果联系,让我们体会到与己不相关的人其实都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

复杂的真实情境,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和高阶思维,实现知识向真实生活问题的迁移。当他们将来再遇到类似的或新的复杂问题,他们能够站在更多角度,做更多的考量,洞察事物发展的可能性,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那么如何利用疫情开展真实性学习呢?我想到这次疫情有两个使用频率特别高的词:口罩、隔离,它们影响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我围绕这两个词,设想了两个学习主题。


口罩

口罩现在成了我们每个人的刚需,假如以口罩为主题,将疫情中发生的各种相关的现象和事件整理成学习材料,设计一些合适的议题和学习任务,那么,可以发生什么样的学习呢


假如教师足够尊重、信任学生,在合适的时候提供学习支架,支持他们质疑和探究,学生必会有各种奇思妙想和学习活动生成出来。比如:

  1. 每户人家都应该储备一些口罩,一旦病毒来袭,每个人马上都有口罩戴,这样可以及时阻断病毒传播。至于人均储备多少个比较合理,还需要科学论证。

  2. 口罩应该成为重要的战略物资,每个城市都要增加储备量,以免病毒来袭,搞得措手不及。

  3. 为节约口罩资源,同时减少口罩的废弃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戴口罩的规定还可以改进;口罩的形状、材质和构造最好能设计得更舒适、服帖,而且容易处理。

  4. 为有效提高口罩产量,口罩的生产方式还可以改进;口罩的供应和分配可以做得更加公平而有效……

学生们围绕自己和同学的提案而展开辩论



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可行,为了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得更加清楚,更有说服力,以争取更多人的支持,他们就要去学习各种学科知识和技能。这就是我们提倡的基于情境的真实性学习,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有了这样的教与学,等这些孩子长大,成为社会的建设者、管理者,甚至国家的领导人,他们就会用更智慧的方式有效地应对疫情


详见沈晓敏教授的另一篇战疫思考《以口罩为主题的跨学科学习》


隔离


我们还可以围绕“隔离”来设计课程和教学。比如,让孩子们去比较评价各种隔离措施,思考为什么有些隔离措施没有有效地阻挡病毒传播,为什么有些最初被叫好的硬核的隔离措施遭到了批评,甚至可以比较古今中外的隔离措施,探究它们有何不同、因何不同,有什么经验教训。孩子们可以由此对人性、对社会,对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关系,有更深刻而全面的认识。基于这种认识,未来他们那一代人,也许可以创造更有效、更人性化的病毒防御方式


疫情是一份活生生的教材,它“写”着学校课本里没有、但对于孩子们的未来非常用有的知识和道理。它将学生置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迫使”他们去思考、探究、参与讨论和解决问题。我们应该好好挖掘它的教育价值,去创新课程教学和教材,去做平时我们想做而没有做的教育

当然,要让这份教材产生好的教育效果,需要更专业的研究。所以疫情不仅给中小学老师提供了宝贵的教材,也给我们研究者带来真实的有价值的研究课题以及教育研究的实验场。



相关视频讲授 






本文内容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官微

本文动图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官微

特此致谢!



END



《战疫中的课程思考》专题音频

已在学习强国&喜马拉雅网络平台上线。专业的内容,专业的主播,我们和您一起思考课程,战疫护教!点击“阅读原文”聆听学习强国音频,扫描海报二维码听喜马拉雅音频分享。  





往期回顾(点击文字跳转)

01 崔允漷:从“几乎全民不会戴口罩”想到的……

02 刘良华:在家学习与在校学习的互动与边界

03 杨晓哲:技术不如你的设计和选择重要

04 朱伟强:停课不停学,学校课程实施怎么做?05 崔允漷:教了至少15年的“勤洗手”,为何......

06 周勇:一九二零年代的中国课程改革

07 吴刚平:教学材料与教学内容的联系和区别08 高德胜:如何面对痛苦,教育不能回避的课题09 沈晓敏:以口罩为主题的跨学科学习
10 吴刚平:抗疫大事件的教学单元设计思

11 杨九诠:对日本所捐防疫物资古诗文赠言的课程学考察(上)

12 杨九诠:对日本所捐防疫物资古诗文赠言的课程学考察(下)

13 徐斌艳:开发真实场域中的课程资源14 王小明:在线教学不能偏离教学的“初心”15 王哲:从认知负荷的角度看如何提高网上教学效能
16 杨向东:素养测评的基本逻辑17 崔允漷:混合学习首先要从方案变革做起——由“停课不停学≠在线学习”想到的18 安桂清:对“停课不停学”政策的反思:具身学习的视角19 王涛:疫情中的教学契机、少数群体与他们的学20 尹弘飚:思而不学则21 石雨晨:疫情期间培养学生甄别信息的能力22 Mark Bray: 影子教育的国际研究:发展历程及未来方向23 张薇:疫情下的影子教育24 Deanna Kuhn, 石雨晨:指向深度思考的议论文写作25 杨晓哲:不应只交给电视,线上教学才会有教育26 崔允漷:老师转战线上,学生真的能成为学习的中心吗


为课程·为学生·为未来

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