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10月2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知青 | 陈新华:十年一觉插队梦

陈新华 新三届2 2021-04-24


  作者档案
本文作者

陈新华,1949年生,黑龙江省肇东市人,1968年下乡插队,1982年毕业于牡丹江师院,2009年退休于东北石油大学,教授。大庆诗词协会会员,三亚专家诗社社员。发表诗歌,散文多篇。


原题
鸡缘



作者:陈新华



又是一年飞雪迎春时,我跟随着大批候鸟掠过千里冰川,万里雪原,栖息在蓝天碧海和阳光拥抱的地方,海南万宁东澳小镇。走进寓所,因为旅途劳顿,倒头便睡。凌晨丑时,酣睡正香,却被一阵久违的鸡鸣声唤醒。

凝神细听,声音最初是清脆的亢奋的,继而嘹亮高亢,随之绵长,而到了尾音似乎又柔和纤细起来。好象对我说:“天要亮了,但别急,尚早,接着睡,打扰了!″这声音太亲切了,竟有一种他乡遇故知之感。它可是阔別四十年的故人哩。于是,我的思绪又越过蓝天碧海,飞回到那千里冰川,万里雪原的地方,飞回到四十年前插队的松花江畔的小村里。

1968年11月8日,我们十三名老高一毕业生来到肇东县东发公社养殖场插队落户。刚过半个月,还没适应那里的生活与劳动环境,便被抽调到公社做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派驻到所谓阶级斗争最复杂的黑山五队,参加那里的阶级斗争。而复杂的原因是那里的地主富农多,要我们去斗争他们,打倒他们。

实际上是支援他们的粮食脱粒一一打场劳动,因为土地肥沃,产粮多,地主富农就多,于是今天又成了送“忠"字粮最多的生产队。

每天凌晨,睡意最浓最香的时候,那该死的鸡便叫了。在鸡,那是雄赳赳,气昂昂,高亢嘹亮得意的一叫,在我们,那是催命,是让我们上刀山,下火海的恶毒一叫。那恶声之后,便是生产队长那打雷一样的吼声:“铺场了!"好象将军命令他的士兵:“冲啊!冲啊!冲啊!”

于是我们火速穿上大棉袄,二棉裤,登上笨重的大棉靴,戴上半尺长毛的狗皮帽子,冲出房门,冲上战场一一生产队场院!此时,正是一天里最冷的时候,俗称“鬼呲牙"!只觉得寒气从上下四面六个方向袭来,脸仿佛被寒风生生刮掉了一层皮,刀扎一样疼痛,人人的脸上帽子上都挂着长毛霜,嘴角上干脆冻成冰溜子!三四寸厚的棉衣变成纸糊的一般,寒风直吹至五脏六腑,上下牙不由自主地敲到了一起。手脚就跟猫搔过一般,钻心地难受,手指根本伸不直!零下四十度呀,要不怎么叫“鬼呲牙”?

战斗打响,有人站在谷垛上一捆捆往下挑谷子,有的把它抱到打谷场上散开,铺上。马儿戴着布罩一圈一圈地拉着石滚子,碾过的地方便是黄橙橙的谷粒儿。工作并不紧张,可冻的受不了啊!有的兄弟干脆把马龙套套到自己脖子上,满谷场拉着滚子跑!大家都在心里恨恨地骂那该死的鸡!

后来,回到了青年点,早起不再以鸡鸣为号,心头对鸡的怨恨才慢慢消除。再后来,自已在农村扎了根,成了家,立了业,还养了鸡,对鸡才渐渐有了好感。谁知这好感却又因自家的鸡毁了一园子的小青菜,碎了一地。

春天是农民最苦的时候,储的冬菜和腌的酸菜都吃光了,只能干葱蘸大酱,盼望着,盼望着,清明过了,谷雨来了,地气暖和了。妻在小园子里僻一小块地,撒上小白菜籽,香菜籽,小萝卜籽,又到生产队要了点沤好了的马粪撒上,再浇一层水,最后罩上塑料布,留到心里的是满满的绿色的希望!

春色越来越浓,塑料布下面的绿色从无到有,与日俱增!妻提醒我赶紧和泥叉墙头,以防止鸡们糟踏菜园,我没在意。一天,我在塑料布下拔下几簇绿色,与家人蘸着新大酱美美分享了一顿。一时粗心,竟忘记罩上塑料布,鸡婆们在大公鸡的带领下,一窝蜂冲进菜园,肆无忌惮地享受起这片绿色,直至绿色消失,让我逮了个现形!我暴跳如雷,一土块就把大公鸡的腰砸塌了,却也不解心头之恨!

不久,鸡们慢慢长大,羽翼丰满了,脸也一天天红了,妻说,鸡快下蛋了,给它们垒几个下蛋的窝吧!于是我在鸡窝上面朝阳的地方垒了四个下蛋窝,里面铺上一层软软的谷草。从此,妻每天早起打开鸡窝门,便一只鸡一只鸡地捡验,看它们是否有蛋。一个金色的早晨,妻把两只下蛋鸡关到下蛋窝里。果不其然,半小时后,妻举着两个又大又红还带着红血筋热乎乎的鸡蛋向我报告喜讯。中午,全家三口人(那时二姑娘和三姑娘还没有降生)美美地吃了一顿煎鸡蛋。后来呢,后来煎鸡蛋就成了家里最奢侈的菜。最美的是韭菜煎鸡蛋呀!夹一口细细地品,滑滑地,软软地,嫩嫩地,有韭菜的清香,鸡蛋的浓香,满口的香味一直香到五藏六腑,身上三万八千个细胞都喊香!

美味不可多享!妻用家中的鸡蛋换来食盐,酱油,花椒,大料,女儿们的笔,纸,本,书。于是孩子们就天天盼着亲人们来家,因为只有来了贵客,家里才能吃上那喷香喷香的韭菜煎鸡蛋哟!对了,还有过生日,她们可以独自享用一整个大鸡蛋呢?那是令每个家庭成员艳羡的特权哪!我呢,对鸡的感情便发生了质的变化,鸡们也便成了家中的重要成员了!

春天,我会为鸡们请来兽医打防疫针,秋天,我会为鸡窝披上干净整洁的新装;下蛋了,我会大把大把撒下苞米粒犒赏它们,平时,我隔段时间就会为它们清理鸡粪,而别人家的鸡窝是从不清理的。
 
进了腊月,别人家老早就宰了年鸡,而我总是下不了手,且宰的往往是又瘦又小的那一只。一次宰鸡,不知是刀钝,还是不忍,割了三五刀,那鸡还是不倒下,竟然鼓着个大血脖,满院子乱飞。我叹了口气,自语道:“天意不可违。"扔下了刀。那年春节没有年鸡。
 
养鸡有二怕,一怕鸡瘟,结果鸡瘟还是来了,眼睁睁看着十只鸡倒下八只。只剩下二只公鸡。我把死鸡一只只拎出窝,又一只只埋到墙角,连肉也不得吃,唉,这该死的鸡瘟!我抑郁了半个多月才缓过劲来。谁知屋漏偏遭连夜雨,几天后,又摊上了第二怕,不知从哪蹿来一只黄鼠狼,把剩下的两只公鸡给咬死了,是个吸血鬼呢,从脖子上吸的血,留了两具鸡尸,跑了。没办法,又埋了。
 
几天后,我与那个偷鸡贼狭路相逢,是在自家的柴垛前。那贼一身黄毛,没骨头没肉,怪不得只吸血呢!它鼓着黄豆大的一对黑眼睛,还扬着黑黑的下巴惊恐地望着我。我怒目而视,弯腰拾起一根短棍,照准鼠头,刚要挥去,那贼“哧溜"一声,没了踪迹。我知道,这傢伙惹不起的,常常捉弄学校里的女学生又哭又闹的,唉,认了吧!

直到第二年又买了一窝小鸡崽,家里才又有了鸡们的欢声笑语,又有了我们一家人的笑语欢声。

八二年大学毕业后,我从乡下搬到了城里,又由小城走进大城,由平房住进楼房,便再也听不到那亲切的鸡鸣了。不过,十年一觉插队梦,尚有一路养鸡情。四十年后再闻鸡鸣声,如何不倍感亲切呢!我的青春硬生生荒芜在那片松花江畔的小村里,留给我的不只是岁月的峥嵘,还有生存的艰辛,人生的坎坷,也算是暮年的财富罢!

延伸阅读
陈新华:松花江“渔夫”和他的乡情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表扬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东北知青海闻回忆黑土地:我的青春我的梦想

张抗抗:老三届,说原谅还太早
周其仁:从完达山到朗润园
陈辛:沉重的旅程
张亦峥:血脉是这样在处女地伸张
李向前: 他们的名字叫"六九届"
张维功:满身虱子的老宁,绰号"百万雄师"
张维功:东山埋葬着“知青连”
他们永远长眠在北大荒
陈鸿仪:金训华"牺牲"实质上是一场事故

陈鸿仪:与死神擦肩而过
陈鸿仪:几曾回首,我的知青生涯
陈鸿仪:七分钱要了一个父亲的命
姜和平:夜搜苏修特务记

匡亚明女儿李军:长眠在黑土地的生命芳华外交官父亲到北大荒给女儿扫墓,像给女儿梳头一样田晟:有一朵花儿无枝可依
赵敏:当"逃兵"返城探亲,一路遇上好人啊董秋娟:我与梁晓声的初恋李向前: 他们的名字叫"六九届"谢悦:在北大荒干活,最让人心烦的是小咬

谢悦:1976年“五一六”这一天
谢悦:在那个放牛班的春天里

濮存昕:我在兵团曾负责种马配种

王铮:梦回713战备工程

王铮:一支永远拨动我们心弦的歌

庞平:漫画,共和国知青北大荒留守知青口述:我铁了心离开上海留守在北大荒的老知青们不老的北大荒:精神残疾知青的断裂人生方新阳:我在乌苏里江当水手
方新阳:情系北大荒肖复兴:北大荒知青生活回忆孙海:那一年,父亲“押送”我回东北范文发:我的"三同", 难忘在日本遗孤家的那顿饭
范文发:上海姑娘偷吃鸡,40年后去道歉
范文发:千山万水回上海陈奋:人见人喜的俄罗斯姑娘百灵鸟陈奋:深山密林,与黑瞎子并不美丽的邂逅
李振亮:种田人饿肚子是怎样一种悲哀龚凤乾:和林格尔,我心中永远的第二故乡石明诚:上海知青在延边的历史记忆王红伟:一棵救命的大白菜王世浩:北大荒的第一天
王世浩:兵团老战士肖竹文韩晓秋:东北集体户的吃货生涯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少达审读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       职业  学术   追师长教育  养老   兴趣爱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