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乡村振兴】曹县磐石街道五里墩村:盐碱地盛开富贵花

 编者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山东的光荣使命和政治责任。为使全省农村基层党组织、农村党员群众学有方向、干有方法,按照省委领导同志要求,省委组织部会同17市党委和省直有关部门单位,在全省范围内遴选38个乡村振兴典型实例,在“灯塔-党建在线”基层党组织建设网、山东e支部和微信公众号上陆续编发。希望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特别是农村基层党组织,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典型的好思路好经验,在推动乡村振兴伟大实践中,探索创造富有生命力、实效性的好路径好模式,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决心、更加有力的方法和举措,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山东篇章,为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作出应有的贡献。


曹县磐石街道五里墩村:

盐碱地盛开富贵花


初夏时节,来到距曹县城东五华里的五里墩,满眼的青绿,满地的生机,到处释放着丰收的讯息、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时至今日,谈起在今年全国人大会议上面对面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工作,五里墩村党支部书记王银香的心情还是久久不能平静,“总书记要求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作为农村党支部书记,我们有义务、有担当脚踏实地做起来,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从土地里抱出‘金娃娃’,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今天的五里墩,村美、民富、产业强,不仅是生态循环农业的有机示范基地,还是鲁西南农村发展的典型。新时代的春天里,五里墩村蓄满力、鼓足劲,朝着党的十九大指引的方向大步前进……



支部引领破难题


地处曹县县郊的五里墩村,人口1600多人,党员32名,耕地3000余亩,曾是个典型的贫穷落后村。土地盐碱化严重,夏天水汪汪、冬天白茫茫,1986年人均年收入不足200元。“要说现在的生活,那真是一年一变样,放在30年前,想都不敢想”,村民于兵说。


1986年王银香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时,让村里老少吃上饭是当时最大的任务。当时村里账上不仅一分钱没有,还欠着两万多元外债。怎么过上好日子?钱从哪来?村党支部和党员决心为大家趟出一条路。王银香带着全村20多名党员挨家挨户做工作,还带头拿出了家里的所有积蓄,在她的带动下,村里凑了10多万元,利用县里留下的闲置窑坑,建起了一座22门无烟囱轮窑,当年就赚了8万元。


挖到第一桶金以后,村党支部又搞起了多种经营。这一次,又是党员带头示范,利用村里的水塘水坑进行鱼鸭混养,开展土地“反租倒包”,走集体经营的路子。此后的每一次发展,都是村党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示范,紧跟发展大趋势,结合村情实际做文章,流转村民土地3000亩,实行企业化管理和规模化经营,不施化肥农药走生态农业的道路;发展采摘农业、观光农业和花卉产业,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由农民到新型产业工人的转型。“一切机遇得益于超前预测和紧跟形势”,王银香一句话道出了五里墩村保持发展活力的“秘诀”。


▲农牧循环产业链上的黄瓜大棚


“从当村支部书记开始,我就有这样一个信念,无论如何都要带领老百姓发家致富”,王银香说。这些年来,五里墩村党支部一班人带头发展产业,带领群众发家致富,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如今的五里墩,到处姹紫嫣红,瓜果飘香,一派人气旺、活力足、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


养殖做成大产业


五里墩村一不靠山、二不靠水,又没有资源,就有这人均一亩多盐碱地,要想推动村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在自身现有条件上寻求更好更大的价值空间。


盐碱地种粮产量不高,群众增收遇到瓶颈。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村“两委”把目光投向了畜牧养殖业,提出“公司建区+农户种养+五四服务+AB管理”合作模式,降低了村民创业门槛。同时,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经验,搞起了“质量统筹模式”,一方面,与村民签订养殖协议,保底分红,降低了一家一户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通过标准化统一管理,提高村民养殖技术和水平。


在村党支部引领下,五里墩村组建了山东银香伟业集团,着力打造“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有机循环产业链”,走上了“农牧深度融合、土地有机转换”可持续发展道路。集团与农民共建有机种植基地,运用有机循环思路,依靠奶牛养殖消耗农业秸秆,再将养殖粪便加工成有机肥还田,改良土壤,创造出生态效益。通过土地源头的改良和有机养殖的结合,保障奶源质量生产优质乳品,创造出经济效益,把“种地养牛”这件在农村不能再普通的农事,做成了大产业。目前,已拥有自控土地2万余亩、合作种植基地3万余亩,奶牛2万余头,改良的土地达到10余万亩,每年实现税收1300多万元。


奶牛养殖形成了规模,五里墩村党支部又紧跟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发展起了现代设施农业,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了一批智能大棚,全部采用有机方式种植,15个蔬菜品种获得了有机食品认证。他们还创建了自有品牌“优鲜福”,在京东开办了生鲜旗舰店,把绿色、健康的有机蔬菜,装进了周边大城市居民的菜篮子。产业的发展有效促进了村集体增财、村民增收,2017年村集体收入16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万元。


▲农牧循环产业链上的奶牛场




人才注入新动能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优秀人才的支持,五里墩村深谙其中道理。


畜牧产业发展之初,王银香就带着村“两委”成员四处寻访“高人”,甚至走出国门,邀请行业知名专家来村指导,先后与浙江大学、中山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几十所高校开展合作,成功承担了两个国家级的科研项目,引进了荷兰畜牧兽医专家思诺普和中国农科院研究员刁其玉。2002年,我国首批本土体细胞克隆牛在五里墩诞生,填补了国内空白,创造了四项世界第一。


高端人才的引进,也促进了自身人才的培养。“要让农村的孩子也有好的教育”,王银香说。村里兴建了新型的现代生态幼儿园和高标准的五里墩小学,出台教育深造鼓励政策,凡是村民子女或企业优秀员工,考上硕士的奖励5万元,考上博士的奖励10万元,攻读博士后的奖励15万元。


“农村家庭供一个大学生很难,像我这样供几个大学生更难!”五里墩村村民姚景轩感慨地说,“如果没有村里的帮助,真不知怎么让孩子完成学业。”姚景轩的三个孩子全部考上了大学,其中有两个还是硕士研究生,现在都已经成家立业。据统计,1600多人的五里墩,已经走出了200多名大学生,包括50多名硕士和博士,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大学生。


村里还实施了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出资支持村民到国内外高校、企业参加培训,仅2017年就选送30人到荷兰cow singnals培训机构学习,一大批土生土长实用型人才成为村庄发展的“主力军”。在银香伟业集团,不少高学历人才居然是“村里人”。“有了这个企业平台,吸引了很多从村里走出去的年轻人回乡创业,他们是企业发展的骨干,也是未来乡村振兴的希望”,王银香自豪地说。


文明铸就新家园


随着村里产业发展,五里墩村摸索出了“三生三区”的发展思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我们打造三生三区,就是要把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到一起,建设一个生活社区、生态景区、生产园区相结合的田园综合体”,王银香说。


“早些年,这里的道路都是坑坑洼洼,下雨天根本不能走,晴天的时候沙土多,大风一吹迷得睁不开眼睛。”五里墩村民谢付生说,“现在的五里墩那可不一样了,道路宽敞、社区干净,到处都有绿化,出门都像是逛公园一样。”


在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五里墩村也十分注重精神文明建设。村里建起了体育文化广场、图书室,经常组织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定期举办道德讲座,邀请专家讲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村党支部还通过四德榜、优秀员工评比、道德模范现身说法等方式,发挥道德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营造形成了良好道德氛围,让群众在身边人、身边事中受教育,先后有多个家庭和村民被县里评为“优秀家庭”“四德模范”,村里风气积极向上,焕发出乡村文明新气象。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正是我们五里墩老百姓们的期盼。”王银香说,“下一步,我们要做的就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重要指示精神,建强村党组织,团结带领村民共同发展,让产业更强、村民更富、村子更美,让大家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感受到更大的幸福!”


山东乡村振兴实例

1. 济南市章丘区双山街道三涧溪村:支部硬起来  村庄美起来

2. 济南市长清区万德街道马套村:秀出乡村振兴的“绿色画卷”

3. 济南市章丘区绣惠街道施家崖村:支部“1+3”“连通”致富路

4. 平度市仁兆镇沙北头村:合作社里党旗红

5. 胶州市三里河街道管理村:一本党章治好一个村

6. 青岛西海岸新区张家楼镇大泥沟头村:偏僻小村如何成“江北第一画家村”

7. 淄博市淄川区双杨镇赵瓦村:文化滋养昂扬起村民“精气神”

8. 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中郝峪村:山乡开山门青山变金山

9.  滕州市张汪镇大宗村:打造乡村全面振兴“新坐标”

10. 滕州市西岗镇东王庄村:村社共建让土地活起来、农民富起来

11. 广饶县大王镇刘集后村:“小莫斯科”的新时代

12.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潮水镇马家沟村:探寻乡村发展的马家沟“密码”

13. 莱阳市姜疃镇濯村: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美丽蜕变

14. 招远市金岭镇大户陈家村:大户陈家村的蝶变之路

15. 寿光市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大棚蔬菜“风向标”

16. 寿光市洛城街道东斟灌村:群众的事让群众说了算

17. 昌乐县五图街道庵上湖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铺就强村富民路

18. 汶上县郭楼镇古城村:古城谋振兴念好“三字经”

19. 曲阜市息陬镇北元疃村:谱写乡村振兴“合奏曲”

20. 肥城市湖屯镇前兴隆村:支部牵引趟新路 兴隆村里更兴隆

21. 泰安市泰山区省庄镇东孙村:筑强堡垒树先锋 民族村里党旗红

22. 荣成市宁津街道东楮岛村:渔家人吃上“文化饭”

23. 威海市文登区米山镇西铺头村:“才”富西铺头

24. 威海市环翠区张村镇王家疃村:青山绿水流金淌银

25. 莒县城阳街道岳家村:公心铺就振兴路

26. 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下元一村:村庄“下山” 树苗“上山” 山旮旯里创出文明村

27. 莱芜市雪野旅游区雪野镇房干村:新时代,最绿村庄的新征程

28. 莱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鹏泉街道郭家沟村:春风化雨引振兴之先

29. 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社区:不忘初心争做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30. 平邑县地方镇九间棚村:金银花开“金银来”

31. 沂南县岸堤镇朱家林村:沂蒙大山里的“世外桃源”

32. 禹城市辛寨镇梁河社区:新型农村社区催生乡村创客团

33. 茌平县贾寨镇耿店村:“棚二代”为何成为主力军?

34. 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杜店街道狮子刘村:古村搭上“乡村游”快车

35. 邹平县明集镇柴家村:小乡村的舒心日子

灯塔编辑丨李园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