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奔涌吧!后浪——这个让60,70后热血澎湃的激情演讲,90后无动于衷吗​?

晋旸晨、丁恬等 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 2023-02-02


《后浪》观感:写在前面

换个角度,看人生!


这个让60,70后热血澎湃的激情演讲,90后无动于衷吗?



 





  

今年的五四青年节,因为B站一个《奔涌吧,后浪》的视频,将讨论节奏从常规的青年话题扩大到了前浪、后浪,短短的一天,评论已经刷爆了朋友圈和微博:从感慨、激动到不满和质疑,瞬间多了不少思考人生的哲学家......据B站工作人员说,其本意是想做一个主流的普世价值观宣传,结果没想到引爆出那么多不同的声音。是的,我们看到在评论各种生活压力和身份标签,已经充斥在视频的传播中,大家借此表达自己的生活体验:有成就、有挫折、有向往、也有失落......而可以体会到的是----在这些评论后面隐藏的是每一代人、每一群人、每一个人不一样的人生经历!  是怎么样的不一样呢?基于此,中国高校市场学研究会在第一时间邀请了80、90、00后的年轻人,请他们谈一谈观看《奔涌吧,后浪》后的感想,以让我们从每一代人真切而详细的体会发现这个五四青年节,大家对前浪、后浪的不一样的思考。也进一步去理解每一代人、每一群人,读懂这个时代中的你、我、他!换个角度,站在每一代人的立场,看看自己前浪、后浪的人生阅历!今天,首先推出的是两个已经工作的80后的后浪观后感!80后,与改革开放一起成长的一代,什么都赶上了,又什么都没赶上。在60、70后眼中他们是幸运的一代,;而在90、00后眼中,他们已经老了!前两年,80后面对小猪佩奇感慨:谁还不是个宝宝!今年五四青年节,奔四中的80后在B站的《奔涌吧,后浪》中又想说点什么呢?也欢迎大家参与到这次讨论中,与各代前浪、后浪们对话、交流!这个五月,让我们一起换个角度,看人生!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费鸿萍



   奔涌吧!

——90后有感


《后浪》

奋斗吧,后浪!

   


奋斗是青春的代名词,

青春因奋斗而清晰灿烂,

因奋斗而有为无悔,

因奋斗而更加美好。

让浅的东西越来越浅。

看的淡一点,伤的就会少一点,

时间过了,爱情淡了,也就散了。

别等不该等的人,别伤不该伤的心。


     然而也许有人会说,我们的青春尚且没有培养兴趣的资本,我们的青春尚且没有做出选择的权利,我们的青春尚且超越不了滚滚而去的前浪。我们也曾面对嘲讽与批判陷入迷茫与彷徨,我们也曾因为困难与挫折内心失落与感伤。但是朋友啊,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前人永远想象不到我们的未来!每一代有每一代人的宿命、委屈、挣扎、奋斗,这实在没什么可抱怨的。请相信,奋斗永远是我们青春最为亮丽的底色。奋斗的青春,远比停滞畏缩的青春更有意义。因为奋斗,能让我们一生无悔;因为奋斗,能让我们永不言败。

    奋斗的青春,因清晰而灿烂。狄兰托马斯在他的作品《挽歌》中说“人群中勃发青春,绝不迷失或沉寂在死亡无穷无尽的岁月里。”我相信:因为奋斗,青春不再迷茫。我懂得:没有奋斗就没有理想,没有理想就没有方向,没有方向更何谈人生!目光抬高一寸就能多看十公里远方。现在的这一分钟是经过了过去数亿万分钟才出现的。世上再没有比这一分钟更好的现在。有把握好青春,对自己的选择永不言悔,对自己的方向永不言弃,对自己的人生永不言败,如此,当岁月划过,青春不再之时,我们会发现,那青春奋斗的痕迹,点点滴滴,一撇一捺,构成了无比灿烂的风景。

    奋斗的青春,因有为而无悔。雷锋同志说:“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那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好学的人。”是啊,唯有奋斗,为自己的梦想不断前行,朝着我们自己的目标努力迈进,我们才能拥有一个真正而无悔的青春。正如博德莱尔在《仇敌》中说的那样“我的青春是一场晦暗的风景,星星点点,漏下明晃晃的阳光。”看吧!每个人生下来就将与世界发生一场斗争,只有于青春之时努力奋斗,才能在年老之时无怨无悔。

    奋斗的青春,因生命的努力而使世界更加美好。孔夫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复兴礼乐,启迪思想;诸葛武侯弱冠之年指点江山,三分天下;比尔·盖茨未到三十创设微软,激战商海,兴办慈善……由此可见,奋斗的青春不仅与个体生命有关,更与这个世界上那遥远的城市的居民,那偏僻村庄的百姓息息相关。新时代需要新青年,新青年要有新使命。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正因有人用青春去奋斗,这个世界才如我们所见的越来越好。

    后浪们,行动起来吧!让我们如暗夜中的萤火,有一份热,发一分光,以奋斗姿态去迎接每一轮从东方升起的太阳!   

晋旸晨 (1998年)



我愿如萤火


1


《后浪》描绘了光彩夺目、绚丽缤纷的奔涌一代。

它是真实的么?是的。

老番茄、何同学、党妹……无数熟悉的面孔交错浮现在眼前。他们是普通人,也是在无数日夜给予粉丝快乐和温暖,不断突破自我的“B站百大UP主”。

崇尚自由、追逐梦想、接纳多元。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发出了属于我们这一代的声音,并在人海中寻找回音和共鸣。

它是不真实的么?是的。

21岁的我,没有环游世界,没有在巴黎铁塔下跳舞,也没有在长城下cosplay。如果《后浪》中的“高光时刻集锦”是当代青年的平均标准,我大概只是随风溅起的一株泡沫。

我的确是一株泡沫,和中国无数“泡沫们”在屏幕后刷着“bilibili干杯”的弹幕:有人被996工作制压迫地无法喘息,有人奋笔疾书渴望改变寒门命运,有人因从农村刚来到城市而感到迷茫。

但我们并不因此自卑,即使是泡沫也能在这个时代的阳光下折射出和而不同的斑斓。

2


去年夏天我参加了一项将红色教育融入数字化场景的社会实践。忙碌、挫折、劳累,一腔热血慢慢消磨殆尽,我陷入迷茫:“我只是一个普通大学生,做这些有什么意义呢?”

回到上海一个月后,我收到了一段视频——视频的主角是在云南寻甸相遇的女孩雨沫——她身着军装,眼神坚定地站在舞台上,语言铿锵有力:“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小红军……”

我有些讶异,随即是欣喜。直到此刻,我才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并不是徒劳无用功。虽然微小,但确确实实改变了些什么,留下了些什么——在我们还未察觉时。她的誓言是最好的见证。打开微博,我们以雨沫为原型自制的微视频被千万人浏览、点赞、转发,终于有人听到了我们的声音。

我不再迷茫:“我只是一个普通大学生,所以如果有一个人因为我们的努力而改变了对红色教育的态度,我们的付出就没有白费;如果有一群人从此为传承红色精神付诸行动,我们就是成功的。” 

3


如何定义何冰老师说的“选择的权利”?是《后浪》中天南海北的游历旅行,是高科技设备的触手可得,是精致的妆容和华丽的服饰?是,但不仅限于此。年轻人的选择自由在他们高声的誓言中化为点点星光:“愿为所爱献身,不悔。”

于是,话务女兵团每日高密度训练巾帼不让须眉;付昊桓带领超算青年团队“计算无极限”;95后医生甘如意骑单车300公里奔赴武汉抗击疫情;《哪吒》团队三年磨一剑终成国漫之光。

大到国防、科研,小到民生、文娱,当代青年不是只有在聚光灯和摄像头下才激情奔腾,不是每个人都能幸运地被听到并理解他们的故事,不是每个个体的力量都能蚍蜉撼大树,但故事仍在书写,时代仍在前进。

相比《后浪》,我更喜欢鲁迅先生的一句话: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

只是向上走,

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

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就如萤火一般,

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

不必等候炬火。

不必赶浪潮,我愿如萤火。


(丁恬 1999年)


五四青年节B站演说感想

    这是一部励志影片,剪辑,演讲,文稿都是上品。放在五四青年节,播出这样的视频,是在鼓励大家珍惜时间,珍惜青春,努力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努力追逐“选择”的权利。

    其中有些话说的很正确:

1

第一,现在这个时代容得下多元的文化审美和价值观,现代文明的成果被层层打开可以尽情的享用。确实,身边的许多人自由的学习了一门语言,走出了适合自己的道路,有人自学了编程和大数据,成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2

第二,“仅凭自己的爱好,可以结交上万值得干杯的朋友”,我们都渴望拥有一门自己的爱好,但更渴望拥有选择自己的爱好的权利。小学里,同学们互相说英语,第一句话总是“what’s your hobby?”,你所热爱的,就是你的生活。


3

第三,也就是更重要的是,一个68年的国家级演员,愿意站出来告诉年轻人,他们影响了我们,而我们也在影响他们。何冰老师身上拥有着朝气,开放,进取,和不断学习的热情。这是时代的变化。正如最后的高潮所言“弱小的人,才习惯嘲讽和否定,强大的人,从不吝惜自己的赞美和鼓励。”“小人和而不同,君子美美与共,和而不同”。


      B站的客户群体大部分是年轻人,我身边的大学生大部分都会关注这个网站的动态。所以这段视频,也是让年轻人们充满信心,勇攀高峰。所以,B站做的很好。尤其值得提出的是,B站获得了主流媒体的认可,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营销。

    然而,“选择的权利”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的。全文中这段话太过于轻描淡写。很多的人,我很多的小学同学,初中同学,因为原生家庭,因为阶级固化,一直在为基本的生活费拼尽全力。而我们这些普通家庭的孩子,一辈子在追寻自由,何为自由?就是这种选择的权利。年轻人应该努力去获得这些权利。

      我感觉要辩证来看这个视频:

1

     我觉得这种声音的存在其实就是这个视频没有反映出来的问题,大部分的高龄人士还是在用居高临下的态度的去看待现在的年轻人的,站在同样的立场上去讨论问题是discuss,一旦一个人站在了高处,就会变成judge。所以这个视频所传达出来的欣赏与尊重并没有代表社会多数真实想法。

2

      这个视频如果煽动的是当代青年人的自信,我觉得其实没有太大必要,因为如今的大部分90后并不缺少自信,我觉得甚至可能有极大部分的人看完视频,转发朋友圈,就继续躺在床上在B站看番剧了,所以说真的起到让青年奋发图强的作用,其实也没有。假大空的口号最后还是要落实到脚踏实地的政策与发展。

3

     单纯从视频的制作来看,虽然单独拎出来文字其实逻辑并不自洽,但组合起来这么高的转发率也完全完成了bilibili的公关目的,对的时间点做了对的事情,赚足了关注与口碑就够了,我只是没有想到会引起这么夸张的转发潮,甚至人民网也开始大肆转发,就有点变味了。

      总之,视频积极向上,但是背后的故事发人深省。年轻人需要追求什么?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张星语 1998年)



《后浪》观后感

2020年五四青年节,BiliBili视频网站献给新一代的青年宣言篇,振奋了无数年轻人,刷屏朋友圈,在这段不到4分钟的演讲里何冰老师表达出新一代拥有的科技优势与历史使命。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已经过去了一百二十年,那句“少年强,则中国强”至今仍然响起在耳边。伟大领袖毛泽东也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千百年来无数伟人表达出对新一代的期许,新一代也不负所托,将中华文明代代相传。

作为一名90后,也就是视频中所说的新一代,我能完全感受到社会进步所带来的影响。交通的便利让环游世界都不再是梦想,我们能够看遍祖国山川;能通过各种网站接触到不同圈子的文化,尝试许多不同的东西,包括汉服、Lolita、二次元等等;能足不出户的买到世界各地的东西。我们拥有着探索的权利,拥有着不怕失败的勇气,同时更拥有着选择的权利。这是时代赋予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同样地,我们更肩负着历史使命,2020年的疫情之战,当重担落在90后、00后身上时,所有青年无所畏惧,共抗疫情。网上一段话格外动人---那些白衣天使,其实也只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和前辈们并肩,与死神抢人罢了。在疫情考验面前,正是新一代面对生命的挑战和威胁,用自己的汗水和热血守护着更多人。

最后,借由鲁迅先生在《新青年》中的一段话,来激励所有青年人:


愿中古偶青年都摆脱冷气,

只是向上走,

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

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就令萤火一般,

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

不必等候炬火。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风,毫无预兆地席卷整片旷野,撩动人的思绪万千。

张姝婷 (1996年)


 

《后浪》观后感

由于五一忙碌的安排,只是在吃饭的时间补了个课,看完了《后浪》这个片子,且不深究其主流旋律的宣传以及商业意义和目的,和大多数我这个年纪的小伙伴一样并没有被感动,也没有收到鼓舞地想去奔涌,更多的感觉是莫名其妙。
       说是一篇演讲,更像是一种对话,因为视频通篇的以“你们”来划分界限;说是对话,但也没有“后浪们”可以与之沟通的回旋,反之充斥着“别人说你们不好,但是其实你们还不错的”价值重新定义。虽然不是17岁桀骜不驯的年纪,但终究还是不喜欢这种被人“指指点点”。
       也许不是所有人都记得“90后”最初是一种带有歧视的人群标签,意味着行为怪异,非主流,甚至是垮掉的一代;现在和“00后”甚至“10后”一起变成了视频中的“后浪”,细品视频的前半部分,大致可以理解为:“羡慕你们,你们有选择的权利,有更好的条件,你们更年轻”,这是对大多数“后浪”来说多么熟悉的话啊。
       视频的本质,依然是没有认同,而只是于前浪的督促,你们有更好的条件可以更好的奔涌,所以,去吧!视频中也不是现实中后浪的真实状态,而只是一个中年大叔脑海里幻想的年轻人该有的样子。
       不管再怎么刷屏,改变不了这个视频“自嗨”结果。前浪深刻理解时光流逝自己即将被拍在沙滩上的事实无法转变时,转而采用本质是说教和批评式赞美的鼓励,来站在一个俯视的视角对话与沟通。形式也好,话术也好,心态本身不真诚,自然无法激起共鸣。
      


当亚文化、非主流、负价值,

能体面的登堂入室,

社会才对年轻阶级给予真正的包容。


看到朋友圈里刷屏的声浪中,对此深以为然。这,不是一句“奔涌吧后浪”实现的。

蒋林 (1993年)


 

《后浪》观后感

      在信息内爆的时代里,90后通过丰富的渠道见证了太多细碎却具有冲击力的新闻和故事,然后在逐渐的成长中认识到和接触到太多不一样的三观和价值观。在这样的洪流中,很多时候我们甚至难以界定对错,或者只能模糊的看到是非,毕竟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从来没有那么简单,世事繁杂也并非只有一知半解,十几亿人交织成的社会终是众口难调的。就像《后浪》引起的褒贬不一的反响一样。

      有人感动不已、有人热血发声,当然也有人质疑其商业炒作和营销用意以及其带来的过分夸大的影响。我的想法是,在五四青年节这天一个公知互联网社区分享青年相关的内容是无可厚非的,从制作、内容和传播上都有可圈可点之处。倘若不是B站,是其他营销号的推送,甚至是某up主的推送,是否还会如此激起千层浪呢?实际上很简单,因为火所以争论多,所以,这一次不如简单点去思考“青年”。 

深究青年的含义没有意义,

因为青年的岁月是过往,是当下,也是未来。

      纵向来看一个人的生命线,每个人都会经历“将成为青年”、“作为当代青年”和“曾经也是青年”的过程。我想《后浪》能引起很多年长者的关注,并不仅仅是出于经验者对年青一代的勉励,一定也基于对自己青年时代澎湃岁月的回忆。从这一点上来看,“奔涌吧,后浪!我们在同一条奔涌的河流!”所表达的对青年的欣赏和尊重是广义的,只是内容更新颖、更贴切这一代人的生活,而无关特定的社会阶层和年龄阶段,也并不必然存在着青年与上一代人的对抗。所谓“青年”,是相对的含义,因为每个人都会成为后浪,但“青年”永远年轻,所以一个国家不同时代最好看的风景,永远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

海阔天空与伟大征程,惊涛骇浪和死海沉船,才是真实的世界。

     横向来看这世界上每个与众不同的人,时代有幸遇见的其实是所有经历艰辛并努力着的人,而不仅仅是“青年”。《后浪》以“满怀羡慕”、“满怀敬意”、“满怀感激”表达了对当代青年的信任和鼓舞,但尝试、努力与失败并不对立,而真实的世界,是海阔天空与惊涛骇浪并存的世界。面对这样的世界,要勇敢批判但不过度揣测,要真诚谦和但不盲从盲信。所以珍惜拥有的表达权和选择权,每一天可能都在反复中去质疑和发现真相,每一天都让自己抽丝剥茧般的去新生和战胜无知,永远不要被浪潮裹挟。泥泞之路,需要更多的理性和科学,也需要更多的热爱和坚定。


李一鑫 (1997年)



讲故事的人

当你走在大路的时候,
你是否会注意到路过的老年人的眼神。
我曾经有过留意,
大部分和你迎面走来的老人,
都会朝你看,
他们的眼睛里有微笑,
有羡慕,
也有一丝长者的欣慰。

      昨晚有两篇演讲,我一前一后转发到朋友圈。第一篇是巴菲特2020年股东大会上的演讲,股神第一次学会了用PPT展示,他自嘲为“老狗也能习得新技能”。在演讲的开篇,他为大家奉上了一道鸡汤,年近90的他回顾了美国建国以来筚路蓝缕、战胜危机的“伟大时刻”,告诉大家“没有什么能阻止美国”。第二篇就是来自B站献给年轻人的演讲,何冰老师来自北京人艺,磁性、干净的声音令人听得起劲。我在转发时也评论到“几年前,谁又能想到?跟随前门东大街10号(共青团中央),扛起一面青春旗帜的,是来自上海的B站!”

巴菲特采用老套的方式,以史来激励和凝聚人心,这本是千年文明的中国最爱讲述的故事;但是何冰没有追溯过往,而是立足当下,畅谈未来,慷慨激昂。年轻人,就是会用全新的形式,活泼的语句,甚至令人捉摸不透的方式来讲述这个时代的故事。年轻人不喜欢被集体,却能在主权蒙羞时“帝吧出征”;年轻人不喜欢唱红歌,却能用嘻哈说唱跳动的中国;年轻人不喜欢上网课,却能把罗翔的知识点脱口而出……当然,年轻人并不是否定所有,什么都不喜欢,但一定有不喜欢的地方。一旦有,他们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去改变它,这就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亘古不变的活力。因为归根结底年轻人还是喜欢的,并且热爱奋斗的,所以才会用自己喜欢的话语和方式进行诠释。

就是这样一个视频网站,丰富、怪诞、励志、伤感,记录年轻人的故事。乍一看是一种非主流,但它又看起来那么的“红专”---能够自信大气的献给年轻人新时代的演讲,并被党报官微转发肯定,这是年轻人自力精进的力量。

我生在山东,求学于魔都,也曾实习挂职于北京。在我看来,前门东大街10号作为引领青年的主阵地,严肃而又端正,大气而又谦和,它包容了这朵生在上海的奇葩。B站的性格很像上海人,它充满底线思维,在红线之上鼓励年轻人自由发挥;它禀赋包容品格,年轻人在这里讲述自己的故事;它深知时代使命,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循循善诱;它预感未来可期,浩瀚的知识让年轻人尽情遨游。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因为磨砺,年轻人把不喜欢的故事讲述成自己喜欢的故事,因为奋斗,年轻人把喜欢的故事讲得更美、更响亮。

逄增阳 (1996年)



  图文编辑:张均燕  审校:张希贤



 加入学会,共襄盛举!


欢迎各界朋友赐稿:

学会邮箱   cmau@cmau.org.cn 

执委会邮箱 cmau-ec@cmau.org.cn


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简介


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Chinese Marketing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ies,英文缩写CMAU)成立于1984年元月,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由全国各高等院校从事市场营销学教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及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学术团体。学会的主管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现任会长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符国群教授。

本会宗旨

团结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界人士,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组织各种形式的研讨和交流,为创造、传播新的市场营销知识,为繁荣中国市场营销学术研究,为提升我国企事业单位营销管理水平做出贡献。

业务范围

  • 通过定期(如年会)或不定期(如不同专题的研讨会)的形式,为全国高校从事市场营销教学、研究的专业人员提供交流的机会;

  • 通过出版物,为全国高校从事市场营销教学、研究的专业人员和社会各界的有关人士提供发表研究成果的园地;

  • 组建全国性的市场营销教学、研究案例库、资料库,建立全国性的市场营销研究信息网络;

  • 通过各种方式为社会各界培训市场营销教学、市场营销管理实践人才;

  • 以各种方式为企业界及其他部门提供市场营销相关的专业援助,如咨询等;

  • 收集国内外的市场营销理论的研究动态,与国外有关市场营销研究的机构、团体建立不同形式的合作、交流关系。

学会秘书处

通讯地址:100871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光华1号楼

联系电话:010-62757952

Email地址:cmau@cmau.org.cn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