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 無 般 若 会 上 佛 菩 薩 (三称)
请点击,聆听
学习《金刚经》,发菩提心
《金刚经》在汉传佛教僧俗大众中广为流传,不论是读诵、受持、书写、为人演说,非常盛行,乃至人们为自己或亲友祈福而诵念《金刚经》,一切所求善愿皆能如愿吉祥。 《金刚经》据梵语本翻译而来,汉译有六种版本。《金刚经》与其它大乘佛经在遣词造句方面,最大不同处在于本经中“不、无、空、非”等否定文字的运用,这是大乘佛教信仰者在学佛修行读诵《金刚经》时,人所共知的著名语句。 到底如何来学习《金刚经》? 这个星期天的共修法会,我们学习《金刚经》。为方便大众阅读,笔者把2012年7月为《世界佛教》所写,已发表的《金刚经》导读,供养十方诸佛菩萨、龙天护法、师友与大众。愿大众一起分享佛法的喜悦,趋向解脱,离苦得乐! 请点击查看: 《金刚经》导读:不无空非说缘起,照天耀地菩提心 《金刚经》导读二:“般若道与方便道”五菩提
释行愿 2021.4.16
|
学习大乘佛法者,要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菩提心”。“菩提心”贯穿着整个大乘佛教的修行之路,是大乘佛教的特色。我们学佛修行,就是学习佛陀的菩提之路,向本师释迦牟尼佛致敬,跟随娑婆教主、三界导师的修行脚步,一步步迈向成佛之道。当我们学习《金刚经》中的“二道五菩提”,就明白了《金刚经》全经的脉络,都围绕着五菩提进行修学。
一、明心菩提是“真菩提心”
学习《金刚经》,首先要清楚全经的脉络:
1、二道:般若道与方便道。
2、五菩提:发心菩提、伏心菩提、明心菩提、出到菩提、究竟菩提。
学习二道五菩提,我们就明白了一介凡夫的学佛历程是这样的:从发世俗菩提心开始“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由此踏上菩提之路。世俗菩提心属于第一般若道中的第一愿心菩提。发了大菩提愿心之后,行者需要经过降伏其心的修行,这是第二伏心菩提。愿心菩萨修行直到第三明心菩提,才是真发菩提心。“明心菩提望前般若道说,是证悟;望后方便道说,是发胜意菩提心,悟一切法本来清净,本来涅槃,名得真菩提心。前面发心菩提,是发世俗菩提心,而明心菩提是发胜意菩提心。”这时,菩萨开始进入第二方便道中的“第四出道菩提”,进行教化度众生的弘法工作。
这里,学习者要特别注意:“般若与方便”关系。
很多人说:“菩萨以方便为究竟,为救度众生,菩萨不用持戒,即使违背因果也行。”这种说法是非常错误的,诸佛菩萨度化众生,一样遵循因果法则,不昧因果,不违背因果法则。 其中,大乘佛教徒常说“菩萨以方便为究竟”,这句话是不对的,依据《大般若经》说:“一切智智相应作意,大悲为上首,无所得为方便。”《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488〈3 善现品〉:“菩萨摩诃萨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大悲为首,自舍一切内外所有,亦劝他舍内外诸物,持此善根,用无所得而为方便,与诸有情平等共有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是为布施波罗蜜多。”(CBETA, T07, no.220, p. 479, c29-p. 480, a5) 由上述《大般若经》中的这段经文可知,菩萨真正的“方便”必须以“般若”为导。菩萨修习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波罗蜜,须知“五度如盲,般若为导”。因为菩萨修行不断积累菩提资粮,以般若空慧为导,没有般若空慧的五度,将不知趋向何方。
《金刚经》中的二道是:“般若道与方便道”。我们知道,般若是智慧,方便也是智慧。 《大智度论》中有比喻:般若如金,方便如熟练了的金,可做种种饰物。菩萨初以般若慧,观一切法空,如能通达诸法空性,就能引发无限方便巧用。 《大般若经》说:“一切智智相应作意,大悲为上首,无所得为方便。”经中说:“以无所得为方便”,假使离开性空慧,方便就不成为方便。所以“般若与方便”不一不异。“般若”侧重于法空的体证,“方便”侧重于救济众生的菩萨大行。《大智度论》说:“般若将入毕竟空,绝诸戏论,方便将出毕竟空,严土熟生。”由世俗入圣义谛,从空出假,方便度化众生。
最后,以《金刚经》导读供养大众,愿佛陀正法久住,僧伽和合!祈愿十方诸佛菩萨加被一切众生趋向正法,离苦得乐!
回 向 偈
愿以此功德,导向诸漏尽。 愿以此功德,为证涅槃缘。 愿以此功德,回向诸有情。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安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