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用设计改变民工的生活质量?

2017-10-17 林孑 UniDesignLab

关注我们, 请点击屏幕上方 UniDesignLab

添加主页微信 UDLservice01 加入UDL交流群


项目名称:Housing for Construction Workers in Ahmedabad

设计者:Hannah Broatch 

项目所在地:印度 艾哈迈达巴德市

毕业院校:UNITEC新西兰建筑与园林学院

指导老师:Krystina Kaza, Michael Austin, Meghal Arya, Sachi-n Soni, Uday Andhare


竞赛简介


Archiprix International是国际上最具盛名和关注度的设计竞赛之一,被视为全世界建筑教育的准绳和先锋设计的标志,Archiprix 每两年举办一次,每次评审前都会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建筑院校提交其最优秀的独立毕业作品(每个院校只能提交一份),然后再在这些优秀作品中筛选出最为突出的几份作为获奖作品。

2017年的Archiprix 由印度的CEPT建筑学院举办,收到了共385所来自全球各地的大学提交的作品,并最终评出8件作为获奖作品。


导言


本次推送所要介绍的项目即2017年Archiprix得奖作品之一:Housing for Construction Workers in Ahmedabad。在这个项目中,Hannah Broatch直面移民工作者艰难的生活条件,根据现状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措施。Hannah Broatch 现在正在印度致力于建筑工人住房系统的试点工作,她对相关工作有着极大地兴趣。“To do what I can to help make life better for people”,在问及为什么想要成为一个建筑师时,Hannah Broatch 给出了这样的回答,而这个理念,也在接下来将要介绍到的毕业设计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设计背景



由于印度近年来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中产阶级人群的需求,一批批大型住房在城市边缘被快速建造。这些工程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众多外来民工暂时性地集体聚居在建筑工地上。集体性地聚居固然带来了更高的生产效率,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建筑工地上没有提供平时人们正常生活所需的一系列基础设施,长期地生活在工地上使民工的身体机能受到影响,对抗外界感染的免疫力也无形中下降。与此同时,使用不符合标准的建造材料也导致了民工的机能失调。这一系列的因素加在一起,使得工地上的集体聚居场所变得问题重重。

图:民工工地生活现状

问题的根源涉及到一系列社会,文化和政治问题,比如贪污腐败,民工对剥削的妥协,印度社会中的种姓歧视。除此之外,社会主流上也没有专门对这样的一个场地环境和使用群体做出回应,工地上的临时建筑并未受到建筑界的重视。

这些外界的限制使得工地民工住宿的设计变得复杂和充满挑战,从而促使了这个项目的产生。基于这些限制,设计者从民工的角度出发,想要设计一个使他们重获尊严的住所而同时在成本上最小化从而使得在现有社会架构下,这个项目的实施成为可能。



设计理念——Jugaad




图: Jugaad 作为一种交通工具被广泛用于印度农村地区


Jugaad 最初指的是一种来自印度北部的四轮交通工具,由木板和老旧的吉普车零件组装而成。在之后长时间的发展当中,Jugaad被用于指代任何低成本的交通工具。为Jugaad提供动力的是一种原先用于为农业灌溉泵供电的柴油发动机,这种发电机制动性能差,运行速度不能超过60公里/小时。Jugaad最大的优点在于它能够在偏远地区和恶劣的路面情况下容纳不少于20的乘客人数,也正因如此,忽略其缓慢的运行速度,Jugaad可以说是当今印度农村地区里最具成本效益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


图:由Jugaad 临时改造的茶摊



图:由Jugaad 临时改造的书摊


久而久之,Jugaad发展成了印度独有的一种文化,意思是随机应变,因地制宜,节俭创新,利用有限的资源,开发出可用的替代产品。就像插画中画的那样,原本用于载客运货的交通工具被根据使用者的实际需求,临时改装成了茶摊或是书摊。这一理念和设计者“少费多用”的理念不谋而合,也可以说是设计者的灵感来源。


“格子”体系



根据印度的现场实地调查,设计者设计了一个临时住房体系以容纳280名工人以及他们的家属。 通过构建这个住房体系,设计者希望改善民工的生活条件。


图: “格子”体系


图:项目立面图1



图:项目立面图2


这个体系考虑到了民工的切实所需,它包含排水,保温,通风系统,同时为妇女和儿童专门设计了安全的活动区域,也将公共日常活动空间考虑在内,其包含儿童托儿所,开放的休憩用地以及由一个个格子状的基本结构组合而成的框架,这个框架在空间上具有很高的灵活性,为各式各样的交易提供了场所。



配图展现了项目的搭建基本流程和材料,建筑基本框架为脚手架,在搭建完基本框架后,一系列的由工地现场回收而来的材料被用于完善这个体系,比如用于充当屋顶覆盖物,门窗遮蔽物。



单元布局分析




A.卫生间布置


为了保证民工日常生活的便捷性,设计者在这个项目中设定每一个住宅单元和卫生间之间的距离最多不超过50m,而同时,为防止异味通过住宿区,卫生间被设置紧挨在一起,放置在整个临时工地住宿区域的边缘。此外,公共厨房和卫生间之间的距离被设为至少为20m。


B.废水处理系统


废水处理系统被建立起来从而将废水导入到设立在工地各处的渗井中,以便于将水储存起来,在工程完成,临时聚居地撤离之后或许可以再次利用。


C.区域安全性


为了安全起见,卫生间和洗浴区被设立在周围的民工住宅区和公共区域可见的范围内。


D.私人/半公共/公共空间


考虑到公共区域需要通过周围房屋单元的朝向以及可能发生的活动才能得到激活,设计者将公共区域和私人区域有规律地排布在一起。除了住宿单元以外其余的单元根据日常不同群体的聚集情况来分布,从而为一系列公共活动提供场所,每个单元必须含有至少两个群体,即两种功能。


图:居住单元私人空间



图:公共厨房



图:公共洗衣间


在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之间设计者设置了一系列半公共空间,作为二者之间的缓冲区。人流从私人空间的周边慢慢渗入到半公共空间再过渡到公共空间,从而很大程度避免了公共活动对私人日常生活的干扰。



编者小结


不可否认,想要真正地解决驻地工人的生活质量,这一体系的构建只是冰山一角,但是它从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民工的生活质量。在很多情况下,从建筑角度提出的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的实施都受到一系列的阻碍,其中很大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开发商和承包商没有重视这个问题,他们不认为驻地民工的居住环境需要改进;而另一方面,建筑师在这个问题上也经常没有办法根据民工的真正需求提出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案,从而导致方案无法得到认同以及实施。


在设计者看来,这个项目并不旨在提供一个伟大的,惊艳的“建筑”,而是从民工的实际所需出发,通过细节的改进来改善他们的生活。这个设计试图用最少的成本达到一个最好的结果,通过对已存在于现有民工住宿中的建筑特点的利用提供有效的改进方案。


和上一次推送(如何用设计重塑一个城市的灵魂?)中介绍的由RIBA组织的 President’s Medals 相比不难看出,比起天马行空的概念和酷炫华丽的效果图,Archiprix竞赛更加关注于与现实社会核心问题相伴的一系列附属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所提出的切合实际且富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如何用建筑来回应当下社会不同人群的真正需求成为了该竞赛的焦点,也是新一代建筑师所要直面的命题。


早在20世纪初期美国著名建筑师巴克敏斯特·富勒就提出了一个富有前瞻性的设计理念:doing more with less, 即少费多用原则“少费多用”的原则就是在设计中合理的利用各种资源和材料,用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去做尽可能多的事情。



图:代表富勒理念的威奇托屋(Wichita House)


富勒认为世界上人口不断增长,资源却不断的消耗减少,设计师应该通过技术手段对有限的物质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用最少的资源消耗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该次获奖作品的设计初衷,也和这一理念不谋而合。


小编并不否认那些夸张的设计对推动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是不知不觉中,当下建筑是否在以使用参数化软件为代表的无畏挥霍想象力的形式主义路途中迷失了呢?如何将建筑的“坚固“”实用“”美观”兼顾从而使其在可持续,清洁,高质量的生活建设上发挥作用,是新一代建筑师所面对的挑战,当然这一点该获奖作品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是做到了。


关于Archiprix International 的更多信息,欢迎登录官网了解: http://www.archiprix.org/2017/

最终申明,所有的图片版权属于设计者以及Archiprix International


末尾跟上公众号旧闻链接,欢迎了解更多其他相关资讯。


如何用设计重塑一个城市的灵魂?

不会做研究,谈何做设计?

Swarm Intelligence 城市智慧中的灵巧涌现

一个从雕塑形态研究出发的pavilion设计

一个非建筑手法的攀岩馆设计

你好T?F,再见W?F

做建筑之余,我们用画作讲故事

如何用设计重塑一个城市的灵魂?

元胞自动机: 生命游戏,炼蛊,城市设计和AI

毕业设计竟然被盖了出来?

除了妹岛扎哈,还有哪些建筑女神?

言论自由的时代,我们愉快地讨论设计,看情怀是如何毁掉一座建筑

看了一些建筑,于是我想吐槽

每一个无关紧要的作品,都会是别人眼中的建筑学

试问哪个建筑师没有个机械梦?

中国建筑教育到底是在走一条什么道路?(修改)

增强现实和空间叙事

试问哪个建筑师没有个机械梦?

插画师的乌托邦幻想设计

再组织还是革新? Reorganize or regenerate?

建筑:对于暴晒我是拒绝的

水上花园还是空中楼阁,一个公众项目的背后

谢谢你们告诉我,女性建筑师的世界是怎样的

一个非建筑手法的攀岩馆设计

人人都爱肾上腺素和多巴胺

解构建筑师里伯斯金的拼贴画艺术

"道"的生成性——算法建筑小谈

启发了库哈斯、屈米、艾森曼的乌托邦创作,你看懂了吗?

位于伦敦神秘的阿凡达实验室 | UCL Bartlett MArch Architecture Desig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