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一线城市圈增补系列丨青岛都市圈:青岛和他的小伙伴们

林隐LY 山川网 2019-04-08


山川网:中国北方, 北京之外,现阶段真正意义上能够称得起“都市圈”的地方,并不太多。


这其中,既有历史因素,地理因素,更有政治因素、经济因素以及思维因素和人为因素。


曾经的两座北方滨海明珠城市大连和青岛,目前大连已无力再组建都市圈拉动周边城市经济发展。青岛这边,同样在过去几年遇到不少麻烦与困扰。


但与此同时,青岛也展现出诸多值得我们期待的亮点,引发我们的关注与思考。



青岛都市圈


2017年2月14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根据《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2030年)》,青岛要迈入特大城市行列,并引领一个都市圈。


从诞生时间来说,青岛都市圈的概念,还十分之年轻。



《规划》同时提出,青岛都市圈由青岛、潍坊2市和烟台市莱阳市、海阳市构成,2020年总人口达到20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达到1400万人;2030年总人口达到23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达到1800万人。


我们能够通过公开层面搜索到的关于青岛都市圈的介绍,并不特别多,关于经济方面的描述就更少,重点仍集中在关于更宽泛的人口体量增长之上。



莱西平度,还是高密潍坊


按照山东官方的规划,山东半岛城市群将构建济南都市圈、青岛都市圈和烟威、东滨、济枣菏、临日四个都市区等“两圈四区、网络发展”的总体格局。到2030年,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人口将达到1.06亿左右。



我们该如何形容山东这个“两圈四区”的规划思路呢?只能说是,别具一格,颇有创新。


一般来说,一个省份能够规划的都市圈数量,与其经济总体量成正比。比如中国中西部多数省份,基本都是单区域中心格局,进而都市圈的数量一般也只会有一个。


东部地区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有可能会出现双中心格局,比如江苏的南京和苏州,浙江的杭州和宁波。山东这边呢,基本就是济南和青岛。其中,济南还长期背着“弱省会”城市的名声。


和四川、河南一样,山东首先是中国的人口大省。对应到行政区划上,多达17个地级市的体量,同样是在各省当中排名靠前的。关于地级行政区数量对于一个省份经济发展的影响,此前我们也做过讨论。但山东没办法,总数过亿的人口体量,哪怕平均分配到的17个地级市中,每一个人口都能轻松过500万,规模不容小觑。


但饶是如此,一省即规划多达5个都市圈(都市区),依旧是令人比较费解的事情。这看上去颇有几分“平均主义”的意味,但是资源从来数量有限,确定中心城市,划分核心都市圈,正是为了有轻有重分配资源的前置行为。都市圈理论上是个“好东西”,但是不管什么好东西,数量一多,就未必了。



和山东省在“都市圈”规划上颇显“激进”不同,细化到青岛都市圈身上,规划又显得十分“保守”。“新一线城市圈系列”推进到现在,青岛都市圈是涉及城市与面积最小的一个。核心区域成员城市仅3座,青岛(部分)、潍坊(部分)、烟台(部分)


大家仔细看看青岛都市圈的核心区域范围,是不是发现有些“诡异”?作为都市圈中心城市的青岛,以自己名字开通的城市圈中,竟然自己下辖的部分行政区都还没全部覆盖在内。没错,青岛市下辖的2个县级市平度、莱西,并没有被划入青岛都市圈核心区。


是青岛市总面积太大吗?显然不是,青岛全市面积1.1282万平方公里,作为强二线城市圈,青岛都市圈的规划完全不必如此“局促”。是因为平度、莱西二县距离青岛太远?那距离青岛更远的潍坊诸多区域均被被划入城市圈核心区,岂不更难解释?


所以最终我们无论从哪个维度看,青岛都市圈身上,都逃不开过多的政治因素影子。而这种影子,恰恰是过去长期影响青岛经济发展的重要阻碍。



青盐(青连)铁路


青盐铁路是中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沿海通道北段的组成部分之一,北起青岛北站、南至盐城北站,线路全长428千米。



青盐铁路沿途车站由北至南依次为:青岛北站、红岛站、洋河口站、青岛西站、董家口站、两城站、日照西站、岚山西站、赣榆北站、赣榆站、连云港站、响水县站、滨海港站、阜宁东站、射阳站、盐城北站。其中,红岛站、洋河口站、两城站和赣榆北站暂不启用。



如果只看青盐铁路,似乎还差了点什么。更值得大家一起看的,是青岛的一条轨道交通线路。截至2018年12月,青岛地铁开通运营线路共有4条(3号线、2号线东段、11号线、13号线一期和二期南段)。而我要说的重点,就在于这个13号线。


地铁13号线位于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总体呈东北-西南走向。线路起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嘉陵江路站,经由经济技术开发区、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新区中心区、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董家口经济区,终于董家口火车站。13号线全长约70km,是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区)的命脉之线。



西海岸(黄岛区)对于青岛未来的经济格局究竟有多重要?我这里打个比方,大抵上就相当于浦东之于上海,江北之于南京,江南之于杭州。


黄岛区发展得好,胶州湾是青岛的;黄岛区发展得不好,青岛是胶州湾的。大湾区全国只有港珠澳一个,但小湾区,全国可是有好几个的。


轨道13号线的野心,其实非常大。依照目前该线路最南端车站董家口火车站的位置,距离日照东港区最短直线距离已经只有10公里左右。换而言之,未来只要时机成熟,该线路随时可以扩展成为一条“城际”线路,直通日照城区。


所谓的“青岛都市圈”,或者说是“山东半岛都市圈”,最有价值的资源,始终都在海岸线身上。打通日照,意味着“大青岛”的西海岸,将直接延伸到苏鲁交界。



沿海通道


在青盐铁路背后,是更具想象力的另一条高铁命脉——沿海通道。沿海通道(沿海铁路),是我国八纵八横铁路通道之一。



按照相关规划,沿海通道由丹大快速铁路、环渤海高速铁路、江苏沿海高速铁路、沪杭高铁、东南沿海客运专线 、广西沿海城际铁路、海南环岛铁路、台湾高速铁路八部分组成,贯通京津冀、辽中南、山东半岛、东陇海、长三角、海峡西岸、珠三角、北部湾等城市群。


毋庸置疑,在中国铁路“八横八纵”干线规划中,沿海通道是“含金量”当之无愧的第一名。


不过该通道的最终版本,目前还并未真正确定。核心的争议点,在于大连与烟威二城的连接方式。其一是延续传统的环渤海湾铁路方式,续建环渤海湾高速铁路通道,走大连(丹东)~秦皇岛~天津~东营~潍坊~青岛(烟台)线路。


其二则是建设大连烟台海底隧道,直接连接渤海海峡两岸的大连与烟台二城,进而重建东北与山东的交互方式。这一规划的最大阻碍在于,成本极高,堪比当年的三峡工程。


但是以上无论哪种方式,青岛向南的线路都是不受影响的。经江苏连云港、盐城、南通进而直连上海,继续向南还将打通与浙江、福建、广东等中国经济最为发达活跃的地区。


千百年来,青岛因海而兴。海洋文明与陆地文明最大的不同并仅在于交通上车马之别,更在于思维方式、商业方式与视野格局的巨大差异。


站在当下,我们提及青岛,首先能够想到的企业和品牌,差不多都是二三十年前创办的了。勇于创新、敢为人先,是当年青岛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北方首屈一指的“品牌之都”的根源所在。


当年大连经济领先青岛,青岛官员一批批前往大连参观,考察,学习,一步步努力,进而超越。如今,成功超越了大连的青岛,是否就没有目标可以学习了呢?显然不是,往南看,南京、杭州、成都、武汉、广州、深圳、上海,哪一个不都是当下青岛想要再次蜕变,值得学习和参考的对象?


要想解放经济,必先解放思想。沿海通道,对青岛的价值,远不仅仅只是向南不用再绕道省城这么简单。


注:本文部分素材综合整理自网络



新一线城市圈:徐州都市圈 丨 沈阳都市圈 丨 合肥都市圈 丨 郑州都市圈 丨 成都都市圈 丨 武汉都市圈 丨 杭州都市圈 丨 南京都市圈


2018上半年:部分城市GDP 丨 27省GDP 丨 15省GDP 丨 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 丨 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 丨 社消增速大数据 丨 国民消费大数据 丨 IPO数据 丨 土地成交数据 丨 全国篇 丨 广东篇 丨 浙江篇 丨 陕西篇 丨 江西篇 丨 青海篇 丨 京沪篇 丨 江苏篇


2017GDP: 海南甘肃贵州山西云南广西江西陕西安徽福建湖南河北湖北四川河南浙江山东江苏广东


城市:中国超级楼盘 丨 宜居指数 丨 经营成本最高30城 丨 最佳商业城市榜 丨 中国县域指南 丨 各省龙头行业 丨 上海大都市圈 丨 高新技术企业 丨 初婚年龄提升 丨 汉江经济带 丨 各省市最低工资 丨 双十一大数据 丨 双十一省市之争 丨 青岛向南


人文:水浒故里菏泽 丨 日本穷忙族 丨 苍穹之下 丨 封狼居胥 丨 晋冀鲁豫 丨 择城法则 丨 八次北人南迁 丨 东北企业家 丨 又没有山西 丨 这几班公交车 丨 城市书店数量 丨 文创第三城 丨 中国景区门票 丨 民谣唱过的城市 丨 一线城市十栋房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