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文学史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两晋诗坛


提示:古代汉语文学QQ群(933201038)中有高清PDF版《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等古代汉语、古代文学、历史书籍可免费下载。
文末有QQ群二维码。

~●~●~●~●~●~●~



◎袁行霈版◎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二章  两晋诗坛

 


两晋诗坛上承建安、正始,下启南朝,呈现过渡状态。西晋诗坛以陆机、潘岳为代表,讲究形式,描写繁复,辞采华丽,诗风繁缛;左思《咏史》诗独树一帜;郭璞《游仙诗》借游仙写坎壈之怀,文采富艳;东晋诗坛被玄风笼罩,以王羲之、孙绰、许询为代表,“理过其辞,淡乎寡味”;东晋末陶渊明开创描写田园生活风气,成为魏晋古朴诗风集大成者。


第一节 陆机、潘岳与太康诗风

一、陆机、潘岳是西晋诗坛代表,太康诗风即指以陆、潘为代表的西晋诗风。惠帝时贾谧专权,潘岳、石崇、左思、陆机、陆云、刘琨等投其门下,为“二十四友”。
二、逞才成为创作的目标。
三、潘、陆诸人努力方向:拟古;追求形式技巧的进步,并表现出繁缛的诗风。
(一)拟古。摹拟《诗经》、汉乐府和《古诗》,成为风气。陆机《赠冯文罴迁斥丘令寺》8章、《与弟清河云诗》10章,潘岳的《关中诗》16章等均为四言体,学习《诗经》,但文辞趋向华美;在《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中,多数曲调都有陆机拟作;陆机《拟古诗》12首,基本拟《古诗十九首》:内容上沿袭原题,格调上变朴素为文雅,显示出诗歌文人化倾向。
(二)追求形式技巧进步—繁缛。
1.“繁缛”正义: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所说:“降及元康,潘、陆特秀;律异班、贾,体变曹、王;缛旨星稠,繁文绮合。”“繁缛”本指繁密华茂,后用以比喻文采过人。繁,指描写繁复、详尽,不避繁琐;缛,指色彩华丽。
2.“繁缛”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如陆机《拟古诗》。
(2)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如陆机《拟古诗·猛虎行》,潘岳《悼亡诗》3首。
(3)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如陆机《赴洛道中作诗》2首除首尾外,几乎都是偶句。陆、潘诸人为加强诗歌铺陈排比的描写功能,将辞赋句式用于诗歌,丰富了诗歌表现手法;诗中山水描写成分增加,用排偶之句描写山姿水态,为山水诗起先导作用。


第二节 左思与刘琨

一、咏史诗的渊源。
(一)以“咏史”为诗题,于班固。班固《咏史》诗,直书史实,钟嵘评为“质木无文”(《诗品序》)。
(二)曹魏王粲、阮瑀《咏史诗》,曹植《三良诗》,张协有《咏史》诗。
(三)左思咏史诗的继承性和创新性。胡应麟:“《咏史》之名,起自孟坚,但指一事。魏杜挚《赠毋丘俭》,叠用八古人名,堆垛寡变。太冲题实因班,体亦本社,而造语奇伟,创格新特,错综震荡,逸气千云,遂为古今绝唱。”(《诗薮》)清何焯认为左思《咏史》诗是变体:“咏史者不过美其事而咏叹之,隐括本传,不加藻饰,此正体也。太冲多自摅胸臆,乃又其变。”(《义门读书记》)。
二、左思《咏史》诗。
(一)主要内容是寒士之不平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
1.表达对门阀制度的不满及对豪右的蔑视;有的肯定寒士自身的价值;有的慨叹寒士生活的困顿。如其二(郁郁涧底松);
2.慨叹司马相如等四位贤才的厄运(第七首):“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
3.其四前写贵族豪奢生活,后写扬雄生前寂寞及死后声誉,反衬贵族之速朽。
4.其六云: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赞扬荆轲等卑贱者的慷慨精神,表达对豪门的蔑视。
5.第一:“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自信可为国立功,终极目标是“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第三首借赞扬段干木和鲁仲连,肯定寒士能为国排忧解难,不图封赏,歌颂他们视功名富贵如浮云的态度。
6.第五首最能表现左思气概:
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列宅紫宫里,飞宇若云浮。峨峨高门内,蔼蔼皆王侯。自非攀龙客,何为欻来游?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由。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
(二)艺术性:
1.《诗品》置左思于上品:“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谕之致。”多引史实,故曰“典”;借古讽今,对现实政治持批评态度,故曰“怨”;借古讽今又能做到深刻恰当,故曰“精切”;能起到讽谕作用,故曰“得讽谕之致”。
2.《诗品》说左诗:“出于公干”。
3.论陶渊明“又协左思风力”。“风力”与“风骨”义近,标举“左思风力”,有左思再现建安风骨之意。
4.左思《咏史》8首,开创借咏史以咏怀的新路,“创成一体,垂式千秋。”(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
三、刘琨。《扶风歌》是刘琨的代表作之一;被段匹磾拘时写《答卢谌》和《重赠卢谌》,是绝命诗。《晋书·刘琨传》 “托意非常,摅畅出愤”。
刘琨诗感情深厚,风格雄峻,与建安风骨一脉相承。


第三节 郭璞的游仙诗

一、“游仙”诗的渊源。
(一)“游仙”名篇始于曹植,但游仙题材可上溯到战国。
(二)清朱乾《乐府正义》认为:
1.一类游仙诗出于屈原之《远游》,《远游》中“悲时俗之迫厄兮,将轻举而远游”是此类诗主旨,如曹植《五游诗》《远游篇》《仙人篇》《游仙诗》,抒其愤世之情;
2.另一类起于秦代,内容当不出求仙访药、追求长生之类,如汉乐府《吟叹曲·王子乔》《董逃行》《长歌行》等,以求仙为主旨。
二、郭璞游仙诗今存19首,其中9首为残篇。
(一)内容:《诗品》:“辞多慷慨,乖远玄宗”,“坎壈咏怀”。
1.许多评论家将其诗与玄言诗联系,并不符合实际,原因:
(1)玄言以老庄思想为基础,是一种自我保全、超世绝俗的生活方式。
(2)郭璞“好经术”,立身行事接近儒家。
(3)因“才高位卑,乃著《客傲》”(《晋书·郭璞传》)。所以《游仙诗》写隐居高蹈实是仕宦失意的反映,非鄙弃仕途;所抒发的不是逍遥精神,而是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精神。实际上是其仕途偃蹇、壮志难酬时的精神寄托,是抒发其苦闷情怀的一咱特殊方式。
2.《游仙诗》第一、二首,集中写隐逸之情。
3.最能显示“坎壈” 之怀的是第五首:
4.也有几首是写神仙世界的,但多别有怀抱,如第三含有讽刺权贵势要之意;第六首寓有警诫统治者灾祸将至之意。陈祚明:郭璞“《游仙》”之作,明属寄托之词,如以‘列仙之趣’求之,非其本旨矣”(《采菽堂古诗选》)。
(二)艺术:
1.西晋后期至东晋初,孙楚、潘尼诸人诗“理过其辞,淡乎寡味”(《诗品序》)。郭璞《游仙诗》则以文采富丽见称。王隐《晋书》说郭璞“文藻粲丽”(《世说新语·文学》);刘勰《文心雕龙·才略》:“景纯艳逸,……仙诗亦飘飘而凌云矣。”钟嵘《诗品》评郭璞“始变永嘉平淡之体”。“平淡”,即淡乎寡味。郭璞的诗与这类作品相反,无论是写隐逸还是写神仙,都是以华美的文字将隐士、神仙境界及山川风物都写得十分美好,具形象性,故刘勰说其“足冠中兴”。
2.借游仙写坎壈之怀,继承《诗》《骚》比兴寄托传统。朱自清:“后世的比体诗可以说有四大类。咏史,游仙,艳情,咏物。”“游仙之作以仙比俗,郭璞是创始的人。”(《诗言志辨·比兴·赋比兴通释》)


第四节 王羲之与兰亭唱和

一、晋穆帝永和九年(353)3月3日兰亭之会。“修禊”习俗:古人于三月上旬巳日,在东流水洗濯,祓除不祥;后发展为暮春之初在水边宴饮嬉游。其时作诗规矩当是每人作四、五言诗各一首,共成诗37首,编为《兰亭集》。
二、兰亭诗或写山水游赏之乐;或由山水直抒玄理。写游赏的乐趣,中心内容是在自然与人文环境中得到的审美愉悦;在山水游览中体认玄理的作品。
三、兰亭诗标志着诗人已开始留意山水审美,并从山水中体悟玄理。


第五节 孙绰、许询与玄言诗

一、玄言诗渊源:魏晋玄学及清谈之风兴盛,东晋政局及由此形成的士人心态。玄言诗的兴盛,是尚清谈、尚清静心态下,老庄玄理与山水之美相混合的产物。
二、心隐与适意:因循自然与玄理的阐发。东晋玄言诗代表人物是孙绰许询。玄释合流,是东晋孙、许等人玄言诗的重要特点,也给东晋玄言诗人的思想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思想上,支遁注《逍遥游》新义为众人接受。东晋士人追求“心隐”,只求适意。这一生活的主体,便是山水、清谈和诗酒风流。
三、玄言诗的特点:
(一)钟嵘《诗品序》:“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爰及江表,微波尚传,孙绰、许询、桓、庾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
(二)释道安的弟子慧远及其道友、文友始以佛理入诗,如慧远《庐山东林杂诗》,在写山水游乐的同时,抒发佛理。
四、东晋玄言诗艺术价值不高,但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如谢灵运山水诗,白居易诸人说理诗,宋明理学家诗。


【往期列表】

中国文学史 魏晋南北朝文学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中国文学史 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中国文学史 秦汉文学 东汉文人诗

中国文学史 秦汉文学 《汉书》及东汉散文
中国文学史 秦汉文学 东汉辞赋
中国文学史 秦汉文学 两汉乐府诗
中国文学史 秦汉文学 司马迁与《史记》
中国文学史 秦汉文学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中国文学史 秦汉文学 秦及西汉散文
中国文学史 秦汉文学 绪论
中国文学史 先秦文学 屈原与楚辞
中国文学史 先秦文学 说理散文
中国文学史 先秦文学 叙事散文
中国文学史 先秦文学 《诗经》

中国文学史 先秦文学 绪论

中国文学史 绪论 



古代汉语文学公众号编辑


~●~●~●~●~●~●~



北大精品课程】古代汉语〔视频〕

(目录 可直接点击)


1 古代汉语绪论(一)

2 古代汉语绪论(二)

3 古代汉语的基本性质(一)

4 古代汉语的基本性质(二)

5 古代汉语的基本性质(三)

6 古代汉语的基本性质(四)

7 古代汉语(一)

8 古代汉语(二)

9 古代汉语(三)

10 古代汉语(四)

11 古代汉语(五)

12 怎样学习古代汉语(一)

13 怎样学习古代汉语(二)

14 怎样学习古代汉语(三)

15 怎样学习古代汉语(四)

16 古今词义的异同(一)

17 古今词义的异同(二)

18 古今词义的异同(三)

19 古今词义的异同(四)

20 古今词义的异同(五)

21 古今词义的异同(六)

22 古今词义的异同(七)

23 古今词义的异同(八)



【古代汉语】

王力《诗词格律》(全集.汇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地理

科举

历法(2)

历法(1)

职官

兼词、兼类词与词类活用的区分

文言文的修辞

常见文言文代词汇总

常用文言文句式

常用文言虚词

王力:古代汉语讲义

《唐宋词格律》导读


国学| 长相思,忆长安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姓”“氏”


(复旦)古代汉语中的同义词和反义词(全文)

(复旦)古代汉语中的否定词和否定句(全文)



【古代文学】

《唐之韵》全集(共二十集)

《宋之韵》全集(共二十集)

【唐宋八大家】韩愈(全集)


唐诗巅峰:《春江花月夜》


《王立群读史记》(汉武帝系列)

08董生对策

07平安太子

06景帝清障

05继位太子

04储君之争

03立储风波

02宫闱角逐

01史家绝唱


中国文学史

魏晋南北朝文学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秦汉文学 东汉文人诗

秦汉文学 《汉书》及东汉散文

秦汉文学 东汉辞赋

秦汉文学 两汉乐府诗

秦汉文学 司马迁与《史记》

秦汉文学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秦汉文学 秦及西汉散文

秦汉文学 绪论

先秦文学 屈原与楚辞

先秦文学 说理散文

先秦文学 叙事散文

先秦文学 《诗经》

先秦文学 绪论

绪论 


~●~●~●~●~●~●~



延伸阅读:


格律本是规律,不用死记,学写诗词先学这七“律”


【国学经典】《增广贤文》(含释义)

中国栽培水稻源自江西万年

礼乐是古代中国统治的政治手段?

经典国学100句,立即让你提高一层境界

“伯”与“孟”是嫡庶之别吗

这70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响当当的历史人物

韩非子为我们讲述的那些寓言故事

【文史】你不知道的锦衣卫

44首歌,速记中国古代史全部重要知识点

中国通史 | 一百集(前50集)【视频、文字】

歷史有幾種讀法

“词学”源流演变考

先秦文学应该重新定位

北宋词与南宋词:不知迷路为花开

典◎27首词,速览宋词史(多图)


古代汉语文学

“查看历史消息”方法(任选一):

1.可直接点击本文顶端标题下方的“古代汉语文学”;

2.手指按住下方二维码;

3.点击本公众号(“古代汉语文学”)右上角人像。

欢迎加入    

古代汉语文学QQ群:933201038


群内100多篇古代汉语、古代文学专业文章;100多部正版经典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类电子书,群成员免费下载。

QQ群内有100多部经典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电子版书籍可免费下载;群内论坛有80余篇精选文章可免费学习。群内专业人士交流活跃。群成员构成:汉语言文学本科生,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相关方向考研备考的学子,古籍、古文、古代史相关研究人员。(可扫描下方二维码进群)

QQ群二维码

(手指按住二维码,可自动识别)


欢迎关注“古代汉语文学”微信公众号:study-CN,可搜索账号关注,也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后可以点击“查看历史消息”读以前的文章。

古代汉语文学微信公众号


(手指按住二维码,可自动识别,然后关注)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和QQ空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