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清代状元书法对联 中国科举史上最后一位“三元状元” ——陈继昌及其联墨鉴赏

天津大学 刘锋 联都网站 2018-10-31


清代状元书法对联  


中国科举史上最后一位“三元状元”

——陈继昌及其联墨鉴赏


天津大学  刘锋



缛采欎云霞,逸响振金石;

量腹进松术,度形衣薜萝。


此幅书法对联是陈继昌所作。陈继昌(1791~1856)清代嘉庆状元,原名守睿,字哲臣,号莲史,广西桂林(临桂)人。


陈继昌在中国科举史上是一个传奇人物。他是清代科举史上第二位“三元”状元,同时也是中国科举史最后一位“三元”状元。他常用之小印云:“生平不作第二人想”,切合他的状元身份;又一印云:“科第自唐宋以后名次十三”切合他在中国科举史上的地位。


陈继昌的所谓“三元”状元(三元及第)是指:嘉庆十八年(1813)癸酉科乡试第一名:解元;嘉庆二十五年(1820)庚辰科会试第一名:会元;同科殿试第一名:状元,在中国科举史上,中国自从605年有科举考试到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总共出了15个“三元”状元。他们是:


唐代二人:张又新、崔元翰;
宋代六人:孙何、王曾、宋库、杨置、王岩叟、冯京;
金代一人:孟宗献;
元代一人:王宗哲;
明代二人:许观、商辂;
清代三人:王玉璺、钱檠、陈继昌。 


其中王玉璺是武状元,通常不算;金代的孟宗献也可不算;所以有13个“三元”状元。


清代名臣、“四朝元老”潘世恩(乾隆五十八年状元)曾赠陈继昌一副对联:


畿辅为屏,越五百里;

科名盖代,第十三人。


意为历代至今,登三元者,到陈继昌总共十三人。


陈继昌辞世后,著名的岭南才子、广西象州人士郑小谷为他撰写的挽联是:


鼎甲系连元,历数前代名儒,十有四人君最后;

养疴曾七载,归卧相公旧地,两无一面我真愚


十四人一说,是连武状元在内了。


科举是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和察举制不同,因此也更进步。科举的核心是考试,察举制的核心是推荐。由于采用分科考试来录取人才,所以叫做科举。明代是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中国科举制度是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阶梯式的进步。西方文官制度就是在此基础上成长起来的。


明清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和殿试。乡试为省一级考试,每三年一次,考试试场称为贡院。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乡试有额定人数,考试合格者为“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为解元。现在的各省“高考状元”大致上算是解元。


会试是各省举人在京城参加的全国统一考试。会试也有额定人数,因由礼部主持,又称“礼闱”。 会试于乡试的第二年春季二月进行,故称“春闱”。考试合格者为贡士,俗称“出贡”,别称“明经”,第一名为会元。


殿试是贡士参加的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进士”考试,由全体贡士参加。它不是淘汰制,而是分级考试。殿试在会试后当年三月举行。考试结果分三等(三甲):一甲三人,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人,第一名称传胪,赐进士出身;第三甲人数最多,赐同进士出身。进士榜称甲榜,或称甲科。进士榜用黄纸书写,也称金榜,中进士称“金榜题名”。


陈继昌还是“四元”状元,这在历史上是罕见的。他不仅是乡试解元、会试会元与殿试状元,还是嘉庆十二年童试案元。陈继昌自署“四元”就是因此。


“童生试”,或称童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县试、府试和院试的第一名都称为案首,或案元。若县试、府试和院试都是案元,俗称“小三元”,也是极荣耀的事。

院试由一省学政主持,学政又名提督学院,故称这一级考试为院试。院试合格者称生员,俗称“秀才”。然后分往府、州、县学学习。这些生员的一部分被选拔出来为贡生,可以直接进入国子监成为“监生”。其余生员由各省提学官举行岁考、科考两级考试,按成绩分为六等。科考列一、二等者,取得参加乡试的资格,称“科举生员”。监生和科举生员可以参加乡试。


此幅书法对联是集句联。但内容是集文句,较为冷僻。作者自云:上联集自《北史·文苑传》,下联集自《南史·宗测传》。


《南史》、《北史》都是二十四史之一,作者是李延寿。李延寿用了14年的时间搜集史料,即从贞观3年至贞观17年;又用了16年的时间编纂,即从贞观17年(公元643年)到显庆四年(公元659年);总共用了30年。李延寿也是贞观名臣魏征主编《隋书》时的助手。


上联是说文章,文采绚丽,云霞满纸;音律和谐,声韵激越;故云:“缛采欎云霞,逸响振金石”。《北史·文苑传》是转引自《隋书•文学传序》,其中有云:“···学穷书圃,思极人文,缛彩郁于云霞,逸响振于金石。英华秀发,波澜浩荡,笔有余力,词无竭源”。缛彩是指文采。刘勰 《文心雕龙·原道》:“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 逸响是指声韵,所谓“金玉之音”。《文心雕龙·隐秀》:“动心惊耳,逸响笙匏。”


下联是说向往归隐田园生活。 “量腹进松术,度形衣薜萝”,是集自《南齐书·高逸传·宗测》:“量腹而进松术,度形而衣薜萝。” 松指松实,术指於术。古人认为食之可长生。《北史·艺术传上·由吾道荣》:“ 道荣仍归本郡,隐於琅琊山中,辟谷饵松术茯苓,求长生之秘。” 薜萝是指薜荔和女萝,野生植物。此处借以指隐者或高士的衣服。《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陈继昌的书法颇具大家风范。他的书法传世也不少,尤其是书法对联:其中有学颜(真卿)的,例如他的一幅书法对联“蕴真惬所遇,用拙欢在今”,也是集句联,书法学颜而不同于钱灃,类苏而不肥,别有风味。


陪李北海宴历下亭

【作者】杜甫 【朝代】唐

东藩驻皂盖,北渚凌青荷。
海内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
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
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
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


最后四句写宴游历下亭之感想,此亭深蕴自然真趣,令人恣情留恋,日落席散又该如何,可感可叹啊!大家都为外物役使,身不由己,不知何时能再与李邕前辈共游同乐。则系抒情,寓无限之留恋,伤重游之无期。系叹息人生之别易见难。但更有深于此者,则矗贵贱俱物役骨,无贵无贱,皆为物役,受外物之支配束缚,不得自由自在、这当是老庄思想在诗里的流露。


全诗辞真意切,情感深挚,其中“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二句为时人后人赏誉,悬挂亭中,至今流传。


出为豫章郡途次庐山东岩下

【作者】张九龄 【朝代】唐


兹山镇何所,乃在澄湖阴。
下有蛟螭伏,上与虹蜺寻。
灵仙未始旷,窟宅何其深。
双阙出云峙,三宫入烟沉。
攀崖犹昔境,种杏非旧林。
想像终古迹,惆怅独往心。
纷吾婴世网,数载忝朝簪。
孤根自靡托,量力况不任。
多谢周身防,常恐横议侵。
岂匪鹓鸿列,惕如泉壑临。
迨兹刺江郡,来此涤尘襟。
有趣逢樵客,忘怀狎野禽。
栖闲义未果,用拙欢在今。
愿言答休命,归事丘中琴。


我们不妨回过头来看看他的这首《出为豫章郡途次庐山东岩下》的诗,这首诗是张九龄在坐船从庐山东麓的鄱阳湖上通过时而专门做的一首诗。他这首诗中的“澄湖”指的就是鄱阳湖。他在诗中以“下有蛟螭伏,上与虹蜺寻。灵仙未始旷,窟宅何其深”来倾吐对朝政腐败的失望与无奈。更以“多谢周身防,常恐横议侵”来隐喻自己在朝中遭受到的毁谤与污蔑。因此,他要“愿言答休命,归事丘中琴”来跳出是是非非的圈子,过上隐逸的生活。【选自《屏迹三首》原文】


另有一幅“避俗幽居,寓欢林溆;比调云霞”,是颜中有黄(山谷)的作品,清人中并不多见。此幅则俨然似赵(孟頫)。融汇各家,又有自我,这是陈继昌的书法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陈继昌善楹联,《楹联丛话》中载有陈继昌的对联如下:


云霞成伴侣;

冰雪净聪明。


虚舟任所适;

飞鸟相与还。


石壁开精舍;

瑶华振雅音。


守道还如周柱史;

著书曾学卷司农。


自把新诗教鹦鹉;

戏拈秃笔调骅骝。


茶亦醉人何必酒;

花能傲雪况于松。


都是清新隽永的好作品。可惜的是陈继昌“三元”状元名声太显赫,对联和书法就被淹没了。著有《如话斋诗存》,另有文《殿试策》。


欢迎关注联都网站系列微信公众号:

1、联都

2、联都网

3、联都网站

4、联都论坛

5、联都楹联文化研究中心

本系列公众号近期将隆重推出——2017年度楹联作品盘点【******联集】,优秀联集将推荐给中国楹联学会对联文化研究院,参与2017年度对联创作奖的评审,欢迎投稿,欢迎实力角逐对联创作奖!

投稿要求:联作≥20副+个人简介+照片≥1张(原图)

投稿邮箱:99474877@qq.com

微信号:clr18687299660

     同时接受和对联相关的其他题材如联理文章等,欢迎投稿。

往期精彩文章导读:

状元留洋第一人——夏同龢及其联墨鉴赏

百科著述垂青史 一曲临江唱大风 ——明代状元杨慎联墨品鉴

绝代风流天亦妒——-解元唐伯虎联墨鉴赏

一生伏首拜阳明——阳明先生王守仁联墨鉴赏

顶天立地一朱衣——傅山联墨鉴赏

清代第一个状元——傅以渐对联书法鉴赏

云南状元第一人——袁嘉谷楹联鉴赏

一扫凡联万古空——成都武侯祠联墨鉴赏

万树梅花一布衣——孙髯大观楼联墨鉴赏

浩气凌云笔自刚——钱沣联墨鉴赏

谁是春风第一枝?——文彭联墨鉴赏

听雨谈天共一灯——董其昌联墨鉴赏

墨随情绪自淋漓——王铎联墨鉴赏

楹联书法艺术的双重变奏 ——探析楹联书法在清代鼎盛的多元化成因

朱熹联语考辨二则

关于无情对的界定和研究

《康熙挽郑成功联》考辨

邓石如《沧海日》对联考证

关于《文镜秘府论●二十九种对》的研究

对联书法的起源及其他

对联起源考证

以两极融通之和 求雅俗共赏之美 达文化传承之期

刍议楹联韵味对乡土文化气息的熏陶

对联文化的第一座丰碑——读施耐庵《水浒传》对联

从楹联文化看梁山大美

第十八届中国(济宁梁山)楹联论坛 暨楹联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研讨会纪要

云南古戏台楹联拾趣

一组楹联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有容堂”杯成联月赛第二期(201805)结果揭晓暨【截止6.10】第三期(201806)开赛启事

一代文宗傅山及其楹联寻踪

高中教材中的云南对联文化赏析

【18.06.10截止】“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全国楹联大赛启事

我参加东京斗诗大会——冠军韦代森谈参赛体会

喜报:韦代森获得“2018诗兴开封东京斗诗大会”诗魁

【截止8.31】“小巫峡杯”暨南江县诗词楹联会成立20周年全国诗联大奖赛征稿启事

“有容堂”杯成联月赛第一期(201804)结果揭晓!

【新闻“联”播】第二期之挽台湾学者和时事评论家李敖

【新闻“联”播】第一期挽霍金之《英文对联悼英灵》

孙髯翁其人其作探究

《父母的眼泪》——清明节怀念父亲

万佛寺征联作品欣赏

从一副对联谈起

“南浦颐苑”新街征联大赛获奖作品“硬伤”多

《春莺佛教诗联选集》【佛教楹联120副】

集书画诗联为一体的佳作推荐——《王亚兴百幅寿星画集》

深圳刘红艳楹联名师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

《荒唐对韵》(难得一见的好文)

联都元老哈哈公65华诞贺联欣赏

乾隆661副对联欣赏

周恩来30副对联欣赏(纪念周恩来逝世42周年)

孙中山32副对联欣赏

关于“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一联出处大讨论,精彩不容错过

蒋介石70副对联欣赏

百副楹联做嫁衣,中南海美的像个新娘子

毛泽东罕见佳联22副赏析

紫禁城(故宫)对联318副,看了方知读书少

习近平引用的楹联佳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