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推荐 | 人大出版社推荐的公共管理专业书单(2022夏)
第一部分为公共管理专业基础推荐阅读书单,其中有多部著作为国内高校公共管理考研、考博的高频参考书,这个部分推荐的图书特别适合初入公共管理学科大门的学习者阅读,比如有志于专业学习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
休斯教授的《公共管理导论》是公共管理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澳大利亚知名公共管理学者欧文•E.休斯的代表作品,是成千上万中国读者了解新公共管理运动、系统学习公共管理理论的首选著作。本书是在对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与新公共管理模式两种典范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撰写的,作者认为公共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政府治理典范,终将取代传统公共行政。全书详尽阐述了公共管理发展历程中的若干模式——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新公共管理模式、公共政策模式和治理模式。该书配有英文影印版。
延伸阅读:
欧文•E•休斯:治理与网络——兼论治理的有效性(文末有福利)
戴维·H.罗森布鲁姆 等 著,张成福 等 译校
《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一书是美国行政学标准教材,也是美国著名公共行政学家罗森布鲁姆教授的代表作品,被众多高校列为公共管理学科必读教科书。它从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描述、阐述和分析公共行政,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深刻、全面理解公共行政的分析框架,内容涉及公共行政的概念、公共管理的职能、公共组织、公共人事管理、公共预算、公共政策分析、公共行政与民主宪政以及公共行政的未来等。该书配有英文影印版(第七版)。
威廉·N.邓恩 著,谢明 等 译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是美国知名政策分析专家威廉·N.邓恩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公共政策分析领域的一部经典著作。本书集公共政策分析的概念与方法之大成,运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政策分析”方法,架起公共政策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全书对公共政策分析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总结,系统阐述了政策分析的方法及政策分析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作用和功能,并对政策分析方法的运用进行了详细介绍。
尤金•巴达克 著,谢明 等 译
《政策分析八步法》一书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知名政治科学家尤金•巴达克教授的代表作品。在本书中,作者构建了一个经典的政策分析框架,即“政策分析八步法”,将政策分析分解为八个具体的步骤——定义问题、收集资料、构建选项、选择标准、预测结果、权衡得失、做出决定、总结陈述,为政策制定者、政策分析者和公共政策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了一个极其实用的政策分析工具。
延伸阅读:
托马斯·R.戴伊 著,谢明 译
《理解公共政策(第十二版)》一书是美国知名公共政策专家托马斯·R.戴伊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畅销全美40余年的公共政策经典入门教材。本书首先对公共政策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研究它、政策分析有何特点、分析的目标是什么等基本概念和知识进行了阐述。进而介绍了制度主义模型、过程模型、理性主义模型、渐进主义模型、团体理论模型、精英模型、公共选择模型、博弈论模型这八个在政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作者通过对政策制定的过程和具体领域的政策分析等实践性内容的介绍,使读者逐渐领会公共政策的知识框架,全书内容涉及医疗卫生、教育、经济、税收、环境、国防、国土安全(反恐战争)等11个政策领域。该书配有英文影印版。
安德鲁·海伍德 著,张立鹏 译
本书是英国知名政治学教材作者安德鲁•海伍德的代表作,也是畅销全球多个国家的经典教材。全书分政治理论、政治互动、政府设置三篇,系统地阐述了政治学的理论及发展脉络。作者将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梳理了针对同一政治观象的不同理论和思想,并详尽分析了每种理论的优缺点以及理论争论。作为一部成功的政治学教材,本书回答了以下问题:好社会的本质是什么?选举将有助于民主的发展,还是将导致政治控制的强化?政府组织应在何时进行结构调整,应如何进行调整?为什么一些政治体系比另一些政治体系更成功?本书为读者提供了探究政治学的独特而富有洞察力的路径,其内容着眼于国际视角,行文简洁易懂,被英国、美国、加拿大以及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众多名牌大学列为政治学课程必备教材。
伊丽莎白森·奥沙利文 等 著,王国勤 等 译
本书是一部专门写给公共管理研究者和实践者的、畅销全美的公共管理研究方法教材,其第四版曾以“公共行政研究方法”为书名在国内出版。本书详尽地阐述了描述设计、解释设计、测量变量、抽样、联系和访问调查对象、数据采集、二手数据分析、合并指数、回归分析、成果交流等涉及研究全过程的各方面的内容,为公共管理与政策分析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了实用而清晰的研究方法和工具。为了更好地为读者提供多样的研究方法、帮助读者掌握有效的研究技术,作者精心编写了大量研究方法应用案例,向读者呈现公共管理领域常用的各种研究方法与分析技术的应用过程。同时,本书还强调研究者应注意保护研究对象,并关注公共管理研究中可能出现的伦理问题。
02公共管理专业进阶推荐阅读书单(引进)
第二部分为公共管理专业进阶推荐阅读书单(引进篇),选取了十多部在西方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学科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著作,这些著作可以帮助读者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学派代表人物的代表作品及其核心观点。
H.乔治·弗雷德里克森 著,张成福 刘霞 张璋 孟庆存 译
《公共行政的精神》一书是新公共行政学派领军人物弗雷德里克森除《新公共行政》以外的另一部代表作。全书从公共行政的本源——“公共性”谈起,对涉及公共行政领域的公正、公平、公民精神、行政自由裁量权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指出当代公共行政在动荡的变革环境下,必须在政治、价值与伦理方面进行恰当的定位,从而构建公共行政官员所应遵循的价值规范与伦理准则,以建立现代民主政府,并确保政府治理的有效性。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作者在本书最后一章提出的公共行政八原则,值得每一位研究公共行政的专家、学者以及对公共行政感兴趣的读者加以研读与思考。
延伸阅读:
H.乔治·弗雷德里克森 著,丁煌 方兴 译
本书是西方新公共行政学派的领军人物弗雷德里克森的一部代表作,作者在书中以西方新公共行政的发展历程和理论脉络为研究对象,系统而简要地梳理了西方公共行政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公共行政理论,全面地展现了西方行政学各思想流派发展的轨迹,对新公共行政的历史、起源、代表人物、主要理论观点、理论价值等进行了详细介绍与评述,强调公共行政应更多地关注社会公平正义。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在国内外首次对新公共行政思想进行总结和评价。本书对于建立中国特色的行政学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借鉴意义。
延伸阅读:
珍妮特·V.登哈特 罗伯特·B.登哈特 著,丁煌 译
登哈特夫妇的《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是新公共服务学派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公共行政领域中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与新公共管理理论提出的政府应“掌舵而不是划桨”的理念不同,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的正如本书的副书名所揭示的那样,它认为政府应“服务,而不是掌舵”。这部广受赞誉的著作呼吁人们重新重视民主、公民权、公共利益等公共行政中的卓越价值,并从七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新公共服务的基本理论内涵。
延伸阅读:
R.A.W.罗兹 著,丁煌 丁方达 译
《理解治理:政策网络、治理、反思与问责》一书系治理理论代表人物罗兹教授的代表作品。全书以网络、治理、反思、问责为核心议题,收录了罗兹教授在相关领域的多篇代表性论文,包括其治理理论奠基性论文《新治理:没有政府的统治》。在该论文中,作者归纳了“治理”一词的六种常见用法,并将其定义为“自组织的组织间网络”。
本书开篇即对英国政治的传统研究视角——议会政治模式或威斯敏斯特模式(Westminster model)发起挑战,提出了差异化政体(differentiated polity)研究视角,其核心思想是政策网络、核心行政部门、国家空心化和治理。接下来,对英国政治中的制度研究途径进行分析和评述,并将其应用于英国政府的中央、地方及与欧盟互动层面的研究中,探究政府(government)向治理(governance)转变的程度。最后,梳理了公共行政学在英国的发展历程,考察了后现代主义对公共行政学提出的挑战,并提出了重构公共行政叙事的六种研究途径:制度分析、人种志与网络文化、核心行政部门行为、治理结构、全球化、差异化政体中的代议制民主。
延伸阅读:
罗伯特•A.达尔 查尔斯•E.林德布洛姆 著,蓝志勇 等 译
《政治、经济与福利》是一部在美国乃至西方社会科学界影响深远的经典著作,由罗伯特•A.达尔和查尔斯•E.林德布洛姆两位知名政治学者合著。全书对那种用简单的意识形态思维去解决复杂的经济和国家治理问题的观点进行了系统批判,并提出,国家治理成功的关键在于价格体系(price system)、科层制(hierarchy)、多头政治(polyarchy)、讨价还价(bargaining)等四种基本控制过程的良好协调。两位作者强调,“在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计划经济还是自由市场、管制还是放任自由等传统的选择之外,还存在其他意义更深远的选择”。本书英文版于1953年首次出版,书中提出的“多头政治”“渐进主义”等概念,被世界各国政治学、公共行政与公共政策、经济学等领域的众多知名学者所引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延伸阅读:
学人荐书 | 政治学经典著作《政治、经济与福利》(赠书福利)
杰伊•M.沙夫里茨 等 主编,刘俊生 译校
由杰伊•M.沙夫里茨教授领衔主编的《公共行政学经典》一书是一部贯穿公共行政学百年发展历程的经典论著选集,堪称“由经典组成的经典”。自1978年初版以来,本书长销不衰,被国内外公共行政学科的学习者和研究者广泛采用,已成为公共行政领域的必读经典。
在公共行政学的百年发展历程中,有许多杰出的研究者为推动公共行政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从公共行政学科初创时期的代表人物威尔逊、古德诺,到20世纪中期的西蒙、沃尔多,再到20世纪后半叶的弗雷德里克森、罗森布鲁姆,他们的代表性作品不仅反映了公共行政学科发展的历史脉络,也代表了当时公共行政学科发展的理论前沿。本书对上述代表性人物的代表性作品进行了精心选编,选录了公共行政学百年发展历程中39篇极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经典论著,分别涉及公共行政学科、公共行政的政治系络、官僚制、组织理论、人力资源管理、预算过程、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和分析、项目评估、公共服务伦理等10个主题。
延伸阅读:
B·盖伊·彼得斯 著 吴爱明 夏宏图 译 张成福 校
本书从分析传统行政模式出发,阐明了各国政府竭力建构新治理模式的原因,并从各国政府的革新主张和主要发达国家的政府改革实践中,梳理归纳出四种未来政府治理模式:市场式政府(强调政府管理市场化)、参与式政府(主张对政府管理有更多的参与)、弹性化政府(认为政府需要更多的灵活性)、解制型政府(提出减少政府内部规则)。这四种政府治理模式各有不同的理论基础,适用于不同的政府体制。对每一种政府治理模式,作者都从问题、结构、管理、政策制定和公共利益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本书第一次系统评价了席卷全球的行政改革运动,并把各国政府的改革尝试和各种治理的观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一部行政改革的理论力作,被誉为对全球治理变革进行综合分析的杰出著作。
拉塞尔·M·林登 著 汪大海 吴群芳 等 译
本书用来自美国各级政府的实例展示了如何把再造原理应用到各级政府的管理之中,详述了政府再造的步骤,说明了政府再造过程中怎样评估、设计,怎样克服阻力,怎样实施根本性的变革,揭示了无缝隙政府不是全盘推翻现有的行政运作程序,不是以部门、职能为导向或以数量、规模为导向,而是以顾客为导向,以结果为导向,以竞争为导向。
安东尼•唐斯 著 郭小聪 等 译
作为一部剖析官员与官僚组织行为、透视官僚制内幕的经典之作,《官僚制内幕》一书构建了一种有用的决策理论,该理论通过对官员动机、行为模式等方面的分析来帮助人们认识官僚组织的行为,从而提高决策质量。在本书中,作者将官员分为权力攀登者(climbers)、保守者(conservers)、狂热者(zealots)、倡导者(advocates)、政治家(statesmen)五种类型,在此基础上,分析官员的动机、目标和行为对官僚组织决策的影响,探讨官僚组织所承担的社会职能及其所处的环境对其结构、行为和决策的影响。
E.S.萨瓦斯 著 周志忍 等 译
由北京大学周志忍教授领衔译介的《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一书,系“世界民营化大师”萨瓦斯教授的代表作品,也是民营化研究领域里程碑式的精品力作。全书以系统、翔实的资料为基础,从民营化的背景、理论与实践三个方面论证了民营化是改善政府治理的最佳途径这一理念。作者结合其30年来参与的49个国家的民营化实践的经验,深刻地分析了民营化运动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切实有效的解决之道。民营化是当前我国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手段,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PPP)模式对于当前我国推动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的提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PPP模式成为当前我国政府在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大力推广的融资模式。本书对民营化与PPP模式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分析,使其成为相关领域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必读书。
米歇尔·S·德·弗里斯 金判锡 主编 熊缨 耿小平 译
本书旨在厘清公共服务学者、实践者和建议提供者在公共行政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方面应立足的基础。本书审视了公共服务领域的一些“假说”,即那些被认为是理所当然因而未曾言明和检验的说法。本书阐述了公共部门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最新进展,介绍了在解决价值观与美德问题方面,公共行政学科、理论和实践取得的进步。这些趋势、介绍、理论和比较有助于解答行政伦理的多样性是怎样体现的,以及多样性产生的原因等问题。本文在汇集不同学科学者的智慧以及深入的案例研究后得出结论:在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影响下,工具性价值观和随之产生的伦理成为主导,更为基础的价值观则已被忽略。
本书从六个层面,由外而内依次说明人与组织之间产生矛盾、摩擦直至人最终被异化的原因。作者首先从社会总体的观点探讨官僚体系如何以理性化的方式转变人的行为方式,接着以文化的观点分析人的行为方式改变后对其价值观的影响。之后,作者又从心理层面来观察人的价值观被外在环境改变之后其人格结构的变化,其语言的使用方式以及思维方式将被组织所转化和控制。最后,作者进一步阐明,理性结构化组织将侵犯到民主的政治运作领域。
查尔斯·J·福克斯 休•T•米勒 著 楚艳红 等 译
《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被称为美国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里程碑式的著作,作者在对美国现代和后现代公共行政的现状和理论进行批评性反思的基础上,通过吸收西方现代哲学尤其是现象学与现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以话语理论为立足点,对后现代状况下公共行政的问题逐一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要以开发性的对话模式来激发公众的参与意识,以确保公共行政的有效实施。
O.C.麦克斯怀特 著 吴琼 译
O.C.麦克斯怀特的《公共行政的合法性——一种话语分析》是一部由后现代主义者撰写的具有强烈的后现代精神的著作,问世之后即声名鹊起,被认为是美国公共行政学术史上的经典之作。全书从弗里德里克与芬纳之争谈起,引出本书的焦点问题——公共行政的合法性,对各个时期美国公共行政理论的缘起、发展和话语架构进行了独到的批判性分析,对公共行政的合法性基础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对传统公共行政的话语结构,尤其是“理性人”的意识形态做了全面的检讨,并从性别理论的角度说明了合法性和异在性之间的联系,提出了以实用主义重建公共行政的可能性。
03公共管理专业进阶推荐阅读书单(原创)
第三部分为公共管理专业进阶推荐阅读书单(原创篇),选取了近年来国内公共管理学者的原创精品力作,这些作品密切关注中国国家治理实践,并在构建中国特色公共管理学科话语体系和知识体系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杨开峰 等 著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开启“中国之治”新境界的钥匙。如何认识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刚性、制度韧性与制度包容性的有机统一?如何将党和政府组织及市场组织、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一核多元、协商共治的治理格局?如何将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的高效能?如何在国家治理各领域和各层面的工作中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围绕上述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15位学者在《中国之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五讲》一书中给出了他们的思考和回答。本书从公共管理、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角度,选取制度建设、行政体制、经济治理、民生保障、社会治理、应急管理、生态文明、治理工具等国家治理的多个重要切面进行剖析,提出了诸多新思想和新理念。
延伸阅读:
童星 著
童星教授的《中国社会治理》一书是一部聚焦社会治理、讲述中国故事、总结中国经验的精品力作,系统地回答了“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如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一重大问题。全书首先植根中国社会治理现实,提出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四大重点领域:一是风险社会条件下人民群众的安全需求紧迫,应急、减灾、维稳模式亟待创新升级;二是开放社会条件下人民群众的融入需求强烈,户籍制度、单位制度亟待改革;三是多元社会条件下人民群众的公平公正需求强烈,整齐划一的要求和利益倾斜的政策亟待更新;四是虚拟社会条件下人民群众的表达和自我实现需求旺盛,网络管理的思路和方法亟待创新。在此基础上,本书提出了中国社会治理的三大目标,即保障公共安全、化解社会矛盾、培育自治社会,并强调实现上述目标必然要走“共建共治共享”之路。最后,本书剖析了当前中国社会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即做实决策风险评估,改革信访制度,优化治理结构。
延伸阅读:
杨宏山 著
城市,何以让生活更美好?如何理解城市的性质?城市治理的使命是什么?整合治理模式如何发挥作用?有何优势和问题?理想的市县关系是一体化还是分治化?街道办事处是否应撤销?杨宏山教授的《转型中的城市治理》一书从公共服务的视角,将“城市”界定为优质公共服务资源的集聚地,提出城市治理的基本使命是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并保持财政收入的可持续性。全书聚焦于当前中国城市治理的热点议题,涉及城市治理的制度发展、模式解释、市县关系、跨界治理、跨部门协同、街道管理、社区服务供给、市政绩效评估等问题,试图澄清城市管理学界和实务界的一些认知误区。该书梳理了城市治理的理论谱系,分析了当前中国城市的整合治理模式,它依托政府权威,通过资格认定、资源支持、精英吸纳、党群嵌入、项目合作等途径,对市场和社会主体进行跨界整合,提升了政府治理能力,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化解整合治理的潜在风险,需要发展协同治理的制度安排。
延伸阅读:
姜晓萍、衡霞、田昭 著
由我国知名公共管理学者姜晓萍教授领衔撰著的《中国城市社会治理》一书,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高度出发,对中国城市社会治理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全书首先对城市社会治理进行理论溯源,论述了城市社会问题的历史性与现代性、世界性与中国性、农村性与城市性,以及社会治理的中国场域及其在新时代的新需求,梳理了城市社会治理的理论演进逻辑,并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职能定位等方面,构建了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战略框架。在此基础上,对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党建引领、公共服务、社区治理三个核心问题进行重点论述。最后,对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评估与监测问题展开研究,并初步构建了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评估与监测体系。该书强调,城市社会治理要遵循党建引领、多元治理,改革创新、依法治理,尊重规律、统筹治理,以人为本、科学治理的基本原则。只有将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优势同政府的资源整合优势、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社会组织的群众动员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才能更好地推进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
高小平、刘一弘 著
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中国应急管理制度的优势,是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所在。高小平教授领衔撰著的《中国应急管理制度创新: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一书立足政府应急管理,力求突破当前该领域主要从应急管理的主体、对象、流程和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的状况,站在“制度”的高度,对政府应急管理制度进行系统性的专门研究。
本书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2003年以来政府应急管理领域的制度演化进行了系统梳理,对2018年应急管理部成立后的制度创新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强调中国应急管理体制应处理好整体性治理与专业化管理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从公众参与、应急协同、应急产业、大数据技术与应急管理等角度,对中国应急管理制度创新的特点、机理和走向进行系统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旨在为全面加强政府应急管理、构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制度体系提供参考。
延伸阅读:
张康之 著
张康之教授的《走向合作的社会》认为,在我们今日所处的后工业社会中,人类正遭遇危机事件的频繁造访,它使工业社会所建构起来的制度模式、治理方式和行为模式都陷入了失灵的境地。基于此,作者探讨了人类走向合作社会的可能性路径,努力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社会变动中去发现支持社会变革的新因素,并从制度、社会治理方式以及人的行为模式等方面描绘了社会变革的前景,提出了基于信任的合作治理理论,展现了对合作社会的基本构想。该书对工业社会中的民主治理进行了分析,认为民主在现实中常常走向其反面,实际上成了少数人的工具,因此其具有不可能性。同样,在民主理念向行动方案转化的过程中被推向前台的参与治理,在后工业社会中也面临着实践的困难。因此,该书提出,合作是实质民主的实现,我们需要合作而不是民主的治理。
崔晶 著
京津冀政府如何联手治理雾霾?“环京津贫困带”是如何产生的,应如何治理?如何避免地方官员晋升的“政治锦标赛”导致的“诸侯经济”现象?如何化解财政与行政分权体制下的“行政发包制”给都市圈跨域治理带来的困难?
该书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在融合整体性治理、区域多方协作治理、复杂性网络治理等理论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我国都市圈公共事务协作治理面临的困境,建构都市圈地方政府整体性协作治理的理论框架。该框架从中央政府、都市圈地方政府、跨区域整体性合作组织、私营部门、非营利组织等分析维度,剖析都市圈地方政府的协作机制、协作治理的网络结构等理论问题。在此基础上,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数据可视化、调研访谈等方法,完成对都市圈协作治理机制、整体性协作治理模式、都市圈跨界公共事务协作治理网络的结构和特征等的分析,提出从整体性治理的角度整合和优化地方政府协作活动,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都市圈实现长期、稳定、有效的协作,实现区域协同发展提供对策建议,为促进区域战略规划的科学化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
王宏伟 著
进入新时代以来,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和完善,应急管理部的成立及地方应急管理机构改革,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肆虐和蔓延,都推动着应急管理学科加速发展。王宏伟博士的《应急管理新论》是在上述背景下推出的一部系统阐述新时代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的著作。一方面,本书介绍了应急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涵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风险减缓、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应急恢复等阶段和应急沟通、社会动员等环节;另一方面,本书聚焦新时代中国应急管理实践的新发展,尤其是应急管理机构改革和新冠肺炎疫情防范带来的新变化,充分凸显中国应急管理的特色和优势。本书强调,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需要更加有力的综合协调、更加科学的风险防范、更加有效的社会治理来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延伸阅读:
唐钧 编著
中国人民大学唐钧教授的《公共安全风险治理》一书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对当前国内外公共安全风险治理的理论成果进行了全面梳理,构建了由公共安全的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定级、风险预警、风险预防、舆情风控、风险共治、应急风险防控等内容构成的公共安全风险治理知识框架体系。全书聚焦风险社会背景和新媒体环境对公共安全风险治理提出的新挑战,对国内外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的相关实践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公共安全风险治理的基本原理进行了系统总结。本书强调,公共安全风险治理是突发危机处置和社会风险防控的统一,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将保护人民群众的安全作为相关工作的出发点。
来源:公共管理与政治学悦读坊(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原文)
时间:2022年6月30日
扫码关注更多2022.06.30
●书籍推荐 | Alexander Kroll《共享的指标:协作中的集体绩效数据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