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0,满纸心疼

无才姐 女子无才便留德 2022-10-30


作者 | 无才姐


不管你愿不愿意,2020年就这么过去了。


直到它接近尾声,很多人还没有反应过来到底发生了什么。


国与国的纵横捭阖,人与人的悲欢离合,似乎都在这一年被无限放大。


历史被浓缩,人生被挤压,所有的矛盾直接被推至顶点,最坏的,最好的,全部扑面而来。


赚尽热血,也赚尽热泪


这一年,最适合慷慨陈词,也最适合低头沉思。


这一年,我写了三个专栏:育儿,生活,视界。


五十多篇文,二十几万字。


翻看这些文字时,就如同把2020年独自又走了一遍。


最后,我发现自己在这整整一年之中,其实只写了一个字


一个最无用,却又是最无价的字。


没有它,我们只是活着。


有了它,我们才是真正在生活。


这个字是


在这注定被载入人类史册的一年里,希望你我都已参透了它


这样,我们才不算辜负了2020年的不平凡




有心疼,才有教育


一场疫情改变了世界,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题。


混乱的教学,分裂的老师,崩溃的家长,无措的孩子。


先是不适应网课,然后是不适应上学,先是怕考试,然后是怕不考试,所有人都想喘口气,所有人都喘不过气。


“内卷”这个词一夜之间滥了大街,人们对教育的焦虑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年。


百度指数关于“内卷”词频的统计


大人世界里的难,和孩子世界里的难,中间像是隔着厚厚的墙壁,似乎只有双方撞到头破血流,才能把墙撞穿,看到彼此真真切切的痛苦。


在我的公众号中,育儿话题写得最多,大多轻松有趣。


有读者嗔怪我不够正经,好像看完之后学不到什么东西。


确实,我不是个正经的育儿博主,懒得推荐绘本,也很少手把手去教大家育儿技巧。


我买过的绘本不计其数,读过的育儿理论也不计其数,但是真心觉得,那些都不重要


用这本绘本还是那本绘本,这样教孩子还是那样教孩子,并不会让教育这件事产生质的变化,更不会让某个孩子从此脱胎换骨判若两人。


真正对教育起决定作用的,是家长的心态。


说得更准确些,是你如何去爱孩子



爱的本质是心疼。


如果你心疼孩子,就会明白这个小小人儿从出生那一刻起要学会适应这个复杂的世界有多难。


第一次用肺呼吸,说出第一句话,走出第一步路,没有任何一件事称得上简单。


如果你心疼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把他带到这个世界,让他经历人生的磨难,实在不算什么居功至伟,感天动地。


你都觉得人生实苦,孩子也定然不会无忧无虑。


如果你心疼孩子,就不会只在意你的面子,你的失望,你的愤怒,不会想到去打压,去控制,去改造孩子。


你会自然而然地屈下身来,问问孩子在想什么,快不快乐。


你会想尽一切办法,安慰他,帮助他,托举他


你不会高高在上,刚愎自用,你会时刻自省,努力学习,求助于一切更科学的途径。


如果你心疼孩子,就已经掌握了教育最核心的部分。


心疼让你极力避免口不择言拳脚相加,教育专家说的那些禁忌,你都会自动避开


心疼让你善解人意情商爆表耐心满分,教育专家说的那些技巧,你已经无师自通



孩子是最有灵性的生物,同样的语言和行为,大人是出于关爱还是出于管理,是要帮助他们还是要控制他们,他们一清二楚。


这就是为什么总有人说,育儿书上的方法用了几次就不灵了。


因为再漂亮的话术,再完美的技巧,只要出发点是控制,都会很快被孩子发现并受到孩子的抵抗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一般的教育理论都认为解决孩子作业磨蹭的问题最好的办法是不陪写,让他们独立完成并采用“时间奖励法”,即做完作业就允许他们自由支配时间。


一个心疼孩子的家长很自然就会发现陪写作业让孩子很痛苦,他会去思考原因,主动回避,并且体谅孩子的辛苦,觉得写完作业去玩天经地义。


他需要去学习“时间奖励法”这种技巧吗?不需要


而一个不懂得心疼孩子的家长即使学习了技巧,也会在孩子磨蹭时按捺不住,在孩子写完作业自由玩耍时觉得浪费了时间,他会想方设法改变规则,绕着弯让孩子花更多时间去学习。


你以为孩子傻,傻的其实是大人。


孩子早就学会用无声的反抗粉碎大人的阴谋诡计,他会继续磨蹭,坚决不改。


大人从来就不会输在智商或者经验,只会输在傲慢


大人的傲慢在于总把教育当做一项工程,试图把孩子打造成自己想要的“正确”的样子。


且不说他们眼里的“正确”是否真的就正确,改造这件事本身就背离了爱的初衷,给爱附加了条件,成了一场伤人的交易


而孩子想要的,永远都是父母无条件的爱。



2020年是令人无比心痛的一年,我一次又一次地写到那些自杀的孩子


相关阅读:


仅仅在我的家乡,那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小县城,就曾经在一个月内出现五起跳楼事件,其中一起还发生在我的母校。


其中固然有大环境的因素,竞争的压力,生活的压抑,疫情成了矛盾的催化剂。


但无论如何,父母是孩子最后的退路


而这些自杀的孩子认为自己的人生已经没有退路。


我不知道那些事后哭天抢地心悔不当初的父母们,可曾把这份心痛,在孩子生前用上一点点,哪怕是一点点。


看着他们背着沉沉的书包的小小的身影,堆积如山的作业,应接不暇的考试,如果有着一点点心疼,那些冷酷的攀比,无情的指责,贪婪的期望,是否会收敛一点点?


如果真的心疼孩子,就会在他们考完之后,将他们拥入怀中道一声辛苦了。


如果真的心疼孩子,就会在他们考砸之时,第一时间克制自己的情绪,去安抚他们的情绪。


如果真的心疼孩子,就会对他们青春期的叛逆多一分理解和包容,对他们的痛苦和困惑感同身受。


孩子在他们小小的世界里打拼,并不比我们轻松。


当所有人都只关心他们飞得高不高的时候,我们必须关心他们飞得累不累


这才是父母,这才是爱。


这也才是教育的本质。



这么多年翻遍育儿书籍,我从来没有找到过一种百试百灵的方法或者技巧。


如果说教育有什么捷径,那只有唯一一条:


良好的亲子关系。


当孩子愿意听你说话,也愿意对你说话的时候,一切都会变得简单。


而当孩子将你拒于他们的世界之外时,你就失去了所有的机会。


打开那个世界大门的钥匙一直都在我们手中。


请好好珍惜,不要丢弃。



有心疼,才有爱情


一场疫情也激化了家庭矛盾,改变了许多人的婚姻关系。


那些原本可以扫到墙角假装视而不见的婚姻中的灰,似乎一夜之间变得昭然若揭,难以容忍。


从来没有在哪一年见过这么多人离婚,内心震动,无以复加。


把爱情当做婚姻的必需品,追求高品质的婚姻,这并没有错,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反映了个体的觉醒和社会的进步。


但是,有多少人真正思考过,什么是爱情?


维系婚姻的到底是什么?


有人把爱情等同于性的吸引力,认为婚姻死于激情不再,其实是一种极大的误解,既误解了爱情,也误解了婚姻。


在2020年漫长无聊的疫情期间,我一边听着蒋勋,一边重读了红楼梦。


如果一个人能读懂宝黛之间的深情,那么他就真正参透了爱情


宝黛二人在园中共读西厢(87版红楼梦)


很多人对宝玉的评价都是处处留情、不够专一,用今天的话来说是“中央空调型暖男”


的确,他对一切美好的事物都会动心


他见宝钗手臂雪白可以看得两眼发直,见红玉长得好看就会格外留意,见金钏姿态动人忍不住会上前逗弄,甚至看到相貌俊美的男孩都难掩爱慕之心。


他与袭人“初试云雨”,与秦钟关系暧昧,与琪官私相授受,从来就不是一个没有欲望的人。


当然这里有时代背景(封建社会妻妾成群)、成长环境(世家独宠脂粉成堆)、年龄特征(十三四岁青春躁动)、性格原因(天性叛逆爱美如痴),不能以今天一般的眼光去看待。


值得注意的是,他对黛玉的情感中从来就不夹杂着欲念


是因为黛玉没有性的吸引力吗?显然不是。


黛玉姿容绝世,风流入骨,薛蟠只在人群中远远望上一眼就魂不守舍,全身酥软。


可是宝玉和她志趣相投,心意相通,朝夕相处,耳鬓厮磨,早就认定这是自己唯一想要共度一生的人,却对她不敢有一丝轻浮怠慢,更不敢有任何非分之想。


宝玉对很多人都会心动,心动实在太容易了。


唯独对黛玉的情感早就超越了心动,成为一种心疼


他可以口无遮拦激怒宝钗,大发雷霆误伤袭人,与人有约转身就忘,却永远对黛玉小心翼翼,逗她开心,怕她难过,永远在第一时间低头认错。


爱情的本质,其实是心疼。


心动只不过是一阵风,随时会无影无踪,唯有心疼会将两个人紧紧联系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


红楼梦中最动人的一段,是宝玉被打伤后,黛玉前来探望。


宝玉见黛玉双眼哭肿,满面泪光,第一反应是怪她大热天乱跑,中暑了怎么办,宽慰她其实打得不疼,自己只是故意装疼。


黛玉心中有千言万语,哽咽半天,才说出一句: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截图来源:87版红楼梦


要知道,黛玉孤标傲世,对世俗一切向来不放在眼里,此刻却劝宝玉向她最不屑的规则妥协,背后是怎样的矛盾与纠结,可想而知。


黛玉走后,宝玉放心不下,特地让晴雯送去两块旧手帕。


这两块手帕代替宝玉为她拭泪,倾诉着宝玉对她所有的心疼。


黛玉流着泪在手帕上写诗,直到生命最后一刻焚稿断痴情,手帕成灰,这段爱情才真正终结


截图来源:87版红楼梦


代入婚姻也是同样的道理。


维系婚姻的从来就不是彼此的心动,而是彼此的心疼


从恋爱到婚姻,是一个从花到果的过程。


如果一味迷恋花开的绚烂,那就走不出花落的哀伤,心中只会有遗憾和不甘。


但是婚姻是果,甜美、实用、富含营养价值。


不懂得欣赏和享受果实,就很容易对婚姻暴殄天物。


前些日子,欠下6个亿、一年还了4个亿的罗永浩在接受《人物》采访的时候提起自己的妻子:


“我回家只要跟她聊几句,一块睡着,我就完全没问题。


只要闻着她身上的味,比如头发上的味,我就几乎感觉到我在吸入一个治疗性的药剂。”


我们总是感叹老罗屡败屡战的强大,好奇他到底如何抵抗长年累月的压力,如今终于揭开了谜底。


真正强大的不是老罗,而是他的婚姻。


截图来源:人物

原文标题:《对话罗永浩:你们别把我还债这件事想得那么了不起》


好的婚姻,可以治病。


惊鸿一瞥、天雷地火做不到的事,平淡是真、细水长流做到了。


老罗还曾多次表示:


“夫妻之间,体谅最重要”、“这辈子亏欠老婆太多”、“这世上除了我老婆,没人能真正伤害我。”


这世上有许许多多的婚姻,看似平庸繁琐,却真正坚如磐石,而有些婚姻今天还在高调示爱,明天就可以一拍两散。


因为它们的核心不同


很多平凡的夫妻嘴上嫌弃对方各种毛病,却总能够体谅对方的辛苦,主动承担家务,不忘嘘寒问暖,看似不够浪漫,却永远不会走散


而很多曾经轰轰烈烈的爱侣们,他们永远都把自己的需求、自己的情绪放在第一位。


他们任性起来丝毫不在意对方的感受,他们对彼此的痛苦视而不见,甚至以折磨对方获取潜在的快感。


他们之间没有心疼这种东西存在,他们彼此的生命也从未有过真正的联结


他们的爱情和婚姻,终究不过是场游戏。




有心疼,才有爱国主义


2020年,我还写了时事话题。


这一年世界局势风云突变,民众对政治的敏感度空前高涨,“爱国”这个词出现的频率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多。


这也是前所未有的、最为撕裂的一年。


因为政治见解不同,有多少夫妻反目,兄弟割席,多年好友互道傻逼,从此形同陌路


所有人都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所有人都急于消灭对方的观点,真理没有越辩越明,真理被粗暴的“爱国主义”吓得目瞪口呆。


最后,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沉默


从方方日记,到世界疫情,到中印冲突,到美国大选,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会掉进哪个坑里,也永远不知道自己将会被扣上哪一顶帽子。


可是,我们真的可以根据一个人对制度的赞扬还是批评,对政策的支持还是反对,对措施的肯定还是否定,来判断他是否爱国吗?


他的视角视野、论点论据、思维方式、根本动机。。。都不重要吗?


爱国什么时候变得如此肤浅,如此幼稚了?



如果只是充满民族自豪感,只会高唱赞歌,只会喊打喊杀,恕我直言,那和仗着家里财大气粗人多势众的地主家傻儿子没有两样。


祖国缺你这点自豪感吗?不缺。


真正的爱国,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真正的爱国,是心疼这片土地上累累的伤痕,心疼这片土地上艰难的民生。


真正的爱国,不是敲着键盘打着嘴炮,而是总想去为自己的祖国、自己的同胞做些什么。


在疫情初期,有个读者和我有许多见解上的分歧,她为人直爽,常常直言不讳地指出,对我的观点不能苟同。


当时她更赞同德国消极的抗疫措施,对中国的做法多有批判,而我认为中国措施总体得当,德国抗疫不力后患无穷。


我们谁也不能说服对方,于是各自保留意见


可是当我在积极参与国内的物资捐赠时,她也去了德国建材市场疯狂地采购口罩。


当店员问她知不知道这是防尘口罩,不能防病毒时,她回答知道,可是我的同胞需要,声音哽咽,眼泪夺眶而出。


那一刻我突然觉得什么都不再重要。


对那片土地我们有着同样的牵挂和心疼,所以我们都是同一类人



而那些成天把爱国挂在嘴上的人呢?也有可能恰恰相反,并不是我们的同类。


比如前阵子对比中美抗疫成果时洋洋得意,说“中国只死了四千多人,不就等于一个没死吗”,随即大笑不止的“资深爱国人士”、社会学家李毅


抱歉,无论他如何强调自己根正苗红、资历深厚,无论他跑遍多少地方、做过多少慷慨激昂的爱国讲座,我都无法相信他是真的爱国


爱国不是爱一个空洞的符号,一个响亮的名称,一个抽象的标志。


爱的本质永远都是心疼。


直到现在,我仍然清晰地记得从广播里听到武汉封城的那一刻,心中难以言说的酸楚;


记得那个伟大的城市里平凡的人们做出的牺牲;


记得那些冰冷的数字后面一个个消逝的生命,破碎的家庭。


即使中国抗疫已经非常成功,我也没有办法喜形于色,去向身边的德国朋友夸耀什么。


因为我明白我们付出了怎样的代价,逝者献出了生命,生者献出了自由,还有许许多多的人经济遭受损失,生存面临困难。


灾难永远无法成为喜事,我们永远都需要反思。


李毅在公开演讲中发表的言论


李毅还有一个著名主张“武统台湾”,听起来充满血性,是要强势捍卫领土的意思。


中印发生冲突时,这样充满血性的网友也大有人在。


可是任何一个有着成熟历史观的人都会知道,战争意味着什么。


翻开一部中国史,几乎所有的盛世都是在休养生息,而一旦穷兵黩武,往往就是衰败的开始。


历史上多的是李毅这种动动嘴皮慷慨陈词的文官,而去冲锋陷阵为国捐躯的是武官,最终受苦受难颠沛流离的是百姓。


主战派很容易占领舆论的制高点,而真正怜恤百姓的政治家,绝不会轻易主战。


可是主战,从来都是文官“爱国求荣”的不二法宝,到了今天,爱国更是可以成为一门生意


只要喊几句口号,煽动起情绪,流量就有了,名利双收不是梦。


更可怕的是,有了“爱国”这个武器,可以打压一切异见,消灭理性的思考。


2020年有多魔幻我们已经亲眼见证。


没有人可以永远正确,随时都要准备被事实打脸。


所以,与其执着于自己的高见,不妨放低姿态,去听听不同的声音。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因为民众自信爆棚而强大,只会因为民众理性务实而强大。




这可能是我开号以来字数最多的一篇,以此献给我有生以来最不寻常的一年。


写来写去,只不过写了一个最没有用的字,爱


很遗憾,爱从来就不能创造价值。


但是爱可以创造奇迹。


每一次,当人类陷入漫漫长夜时,人性的光辉都会将希望点燃。


2020年欠我们一个美好的奇迹,2021年一定会出现!





话题TOPIC

心疼、感动、勇气、爱……

给2020一个关键词,你会写什么?




END


转载请注明来源“女子无才便留德”(ID: wucai6de)、作者:无才姐,侵权必究。如需开通白名单,请联系小助手微信:wucai6de01。


往期回顾

这件你还在难以启齿的事已经入法了

这一天终于来了!

09

12-2020

这位留德妹子以最不堪的方式出名了,我却只想为她打call!

是的妹子,姐姐们来了。

02

12-2020

培养孩子的自信有多难?竟然惊动了人民日报

表扬只是入门级

25

11-2020

德国高知家庭是如何“鸡娃”的?

这样的“鸡娃”姿势,似乎要好看一点

18

11-2020

德国的土壤不长“书呆子”,条件不允许!

四肢必须发达,头脑各位随意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关键词查看!

【育儿】高学历父母一妈专政对孩子最好 | 近态竞争 |打孩子2减压受欺负 |“专家” | 考第一自鸡 | 兴趣 | 寒假 | 跳楼的孩子爱学习 | 家暴阅读2 | 阅读1 | 网瘾2 | 霸凌西方教育 网瘾1 | 磨蹭 | 教师节 | 哪吒 | 兴趣班 | 财商2 | 言传身教 | 财商1 | 坏脾气养娃心路 | 打孩子1

【生活】中年婚姻 |后悔生孩子疫情下的小学生段子手 闺蜜圣诞节 | 变好看二胎大兄弟 | 生活平衡 | 谈婚姻 | 给读者

【视界】张桂梅自信绝望的孩子 虎妈 | 全职太太无知与公知迟到的正义 | 缪可馨 正能量女老师中年人谈爱情 | 情怀与搬砖 | 中年叛逆 | 日记 | 谈时事 | 海外华人 | 疫情来袭 | 公民和巨婴 | 留德华 | 歧视 | 优秀的人 

【10w+】 高晓松 | 心理学家 | 德系母亲 


我知道你“在看”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