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不是“药神”,他是暨南药学领跑者丁克|国华杰出学者

暨大教育发展基金 药时代 2021-12-13

作者/来源:暨南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国家之所重者,人才也。


为推动暨南大学人才培养,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向暨南大学捐赠300万元设立暨南大学“国华杰出学者基金”,用于奖励暨南大学在学术科研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研学者及管理专家。


经“国华杰出学者”项目管理委员会评审,确定柏鸥、丁克、程国赋、冯帅章2020年暨南大学国华杰出学者姜煜东2020年暨南大学国华杰出管理专家


潜心钻研数十载

上下求索攀高峰


国华杰出学者」专题报道展示5位国华杰出学者的先进事迹和学术风采,发挥榜样的力量,激励更多暨南人砥砺奋进、开拓创新。


国强公益基金会

国强公益基金会是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杨国强及联席主席杨惠妍于2013年创立的非公募基金会。基金会以“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做出贡献”为愿景,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在教育树人、文化育人、乡村振兴、社区发展等多领域推动国家民族富强、人类社会进步。


他甘坐“冷板凳”

激酶领域的“守望者”

他不是药神

但他研发出克服白血病耐药的候选新药

他推动产学研合作

打通科研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他是暨南大学药学院院长

丁克


丁克

博士、教授

暨南大学药学院院长

中国药学会药物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美国化学会J. Med. Chem.副主编

ACS Med. Chem. Lett.国际顾问编委


研究工作重点围绕肿瘤和代谢性疾病等重大临床需求,设计和合成同时具有生物活性和成药性的 “成(类)药性先导化合物”,为创新药物研究奠定基础。已在领域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60余篇,论文被引近6000次。申请国家、国际发明专利60余项,52项已授权(中国31件,国外21件)。先后获中科院百人计划(2012年终期评估优秀)、“广东省丁颖科技奖”、“药明康德生命化学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A结题);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广东省“南粤百杰”、国家卫计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组部“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和英国皇家化学会Fellow等。

我是做药的,一定要做临床所需的药。


01

立志学药学

让家人都能有药治病



丁克出生在河南一个非常落后的农村地区,“你根本无法想象80年代的落后农村地区有多贫穷,在当时缺医少药实在太常见了。”丁克的许多亲戚都因为患病无药可治去世,他看着落后的村庄以及贫乏的医药资源,盼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够走出去。正因如此,1991年高考,他以超出当年河南省重本线70多分的成绩毅然填报了中国药科大学。“我当时就想要学药学专业,我想让家里人都能有药治病。”于是,丁克就这样开始了他的“制药”之路。


1995年,丁克大学毕业。在家乡的传统观念中,家里排行老六的丁克应该立马找工作,减轻家里负担。这与他的理想产生冲突,他说,“当时条件确实很艰苦,如果我执意要上研究生,就注定不允许再向家里要钱。”在与60多岁的双亲商量之后,丁克选择继续在中国药科大学读研究生。为解决生活和学费问题,在繁重的课业之余,丁克经常会利用假期去外面打工,就此坚持了几年,期间还给家里寄钱补贴家用。


在研究生即将毕业之际,丁克意识到前7年的本硕期间都用来仿制国外的药了,却始终设计不出自己的药。“这与中国药科大学当时的基础研究相对较弱相关,而支撑药物化学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便是有机化学。”于是,丁克继续攻读博士,由复旦大学化学系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联合培养,开启了有机化学领域的深造学习,提升自己有机化学合成方面的能力


从1995年在中国药科大学开启药物化学本硕研究,到1999年在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攻读生物有机化学博士,再到2001-2006年赴美国密西根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及担任研究员,丁克辛勤耕耘、研精覃思十一载,在药物化学研究这条路上从未停止过脚步,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02

“你创造出来的东西

要真正找到该用的地方”



格列宁,也叫做伊马替尼是治疗慢粒性白血病的有效药物,同时也是电影《我不是药神》中的主角。格列宁的出现给无数患者带来了希望,被称为治疗慢粒性白血病的“神药”,然而格列宁诱发的Bcr-AblT315I基因突变耐药是急需解决的临床问题。


针对《我不是药神》中的‘格列宁’用药后耐药的临床问题,我们历经7年,研发成功了第三代产品HQP1351,能解决上述耐药问题。


基于格列宁的耐药问题,丁克成功设计和合成了芳基炔类Bcr-AblT315I小分子抑制剂,专利获中美日澳等多国授权。目前,候选药物HQP1351在中国已完成临床研究,并于2020年6月提交上市申请,还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授予孤儿药资格。在耐药慢粒白血病患者中,药物临床总体有效率(CHR)达到85%以上,成为我国首个对该类患者有效的候选药物安全性方面也显著优于美国同类产品


“关注临床”一直是丁克挂在嘴边的高频句子,“你创造出来的药物和疗法要回归到临床需求,真正找到该用的地方,把自身的知识和能力与老百姓的需求结合起来,做出新一代创新型药物。”正是基于临床方面的诉求,驱动着丁克投身第三代BCR-ABL靶向耐药CML的药物研究,最终设计出HQP1351。


丁克专注于抗肿瘤药物研发。一种创新药物,从早期研发到临床试验再到审批上市,是一场漫长的磨炼,同时也是一场高投入、高风险的冒险。作为高校研究者,丁克与其团队在新药研发过程中面临着研发周期长、研究人员时间碎片化、科研评价体系不完善、研究成果转化困难等重重阻碍。


如何高效地驱动团队,尽快研制出针对耐药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急性粒性白血病(AML)、胰腺癌和肺癌等各项疾病的药物,切实解决患者的需求?丁克长期以来坚持的目标是希望通过药物,把严重威胁生命健康的肿瘤疾病变成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的慢性病,延长患者的生存寿命,并减少临床痛苦。


为此,他稳扎稳打地摸索多年,带领团队构建了一个集药物化学、化学生物学、结构生物学和药效学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等为一体的多学科交叉、科研设施完善的药学和化学生物学研究平台,成功设计和合成了一系列高活性和成药性强的创新药物成果,并推动越来越多的成果实现了转化,打通科研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2020年,力鑫药业以1亿元获得丁克研发的“抗肿瘤新药多激酶抑制剂JND32066”的全球市场独家开发权利


2019年9月,丁克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丁健/耿美玉团队联合研发的创新药物候选物以约8.5亿的合同额转让给上海海和药业。2020年6月,暨南大学与广州市力鑫药业有限公司合作共建“药物研发联合实验室”,力鑫药业以1亿元获得丁克研发的“抗肿瘤新药多激酶抑制剂JND32066”的全球市场独家开发权利,双方将进一步推动该创新药物的开发上市,造福全球肿瘤患者



03

带来了一阵风 打开了一扇窗

引进和培养了一批人



2016年,丁克从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来到暨南大学药学院,担任院长一职。来到暨大后,丁克将重心投入到药学院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推动药学一流学科的建设。


经过与学校领导沟通,丁克一步步推动对教师评价体系的变革:“我们是做应用基础研究的,而以往的评估对于该类研究成果的3个关键指标,也就是Paper(论文)、Property(知识产权)、Product(产品),这是衔接不够的。”



回顾起自己任职期间做的事情,丁克将其归纳为几个方面:


一是“带来了一阵风”,丁克在学院培养出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氛围“我们一直在推进每件事情全部公开,一个好的氛围会促进老师之间的信任和对学院认同,就像形成一个真正的大家庭”。二是“引进和培养了一批人”,为促进药学院学科之间的发展平衡,丁克引进了药理学、药剂学的学科带头人和领军人才。三是“打开了一扇窗”,丁克初到暨大时发现药学院与国际交流相对较少,因此他利用自己在国际上的一些知名度促进与国外同行的交流,推动教育部国际联合实验室的建立,打开了国际交流的这扇窗。



在科研和学院工作之外,丁克依然孜孜不倦地教书育人。他常常挂在嘴边,“做药学研究要有一颗坐冷板凳的决心,因为创新药物研究周期一般要10-15年,甚至更久,所以一定要对你所从事的科研工作有责任感。”


张鑫是丁克2016年引进暨大后带的第一批博士生。在他的眼里,丁克是一位学术严谨、不拘小节的导师。“丁老师治学严谨,对自己和学生要求都非常苛刻,别看丁老师满头白发,其实他才40岁出头,他真的为科研倾注了太多心血。”张鑫说。


丁克不仅会给学生提供严谨的学术指导,同时也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一直倡导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在学术指导上,我不喜欢‘我说他做’,而是善于激发他自身的创造性和独立性。



近年来,丁克在创新药物研发上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成果,但他并不认为达到了自己的科研目标,对于自己所做的研究工作并不满足,是因为目前原创性研究相对偏少,更多的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于未来,丁克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期望,“希望可以通过我们与生物学家的合作,做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首创,在自我创新这一块发出中国声音,这是我最期望获得的一个成果。”


作为国华杰出学者的获得者,丁克表示这个奖项是对于他们工作的认可与肯定,鼓励他们做出更多好的研究成果,他也希望年轻的科学家们能够从国家战略层面上思考未来的研究方向,“好好考虑该做什么样的科研,该去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多做一些有用的科研。



 南洋通讯社 

资料来源 © 暨南大学新闻网、湾区写意

广州院士活动中心、科技日报

采访 © 苏星晨 连莹君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部分来自网络

海报 © 郑帆

编辑 © 刘珊  苏星晨 连莹君 郑帆

责编 © 陈联



END版权声明/免责声明本文为授权转载文章,内容仅供感兴趣的个人谨慎参考,非商用,非医用、非投资用。版权归拥有者!衷心感谢!文中图片、视频取自网络,根据CC0协议使用,版权归拥有者。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衷心感谢!

中国好PI




中国好投资人




中国好BD




推荐阅读




药时代,聚焦新药研发,荟萃行业精华,分享交流合作,共筑健康天下!

点击这里,欣赏更多精彩内容!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