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81款双抗产品申报临床,Biotech们又找到了逆袭机会

氨基君 药时代 2022-10-03

10月28日,报名截止!请朋友们速速报名!


信达生物、君实生物抓住PD-1的机会大放异彩后,谁都想成为下一个信达,下一个君实。

于是,单抗的升级版双抗,成了生物制药公司的必选方向。据“医药笔记”统计,截至9月15日,国内已有81款双抗药物申报临床。
其中,进度最快的是康方生物,国家药监局已经正式受理其“first-in-class”的PD-1/CTLA-4双抗凯得宁,用于治疗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的上市申请,并获优先审评。若成功上市,凯得宁将成为首款国产双抗产品。
康宁杰瑞研发进度紧跟其后,PD-L1/CTLA-4双抗KN046也已进入临床Ⅲ期。
从数量上看,信达生物有7款双抗处于临床阶段,属于双抗大户。此外百济神州、百利药业也均有多款双抗处于临床阶段。
对所有入局者来说,国内双抗大战胜负未定,谁都想抓住这个机会。未来3-5年,一场关于双抗的激战不可避免。
不过,创新药的研发从来都是未知数。这一次,更是如此。
/ 01 /单抗看靶点,双抗看平台
双抗代替单抗成为药企“新宠”也不让人意外。
所谓双抗,是指双特异性抗体,具有两条不同的抗原结合臂,能够同时与两种特异性位点结合。
简单理解,就是把两个具有不同治疗效果的单抗,拼接在一起。 这意味着,双抗可以同时发挥两种作用,达到单抗或单抗组合疗法无法实现的治疗效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1+1>2。
听上去是不是很强悍?不过,双抗的理念说起来简单,但实际操作很复杂。
这是因为,不同结构的双抗面临着不同的研发难题。
双抗药物按照结构可以分为,存在Fc区(可结晶区)的IgG(免疫球蛋白)样双抗和不含Fc区的非IgG样双抗。
由于不同类型的双抗结构差异较大,所需要的平台不同,药物的半衰期、免疫原性等也都存在着差异,研发中面对的问题也各不相同。
比如,存在Fc区的IgG样双抗来说,其研发过程中的需要解决的是抗体结构错配问题。
抗体分子结构由两条重链及两条轻链所构成,在单抗中,由于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的氨基酸组成完全相同,所以四条链组合后仅有一种结构。
而双抗的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结构不同组合后会出现16种可能,其中只有一种是目标双抗。从16种产物中分离出一种产物难度可想而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药企纷纷推出双抗平台来保证抗体比较好的表达。这也是为什么有单抗看靶点,双抗看平台一说。
毫不夸张的说,平台技术从根本上决定了双抗产品的前景。能否拥有一个强大的双抗平台,是决定双抗项目能否成功的决定因素之一。
/ 02 /条条大路通罗马,三大主流路线同台竞技
平台之外,双抗研发路线的选择也很关键。目前来看,双抗靶点的选择遵循的作用机制多是以下这三种类型。
第一种,细胞桥接机制。
虽然我们的免疫系统很强大,但肿瘤细胞仍可以找到可乘之机,逃过免疫卫士T细胞的追杀。而以细胞桥接理念设计的双抗,一条抗原结合臂可以与肿瘤靶细胞结合,另一条与效应细胞上的抗原结合,阻断肿瘤的免疫逃逸。最典型的就是肿瘤与T细胞。
你可以理解为,双抗有两只手,一只手抓住T细胞,另一只手将肿瘤细胞抓到T细胞面前,使T细胞定向杀伤肿瘤细胞。
这个机制的独特之处在于,效率非常高。理论上,它可以激活所有类型的T细胞来杀伤肿瘤细胞。也就是说,只要微环境中有的T细胞,都可以为它所用。
当然,过强激发T细胞也会带来一些副作用,比如神经系统毒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症。
比如当年轰动一时的Blincyto,第一款获FDA批准上市的CD3/CD19双抗,用于治疗B细胞急性淋巴白血病。它可以把T细胞和CD19表达的肿瘤细胞“拽”到一起,然后通过CD3激活T细胞,让它杀伤肿瘤细胞。
尽管其临床实验结果显示,中位数生存期显著延长近1倍,但细胞因子释放综合症副作用也较明显。
不过,目前在研的双抗药物中,有近半数使用的都是细胞桥接机制,下一代双抗都在努力探索,如何在保留药效的同时,去掉一些副作用。
比如罗氏的CD3/CD20双抗,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实验数据出色,10mg高剂量组中客观缓解率达到了57%,完全缓解率接近30%。这一数据接近CAR-T药物的临床药效,而且其毒性也比较可控,3级以上的神经毒性很少。
第二种,免疫细胞激活机制。
在我们的体内存在着免疫检查点,可以对免疫反应的强度“踩刹车”。其初衷是为了避免免疫系统作用过强而伤害到自体细胞,没想到却成了肿瘤逃脱免疫系统追杀的漏洞。
以免疫细胞激活机制研发的双抗药物,通过阻断免疫检查点,强化抗肿瘤反应来杀灭肿瘤细胞。典型如基于PD-1抗体的双抗,其中一个靶点就是PD-1,能够阻断它们之间的作用,在这一点上跟PD-1的单抗原理是一样的,但同时它又补充了第二个靶点,比如T细胞的激活因子。据此机制研发的双抗又可以细分为两类。
一类是以PD-1×CTLA-4为代表的双“去刹车”机制双抗,通过两个靶点与两个免疫抑制剂结合,阻断免疫检查点,使得免疫系统火力全开杀伤肿瘤细胞;
另一类是以PD-1×4-1BB为代表的“去刹车”和“加油门”机制。一个靶点负责与免疫抑制剂受体结合,以解除免疫抑制;另一靶点负责踩油门,激活毒性T细胞和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强化抗肿瘤反应。
第三种,信号通路阻断机制。
肿瘤的发生过程往往涉及到许多信号通路,因此,阻断信号通路为治疗肿瘤的有效方式之一。双抗可以同时结合两个靶点,阻断肿瘤中两条不同信号的通路,更好的抑制肿瘤发展。
即两个靶点是位于同一个细胞表面、甚至是同一个受体的不同位点,双抗两边一起结合上去发挥作用,形成比两个单抗更好的空间阻断等效果。比如,同时靶向HER2的D2及D4表位的KN026,就相当于同时具备了曲妥珠单抗和帕托珠单抗的功能。
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如何选择路线,平衡两个靶点之间的安全性、两个抗体对应抗原的亲和力,按照哪个靶点的给药剂量来设计,这些都是需要药企仔细斟酌的问题。
/ 03 /60年只诞生了4款产品,双抗研发知易行难
从1960年,首次提出双抗的概念至今,近六十多年的时间,也仅有卡妥索单抗、博纳吐单抗、艾美赛珠单抗、Rybrevant这四种产品上市,其中卡妥索单抗因表现不佳退市。
灾难还在继续。2021年以来,默克的PD-L1/TGF-β双抗M7824先后四次临床试验折戟。

无独有偶,2021年3月安进终止了三款双抗产品的临床,分别是BCMA/CD3双抗、CD33/CD3双抗和EGFRIII/CD3双抗。
接连而至的失败告诉我们,双抗研发并没有那么简单。更何况,在热潮下,目前市场上的双抗组合靶点实在太多了,其中不乏一些“另类”组合。
对于这种组合,就算让双抗领域的大牛来看,也很难对这些组合的机制说出一个所以然来。
如果随意选择两个靶点,就能实现1+1>2的效果,那么双抗也不会历经60余年仍只有4款产品上市。
说白了,靶点的选择不是连连看,将热门靶点、类似靶点拼接就可以。如何充分平衡两个靶点之间的安全性、两个抗体对应抗原的亲和力,按照哪个靶点的给药剂量来设计,这些都是需要药企仔细斟酌的问题。
总之,无论用哪种机制设计研发双抗药物,对于靶点的选择都应以基本的作用机制为出发点。
正如宜明昂科创始人田志文所说“双抗分子设计应‘大道至简’,靶点选择应基于科学认知。”
毕竟制药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解决患者的需求,以患者需求为核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而不考虑作用机制,随意把两个靶点拼凑在一起炫技的做法,无异于耍流氓。

文/方涛之


版权声明/免责声明

本文为授权转载文章,版权归拥有者。

仅供感兴趣的个人谨慎参考,非商用,非医用、非投资用。

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衷心感谢!

文中图片、视频为授权正版作品,或来自微信公共图片库,或取自网络

根据CC0协议使用,版权归拥有者。

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13651980212。微信:27674131)。衷心感谢!


推荐阅读



11月11日,一个非常特别的日子!

我们在上海张江,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

探讨一个非常特别的话题!

我们不见不散!

点击这里,欣赏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