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0年1月1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那个世代的朋友圈

世代Kosmos 世代Kosmos 2020-01-01



文 /《世代》



《世代》第6期的整卷版本(请点击页面左下角“阅读原文”下载)中,有些内容是之前的单篇版本没有分享的。


作为此篇题图的这幅画是其中之一。它从某种角度再现了欧洲“启蒙运动”时期三个不同背景之人的相遇。


画面左侧站立者,被研究者们认为是萨克森作家戈特霍尔德·以法莲·莱辛(Gotthold Ephraim Lessing,1729—1781)。


左下方身着红色外衣者,为普鲁士犹太裔哲学家摩西·门德尔松(Moses Mendelssohn,1729—1786)。


与门德尔松面对者,是苏黎世基督教会传道人犹翰·卡斯帕·拉瓦塔(Johann Caspar Lavater,1741—1801)。


而右边进门者,则被认为是门德尔松的妻子弗洛米特·古根海姆(Fromet Guggenheim,1737—1812)或仆人。


画面的重心,显然在中间偏左。那里的三人之间形成了有些紧张的三角动态关联。


如果了解此画的名字以及画面背后的记载,就会得知,这是莱辛和拉瓦塔在门德尔松所在柏林的家中做客。


引起那个有些紧张的动态关联的,是拉瓦塔。他正试图劝说对面看起来姑且还在听的门德尔松归信基督。而站在两者及棋盘近旁,作为门德尔松好友的莱辛,已经开始表现出对于拉瓦塔不耐烦的姿态。<1>


正如本期《世代》所尝试展现的,这种不同背景之间的碰撞或联合是“启蒙运动”复杂状态的写照。


莱辛、拉瓦塔、门德尔松,还有本期《世代》提及的其他那些身处“启蒙运动”时期的人,其中不少都是位于彼此相关的朋友圈之间。


这些朋友圈构成了跨越欧洲各国边界的所谓“文人共和国”(Respublica literaria)。


“文人共和国”的说法至少初现于15世纪早期威尼斯和弗洛伦萨的人文主义者圈子当中,脱胎于“基督徒共和国”(Respublica christiana)。


后者是天主教会或公教会(Catholic Church)在中世纪时期作为跨国组织的法律表达。<2>


“文人共和国”在15-16世纪“文艺复兴”和17-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获得显著发展,与“基督徒共和国”及基督新教、犹太教有着多样的关联。


“文人共和国”的特点不仅在于超越国界的局限,还在于其间人们交往的范围不只是在当时的圈子中,而是不同背景的人透过与古今东西各样的人和世界的接触对暂时和永恒进行探索。


在此之间,如以上这幅画表现的朋友圈中的碰撞或联合是常常发生的现象。


理解近现代西方“文人共和国”内部的错综关系,既有助于当今人们从多角度认识深受其影响的现代思想世界,也可能对于学习如何面对不乏碰撞与联合以及并非一时一地的朋友圈带来启发。





<1> Cyril Reade, Mendelssohn to Mendelsohn: Visual Case Studies of Jewish Life in Berlin (Peter Lang, 2007), 67-96.


<2> Marc Fumaroli, Lara Vergnaud trans., The Republic of Letters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8), 26-49.





题图:


《拉瓦塔和莱辛访问摩西·门德尔松》(Lavater and Lessing Visit Moses Mendelssohn);


作者是德意志犹太裔画家墨赫茨·但以理·奥本海姆(Moritz Daniel Oppenheim,1800—1882);


原作藏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的马格内斯犹太艺术与生活收藏馆(Magnes Collection of Jewish Art and Life):


https://magnes.berkeley.edu/collections/museum/jewish-art/paintings/lavater-and-lessing-visit-moses-mendelssohn;


《世代》用图版本来自: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Mendelssohn,_Lessing,_Lavater.jpg。





此文首发于《世代》第6期(2018年秋冬合刊)。


若有媒体或自媒体考虑转发《世代》内容,请尽可能在对作品进行核实与反思后再通过微信(世代Kosmos)或电子邮件(kosmoseditor@gmail.com)联系。


《世代》第6期主题是“启蒙”,却也有并非可以简单分门别类的文字。如《世代》文章体例第1期卷首语所写,《世代》涉及生活各方面,鼓励不同领域的研究和创作。《世代》不一定完全认同所分享作品的全部方面。


欢迎访问《世代》网站:www.kosmoschina.org,详见“阅读原文”。




《世代》创刊词 / 孙毅


《世代》第1期卷首语 / 许宏


上帝启示之下的教育 / 查士丁·泰勒   译 / 许宏


早期教会为何人才辈出 /  颜新恩


如何培育真正的人 /  颜新恩


《世代》文章体例 / 《世代》


牧养下一个世代的领袖 / 安溪


基督教古典教育的五个试探 / 布莱恩·道格拉斯  译 / 祖潘


美国基督教大学为何衰落 / 乔治·马斯登  译 / 许宏


美国传统古典学院是怎样被瓦解的 / 乔治·马斯登  译 / 许宏 


美国大学意识形态的蜕变 / 乔治·马斯登  译 / 许宏


基督教与美国文化:被忽视的张力 / 乔治·马斯登  译 / 许宏


宗教信仰在当代美国大学的位置 / 乔治·马斯登  译 / 许宏 


如何重建美国大学 / 乔治·马斯登  译 / 许宏


从纽曼的“大学理念”谈中国大学精神 / 何光沪


基督教物理学?/ 孙毅


如何研究世界 / 大卫·乃福、马可·诺尔  译 / 许宏


沉默的上帝?/ 常青


《世代》第1期下载 /《世代》


谁不是叛教者?!/ 冉云飞


陌  陌 / 书拉密


艾略特的回转 / 南方


多余之人? / 许宏


当世代遇上世俗时代 /《世代》


《世代》题字溯源 / 《世代》



《世代》第2期卷首语 / 许宏


《世代》第2期封二 / 陆游、杜兰德


中国城市新兴教会的中产阶级化倾向 / 雪汉青


中产阶级的挣扎与盼望 / 黄一琨


教会建制发展与城市中产阶层 / 孙毅


上帝之下的中产阶级 / 许宏


工作一定是神圣呼召?/ 李晋、马丽


回到商业本质的思考 / 纪红雨 


一位中国教师的业余生活 /  赵曰北


人在哪里最可以认识上帝 / 王一乐


《世代》第2期下载 / 《世代》


是圣经批判,还是文本勘误?/  孙耶西


圣灵的殿 / 马利亚·弗兰纳里·奥康纳 译 / 张鹤


当信仰成为一种装饰 / 张鹤


鲁滨逊为何漂流 / 许宏



《世代》第3期卷首语 / 许宏


纪念“宗教改革”?/ 许宏


路德发出《九十五条论纲》的真实历史 / 许宏


一封五百年前寄出的信 / 马丁·路德  译 / 许宏


从路德哲学看:西方历史的张力及活力 / 许宏


中国改革开放: 1517年以降 / 许宏


对宗教改革的批判性反思 / 李晋、马丽


宗教改革与中国教会公开化 / 孙毅


再思宗教改革 / 郄佳斌


反思宗教改革的“称义”与“成圣” / 以勒


16世纪天主教改革:澄清与反思 / 孙泽汐


重评归正宗传统的兴起 / 理查德·穆勒  译 / 李晋、马丽  校 / 许宏


解构主导式叙事 / 理查德·穆勒  译 / 李晋、马丽  校 / 许宏


认识经院主义和人文主义 / 理查德·穆勒  译 / 李晋、马丽  校 / 许宏


异文化经验: 新教神学形成中的欠缺因素 / 颜新恩


如何在启蒙时代谈论“启蒙” /  约拿单·爱德华兹   译 / 思思  校 / 李晋、许宏


天问 / 利亚


不安于读中译本 / 《世代》


《世代》第3期封二 /  张道洽、马远


如何阅读世代 /《世代》



《世代》第4期卷首语 / 许宏


“帝国”及其“他者” / 许宏


在暂时和永恒中:两个国度的叙事 / 李晋、马丽


《但以理书》中的帝国观念 / 孙毅


“富强”作为价值观的伦理学辨析 / 黄一琨


罗马帝国的神学叙事:以奥古斯都为例 / 丁祖潘


帝国出击:三世纪的系统迫害与西普里安的教会 /  孙泽汐


流放金口约翰:一位帝国首都主教的遭遇 / 袁永甲


如何认识被遮蔽的中国 / 许宏


上帝之手:米开朗基罗《创造亚当》探微 / 聂一婷


访客 / 山眼


帝国的瞬息 /《世代》


如何研究政治神学 /《世代》


互联网之外的世界 /《世代》



《世代》第5期卷首语 / 许宏


认识基督生命的人性 / 孙毅


基督教文学?一个对谈 / 张鹤、荣光启、齐宏伟、王文胜、姜原来


现代中国基督教文学浅谈 / 刘丽霞


当代中国大陆基督教文学研究举要 / 孙毅


“母爱”为何成为中国新文学的显著主题 / 雪汉青


《雅歌》中的爱与死:主体有限性的两个端点 / 张晓丹


有一种阅读,让灵魂战栗 / 张鹤


那洒下影子的真实 /  孙耶西


救国视野下的耶稣形象:试论五四时期陈独秀对基督教的态度变化 / 丁祖潘


怀我于心如印 置我于臂如章 / 《世代》


在随手转发的时代做研究 /《世代》



《世代》第6期卷首语 / 许宏


澄清此问题:什么是启蒙?/ 许宏


什么启蒙?何种理性?一个神学批判性的反思 / 李晋


论启蒙:康德、巴特、傅柯 / 林鸿信


康德论启蒙 / 李世标


苏格兰启蒙与法国启蒙的异同:以哈奇森、卢梭论自然状态为例 / 丁祖潘


活在成年的世界中:朋霍费尔对启蒙运动之后时代的反思 / 孙毅


为何在韩国信基督是“爱国”,在中国却不是?/ 马丽、李晋


墨面基督在中国 / 刘丽霞


启蒙历史的两个场景 / 《世代》


从要有光,到要有启蒙 /《世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