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田沁鑫:我曾经为他泣不成声

2016-10-26 咩咩 人物LIVE



_____


田沁鑫近来参研佛法,于是信仰一点一点,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改变着她,也渗透进她的创作。


在外人看来,过去几年,这位佛门居士导演的话剧,开始越来越带有浓郁的佛教色彩。


根据李碧华同名小说、在后海寺庙改编的《青蛇》;受李敖之邀、依同名小说改编的《北京法源寺》,以及刚刚上演、自己原创编剧的《聆听弘一》——这三部剧,业已被田沁鑫的粉丝冠以「禅意三部曲」之名。


「观众是觉得有一个逻辑在里面,但其实弘一才真正是我主动选择。」田沁鑫觉得和前面两部剧结缘,偶遇的因素居多,而这一次是「纯粹的、自我发心的,研究只此一位高僧。」


这真是种「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缘分」。田沁鑫回忆说,她这辈子,曾为两位不曾谋面的僧人流过眼泪,一位是鉴真大和尚,另一位便是弘一法师,这位南山律宗第十一祖,最著名的修行,是「以戒为师」。


弘一法师一生传奇,年轻时在中国话剧、京剧、音乐、美术均有开创意义,人生也活得多姿多彩。但却在近40岁时出了家,「那一刻他突然有了金刚勇猛之心,让自己的人生上了一个台阶」。从事导演事业29年、人生起起伏伏,谈起弘一,田沁鑫突然生了感慨。


写作《聆听弘一》时,她被法师六十岁在福建养正院最后一次为青年和尚开示时的忏悔震动,「他绝不姑息,毫不留情的批驳了自己的过失」,读到此处,田沁鑫泣不成声,哭了良久。


「我们很难精进自己的生命,因为不知戒,我们只知享乐,努力奋斗只是为了享乐。」在陆陆续续翻看了弘一法师六本文集,学生刘质平、丰子恺等人的书信和大量材料后,田沁鑫被深深地打动了。她决定放弃杜撰的手法、凭空捏造任何跟弘一法师有关的情节,只保留文献中记载、事实确凿的内容。


「以戒为师」,是田沁鑫赋予这部新戏最重要的魂,「他(弘一)的自觉性和自制力,真的在我们现代社会有现实意义。」


在话剧《聆听弘一》杭州首演前,她希望给每一位入门的观众留下更多的精神观照——「我希望每个人走进来、看完这部戏之后,能在他心里种下种子。」


_____  




△田沁鑫


  一  


10月19日,观音菩萨出家日这天,话剧《聆听弘一》在上海美琪大剧院首度亮相。上海佛教协会会长觉醒大和尚来了、话剧《北京法源寺》中慈禧的扮演者、知名表演艺术家奚美娟也来了,来的还有歌手霍尊、平安和李玉刚。


当前的中国话剧市场,田沁鑫就是一块金字招牌。她屡次夺得中国话剧票房排行榜的冠军,导演的话剧,也经常一票难求。


选择俗名李叔同的弘一法师,是田沁鑫为杭州话剧艺术中心策划新戏时主动的选择,「李先生在杭州高级中学教书、文脉不得了的学校,在杭州落发为僧,在杭州灵隐寺出家。他的母亲是天津富商的五房姨太太,所以他自己也说自己是浙江人,做这个文化名人是有意义的。」



△《聆听弘一》剧照


但弘一一生丰富多彩,定下主题,从哪个纬度切入却犯了难。


在北京写不出。七月下旬,她决定动身来浙江,拔脚就去了朋友在丽水云和的民宿,在跟蛾子搏斗中跟人聊戏。


第二天,朋友说起隔壁的遂昌县有一个汤显祖的书房,汤显祖在此做了5年的县令,正在此处构思了牡丹亭。


说话时正是下午3点,说动就动。一坐上车,车子放的正是李叔同先生的送别。一个小时的山路车程,着着实实听了丽水电台45分钟弘一法师的特别节目。


「那天什么日子也不是,我现在想起来也是很奇迹的事情,我觉得是弘一法师加持。如果我不起心动念,看到朋友的朋友圈,来到丽水云和,如果不是3点钟动身,我都不会听到特别节目。」


 二  


按照田沁鑫以往的风格,戏中经常会设很多武器,代表力量和冲击力。而在《聆听弘一》中,显山露水的兵器几乎没有,但田沁鑫自己却觉得,这出戏的冲击力,要大于武戏的冲击力。


「原来我的戏在一个浅层次上——人会感动,是因为生活里敏感的,却被忽视的东西被撩拨起来了。这种感动是作用于情绪的。但是这部戏是作用于情感的,更深一步。他真的跟我们的生活有关系了。」


「禅意三部曲」中,《北京法源寺》的议题是国家的命运突围,观照的是谭嗣同说的,「我像爱一个女人一样,深深爱着大清。」放情感之于大爱,容易激起共鸣,力量也显得磅礴。而到了《聆听弘一》中,矛盾却转化至自身——


「突然我感觉到妄语是这么回事儿,偷盗、邪淫,生活中的贪、嗔、痴,都是我们自身生活中必须面对的困境。」



△《北京法源寺》剧照


此刻的弘一法师,作用于每一个观众,作用于每个人生活中的困境。「比如我个人就是,我不知放下,只知进去,这是我的困境。当我遇到真正困难的时候,我没有办法去调整,只有一种办法,就是依照过去的经验。」


这出戏,更大的主题是劝诫。「演弘一法师的演员金丹,他抽大烟、有毒瘾,最后他要去戒毒,他谈到什么是瘾,什么是戒,正好对应弘一法师的以戒为师。」


在田沁鑫的设想里,这出戏的受众应该是年轻人。她希望孩子们在认识李叔同的过程中,能够知道生命的律动是不是被撩拨到、有无播下种子,「有可能他在玩手机,吃大肉喝大酒失恋的时候,这个小种子有一点点的启示。」


谈起这出戏,田沁鑫的感触颇深。「其实这部戏挺观照自己的,因为网络时代,全是碎片化的信息,我们好难集中,更别说生出智慧了。我们有时候有智而无慧。智,急中生智,慧是放下,是知进退,人才得大自在。」


因为身体上的疲惫,本来想省事儿,就想了一个简单结构——两人置一话筒,聆听弘一。后来在杭州遇见正策划G20晚会的张艺谋导演,觉得自己不能偷懒儿,「我得好好做这部戏。」


她谈起老朋友张艺谋,导演奥运会开幕式之后,想轻松点做了电影《三枪拍案惊奇》,瞬间被全国人民的板砖淹没。那一刻,田沁鑫突然觉得「非常理解他,大家似乎瞬间就忘记了你是一个英雄」。


 三  


知易行难,田沁鑫依然无法放下。


上周举办的乌镇戏剧节,田沁鑫是青赛单元的评委之一,她在排戏的缝隙里挤了点时间赶过去参加。


她惊叹于后生的创造力。来自上海戏剧学院的《嘎玛》,一出以西藏朝圣之旅为主线的话剧,触动了田沁鑫,她从琼英卓玛的歌响起来那一刻,一直哭到结尾,坐在旁边的黄磊也哭。田沁鑫哭的是人生历程上的艰难,一种无言的感情,而黄磊则想了四年乌镇戏剧节的前世今生。



△乌镇戏剧节


和以往激烈的,充斥争吵的评奖过程不同,这次是很安静的,全线通过。这让她回想起自己29岁那年,《生死场》诞生。那个时候的自己:「睁开眼睛就写作,也没别的事,我现在就很感动于我那时候的纯洁。」


这部戏当时拿了文化部新剧目优秀编剧奖、优秀导演奖及优秀剧目奖。 戴锦华称赞,从这部剧开始,田沁鑫开始形成自己清楚的、饱满的、特别有冲击力戏剧语言。「(这部戏)出来的时候非常强健,一个作品不会怀才不遇,如果真的好的话,大家都会有目共睹。」


这次乌镇戏剧节上,田沁鑫从孟京辉的手中接过了艺术总监的大棒,成为乌镇戏剧节第一位女性艺术总监。


私下里她告诉人物live,自己完全可以不接这个活儿,「我都想着要放弃」。她自觉性格内向,乌镇艺术节实行的是艺术总监选戏制度,需要建班子选戏,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自是不用说。


「因为我师哥孟京辉做得非常好,赖老师(赖声川)真的是做得很好,那么我为什么要做,比他们哪儿好,可能我哪儿也不如他们,但可能是女性艺术家的视角,使得它的色彩不一样了,添点鲜花我觉得也是很好的。」


田沁鑫说,她前段时间刚去丹麦参加过一个国际女性艺术节,这次,她在心中已确定了不少准备邀请的国际女导演。「凯伦米切尔,英国女王级导演;还有像彼得布鲁克几乎齐名的阿里亚娜姆努什金,这个女导演跟彼得布鲁克在欧洲是齐名的大导演,但国内却没听过她的消息。」


 四  


执导29年,踏入戏剧之门,对田沁鑫来说是偶然,也是宿命。


上学时的田沁鑫,虽然勤奋刻苦,但跟老师汇报毕业大戏时,还是会经常想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那样调度。直到后来有一天,早上五点醒来,那是个特别清明的早晨,黑灯瞎火的,田沁鑫坐在床上,忽然觉得人物出场、人物设置、全盘的舞台形象,都明白了。


从那会儿开始,原来在上学期间看不懂的都看懂了,比如曹禺的《雷雨》,还有鲁迅说的「性格即命运」。佛家说「顿悟」,七七四十九天了彻生死。对居士田沁鑫而言,那天早上,她算是「悟」了一点。


这几年,田沁鑫一直在寻找一种中国式的表达。李安导演的两部作品,饮食男女和卧虎藏龙,经常会被她拿来举例子。


「卧虎藏龙的人物关系设置是基于李安对中国武侠的认识,李慕白和杨紫琼演的那个角色,是观看而不接近的爱慕,那种爱慕你都看不出来。那个女的很深很深得爱着他,而且是用生命爱着他,但是你看不到,因为他俩没接触过,这就是中国人。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喜欢一个男的,一看他老婆在旁边,就只能做普通朋友了。」



△《聆听弘一》剧照


中国男女式的情感,这是田沁鑫做戏的基础。


「而饮食男女你说它具体讲了什么,就是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亲情,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中国伦理,在里面隐隐发挥作用。所以你看电影时会有突然间的感动,似乎感觉到两父女,和自己压抑家庭下的关系有一点点的对味。」


在她看来,民族性就放在那儿,一个民族的饮食文化和思维方式是紧密配合的。鲁菜中有一道芫爆散丹,用胡椒粉炝锅,加点香菜,再加点散丹(肚丝),炝完出锅。因为它的味道非常独特,烹饪的创意非常新颖,这样的菜吃完,回到家里还会思念。这就是中国菜的味道,和中国人的行为模式是相对应的。


而美国人喜欢吃牛排大龙虾,牛排烤至5分熟,切一大块儿蘸汁,多过瘾呐,过完瘾之后就忘了,很有劲得干活去了,这叫「要这一口」。再联想到他们拍的电影,看的当下情绪会受牵引,但是回家之后,你可能还记得里面的电影形象,但是你已经忘了电影讲的是什么了。


由此,田沁鑫想到,美国电影的精神内核是基督教的救赎精神,「我们做电影、做话剧,内容依靠是什么?」


田沁鑫说,她觉得,是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只有依照「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行事办法,结构能力,文化自信,我们才能编出自己的故事。」


 「我觉得文化对于人来讲,是个资粮。精神、艺术的光芒是可以慧至心灵的,是和生命不可或缺的,互为表里的。」她说,「对于一个国家文化来讲,文化分流如果形成了,才能代表文明的又一个进程。」


前两年,田沁鑫在爱丁堡的王子大街上,看到大声呼喊、叫的都是华人,其余大部分中国人都在买各种大名牌包,真正走进博物馆的时候,没几个黑头发的中国人,戏院里也少。「这个场面还是有点大中华颜面无光。」


就这一点,田沁鑫觉得,大家做得还远远不够。




和对的人在一起

留下你的评论

10月27日12:00前获点赞数最高的前4位读者

将各获得28日《聆听弘一》门票1张

也可直戳阅读原文购票


▼ 点击名字看文章▼

王五四丨贾葭胡海泉赖杰罗永浩王涤丨万峰吴国平丨龚晓跃

李海鹏陆琪夏雨清差评君顾大宇高岩丨Misa翁劼

                     李如成朱国栋 | 吴又陈妙林老C吴敏丨春人董怡林

谭亚幸丁辰灵亚妮丨金耕黄慕兰丨「蚂蚁」丨崔悦

关注人物LIVE (ID:renwulive)

▼ 在历史消息里看到更多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