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岁月】猎户村探访记(祝康)
【知青岁月】
猎户村探访记
作者:祝 康
上世经六十年代末,国家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1969年初春,我们从上海来到了吉林延边山区一个小山村里当农民。这个小山村只有十来户人家,都是朝鲜族。村子离沟口有七、八里山路。村里不通电,晚上只能用一个小煤油灯照明。
记得在当年一个深秋的夜晚,集体户的男生们一个挨一个地躺在大火炕上,都已昏昏入睡。突然有人在窗外喊着叫门,户长警觉地叫醒了大家。他下炕端着一盏煤油灯,打开门,一个黑乎乎的人影闯了进来,户长借着煤油灯的亮光,定睛一看,是一个穿着破旧,近五十多岁脸上乌黑的老头。这个不速之客没等户长同意,径直走进了我们知青的大炕屋里。
我们九个男知青被这突如其来的闯客从梦中惊醒了,全都“呼拉”一下起身坐在炕上,身上连件衣服也来不及披,个个惊呆了,不知如何是好!
仔细一看,眼前是个汉族老头子,饱尽风霜的菜色脸上,雕刻着一道道深深的邹纹,右脸颊有一块黑伤疤,特别森人。在煤油灯下,他三角眼里眨着疲倦的光,面相虽凶,但看出是个地地道道的山里人,他双手抱拳一拱:“老少爷们,俺累了,借个宿。”
不等我们回答,黑老头就走到炕头上,把我的被往边上一推,脱鞋上来,盘腿坐在了炕上。我赶紧把被子卷起来挪到了炕梢,我可不想和他睡在一起!
上了炕,他双腿一盘,依着墙头坐下,从破夹袄里拿出了烟包,卷起了烟来。我们只得全又躺下了,连煤油灯也没敢吹灭。屋里进来了一个不速之客,谁也不敢睡着呀,我们只得睁着眼睛躺着翻来復去的烙炕饼。
老头合衣坐在墙角,问我们:“都睡不着吧?”
没有人答理他。
“睡不着,我给你们讲上山打猎的故事吧!”
我们九个十六、七的上海娃子,自来到这穷山沟里插队,除了出工干活就是回集体户睡觉,如同井底之蛙生活单调,有人讲故事,那当然好啦!”我们全坐了起来,上面披着秋衣,下边盖着被子,在炕上坐了一溜排,听他讲故事。
老头问:“你们怕山上的狍子吗?”
“怕呀!”我们把狍子听成了豹子。
老头仰起脖子哈哈大笑:“上海娃子真胆小呀,连狍子也怕呀!”他笑得上气不接下气,真怕他上不来一口气,过了去。
他说自己是个猎人,脸上的伤疤就是让野猪给留的。他住在我们这个七道沟还要往里走二十里地的深沟里。
“里面的人穷呀,比你们这里还要穷哩!”他说:“以前全是猎户,现在野猪、狍子不多了,打不着玩意了。又没有地,只能在山角下零星种点土豆和苞米,穷呀!”
这老头子是个老猎手,在山里狩猎的故事太多太多,又新奇又惊险,我们听得入了迷,慢慢敬佩起这个老人来了。
那天他说了一晚上打猎的故事,对我们这些城里的孩子来说,听得真过瘾哩!快凌晨时我们都睡了过去,也不知道那老汉啥时离开了集体户。
我们这帮上海知青是当年四月初来这七道沟小山村插队入户的,来这里半年多了,还真不知道沟里面还住着人家。自从见了这个猎户老汉,我们对山里面充满了好奇。隔了几天以后就是中秋节了,我们决定去探访深山里的猎户村。
那天我们全体15个男女同学起了个大早,带上了上海寄来的糖、月饼、麦乳精、饼干,还有听诊器、咳嗽药肠胃药感冒药等。瞒着养牛的阿爸依,偷出了三辆牛车,组成了浩浩荡荡的“探险队”,往沟里进发了!目的地,就是那个老头说的猎户村。
越往里面走,两边的山越来越高,山林越来越密,山沟壑也越来越窄,除了一条勉强通得过牛车的小山道,几乎没有一块可以站脚的地方。
牛车队慢悠悠慢悠悠地走了将近两个多小时,估计有十多里地。差不多到了晌午,总算看到了卧在山沟沟里,零零散散的几间破茅草屋子。
我们一帮人刚进了村,几个穿得破破烂烂的孩子好奇的在远处盯着我们看,一个男人走了过来,自我介绍说:“我是队长,你们是哪里来的呀?”
没等我们回答呢,“呼啦”一下孩子们全围了过来。我们的户长说明了来意,并要见那天那个老头,村长听了说:“那是俺爹!在家呢!”好吧,那我们就去队长家吧。
黑老头亲热地“接见”了我们。这哪是个家呀,分明只是两个男人的窝呀!炕上连个烂炕席也没有,什么锅台、灶台、炕台、全是泥巴做的!就是桌子也是土搭的,上面放着一块木板子。满屋子全是土色。我们让全村小孩子都来到队长家里,让队长烧了一锅开水,把麦乳精泡好用一个小瓢分给孩子们喝。麦乳精喝光了,就泡红糖水给他们喝。所有孩子都可以到女同学那边领两块上海大白兔奶糖,一小块上海月饼。
有的女同学还把自己心爱的的确凉纱头巾送给了村里年轻的姑娘们,姑娘们头一回戴,开心得咯咯直笑。顿时队长家里笑声一片,大家开心得象过年!我们这些大孩子看着这些孩子、姑娘们开心,心里也象吃了蜜一样甜!
我们又让队长带我们去了有老人、病人的家里看了一遍。有家在土炕上咳嗽的老人赶忙下地迎接我们。我们见他家墙角处堆一小堆土豆蛋蛋,炕上铺着破烂棉被。还有那搭拉着脑袋的鸡和有气无力的狗,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给他老人放下了一瓶止咳糖浆,安慰老人几句,离开了他家,老人非要下地送我们,被我们婉言谢绝了,我们一定让他好好躺在炕上,他的眼光里充满了对我们的感激之情。至今想起,让我泪奔。
我们虽然都不是富人家的孩子,但是也被眼前这个贫穷的猎户村惊呆了!我们挨家挨户给有病的老人送了一些家常药以后,看天色不早了,大家准备告辞分手。
村长不好意思的说:“家里只有些去年的黑土豆,没有好吃的留下请你们吃完饭走,真不好意思呀!”
我们连连说不饿不饿,集体户里有现成的玉米馇子饭。听说我们要走,村里的人全出来为我们送行,孩子们依偎在我们的身边不愿离去。那场面真让人感叹、感动!当然我们更多的是有为他们做好事后的开心!这次的做好事,比起我们小时候捡到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做的好事,才是做了一件有真正意义的大好事呢!
牛车慢悠悠、慢悠悠地往回走。天有些黑了,月亮升了起来。浅浅的月光照亮了深山沟。一边是高山,一边是深壑,一条山道弯弯曲曲长又长,山道上映着我们疲惫的身影,在暗淡的月色里,山路无尽头,一直通到山的那边……
我到现在也忘不了那天的情景:人在走,那轮明月也挂在我们的头上走。那天是正月十五中秋节,我心里想,远在上海的妈妈也一定在看着同一个月亮吧?去年的中秋节还和亲人们在一起,今年却又疲又乏地行走在这荒凉的大山里,真的有点想家想妈妈了!
别的同学也可能都看着月亮想起了家,和来的时候全然不同,路上大家谁也没有说话。
月光幽幽,山道弯弯,我们走了一段又一段,仍然看不到头。看着黑黑的深山,女同学们不由得害怕起来,六个女生又饿又冷地挤抱在一辆牛车上。男同学们护着牛车两边,走在道上。
转过一个山角,突然前边出现了火把,还听到远处有人在嚷嚷。不一会儿一堆人出现在我们的面前,突然一个声音在喊:“上海阿德里!上海阿德里(阿德里是孩子们的意思)!”
原来是村里的朝鲜族阿爸依、阿妈妮们找来了,天黑了不见我们的影子,谁放心呀!女同学们抱着阿妈妮哭了起来。回到村里,队长和老婆给我们送来了朝鲜族打糕,我们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打糕又香又糯,太好吃了,那个味道永生难忘!
事后,偷牛车的事没有人追究过。
这次探访,我们才知道天下还会有这么穷的人,这么穷的村子。我们这些上海娃子在学校里只接受了课堂教育,没有走进社会,更没有深入农村,对社会并不是真正的了解。通过这次探访猎户村,知青们出工更积极了,干活更卖力了,对待艰苦也有了新的认识,有了充分的准备,树立起了在农村长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吃苦耐劳的心理准备。
也许是这次永生不忘的深山探访,我们似乎一夜都长大了,就这样,我们在这个贫穷的小山沟里坚持了六、七年随着知青返城浪潮的到来才离开!(全文完)
作者简介
祝康,于1969年去吉林省龙井县智新公社长财大队七队插队落户,1974年招工进了国营吉林省开山屯化学纤维浆厂任工人,1977年后在厂工会工作直至2005年退休,退休后入户回到上海
作品荐读
本文由作者投稿《知青情缘》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