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霍拉山下】 十六、夜行(董克荣 )

知青情缘 2024-02-02





霍拉山下


作者:董克荣 


点击进入

【霍拉山下】序 (董克荣 )

【霍拉山下】一、收工曲(董克荣 )

【霍拉山下】二、送饭(董克荣 )

【霍拉山下】三、失  书(董克荣 )

【【霍拉山下】四、一封航空信的启示(董克荣)

【霍拉山下】五、小乐队(董克荣)

【霍拉山下】六、献血(董克荣 )

【霍拉山下】七、苇子湖的故事(董克荣 )

【霍拉山下】八、豫剧团里的高手们(董克荣 )

【霍拉山下】九、绝  配(董克荣 )

【霍拉山下】十、伙房学艺记(董克荣 )

【霍拉山下】十一、厨师人生(董克荣 )

【霍拉山下】十二、老友一民 (董克荣 )

【霍拉山下】十三、成长(董克荣 )

【霍拉山下】 十四、向往宁静的生活   (董克荣 )

【霍拉山下】十五、奔向查通沟(董克荣 )


      

 十六、夜行


我喜欢走路,在学生时代自以为已经练就了一双铁脚板,走多少路都不怕。直到参加工作后的一次夜行才发现,铁脚板的称呼不是随便喊喊的。


那是在一个星期天的中午,红卫机械厂一辆卡车从我们连队经过,驾驶员老梅见到我说:“要去焉耆办事吗?我带你去。”


老梅是从二十一团运输连调去的,他以前就和我们很熟,每次进城购物我们都会搭乘他的车,所以老梅开车经过我们连队时都要来问一下。正好办公室里需要购买一些办公用品,休息天也没有什么事情,况且晚饭以前就可以回来。我就让老梅稍等一会,去叫了会计徐建成、司务长刘志雄和上司陈德苏一起去。我们向连长贾焕章请了假,就坐上卡车出发了。


不巧的是汽车在半路上出了故障抛了几次锚,等我们赶到焉耆时,一条街上的商店都已经下班关门了,啥事都没干成。老梅说:“很抱歉,汽车恐怕要进厂修理,今天走不了,明天一起回吧。”


我们几个面面相觑,因为第二天上午连队里要开大会,如果我们几个都缺席,会场就没有人布置。我们商量后决定连夜走路赶回连队。


那天没有月亮,天很黑。为了少走些路,我们准备走小路。陈德苏对刘志雄说,你走前面。刘志雄说,为什么要我走在前面?陈德苏说,你不是土匪刘大麻子吗?天天在林海雪原走胆子大。我们在一边起哄说,对,对!,刘大麻子开路!刘志雄没办法,找了一根木棍走在前面,陈德苏走中间。晚上我的眼睛不灵,就跟在大个子徐建成后面,他穿的是白衬衣,我不会跟丢。大家摸着黑一起出发了。


晚上忽然刮起了大风,风一阵比一阵大。‘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说的就是新疆一天的气候变化。这时寒风劲吹,气温下降很快,我们衣服都穿得少,冻得嗦嗦发抖,刮起的沙子敲打在脸上像刀割一样剌痛。


(天山)

刘志雄用木棍拨开路上的野草和荆棘,我们在坑坑洼洼的小路上艰难地行走,连天上的星星好像都在为难我们,躲在乌云里不出来,天黑得厉害,我们只能慢慢地摸索着走。


路边的渠水在潺潺流动,泛着瘆人的白光。我们听到远处有许多野狗在狂吠,刘志雄一边走一边吆喝着。那一大群野狗边叫边向我们围了过来,挡住了我们的去路。刘志雄挥舞着棍子,那群狗就在我们周围上窜下跳,几乎要扑到身上,真像是一群野狼,让人胆颤心惊。陈德苏生性胆小,他越是谨慎就越出状况,一会儿踩到泥坑里,一会儿脸又被树枝刮破了皮。我们像是溃败的逃兵一样狼狈地逃窜。


过了面粉厂,那群狗不再跟着,狗的吠声越来越远。天边一轮细细的月亮从山后慢慢升起,风小了,路也好走许多。我们在寂静的夜空下匆匆赶路。


一路无语。到了团场的机耕路,我们松了一口气,于是我们加快了脚步。路两边的参天白杨象列队的卫士,不断向身后移动。隔着林带,可以听到条田里的苞谷生长时发出咔咔的声响;看到抓水濑的人提着马灯在排水沟里下铁夾;远处传来赶路的老乡,坐在毛驴车上唱着动听的维吾尔族小调,歌声划破静寂的夜空。我忍不住也大声吼叫几声,以排除路途的疲劳。

                         

(夜行)


   当我们经过农业七连时已经是半夜了。陈德苏说,七连伙房里亮着灯,应该在做半夜饭,我们进去吃点东西,再休息一会儿吧。


   我们走进伙房,里面挺暖和,炊事员正在忙碌着,他见到我们很热情地说,稍等一会儿就好了。在等待热馍时我们打起了瞌睡。陈德苏坐在一边清理鞋子上的泥,问:“你们累不累?”刘志雄半闭着眼睛说:“大个子(徐建成)肯定不累,他走一步,小董要迈两步。大个子到了,他还在半路上呢。”大家哈哈大笑起来,陈德苏笑得含在嘴上的莫合烟也掉到了地上。徐建成只是咧了咧嘴,没有说话。我们说笑了一会儿就不瞌睡了。


   大家在伙房里吃了苞谷馍喝了水,又有了精神,就继续赶路。这条机耕路横贯整个团场,经过全团所有的连队。我们走过最后一个连队林园二连后向南走就开始爬戈壁滩了。


   这时天已经微微发亮,远远地可以看见霍拉山的轮廓。我说:“快到了。”徐建成说:“还有十几里路呢!”他刚说完,我们听到叭的一声,把大家吓了一跳,回头见徐建成已经躺倒在戈壁滩上。陈德苏说,你没事吧?徐建成说:“没有力气,腿也硬掉了,休息一会儿吧。”难怪他在农业七连休息时笑也笑不动了。我刚坐下,也感觉小腿很酸,好象要抽筋。


   于是我们一起躺在戈壁滩上,看着太阳从东边冉冉升起,一轮红日慢慢地跃出地面渐渐地放射出金色的光芒,远处的天山开始露出它那雄伟的主峰,顶天立地屹立在远方。


   我们躺在戈壁滩上望着远处的雪山都不想说话。这时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时代。


   我小时候父母都不在上海,我和弟弟克耀跟随祖母生活。祖母慈祥和蔼从没发过脾气,讲话的声音超不过40分贝。她没有读过书,大字不识一个。在她的内心一定希望我们好好学习。但祖母从不过问我们的学习,经常笑咪咪地看着我们淘气,这让我们兄弟俩随着天性,度过了无忧无虑的青少年时期。


    那时,一到星期天,我们就早早地把作业做完,带上准备好的竹筒,相约邻居的小朋友一起走到离家很远的老龙华机场的草坪上去抓蟋蟀,回来就围在一起斗蟋蟀。


   有时候我们去亲戚家玩,亲戚住得很远。外祖母住在虹口,姑妈住在西郊,我们会不辞辛苦走十多里、二十多里路去。到了姑妈家又会去西郊公园疯玩到天黑才回家。祖母从不责问我们,会忙不叠地倒水给我们洗脸。


   就在我高中毕业报名参加新疆建设,即将离开上海时,祖母也是笑着看我整理东西,在边上拿出许多生活用品让我带上。后来听弟弟说起我离开上海后,祖母在家哭了好几天。虽然时间已经过去许多年,我一想起弟弟说的话,就会怀念起祖母和我的童年生活。


   后来我开始喜欢上看书。家附近有一条小路叫麦家弄,那里有个小人书摊,每天放学路过那里,我就会进去看小人书,零花钱都化在书摊上了。


   不久,看小人书觉得不过瘾就找大人书看,喜欢看的书很多,其中姚雪垠就是我喜爱的作家之一,他的名字很早就知道,如雷贯耳。1963年7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一套姚老写的历史小说《李自成》,分上下两册。价格为2元。那时的2元钱已经是很贵了,平时的零化钱只有几分钱。为了存钱买书,我决定走路去学校省下车费买书。



 (历史小说李自成)

   上高中后我住校,建平中学在浦东,家在南市,相距十几里地,还要乘轮渡过黄浦江。我每周回家一次,下了轮渡就甩开胳臂大步走,这点路不算什么,路走多了,就养成走路的习惯,以后到学校就一直走路去。


   南市区老西门有一家稍有规模的新华书店,位置在方斜路和中华路的岛形房屋中间。当我存夠2元钱后,心里很高兴,终于可以买到那套我喜爱的书了。


   在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从学校兴匆匆地赶往新华书店,当时很兴奋,路上一刻也不停直奔书店,半路上鞋子里落进沙子也顾不上倒出来。到了书店营业员告诉我,书早就卖完了,我很沮丧。营业员看我垂头丧气的样子,说,因为这套书不是上海印刷的,只进了两包,一共二十套,如果你要买,过几天再来看看。


   出了书店,我感觉脚底下很疼,脱下球鞋,发现脚底磨起的水泡已经破了。以后我又去了几次书店,始终没有买到。又多次去福州路旧书店去淘旧书,或许有人看完了卖给书店。可惜每次去都是无功而返,很遗憾。




 (新华书店)


   直到1979年10月,由青年出版社出版、新疆新华印刷三厂印刷的《李自成》第二卷上、中、下三册发行了。这套书后来荣获“茅盾文学奖”。


   当年,从团部电影队调到红星机械厂的放影员楊文玉经常到林园三连来放映电影,同时兼售图书。当他在俱乐部里把图书舖开时,我一眼就看到有两套《李自成》,我欣喜若狂,立刻拿了一套。这套书是第一次印刷,印数15000册,定价2.90元。当天晚上我就看了个通宵。因躺在床上看书,早上起来感觉眼睛有点斜斜的,走路也歪着头,脑袋晕晕呼呼。


我躺在戈壁滩上思绪万千,想我走过各种各样的路,有苦有累;想我经历的生活之路,跌宕起伏;想我干过的工作,五化八门。不管是什么样的路,其实最难改变的还是心路。小时候的喜好,已经决定自己的爱好,如今尽管干过许多不同的工作,终也改变不了早已潜移默化形成的心路。


经过这次夜行,对待生活我会知足长乐,会一生与欢笑相伴。不管将来是丰富多彩还是一波三折的人生道路上,都要用微笑面对困难和险阻。


那天晚上,我们从焉耆县城到林园三连走了七十多里地。在上班前赶回了连队,没有耽误参加开会。


两天后,我的腿还是很酸,到渠边挑水时还有点一拐一拐的。






读者精彩留言


《夜行》跟帖,与朋友们一起分享。


王 琪 ———克荣:你好!虽然我和你及士澄是老熟人了,但这些年没有什么联系,今天,打开网页,看到你的这篇帖子,我和海天都很感动。不知你现在是否有《李自成》的全套?如果没有,我们送你们一套,你把家的地址和手机号通过丹珠的微信发给我,我用快递给你寄去。多保重!常联系!感谢热爱姚雪垠的粉丝们,我想,老爷子在九泉之下一定会保佑大家健康长寿!

答王琪、海天:很高兴能在网上见到,谢谢你们的热情。全套《李自成》太过贵重,我不好接受,如果这次出版的抗日作品有余的话,请选一册单本,签上你们的名字,寄给我留作纪念,我会很高兴的。王琪、海天:你们好!有你们俩签名盖章的书籍已收到,这是15年八、九月第一次出版的新书,非常非常感谢,真是爱不释手。尤其是里面的那张书签,有前辈的画像和诗句,制作精美,非常珍贵。想不到一篇《买书》引出一段赠书的佳话。再次感谢。


刘福民———书是良师益友、书是知识源泉,人们把上学也叫作读书,可见读书是何等重要,只是我们在需要、可以读书的年代却不能读书,到新疆这个大学去“读书”了。在社会大学读书学到知识与从学校读书学到知识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不能厚此薄彼,但从学校学知识是基础、是起步、是起点,只是我们在最需要读书的年龄段却……,老了,闲暇的时间多了,可以静下心来读些书了,只是年岁不饶人,往往是前读后忘,嗨……


王丹珠———这卷书发行时我在十连,有战友也搞来一套可惜忘了是谁,我们都争相借阅,最后大家排队论着看,那时在地头田间大家都在谈论这本书。姚雪垠是一代文学大师,他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更是辉煌的一生!现在《姚雪垠抗战作品选》的出版,更增添了我们对他崇敬,也勾起我们这些姚雪垠的“粉老头、粉老太”对往事的回忆!


应照静———披荆斩棘,勇住直前,历经坎坷,乐观奉献,这就是我们知青的人生观。


黄建华------怀着看题目《夜行》的好奇心情来看这篇文章。看后真让人难以控制的发笑,又无法抗拒地流泪,同时又充满信心地走向未来……从洋泾走到南市,那是很长的路啊,现在乘车都要半个小时以上吧!真是佩服!为了买书,攒钱有道,累了双脚,没能如愿……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为什么会引起那么强烈的共鸣?因为里面有我所熟悉的老战友徐建盛,文章中写道:“大个子(徐建成)肯定不累,他走一步,小董要迈两步。大个子到了,他还在半路上呢”。看着就笑出了声。确实徐建成平时不善于说话,他要是说话就是大实话。我回沪后经常去他家,在聊天时随你们怎么热闹他从不插嘴,但是一旦开口就是非说不可的话。作者通过别人的话把大个子徐建盛的性格描绘得淋漓尽致。

再看到作者写躺在戈壁滩上想起了上学时是如何练就的铁脚板,以及和慈祥的祖母一起生活的情景,竟然触动了我那既苦涩又温暖的心灵。我和作者一样是没有父母陪伴成长的童年和少年,是人生的一大缺撼。但是作者从小爱上读书,使他的心路历程变得如此强大。

我们就是用一双稚嫩的脚板,从童年到少年、青年,历经生活的坎坷…又走出上海来到戈壁滩,经历了那么多的历炼才铸就了这副铁脚板!

正如作者文中所说:“经过这次夜行,对待生活我会知足长乐,会一生与欢笑相伴。在将来跌宕起伏的人生道路上,用微笑面对困难和险阻。”感谢作者这篇文章,启迪我们在渐行渐老的路上,也要用微笑面对困难和险阻!读这篇文章感慨多多。

初中同学有个微信群,最近正好谈起最喜欢的书,有同学说我最喜欢历史小说,姚雪垠的小说李自成是她的最爱。几个同学纷纷表示也喜欢该书。这下我来劲了,我说你们知道吗,我和姚老的儿子媳妇是老战友呢!前年他们夫妇来上海我们还一起聚餐合影留念呢!有同学是上海作家协会的,来我家时看到了那本《百年雪垠》,不住感叹:要是上天多给姚老几年,必将给世人留下更多宝贵的文学著作!在此深切怀念中国当代文学大师~姚雪垠。


马家林------文章以倒叙的写作手法,通过工作中跌宕起伏的“夜行”,回忆起童年时代的行路和读书经历,用“行路”衬托“读书”。记得明末画家董其昌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读书”其实是人生的一场“行路”,“行路”何尝不是在生活中“读书”?路就是书,读过的书,亦是一条路。两者密不可分,在行中感悟,在读中前行。走出各自的精彩人生,构成自己的强大“心路”,《夜行》让人深受启示。筆者喜欢走路,热爱阅读,辛勤耕耘,我被筆耕者扑实无华的文字描述所感动,我珍惜这个交流的平台,珍惜这个学习的机会。谢谢董老师!


叶荣芳------ 拜读《夜行》:买到了一套心仪巳久的书,爱不释手丶挑灯夜读,可见你是一个知识丰富的、感情细腻的、性格沉稳的、心智高尚的人!文章前半篇叙述了夜回连队路上的惊险苦累,后半篇道出了对读书的执著追求,整篇暗喻了“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真是一篇好文章。文中也揭示了董先生跌宕起伏、波澜不惊的生活态势。董先生真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啊!在真实的叙述中彰显文釆,在坚苦的环境中透着乐观。年轻时的经历,一辈子的记忆,为作者点赞。曾几何时,问苍天:我们这一代人是否是共和国的脊梁?问大地:下一代有否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



韩沧新------看了这篇《夜行》以后,让我又想到了二位老同事陈德苏和刘志雄,遗憾的是老陈走得早了。小董讲得对,从焉耆到二十一团有七十多里路,别讲走夜路了,就是白天走也够呛!

记得第一次我一个人带着女儿从上海探亲归来,在焉耆没车返回家,张尧才骑了自行车来接我俩,我抱着女儿坐在车后座,张尧才骑车水平好,上车时一手扶笼头,一只脚从前面垮过去,当时我吓呆了。从焉耆回来路真不好走,在开都河边的小路骑行,我的心一直吊着,骑着骑着突然碰到一个小山坡,张尧才用力冲上去,笼头没把好直摇晃,把我们娘俩重重地摔在地上,差一点没命,张尧才却没发现,继续往前骑,这时天已黑了,我抱着女儿拼命叫他,他才恍然大悟,再骑了回来,大约骑行三个小时才到家。小董他们从焉耆走到连队是夜行,看了以后真让我感动,那时他酸甜苦辣样样事情都做过。现在生活在上海,晚上的路彻夜明亮,让我们迈开铁脚板大步往前走吧。


曹觉民------看到克荣兄在新疆一段走夜路的往事,不禁想起我也有过一段走夜路去焉耆的经历。那是’文革’初期,为了与八一中学的造反派串联,我们一部分红二司覌奌的人准备去焉耆,当时有张铭土,朱士铮等,那天我们徒步从团部夜行往焉耆走,为了避开对立派的阻拦,我们没走大路走小路,一路上穿苞谷田跨排水渠,还多走了许多冤枉路,整整走了一夜才到达八一中学,裤脚管全部湿透,上衣也沾了许多露水,到了目的地,整个人简直要累趴下了,幸亏当时有坚定的"革命"信念支撑着。现在回想起来,嗨,真是一幕闹剧啊!1978年夏,我被调到子女校教初中英语,就给陈琪的堂叔写信,希望他寄本英汉词典(他原来在聖约翰大学读书,49年上海解放后随軍南下后在四川人民出版社当编辑),他给我寄来很多书其中就有《李自成》,可能是第一卷吧,並鼓励我写些新疆知青的文章他可以帮我修改出版,但年底就有顶替一事此事就不了了之。到現在这本词典还在用,可《李自成》一书借来借去已不知去向了。


陶文丽------说到走夜路,我也有过一次经历,哈哈,你们想不到我一个女人会有这事。那我就给大家说说事情的经过。那时我在团部肉铺上班,班长要求我们方便群众下连队卖肉,白天连队里的人都下地干活去了,只有在下班时去。我们肉铺有两个人的老公是电影队的,所以就趁他们下连队放电影时搭他们的喯喯车{小拖拉机}下连队,我们可少去一个人,收肉钱时还可以让放电影的人帮忙。那一次我和李军良到基建三队去卖肉,到连队刚好下班,职工下班回来割了肉晚上就可以改善伙食,伙房里也会给我们炒几个好菜吃。等放完电影我和李军良就开了小拖拉机往回赶,戈壁滩地势高,坐在车上可看到团部和连队隐隐约约的灯光,微风吹在脸上还挺舒服的。谁知当车开到十连和卫生队中间,也就是小五团(坟地)时抛锚了,李军良摆弄了好一阵也没修好。本来走到这里我就感到心里恐惧,这下还停在这里了,旁边还有两个估计是进山的维族老乡和一群羊,他们经过这里席地而睡。这时李军良说你在这里看好东西,我到十连去打电话叫电影队派人来拉车。这下可把我吓坏了,我都快哭了,坚决不同意一个人留下,说,东西偷掉了我赔,要跟他一起走。就这样为了走近路,我和他走过一支渠,穿过杂草丛生的荒地,跨过几条水渠,朝着有灯光的方向跌跌撞撞走去,终于到了十连,找到李隆才教员,到连部办公室打通电影队的电话。这时我又怕又累,再也不肯跟李军良返回戈壁滩‘小五团’停车的地方,那晚我睡在十连王立南的家里,不知道她还记得这件事吗?


瞿锡章------看了文丽的故事,真实又感人。记得你也去我们十连卖过肉,并请我老公帮你收肉錢,大约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吧,仿佛就发生在昨天,真真切切!我也有走夜路的一段小插曲,记得那是1966年冬天,连队接到去博斯腾湖割苇子的任务,马上组织人员赶赴苇子湖,我是其中一员,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我兴高采烈地坐着拖拉机去啦。我们在苇子湖旁卸了车,背上自己的行李,走进一望无际的芦苇丛,大约过了二个冰滩,连长命令我们在那里割苇子,就地按营扎寨。去过苇子湖的都知道我们住的房子,都是用苇子搭的三角棚。第二天吃过早餐,连长通知我去团指挥部报到,临走时连长很关切地说:派人送你去吧!我谢绝了连长,说:没亊,我自己去得啦!一个无知无畏的19岁姑娘就这样独自一人找到了坐落在副业队的团指挥部,同去报到的还有五连的上海知青錢锡英、四连的徐利生、二连的小林等。我们的工作是在道口过磅。直到春节前,各单位基本上都完成了任务撤回去时,听说我们十连职工没有汽车送回去,要自己拉着劳动车步行回十连,当晚我得知打草队有卡车回团部,我马上征得夏队长同意,回房打好背包搭他们的便车回打草队。新疆的寒冬夜,北风呼啸、寒风刺骨,可是我心里没有一絲寒意,要回家的感觉——归心似箭!那晩到达打草队已是半夜时分,下车后我背着沉重的背包,穿着笨重的老毡筒,也顾不上害怕,一个人徒步回到了十连,累得我浑身直冒热汗。现在想起来真有点后怕。当年那个天不怕、地不怕机灵的姑娘,每每回顾起往事总觉得回味无穷!其实当年我并没有感到艰辛,相反,克服困难后感到很兴奋,因为心中有梦想,朝气蓬勃!珍惜当下,与战友们共勉。


应照静------披荆斩棘,勇住直前,历经坎坷,乐观奉献,这就是我们知青的人生观。今天静下心来,细细阅读了几篇文章,胡振林、韓沧新、姜一民、江来……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跃然眼前;霍拉山的景,霍拉山下的人和事……;知晓了“百号”的由来,领略了毛驴的趣事……,作者的人生历练丰富多彩,有苦有乐,有喜有泪,值得回忆,值得记录,回味无穷,而且越写越好,配上图片,越发生动,读来恰似身临其中,感悟颇多,谢谢分享。


克玲------原來寫文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像作者流暢的文章,事物的生動傳神,都是從小已經喜愛閱讀,逐漸把寫文章的技巧及自己豐富的生命歴程融合一起,放在紙上。作者從小父母都不在身邊,和他與一直攜帶他的祖母分別遠征新疆的人生經驗,確實不容易。記憶中我在大概五歲時看到媽媽要去市場買菜,不譲我一塊兒去,我就哭鬧不停。然而,作者人生路並不孤單,有同行者互相配合,挪開野草荊蕀,趕走野狗,旅途越困難生命越豐富,回顧往事时特別珍惜自己的擁有。看看現今的年輕人,能否嘗過百般的磨練仍然熱愛人生?把握自己的才能盡力發揮人生的光芒!


林圣琰------董老师的回忆录,篇篇生动!反映当时在新疆那样的艰苦生活,体现一代人的不易!谢谢你分享!!!


吕志中------《夜行》又是一篇好作品。


应照恩------你们太牛了,文章写得太生动了,要是现在的姑娘小子们是绝对做不到的。看了文章仿佛我也跟着你们走了一夜,那些野狗太可怕,不咬你们是客气的,看你们人多,不敢咬吧。想当年你是文学青年,如今已成文学老头了。哈哈。活到老学到老,不过,你不老,心态好的人永远是年轻。你是姚老的老头粉丝,我是你的老太粉丝。哈哈。感悟太深刻了:知足长乐,会一生与欢笑相伴。一味似思苦,就会痛苦一生。同感。


陈庆------读《夜行》,从小事情中看到了大人生。原来困难险阻也是宝贵的财富,让我们也品尝到了幸福的甘露。谢谢作者给我们分享这份正面的人生观。


宋丽敏------艰难的夜行之路,就像人生走过的不凡之路,有苦有累。“不管是什么样的路,其实最难改变的还是心路”,这话说得好,心中充满阳光,再艰难的路也不怕,美好的心愿都会实现的。


吴立盼------看了《夜行》好有感觸!想起了在新疆时我的几次夜行。1.那年我大约要生产了,在许芯平的陪同下,我准备去戈壁滩上的休养所,由于没有车,晚上九时离开了值班二连,大约有好几里路,我走走停停,由于阵痛,无法前行,呼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大约半夜才走到……。2.由于交通不便,文革其间去焉耆与从上海返疆的妹妹碰面。就想知道家里被抄家的情况。回来时找不到车,夜行六,七个小时走回连队。3、记得还有一次夜行。孩子的父亲来新疆接儿子。我将儿子送到大河沿后,返回焉耆时找不到车。走吧,一路那个难呀。走一程乳房涨痛难耐,就需解决一下……。天慢慢暗下来,一路见人就问道,怎地也能回到连队,后怕。只有选择坚持一条道!回想起来,辛苦并快乐着。这篇文章正能量满满,激励着大家。


姜一民------文章愈写愈好了,文笔自如㴋洒,叙事真情实感,讲的虽然都是生活中的小故事,但记录了那个时代真实的历史和人物,如果能结集出版,是能够给后人留下一些真善美的人性的力量。


郁仁娣------文章我连看了二遍,非常棒的一篇短文,内容真实记录了当年的生活背景,同时也磨炼了人生一辈子……,有苦就有甜,年轻苦不算苦,老了有幸福的晚年这才是最好的人生。文章中提到的祖母,人品太好了,善良、扑实、是位人敬人爱的老人家……祝愿她在天堂里一切安好!


周宝妹------作者非常喜欢看书,所以文章写得十分丰富,是个作家。


金玉珍------好文章,很感人,受益匪浅。






作者简历


董克荣,1944年出生。1964年高中毕业后支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二十一团,曾当过农工、团宣传队演员、炊事员、文化教员、小学校长。1981年回上海在街道集体单位当营业员。1985年考入上海大学政治学院,毕业后调区集体事业管理局工作。曾担任区人大代表、上海市侨联委员、区侨联副主席。曾在《上海新闻晨报》、《新民晚报》、《上海侨报》、《上海法制报》、《经济时报》、《书评报》、《中国仪电报》、《南市报》、《南市外贸报》、《计划管理通讯》、《浦江同舟》、《国家安全通讯》、《黄浦侨音》、《花溪》、《炎黄子孙》等报刊和杂志刊登文章200余篇。2004年退休。




作品荐读

霍拉山下(董克荣 )

【霍拉山下】一、收工曲(董克荣 )

【霍拉山下】二、送饭(董克荣 )

【霍拉山下】三、失  书(董克荣 )

【霍拉山下】四、一封航空信的启示(董克荣)

【霍拉山下】五、小乐队(董克荣 )

【霍拉山下】六、献血(董克荣 )

【霍拉山下】七、苇子湖的故事(董克荣 )

【霍拉山下】八、豫剧团里的高手们(董克荣 )

【霍拉山下】九、绝  配(董克荣 )


【霍拉山下】十、伙房学艺记(董克荣 )

【霍拉山下】十一、厨师人生(董克荣 )

【霍拉山下】十二、老友一民 (董克荣 )

【霍拉山下】十三、成长(董克荣 )

【霍拉山下】 十四、向往宁静的生活 (董克荣 )

【霍拉山下】十五、奔向查通沟(董克荣 )



本文由作者投稿《知青情缘》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霍拉山下】 十六、夜行(董克荣 )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