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应龙 吴铎 ‖ 我的错题怎么跑到书里去了
无论是风里,还是在雨里,我都在这里守候着你~
战“疫”中的数学阅读辅导(24)
华应龙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
如果有一本书,它“充满童趣”,每一页都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并配有妙趣横生的插图,你一定会爱不释手吧?
如果有一本书,它“满篇错误”,每一页都是一个似曾相识的差错,让我们误以为看到了自己的“错题本”,那你还会“望而生畏”吗?
现在有一本书,既“充满童趣”又是“满篇错误”,你会喜欢它吗?我曾经说过:“牵手差错思且行,前方自有新风景。”也许,这本书中的差错,能让你会心一笑,惊叹一声“错得好”……
今天,我们团队的吴铎老师,将向大家推荐这样的一本书——《最容易做错的48道典型数学题》。
——《最容易做错的48道典型数学题》阅读推荐
吴 铎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
同学,今天为你介绍一本很“辣眼睛”的书——
对,就是这本由方贞淑著,徐春译的《最容易做错的48道典型数学题》,是“小学生错误概念逃脱工程”丛书之一。
感觉怎么样?
是不是觉得挺可爱的一本书,却印着一个大大的“错”字,瞬间就“辣眼睛”了。
的确,看到“错”这个字,我们就会不自主地联想起老师在作业本上写的“红叉叉”。不过,相信在看过这本书之后,你一定会成为一个“笑对错误”的人。
1
这是一本充满童趣的书,用故事讲述了很多的错误。
在第52页有这样一个情境,悟空与八戒做了同样的一道题,结果也相同,但师父却说只有悟空做对了,这是为什么呢?
难道是唐僧偏心?
仔细观察会发现,八戒的书写格式的确有问题,而且这种问题可能从低年级时就出现过,比如3+2=(5)+1这道题,仅关注了“=”右边相邻的“第一个数”,而忽略了“=”连接的左右两边“整个式子”必须相等。
对于悟空和八戒的这道题,屏幕前的同学们会用脱式一步一步地写出:42+4+7=46+7=53,这就利用了等号的“传递性”。
每一个“=”的两端都可以是一个式子也可以是一个数字,就像是“曹冲称象”一样,利用“石块总重=某斤”与“大象体重=石块总重”来间接地说明“大象体重=某斤”。这其中的“石块总重”就像是一座“桥梁”巧妙地连接着两个数据。而“=”更是一个桥梁的符号,从一开始的算式,再到最终的结果,每一步都靠着这些“=”连接着,保证着最后结果的正确。
2
其实,“=”的这种“传递性”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不知不觉”地使用。
比如,吴老师如何在家就能买到合脚的鞋呢?
把自己脚上的鞋脱下来寄给商家吗?
嗯…算了,那或许是一场“有味道的旅行”。
如果借助“=”的“传递性”,利用“吴老师的脚长=43码”与“某鞋的尺码=43码”,这样,吴老师仅需要提供一个尺码数,就可以买到合脚的鞋了。可别小看这习以为常的鞋码,其实它就是在潜移默化利用了“=”的“传递性”了。当然,如果走进商场的你,忘记自己鞋码这个“桥梁”了,那也无需“郑人买履”,还是直接穿在脚上试一试吧!这样就相当于直接用“吴老师的脚长=某鞋的尺码”这个等式了!
3
说到等号的“传递性”这一特点,还有一些奇怪的现象,让我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如果我说
你会怎样想呢?
你一定会说:“吴老师,您‘逗’我们呢吧!”
好吧,那就且听我“娓娓逗来”…哦不,是“娓娓道来”。
在此之前,请分别写出“1÷4”与“1÷5”的结果。屏幕前高年级的你可能是这样写的:
而低年级的同学可能是这样写的:
这两个答案都没有错吧?
好!接下来,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让高年级和低年级同学的结果来个“胜利大会师”:由于其中“0=0”且“1=1”所以“1÷4=1÷5”,因此
就得以证明啦!是不是很神奇?真的是这样吗?!
看似“言之有理的错误”还有很多,比如下面的递等式:
这些看似“合情合理”的推导,究竟错在哪里了呢?
感兴趣的同学或许在阅读与思考后得到答案……
关于这本书,我就不“剧透”太多了,下面的这些“似曾相识”的经典错误,都收录在了这本《最容易做错的48道典型数学题》中,供同学们慢慢欣赏与品读。
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曾经说过“错不起的学生,对不了!”凡是能够欣然打开这本书,甚至是将自己曾经的错误,也自信地补充上去的同学,一定都是现在“错得起”,将来“对得了”的佼佼者!
在数学学习之路上,童年,正是邂逅错误的最好时光;书籍,正是邂逅错误的最佳地点。让我们用这些“美丽的错误”装点背后的脚印,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自己离正确越来越近。
※ 心到功自成
※ 战疫3:在停停走走中流连忘返
※ 战疫4:请打开生活这本书
扫码关注我们
留言申请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