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应龙 吴铎 ‖ 我的错题怎么跑到书里去了

华应龙 吴铎 华应龙化错化人 2022-03-28

无论是风里,还是在雨里,我都在这里守候着你~


战“疫”中的数学阅读辅导(24)


华应龙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



如果有一本书,它“充满童趣”,每一页都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并配有妙趣横生的插图,你一定会爱不释手吧?


如果有一本书,它“满篇错误”,每一页都是一个似曾相识的差错,让我们误以为看到了自己的“错题本”,那你还会“望而生畏”吗?


现在有一本书,既“充满童趣”又是“满篇错误”,你会喜欢它吗?我曾经说过:“牵手差错思且行,前方自有新风景。”也许,这本书中的差错,能让你会心一笑,惊叹一声“错得好”……


今天,我们团队的吴铎老师,将向大家推荐这样的一本书——《最容易做错的48道典型数学题》。


吴铎老师,是“华应龙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数学教师,2018年第1期《小学数学教师》封面人物。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与论文等参加评比,先后荣获区级、市级、全国大奖,先后应邀到武汉、扬州、长沙、南昌等地讲课。


我的错题怎么跑到书里去了

——《最容易做错的48道典型数学题》阅读推荐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


同学,今天为你介绍一本很“辣眼睛”的书——



对,就是这本由方贞淑著,徐春译的《最容易做错的48道典型数学题》,是“小学生错误概念逃脱工程”丛书之一。


感觉怎么样?


是不是觉得挺可爱的一本书,却印着一个大大的“错”字,瞬间就“辣眼睛”了。


的确,看到“错”这个字,我们就会不自主地联想起老师在作业本上写的“红叉叉”。不过,相信在看过这本书之后,你一定会成为一个“笑对错误”的人。

1



这是一本充满童趣的书,用故事讲述了很多的错误。


在第52页有这样一个情境,悟空与八戒做了同样的一道题,结果也相同,但师父却说只有悟空做对了,这是为什么呢?


难道是唐僧偏心?



仔细观察会发现,八戒的书写格式的确有问题,而且这种问题可能从低年级时就出现过,比如3+2=(5)+1这道题,仅关注了“=”右边相邻的“第一个数”,而忽略了“=”连接的左右两边“整个式子”必须相等。


对于悟空和八戒的这道题,屏幕前的同学们会用脱式一步一步地写出:42+4+7=46+7=53,这就利用了等号的“传递性”。


每一个“=”的两端都可以是一个式子也可以是一个数字,就像是“曹冲称象”一样,利用“石块总重=某斤”与“大象体重=石块总重”来间接地说明“大象体重=某斤”。这其中的“石块总重”就像是一座“桥梁”巧妙地连接着两个数据。而“=”更是一个桥梁的符号,从一开始的算式,再到最终的结果,每一步都靠着这些“=”连接着,保证着最后结果的正确。


2



其实,“=”的这种“传递性”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不知不觉”地使用。


比如,吴老师如何在家就能买到合脚的鞋呢?


把自己脚上的鞋脱下来寄给商家吗?


嗯…算了,那或许是一场“有味道的旅行”。


如果借助“=”的“传递性”,利用“吴老师的脚长=43码”与“某鞋的尺码=43码”,这样,吴老师仅需要提供一个尺码数,就可以买到合脚的鞋了。可别小看这习以为常的鞋码,其实它就是在潜移默化利用了“=”的“传递性”了。当然,如果走进商场的你,忘记自己鞋码这个“桥梁”了,那也无需“郑人买履”,还是直接穿在脚上试一试吧!这样就相当于直接用“吴老师的脚长=某鞋的尺码”这个等式了!


3



说到等号的“传递性”这一特点,还有一些奇怪的现象,让我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如果我说

你会怎样想呢?

你一定会说:“吴老师,您‘逗’我们呢吧!”


好吧,那就且听我“娓娓逗来”…哦不,是“娓娓道来”。


在此之前,请分别写出“1÷4”与“1÷5”的结果。屏幕前高年级的你可能是这样写的:

而低年级的同学可能是这样写的:

这两个答案都没有错吧?


好!接下来,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让高年级和低年级同学的结果来个“胜利大会师”:由于其中“0=0”且“1=1”所以“1÷4=1÷5”,因此

就得以证明啦!是不是很神奇?真的是这样吗?!


看似“言之有理的错误”还有很多,比如下面的递等式:



这些看似“合情合理”的推导,究竟错在哪里了呢?


感兴趣的同学或许在阅读与思考后得到答案……


关于这本书,我就不“剧透”太多了,下面的这些“似曾相识”的经典错误,都收录在了这本《最容易做错的48道典型数学题》中,供同学们慢慢欣赏与品读。



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曾经说过“错不起的学生,对不了!”凡是能够欣然打开这本书,甚至是将自己曾经的错误,也自信地补充上去的同学,一定都是现在“错得起”,将来“对得了”的佼佼者!


在数学学习之路上,童年,正是邂逅错误的最好时光;书籍,正是邂逅错误的最佳地点。让我们用这些“美丽的错误”装点背后的脚印,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自己离正确越来越近。







※  李烈校长“参事”的境界

  叶澜:读华应龙

  谢维和:小学可以有大作为

  错不起的学生,对不了

※  心到功自成

※  阅兵数学课  厚植爱国心

  数说战“疫”
  家长怎么当老师?

  战疫1:数学阅读是会思想的游戏

  战疫2:阅读数学,没读懂也有收获

  战疫3:在停停走走中流连忘返
  战疫4:请打开生活这本书

  战疫5:带着数学思考去阅读
  战疫6:数学阅读,读什么,不好说

  战疫7: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

  战疫8:数学也有西游记

  战疫9:读贵有“疑”    有“探”    有“行” 

  战疫10:魔法数学故事屋之巨人披布被

  战疫11:孩子,数学学习并不难

  战疫12:数学是一个神奇的玩具

  战疫13:“日有所读”必“日有所进”

  战疫14:多一点思考,多一点改变

  战疫15:数学是什么

  战疫16:送孩子一本这样的书

  战疫17:在笑谈中亲近数学

  战疫18悦读童话 享受数学

  战疫19故事中的数学奥妙 

  战疫20数王国的超级英雄

  战疫21古算诗题中,数学真好玩

  战疫22“折”出你的世界

  战疫23:隐藏在图画中的数学




扫码关注我们
留言申请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