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胡宗南和第1军的淞沪会战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2-03-18


二战史上,被战斗民族修理的“战斗民族”:苏芬战争全镜解读

一代国士孔祥熙

近代史上极为尴尬的翻页:八里桥之战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日军与苏军的战争外交:张鼓峰会战综述

中央军官学校教导总队殉国记之前传:突击群战术与胡迪尔

少为人知的朝鲜战争:由松骨峰战斗看长清之战  

少为人知的朝鲜战争:万岁军浴血白马

日苏博弈阴影下的九·一八事变

印度专题:

从第三次印巴战争,看东巴、锡金、藏南和克什米尔

中印1962年边境战事:详解克节朗河谷之战

最新:新四军往事:在皖南事变之前的叶挺军长和项英副军长。

从七七事变到偷袭珍珠港:漫谈日本民粹往事

悬系中国命运的武汉大撤退

广岛原子弹事件75年:由李梅火攻到原子弹爆炸

最新:告别八十年代:我们的排球女将

         告别八十年代:追忆1979年流行歌曲与影视的点滴

         告别八十年代:黄植诚起义

上期:日本投降,从8月15日到9月3日

八一三纪念日:向上海的那段史诗般的战史鞠躬

太原会战的句号——祁县子洪口旧战场勘察记述

谁挑起的淞沪会战:漫谈抗战大背景下的淞沪会战

忘却他们,于心何忍:从《八佰》谈起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之《八佰》前战:蕰藻浜,桂军大反击

详说电影《八佰》之外的四行仓库之战

淞沪会战:川军出川,赴国难,打国仗

淞沪会战,侵入黄浦江的日军舰队。


前记:就像有了《我的团长我的团》热播,人们这才知道了抗战远征军一样,近日《八佰》热映,更多的人们也就知道了淞沪会战和四行仓库之战……


淞沪会战可谓是自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军民、朝野以国共合作为核心,最大程度完成认识统一的一场空前的民族觉醒之战。


遗憾的是,抗战历史长期闲置,如今极少有人能够明白这点。


因而,无论《八佰》电影其他,仅就荒芜着的抗战史而言,管虎和《八佰》剧组已经功德无量。


说来感慨,正值抗战胜利七十五周年之际,各路媒体低调路过,本身荒芜的抗战史在冷清之际,却因为《八佰》的上映,既激起人们对抗战史的感念,也引起了媒体、自媒体对抗战认知的对抗和激辩……


作为当年艰苦卓越着进行八年抗战的族群的后裔们,如今,对抗战史的认知竟然如此对立、分裂、茫然和继续漠视,出人意外,也确实遗憾。


这里,借八月最后一日,老生常谈一个中国军人的抗战故事。


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


根据南京命令,黄埔嫡系精锐第87师、第88师、第36师等部,主动进攻,欲图一举扫荡驻上海之日本海军陆战队。


当时,日谍猖獗,同时,负责上海战事的京沪警备司令部在指挥中因为过于轻敌,屡屡在战事激烈时热衷军队的作战新闻发布,因而为日军探明军情,严加防备,致使国军蓄势而来的雷霆一击,最终功亏一篑,未能奏效。


8月20日,日本政府与日本海、陆军联合决定组成上海派遣军,远洋调兵上海,专门解决淞沪战事。


22日晚至8月23日晨,在日海军战舰长门号、陆奥号战列舰等护航、支援下,日军王牌第3师团、第11师团在长江口南岸川沙口、狮子林直至吴淞口、张华浜等地强行登陆成功。


至此,日军主力压境,淞沪战场攻守易势,淞沪会战更是迅疾升级。


淞沪战场既没有华北日军背靠伪满洲国的地理优势,更没有配套的野战机场以保障日军陆航支援。


因此,日军要在京沪杭作战,在日本陆、海军的协作作战前提下,多是以日海军作战方案为基础。


日军决定凭借日军强大的舰队、航母战机支持,向宝山城、月浦、罗店、浏河镇一线发动猛烈进攻,借以包抄国军在上海的退路,重施1932年一·二八事变故技,以求速战决胜,迅速解决这场战事。


淞沪会战,国军一处防御阵地。


1937年8月23日上午,具有世界顶级战力的日海、陆军协同,转守为攻,向上海国军防线发起了空前猛烈的陆海空攻势。


近现代史上,一场现代化海陆空军队与几乎近代化轻步兵的军队的激战拉开帷幕。


鉴于一·二八事变作战教训,闻讯日本增兵,国军迅速编组京沪警备司令部为第9集团军,在继续进攻同时,对日军形成右翼牵制性防御作战。


同时,国军急调赶赴上海的黄埔精锐第18军、第74军(淞沪会战期间编成),以及皖军、闽军编成的第39军组成第15集团军,由时任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兼第15集团军总司令、左翼作战军总司令陈诚指挥,向登陆日军发动反击。


日军攻击猛烈,国军防御顽强,鏖战累日,淞沪会战主战场就此从日本驻沪海军陆战队虹口基地等上海市区,转移到长江口南岸吴淞、宝山、江湾、杨行等区域。


这是处在日军极为强大的海军舰炮、战机火力全覆盖的危险区域。


第15集团军在此血战不退,承担了淞沪会战最为惨烈的牺牲。


日军企图速战速决,仿效七七事变和一二八事变经验解决上海战事失败,日本海、陆军相互埋怨,只得各自增加军力继续投向淞沪战场。


在吴淞、宝山、江湾、杨行等地登陆与反登陆拉锯战中,因为远程火力完全无法抵抗日军,以南京精锐为主的国军各部只得以人海填火海,在日本陆海空三军火力熔炉里苦耗抵御。


日机狂轰滥炸之间,游弋外海日军战舰轮番上阵,舰炮齐发,数轮轰炸,坚守在阵地里的国军尚未见到日军冲锋,血肉横飞处,自旅、团、营长以下,伤亡惨重。


国军一个师上去之后,支持不过两天,就被打光。


之所以淞沪会战必须在日军猛烈火力之下正面迎战,原因很多,可以参考《八月,淞沪会战和四行仓库之战合集》相关文章,这里不做赘述。


淞沪会战在远程火力掩护下进攻的日军步兵。


战至9月6日,宝山城失陷,第18军守军姚子青营全部壮烈殉国。


是日,吴淞主阵地杨步飞第61师伤亡5000有余,无力续战,吴淞失守。


由此,坚守月浦的第18军夏楚中第98师阵地,也就直接暴露在日军攻势之下。


激战至10日,拥有上万人枪的第98师能够战斗官兵不过500来人。


彼时,陈诚坐镇前敌指挥部,亲自训令夏楚中,月浦为我军唯一枢纽,如弃守,日军即可侧击我军,打通前往上海通道,且使我18军无法撤退


尚有一营,你应有营长之决心,以一营挽救全局,如仅剩连、排,你即以连长、排长自任


夏楚中慷慨受命,率残部死守不退。


此刻,国军第15集团军防御阵地面临全面崩溃,局势十分危急。


如是月浦有失,日军大举攻击上海,先于后续援军击退国军,那么,淞沪会战也就打成了华北平津态势,中国抗日战略即将受到无以挽回的失败。


陈诚心急如焚。


就在国军第15集团军全面战线岌岌可危的关键时刻,胡宗南亲率第1军赶到战场。


当时,国军第1军无论成军历史,或是官兵素质、作战经验、装备给养,都是国军序列名副其实的主力军。


1937年七七事变消息传来,第1军官兵抗日热情高涨,数次请战。


此后,胡宗南往庐山参加蒋介石召开的军事会议,在8月上旬赶回部队,召集全军的师、团、营长等各级军官传达庐山讲话,要求尽快进行战斗动员,完成作战准备,随时准备开赴抗日前线。


淞沪会战爆发,8月29日夜间,驻扎徐州的胡宗南第1军即接到全军前往淞沪参战命令。


就此,同样心急如焚的胡宗南即亲率军部,随首批出发的第1军李铁第1师,连夜赶往上海。


淞沪会战期间,向上海城内发起攻击的日军炮兵阵地。


8月30日,第1军李文第78师由河南归德乘火车南下。


按照作战计划,胡宗南第1军将在无锡集结待命。


长途行军到达无锡,喘息未定,第1军即收到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陈诚要求参战的紧急命令。


于是,官兵尚未下车,旋即按照命令,转向火速赶往宝山一线支援。


胡宗南率部乘火车抵达南翔,准备增援宝山,但是,受日机狂轰滥炸威胁,只得昼伏夜行,等到一路辗转进抵刘行、杨行一线时,宝山、吴淞等阵地已经失陷。


宝山、吴淞失陷,新的防线尚未建立,上海暴露在日军攻击锋芒之下。


战局直转之下,危机万分。


第1军作为生力军,成为左翼兵团部署新的防线的主力部队。


当时,第1军按照左翼兵团作战计划,火速行军,转向杨行、蕴藻浜、纪家桥防线作战。


就在陈诚忧心如焚之间,就在日军登陆成功,凭借宝山,淞沪,猛扑而来的关键时刻,第1军第1师终于出现。


他们于上海的前面,在杨行、蕴藻浜、纪家桥阵地,挡住了呼啸而来的日军。


血战开始了。


当时,日军急于速战取胜,以军事胜利封口国际舆论,也企图借淞沪战事展示其国力军力,是以,日军每次攻击,无不倾其全力猛烈攻击。


日军以战机轮番轰炸,以军事气球、侦察机观测引导舰炮轰炸,狂轰滥炸之后,再以步兵猛烈冲锋,其战力远非缺少远程火力的国军可以抵挡的。


随着淞沪会战的升级,杨行、蕴藻浜、纪家桥阵地成为淞沪会战的核心战区。


为减轻日本海军炮火的威胁,利用狭窄纵深坚持防御,胡宗南请示集团军司令部后,决意按照最高统帅部守势待机战略,在杨行一线向南撤至刘行、顾家宅和罗店一线,转移阵地、逐次抵抗。


退后作战,滞缓日军攻击,这是一次正面战场战术性持久战作战。


——胡宗南在淞沪战场使用这一战术后来为多部国军仿效,成为弱势国军抵抗日军的较为有效的战术。


客观而言,仅此战事即可证明,如是胡宗南真如人们认知这般无能、草包,如何可能为国军老牌精锐第1军军长。


9月11日,国军退出被日军陆海空火力完全覆盖的杨行阵地,沿金山至刘行公路次第设防,层层阻地。


当时,第1军防守地域地势低缓,多旱地,少水田,道路良好,桥梁坚固,利于日军步坦协同动作。


更加上日军作战背靠登陆场,补给容易,战区附近江湾跑马场又有日军抢修的临时飞机场,因而,被日军选作主攻方向。


侵入淞沪的日舰出云号。


首次与日军交手,胡宗南判断敌情我情,即向求战心切的各师、旅、团部队长们下达了灵活作战的命令:


现在对日作战,敌人火力占优势,我们不能单凭勇气。


必须在白天少活动,利用夜间修补,加强工事,才能减少损伤,持久与敌周旋


此后,在参战整个淞沪会战期间,胡宗南日夜在战场指挥,频繁出入战事激烈前敌,临阵指导、指挥作战,官兵见之,无不感奋


——挡在日军主攻前面的第1军第1师,号称国军精锐,其主要火力不过数门75口径山炮。


实战中,正是第1军不断以战术性后退消耗日军攻击锋芒,随后展开逆袭、夜袭进行反击,这才使得装备极为落后的国军,居然数日之内,和陆海空日军打成拉锯态势。


可见,如无胡宗南临阵指挥应对有方,很难说第1军在淞沪会战作战如此出色。


不过,当时中日战力悬殊确实太大。


国军仓促间抢修临时工事在杨行、蕴藻浜、纪家桥防御日军,既没有地利优势,又缺乏防御纵深。于是,在日军陆海空火力覆盖之下,国军顷刻间便陷入被动。


在白天只能苦守挨打之余,国军最为期盼,就是等待夜幕降临。


无论白日战事如何惨烈,每至入夜,国军随即发起夜袭——此刻,国军和失去舰炮、战机支援的日军近战、夜战,搅浑厮杀,似乎找回了一丝希望。


第1军训练有素,久经战阵,夜袭之间对撞装备先进的日军,毫无畏惧。


期间,第1军夜袭作战,当先的第1师第1旅的两位黄埔系旅长李正先、刘超寰,因为亲自率队反击,先后负伤。


日军数度发起势在必得的攻击,最终还是没有冲破第1军的防线。


战事危急,第1旅副旅长兼第2团团长杨杰少将亲临西塘阵地前线指挥作战。


日军炮火凶狠,轮番轰炸后国军阵地已被夷为平地,国军官兵伤亡惨重,阵地危在旦夕。


1937年10月11日夜间,日军发起步坦冲锋,突破国军阵地,上级询问战况,杨杰回答,尚能支持,不须后援


言毕,杨杰旅长愤然持枪,亲率预备队向迎面猛攻的日军发起逆袭,迎面冲锋间,不幸身中数弹,壮烈殉国。


在淞沪会战殉国的杨杰将军和守护将军遗体的卫兵。


第1军第1师第2旅李友梅第4团防守杨行主阵地。


李友梅,黄埔四期,升任上校团长年仅25岁,是当时国军当时最年轻的团长之一。


该部刚进入杨行镇,即遭日军30多架飞机和舰炮轰炸拦截。


彼时,小镇杨行火光冲天,顿成废墟。


李友梅第4团借残垣断壁镇坚守不退,五昼夜间,顶住日军步坦协同攻击十余次。


此后,李友梅奉命率部转移到杨行至罗店一线阻敌,旋即坚守第1师突出阵地刘行东王宅。


东王宅是第1军防线的核心阵地,自然也是日军急于突破的核心目标。


白昼,日军以舰炮、战机轰炸,以坦克当先突破占领东王宅阵地,入夜,李友梅团各位营长则亲率突击队发起夜袭,近战、肉搏,夺回阵地。


次日天明,日军再施以猛攻,夜间,国军亦再次发起夜袭。


如此激战不休,直至9月17日黎明,阵地四失四得。


数日鏖战之后,李友梅团伤亡极为惨重,部下营、连长几乎伤亡殆尽,全团幸存者不过百人。


这天,日军再次猛攻阵地,李友梅死战不退,不幸遭遇日军炮火覆盖,当场牺牲,尸骨无存。


——是役,第4团


李友梅殉国后被追授陆军少将,蒋先生为之题词:气壮山河。


然而,第1军还是在日军猛攻之下,挡在了上海的前面。


当时在上海淞沪警备司令部参谋处作战科中校科长刘劲持《淞沪警备司令部见闻》回忆:


胡宗南部接防后,士气旺盛,作战顽强,对敌人寸土必争,每屋苦战,打了一个星期,始终守住阵地,因此伤亡惨重。


胡宗南一声不叫。


顾祝同知道了,在电话中说今晚派某部来换防,胡才说再不换防,明天我也要拿枪上火线顶缺了


吴淞口外的日军舰队和等待登陆的日军。


后来,坚持到援军换防退下来,目睹王牌第1军悲壮场面,在前线采访的著名报人张季鸾撰文感叹:


第1军为国之精锐,如此牺牲,闻之泫然


第一轮鏖战,国军第1军伤亡十之七八,该军自北伐以来蓄积精锐几乎被消耗殆尽。


彼时,正值素以敢死、善战闻名的桂军赶到淞沪战场,因初次日军交手,被日军海陆空炮火急袭,战法不当,损失惨重。


崇禧闻报战败,尤为第1军淞沪作战由衷感叹:


桂军10个师只打一天,只有第1军能打,该军两个师阵地,始终屹立不动


然而,战损极为惨重的第1军并没有退出淞沪战场。


第1军残部在补充2000余秦地冷娃新兵后,奉命再次凭借残部和新兵,挡在国军苏州河防线的主阵地,迎战日军,掩护淞沪参战国军进行战略撤退。


等到第1军奉命撤出苏州河防御战,激战之后,该军再次战损同样高达十之七、八。


无疑,在整个淞沪会战期间,第1军承担主要方向作战,已补充兵员四次,换防接防五次,是名副其实的淞沪会战参战国军主力军。


期间,第1军16个团,连日苦战,补充数次,其中团、营长以上伤亡,前仆后补,累计伤亡多至一百数十人,连、排长几无幸存者。


尤其该军第1师,旅长两个,先后伤了三个,团长四个,先后死伤五个,全师连长除通信连长外,余均伤亡换人


报考黄埔军校之前的胡宗南。在淞沪会战期间,胡宗南担任第1军军长。


经此一战,自广州革命第二次东征建军,全程参加北伐,中原大战所向披靡,走出了蒋介石、何应钦、钱大钧、王柏龄、胡宗南、卫立煌、蒋光鼐、陈诚、刘峙,蒋光鼐等国军高级将领的国军第一主力第1军,就此元气大伤。


高级将领、各级军官和骨干牺牲惨烈,使得第1军到八年后1945年抗战大反攻时,战力依然无法恢复。


第1军就此退出了国军一流主力阵容。


不过,今天我们回望淞沪会战相关资料依然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当年的国军第1军,在淞沪会战,确实打出的悲壮,勇烈。


当年,那些抗日精英确实牺牲太过于多了,以至于他们以热血、生命辉映的那段历史的天空,惨烈之下,尤其悲壮,尤其让人回望历史,深感抗战带来的民族之痛。


鸣谢情谊赞,关注朋友请注明请加:zksd122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