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亚当·斯密:主导经济的,应该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

槛外记 2023-11-30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先知书店店长荐书 Author 白格尔


“资本来到世间,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这句话流行一时,影响了很多人。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市场和资本的运转真的不仅自私,而且会带恶果吗?

经济学开创者亚当·斯密不这么看:市场运转存在基本原理——“看不见的手”——在优良的法治下,自利行为会在价格机制调节下产生利他后果,不需要政府刻意行善。

他承认自利这个前提,但否认自利必然会带来恶果。

斯密离开世界已经233年了,他的看法直到现在,仍然是整个经济学大厦的基础,尽管现代经济学的数学复杂程度远超斯密时代。不过,今天的世界经济,与斯密时代,似乎并无根本不同。


- 1 -

永恒的博弈:市场VS政府

18世纪,欧洲流行着重商主义,国家主动介入商业经营,表面上重商实际上是国家垄断。例如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其实就是一个国家特许的垄断公司。当时,谷物、棉花、白糖、酒等大宗商品的买卖和进出口基本上是高税率、高关税的垄断经营。

“重商主义的政策阻碍商业发展”,斯密《国富论》一出手,就把重商主义扫荡一空。

“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的古老格言,在经济领域得到了验证。

斯密的思想传遍欧洲,上层社会几乎人人都知道国家富裕的根本: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和理性人的“自利动机”。

然而,斯密的法律之下自由竞争的市场理念,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后,不断遭到侵蚀,主张政府大力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复活了重商主义,流行于世界。它们认为,市场的看不见的手会失灵,需要政府的看得见的手来调整。

现在几乎没有哪个政府不干预经济,只存在程度的轻重差异。

我们还活在斯密的问题里面,从未跳出斯密发现的冲突:政府总是想用“看得见的手”去替代市场“看不见的手”。

为什么会这样?这与另一种误解有关。


- 2 -

无限的游戏:自利VS利他

斯密经常被误解成一个主张极端利己主义的经济学家。其实他不仅是古典经济学创始人,更是一位道德哲学家。

他在格拉斯哥大学担任了十年的道德哲学教授。那个时候,还根本没有经济学这个专业。他涉猎极其广泛,在政治学、修辞学、法学上都做出贡献,写过《法理学讲义》。

经济学研究,本是他的副业;《国富论》,是本职之外的副产品。然而,副产品却成了斯密最负盛名的著作,遮盖了斯密许多其它面孔,如早于《国富论》出版的道德著作《道德情操论》。

有一件事很多人不知道,“看不见的手”的原理首次出现在《道德情操论》中,然后才出现在《国富论》。斯密首先阐述了一个道理:所有的自利行为都不能逾越法律和道德,否则就会损人害己,两头落空。

前一本书是后一本书的前提,正如法律和道德是市场正常运转的前提。

斯密认为,在自利行为背后,隐藏地更深的是人与人互相认同的需求。

自利行为是短暂的,认同才是长久的。由认同和爱产生了利他行为,于是在自利和利他博弈之间,产生了复杂的人性,一半天使,一半魔鬼。

这个时候,就需要主动培养道德情操来约束(不是根除)自利和性恶的一面,使其不至于造成巨大的危害。

人们总是误以为,斯密发表过貌似矛盾的观点:在《国富论》中,斯密认为人在市场中的本性是“利己”的;在《道德情操论》中,斯密认为在社会中人的本性是“利他”的。人们说,斯密割裂了人性。

但这怎么可能?一个人怎么可能一会儿在市场中“利己”,跑到社会中又突然变成“利他”呢?斯密根本没有这样曲解人性,他始终把人性当做复杂的东西。在市场中的人未必不道德、不利他,在社会中的人未必不邪恶、不利己。

误解斯密,导致我们以为人性是割裂的,市场和社会是不同的。进而,为政府打着善意旗号强制干预“自私”的经济留下了隐患。

实际情况也如此,既然人在社会领域是“利他”的,在市场中是“利己”的,那么为什么政府不可以站在社会的角度善意地干预市场?世界上大多数政府果真就这么干了。恶果就是,全球经济一进三退,反复折腾,越乱越折腾,越折腾越乱。

因此,两百多年后的今天,再读斯密作品,不仅丝毫不过时,反而非常紧迫。因为只要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就必须理解市场的逻辑,理解《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的关系,从而做到左手“利己”,右手“利人”时,右手能给左手划出界限。

为此,先知书店诚挚推荐“读懂亚当·斯密”三书。包括亚当·斯密的成名作《国富论》,被忽视的《道德情操论》,以及经典传记《亚当·斯密传》。三本书均为精选经典版本,从经济、伦理、人物生平视角,读懂亚当·斯密。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文化不能以特殊性为由,拒绝文明
徐晓:半生为人,无题往事
寻梦与归来:王道士之死
张鸣:土匪军阀比思想家更能创造历史
法国大革命234周年 | 利益的冲突要钱,观念的冲突要命
“封建”与“专制”,风马牛不相及
葛剑雄 | “天下为公”何以成了“天下为我”
纪念米兰·昆德拉:美未必能拯救世界
钱满素:美国人有枪,其底层为什么不推翻资本主义?
晚年胡适的知人论世
柏克逝世226周年 | 一个民族最大的遗憾不是无知,而是封闭真知的大门
社会败坏的原因有三个:一是沉默,二是沉默,三是沉默
被遗忘的警钟:杨小凯对中国经济的预言
陈丹青:我们与鲁迅成为彼此的异类
历史的十字路口:欧洲民众正在呼唤希特勒
从“鲁迅”到“胡适”:他什么都没完成,却开创了一切
清教徒——美国强大背后的真正密码
卡夫卡诞辰140周年 | 生命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它会停止
顾维钧:美国对华的三大特点
张宏杰:沉重的“轻徭薄赋”——官僚系统为什么不断扩张
独醒之累:郭嵩焘与晚清大变局
周有光:要从世界来看中国,不要从中国看世界(深度好文)
张维迎:没有任何时候,比现在更需要捍卫市场经济
所谓的“大时代”,对小人物来说,可能是最糟糕的“坏时代”
致命败局:造成灾难性后果的决策是如何做出的
奥威尔诞辰120周年 | 多一个人读奥威尔,自由就多一份保障
文明不会亡于衰落,只会亡于愚蠢
鲁迅:面具戴久了,会长在脸上
最能看出一个人品味和修养的,不是知识,而是审美
苏格兰启蒙运动:奠定现代文明的四块基石
徐贲:常识的败坏,始于语言的败坏
杨小凯:英国人为何能跳出“革命与暴君”的历史魔咒
张鸣:阴谋论,让我们的路越走越窄
雷颐:对民营经济的政策是导致清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比计划经济更可怕的是计划思维
国民党败走大陆,其实败在商场,而非战场
佛教:影响中国最深,也被误解最深
是否受过古希腊文明的启蒙,是一个现代国家落后与强大的分野
亚当·斯密诞辰300周年 | 对亚当·斯密的三大误解,是经济危机的源头
秦制两千年:历史循环的根源是什么?
比无知更可怕的,是“开历史倒车”的精英
张维迎:拒绝现代文明与市场逻辑,是大清挨揍的主要原因
葛兆光:有些人奇怪的“中国文化优越感”,让人非常担心
林贤治:重读鲁迅的八个理由
中国权力史——走不出的“党争”
托克维尔对中国的六大启示
身体的媚术:在枉死与苟活之间
熊培云| 这个时代最需要温和而坚定、悲悯而宽恕的力量
雷颐:晚清转型失败的三大困局
战争不是让你捐三个月工资,而是把你洗劫一空
阻碍一个国家强盛的根源是什么?
孙立平:没有中西之分,只有文明与野蛮之别
大萧条的11个特点,细思极恐
秦晖:我们与世界接轨,应该是底线的接轨
观念的奠基者:八位西方思想家
钱满素:为什么亟需从“文明”的角度,重新认识美国
女性地位,是社会文明的一把标尺
影响中国命运的五个国家
《希特勒的末日》:暴君是怎样一步步走向众叛亲离的?
“王袍加身”的诱惑: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退场
“面子”与“圈子”的背后: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朱学勤︱鲁迅、胡适与钱穆:逝去的铁三角与轻佻的当下
许倬云:当代中国的两大精神危机
孟德斯鸠:权力恣意妄为的社会,一定不是个好的社会
贵族精神的三大支柱:文化教养,社会担当,自由灵魂
罗素逝世53周年纪念 | 小灾难来自固执,大灾难来自狂热
关心政治的目的不在权力,而在自由
历史的烙印:改革开放四十年,影响中国命运的六次抉择
袁伟时 | 历史大势不可逆转
米塞斯:取消市场经济,实际上取消了一切自由
历史剧变的七种征兆
梁文道:为什么有些国家,明知道有问题却回不了头?
诺奖的六位“异类”:任何伟大都源于承认无知与思想自由
乌托邦的四个掘墓人:通往地狱的路,都是由美好的愿望铺成的
【孤独的斗士:哈耶克】真正改变世界的,唯有思想
木心:街上没有兵,没有马,却兵荒马乱

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