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战争不是让你捐三个月工资,而是把你洗劫一空

南洋富商 槛外记 2023-11-30



战争不是让你捐三个月工资

而是把你洗劫一空

文 | 南洋富商



- 01 -


经常在网上看到这样的言论:打xx我捐三个月工资


如果打仗只需要花三个月工资,确实很便宜,大多数人三个月的工资还不够买一平米房子呢。遗憾的是,面对真正的战争,这点钱是远远不够的


我上小学正赶上自卫反击战。老师会在课堂上给我们读报纸,告诉我们各种胜利捷报。有一天,我问老师一发炮弹要多少钱,同学们捐点钱给解放军叔叔买炮弹打敌人吧


老师的回答出乎我们意料:一个炮弹的价格,大概是一个农民全家一年的生活费


抢占某个山头的战斗,打了三天炮弹,相当于我们全县所有人一年的生活费


823炮战,厦门几千门大炮轰炸金门,一发炮弹的价格,6寸炮弹是125美元,8寸炮弹是250美元。一个月炮轰下来,总开支大约相当于当时厦门所有房子的总价格。或者说,相当于把整个厦门所有的房子都扔过去砸金门了。


那些更大的战争,只会更费钱。


苏联卫国战争中,1945年4月16日,苏军四万门大炮同时进攻,一天发射炮弹190万颗。这笔钱,相当于一千万中国农民一年的生活费——这只是那一天打战的开支。


抗美援朝中,美军投放的弹药总数高达500万吨,光弹药开支就超过全中国人民几年的生活费。


二战期间日本有一种大型炮弹,460mm炮弹,一发炮弹的价格是4000日元。当时一个底层日本工人的月薪是5元。他要60多年的工资才能换一枚炮弹。



- 02 -


或许你觉得科技发达了,生产力提高了,炮弹不那么贵了,或许打战的负担不那么重了。


但是如今的武器也升级了


某些国家武器价格或许是机密,但是美国的武器价格是公开的,网上可以查到。


杰达姆炸弹,当年炸过中国大使馆,三万美元。


战斧巡航导弹,159万美元。


m1主战坦克,900万美元。


阿帕奇直升机,2000万美元。


b2轰炸机,21亿美元。按照今日金价,大约是30吨黄金。这飞机若是起飞,每小时的开支是16万美元,相当于三线城市的一套房子。


布什号航空母舰,62亿美元。养航母三十年的开支,大约是800亿美元。



伊拉克战争,美军以压倒式的战斗力轻松取胜。这场战争中美军花费是近万亿美元。有人计算过,这笔钱若是换成一百元一张的人民币,五秒钟烧一张,你烧一万年也烧不完。


美国人的武器昂贵,中国式的武器也不便宜。


中国的J11或su30飞机,每小时训练成本大约是40万元人民币。培养一个成熟飞行员需要至少1000小时。一个战斗团队飞行员每年训练飞行180小时,一年就是五千万。


几年前有人计算过,培养一名初级三代战斗机飞行员的成本,大约是二千多万,相当于当年的75公斤黄金,被称为「黄金等身」。


高水平飞行员的培养费会超过一亿。你觉得几百公斤黄金的价格培养一个飞行员是否值得?


看到战斗机,你应该这样想:天上飞过来的是几千斤的黄金,驾驶这堆黄金的驾驶员也是几百斤黄金做的。



- 03 -


战争靠人多是没用的,要打赢战争,主要是靠科技和金钱。如果某个国家想用常规战争的办法抗衡中国和美国这样的超级强国,它就必须跟中国和美国一样有钱


有些小国家并不会奢望对付中美,但是要面对周边的许多虎视眈眈的国家。比如中东的以色列和东南亚的新加坡。



大多数中国人说起新加坡,都是不屑一顾,觉得这个还没有上海浦东大的小国家根本不会有军事力量。但是实际上新加坡是东南亚不可忽视的军事强国,它的军费高于马来西亚,甚至高于菲律宾和印尼这样的人口上亿的国家。


新加坡每个男人都要服兵役,退役后还要每年去军队训练二周,一直到45岁。


新加坡有自己的军工厂。士兵们用的是专为本国情况设计的SAR-21无托步枪。


新加坡军工企业技术动力公司是东南亚最大的军火公司,可自主生产全套的陆军装备,其生产的豹2SG坦克、Terrax装甲车、履带步兵战车、155mm自行榴弹炮等装备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极强,有的甚至还出口英美。


欧盟的许多坦克,都来自新加坡。美军的战斗机和军舰维修,很多是在新加坡完成的。


新加坡的空军,是一支拥有相当数量三代机、预警机、武装直升机、运输机及教练机的完整体系的现代化空军。


新加坡的人均军费开支是3400美元。如果一家三代六口人,每年承担军费大约是二万美元,或十几万人民币。


如果每个中国人也承担新加坡这样高的军费,一家六口每年贡献14万人民币给国家,你觉得有几个家庭承受得起?


可能有8亿中国人就得把全家所有的收入都拿给国家当军费,自己一辈子一分钱都没有。


这只是和平年代新加坡的军事开支,不是战争。一旦发生战争,钱就没法算了。



- 04 -


若是真的打仗,你需要为战争捐多少钱呢?


我们以二战时代的中国为例。与苏联的卫国战争比,中日战争其实并不激烈,士兵阵亡比例和军费开支只是苏德战争的一个零头。


但是即便这样的战争,也彻底摧垮了中国经济,只有在相对和平的满洲国才稍微经济好一点。几年战争打下来,满洲国和中国其他地区的人均GDP差距高达二十倍。


为了打战,各种逼捐。中日战争到后期,正面战场的每个国军士兵只能分到几颗子弹,每天的食物只有九两大米。那时候一斤是十六两,九两大米就是281克,个个饿得骨瘦如柴。


抗战结束了,接下来却是更激烈的三年内战。为了做垂死挣扎,国民党政府只能飞速印钞票。1948年8月21日,法币崩溃。从抗战开始至法币崩溃,法币发行量增长了47万倍,同一时期上海的物价上涨了492.7万倍。金圆券代替法币后,通胀比法币更快。


做个这样的直观比较:如果马云把所有的财产变现为存款,在抗战时期前存在银行,到1948年可以买一辆汽车,到1949年年底这点存款就不够加一次油的钱,只能洗一次车。这样的战争,马云得为国家捐多少钱?


战争就是这样,你所有的钱都会在战争中烟消云散



- 05 -


比金钱更耗钱的或许是房子。如今的中国人,大多数财产都在房子里。


房子有多脆弱?如果B2轰炸机来轰炸上海,那是几十吨的黄金在天上飞,一会儿就可以炸掉地上价值几百吨黄金的房子。


这只是扔常规炸弹。若是扔核武器,一个价值十吨黄金的原子弹扔过来,一秒钟就毁掉一个价值一万吨黄金的大都市。



还有一些不能用钱来衡量的损失


比如说一个中产阶级的孩子,从小到大寄托了全家的热切希望,砸了无数钱给他上各种培训班,为他买学区房,进好学校,还出国留学,最后这样一个眼看着可以挣高薪的孩子被一颗子弹打在脑门死了,或者被炸翻的房子压扁了。


你所有投在房产和孩子身上的钱,在战争中看不到丝毫回报,都会烟消云散。


你以为打仗只需要捐三个月工资,那是在网吧打游戏买装备吧。



奥威尔说,所有的战争宣传,所有的叫嚣、谎言和仇恨,都来自那些不上战场的人。 奥威尔一生短暂,却做出许多超越时空的预言。比如当下的俄乌冲突中,一些群情激昂的“热血青年”。 王朔说,有些人开口便是民族、国家的安危荣辱,但对于自己的自由、尊严从不思考,对于身边的各种不公、不义和无数无助的弱者漠不关心。 但也许更像奥威尔所说,他们如此热爱战争,可能仅仅是因为不上战场。 战争是残酷的,没有上过战场的人,很难懂得这种残酷。雷马克、海明威、海勒则有这个资格。他们都是世界大战亲历者,曾对战争抱以无比热情,被真实的战争毒打,才如梦初醒。




为了让更多人从被蒙蔽的战争宣传里清醒。他们以最直观又深刻的现场体验,写下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反战作品:《西线无战事》《永别了,武器》《第二十二条军规》 海明威说:作家的工作就是揭露真相,他对真相的忠诚应该高于一切。他的创作都源于亲身经历,描写应比真实的事物更加真实。


诚如斯言,所有看过反战三书的人,都不会再轻易说出“打一架”这种话。它们早已说出血的教训,揭示了战争的真相,往后的人,只是在一遍遍重蹈历史覆辙: 战争像是一场流行病,没有人想要生病——但又在一瞬间,大家都被传染了。
运兵车内,挤满了兴高采烈的士兵,他们挥着手,唱着歌,确信会成为胜利者——他们中的大多数没能活着回来。 长期接受爱国宣传的欧美参战青年们,即使逃过了炮弹,也还是被战争摧毁了——没上战场的“热血人士”对战事侃侃而谈,战争灾难成为他们热血的口嗨佐料。 是谁挖的战争陷阱?为什么要把互不相识的人送到这里拼个你死我活? 大家都说应该恨英国人,可是自己明明没见过英国人,为什么那么恨英国人? 他们说战争是因为国家利益被损害,究竟是谁的利益被侵害?究竟是谁灌输的仇恨? 任何觉得战争有意义,或者反战有意义的人,都可以读一读它们,它们是作者亲历苦难的良心书写。雷马克写完《西线无战事》,上了纳粹名单,被迫离开德国。海明威战时受伤,从身上取出几百片弹片,长期被噩梦折磨。谁又能说,海明威最后饮弹自尽,与此无关呢? 反战三书稳居世界反战作品顶流,畅销全球几千万册。反战,不仅仅是反抗战争,更是对战争的反思。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国民党失败的四个历史教训
活在“洪武时代”,为什么那么难
阻碍一个国家强盛的根源是什么?
张国荣:离世20载,风继续吹
最后稀品 | 处在十字路口的选择:1956—1957年的中国
人无疵不可与交:别把自己的人生,活成了人设
《美国在中国的失败》:一段最难以被正视的历史
穿越历史的三峡:改变中国现代进程的五个人安·兰德:人类史上最荒谬的一句口号
唐世平:沉迷于《甄嬛传》和《武媚娘》,是无法与现代世界相处的
朱学勤:1920,罗素在中国的失败
孙立平:没有中西之分,只有文明与野蛮之别
高阳:王朝兴衰的三条法则
大萧条的11个特点,细思极恐
“怼天怼地”傅斯年:知识分子的血性与勇气
海子逝世34周年纪念 | 在海子的诗歌里,遇见一个春天
张鸣:学生告老师的前世今生
道德失范:为什么好人没有好报,坏人总是得利?
在糟糕的时代里,那些拒绝随波逐流的人
墓碑与文明:比人类尸骨更为坚硬的,是人类对历史的记忆
哈耶克去世31年,世界却更需要他
无籍之徒——一部流氓导演并主演的中国史
孔乙己的“魔咒”:为什么社会总是不尊重知识分子?
历史与现实:义和团运动的起源是什么?
谬误不死,危机不止——大萧条的教训
巴赫诞辰338周年:为什么人人都爱巴赫?
彭华:陈寅恪的文化史观
推动人类进步的,不是“英雄”与“权威”,而是怀疑与批判
沙特伊朗千年仇恨一朝调和?中东-西亚动荡的三大根源
当善良失去原则的时候,可能比恶还恶
加缪:习惯于绝望,比绝望本身还要糟糕
信息时代,如何抵御无价值的阅读?
他触动3亿人,写尽50年中国底层的命运
《西线无战事》再获奥斯卡:战争的荒谬释放出人性的荒谬
大江健三郎:我一生的写作就是为了向鲁迅致敬,为了靠近他
他们无一例外,在“流亡”中见证了那个时代
秦晖:我们与世界接轨,应该是底线的接轨
读书无禁区:五本不宜多作介绍的好书
人类缺少雷蒙·阿隆这样的知识分子超越“本分”:美国强大背后的女性密码
中国女性的命运:一个女人的苦与疼观念的奠基者:八位西方思想家
陈徒手:午门城下的沈从文
文明的六个特征
一群没用的迂腐文人
中国流氓的变迁:一部“不正经”的偏门史
早熟落下的顽疾:2000年中国社会史的12个洞察
大学虽已遍天下,世间再无蔡元培
罗翔被围攻,是时代的悲哀钱满素:为什么亟需从“文明”的角度,重新认识美国
女性地位,是社会文明的一把标尺
一见敦煌“误”终生:敦煌不止是地名,更是文明的象征
陈寅恪的三重悲剧:最是文人不自由
重读莱维:“奥斯维辛”从未走远
影响中国命运的五个国家
木心:人生不如梦——鲁迅之后,张爱玲的敏锐
张宏杰:中国人的性格史,真的不忍去回顾
罗新:抗辩和异议,是历史提供的一种工具
别不了的司徒雷登:那个假装用一生爱中国的人
一个自由灵魂的养成:以赛亚·伯林的五大贡献
今天的大学校园,还会不会诞生《蒋公的面子》?
三观不合,终将渐行渐远
售罄即绝版:五套“入手须及时”的好书
北岛: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一个人
希特勒死了,“帝国梦”却仍在传承
阎连科:我是我们县“最不受欢迎”的人
罗新:“有所不为”——不做宏大叙事的囚徒
王小波:有些痛苦不必承受,有些苦难不必体验
阅读的五个层次
俄乌战争一周年:俄罗斯争霸世界,最终究竟得到了什么?
宣传画:消失于历史天空,却淡不出精神底层
哪里有权力,哪里就有表演
《希特勒的末日》:暴君是怎样一步步走向众叛亲离的?
胡适逝世61周年 | 自由而悲悯:当下我们最缺乏的力量
梁启超诞辰150周年:现代性价值,是他心底的“压舱石”
马国川:日本没有“奇迹”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近代史最容易忽视的四个视角
“王袍加身”的诱惑: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退场
叔本华诞辰235周年:如果生命注定是一场悲剧,如何超越它?
哈耶克最后的预言正在实现:狂妄而短视的人类始终面临一个抉择
经济决定贫富,政治决定生死
浪漫的先知:年仅28岁的徐志摩,是如何看穿苏俄“一切都是演戏”的
沈志华“趁乱”拷贝的俄罗斯解密档案,解开了多少中苏之谜?
邓小平逝世26周年:摇荡的钟摆,极简改革开放史
“面子”与“圈子”的背后: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汉语中的陌生人:他的每个句子都是发明,每个句子都独一无二历史的教训:越“进步”,越要警惕灾难
朱学勤︱鲁迅、胡适与钱穆:逝去的铁三角与轻佻的当下
中伊签署联合声明,是美国霸权的终结,还是新冷战的开始?
傅国涌︱存其文而原其人:不能力挽狂澜,但从未随波逐流
人其实很矮小,都是被书垫高的
秦晖、金雁——50后的爱情,当下中国最令人瞩目的学术伉俪
ChatGPT的启示:中国未来最大的挑战,就是对待真理和自然的态度
读木心,是一种浪漫的体验:最值得收藏的25句经典王笛:对穷人来说,尊严就是奢侈品柴静:这个拎着铁锹的美国人,看到了我熟视无暏的中国陈丹青、阿城等一代人的摄影老师——阮义忠:在一切商业化的今天,他努力寻找不变的价值许倬云:当代中国的两大精神危机
“读史就读人”:那些隐没在史料深处的人物秘闻
孟德斯鸠:权力恣意妄为的社会,一定不是个好的社会《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读懂当代中国的珍贵史料
贵族精神的三大支柱:文化教养,社会担当,自由灵魂
读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件终身大事:最值得收藏的40个经典名句为什么许多人勤劳却不富有?罗翔:司法不应被舆论干预,但舆论却可以争取正义《狂飙》:无论失败几次,由命运创作的史诗终将永存宋朝之后,再无宋朝他短暂的一生只干了两件事:一为爱情,一为莎翁特殊利益集团与国家的兴衰有什么关系?
罗素逝世53周年纪念 | 小灾难来自固执,大灾难来自狂热
她们是时间的敌人| 杨苡姐妹们的命运密码:名门闺秀的迥异人生《满江红》中陈旧的国际政治价值观:“丛林法则”的思维范式,很难接轨现代文明
王五四:不出一声的野夫
杨本芬:读罢野夫《江上的母亲》,我再也不能等待……
岳飞死后四年,到底发生了什么?揭秘《满江红》背后的历史真相同是天涯沦落人:胡适与张爱玲的一段忘年交关心政治的目的不在权力,而在自由历史的烙印:改革开放四十年,影响中国命运的六次抉择袁伟时 | 历史大势不可逆转中国十所曾经闻名世界的大学,永远消失在历史中五部有口皆碑的好书 | 总有一本,能治愈你的“精神内耗”
新的一年,在极寒之地,幻想春天
比权力更重要的,是对规则的尊重
刀尔登:“得民心者得天下”很动听,可惜是句谎言
巴黎和会:影响中国百年格局的历史拐点
盛世距离废墟有多远?“丛林法则”的思维范式,为什么依然“屹立不倒”八十年代的中国是怎样引进的《一九八四》?文学与历史:四个人的百年中国愚蠢又自负:三种最值得警惕的权威纪念保罗·约翰逊:一剂注入知识分子群体的“清醒药”无用之用,实为大用:一个民族需要仰望星空的人
逃不脱的“柏克定律”中国一百年以来的新年贺词(1909-1999)阿克顿勋爵诞辰189周年 | 历史是个邪恶的老师,只对自由人诉说真相米塞斯:取消市场经济,实际上取消了一切自由严复诞辰169周年 | 被遗忘的中国近代西学第一人宋教仁之死:近代中国最值得期待的一场政治实验的终结世界名著四书:译文珍藏本,一套“重新认识纸书”的藏品级经典
永远的布列松:用审美赋予世界意义2023先知精选新年礼:五套为“价值”而生的典藏好书
历史剧变的七种征兆先知书店 | 2022年度精选书单
“独立”精神的基本底线,何时成了知识分子的最高要求?最后库存 | 《中国救荒史》:一部中国史,其实就是一部灾荒史
莫言:历史这个壮观的剧场,给了人性以无穷的展示机会王小波:但愿新的一年里,我们能远离一切古怪的事张鸣:冯玉祥的真与伪
索尔仁尼琴104周年诞辰:不撒谎,不原谅,一句真话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失落的一代》:“中国知青史”——反思,就从读这本书开始
一个时代大潮裹挟下的女人,以“人的尺度”重新丈量中国近代史92岁吴敬琏重磅发声:什么是当下经济问题的根源?“政治的时代”,知识分子为什么容易成为“背叛者?”
大国的崩溃:苏联解体的台前幕后
荒诞的时代,没有干净的人个人即政治:百年动荡中的一个中国家庭
生活的奥秘存在于艺术之中:审美是最奢侈的稀缺品
唯有去看,去感受:总有一幅好画,能治愈生命中独处的不安木心逝世十一周年纪念 | 守护与送别:木心先生的最后时光梁文道:为什么有些国家,明知道有问题却回不了头?在这个时代,比文盲更可怕的,是“美盲”
大棋局:关于1944-1950年历史最深的五大误解胡适诞辰131周年:那些曾抛弃胡适的年轻人,晚年又重新选择了他诺奖的六位“异类”:任何伟大都源于承认无知与思想自由乌托邦的四个掘墓人:通往地狱的路,都是由美好的愿望铺成的
“上海三部曲”:被遗忘的另一种上海用生命书写的人道之书:亲历者的角度揭开“恐怖历史”的真相一寸山河一寸血:从淞沪会战到南京大屠杀
名家签名精选合辑:最理想的藏书,也是年尾最好的礼物
张学良的“双十二”:不但改变了中国,世界都改变了蒙克:痛苦常有,而表达不常有
八十年代的回望与反思:五四精神悲壮的落幕20世纪中国人的生死流转:历史的细节,让人恐惧
一所只存在了八年的大学,何以成为百年来最好的大学
渡不过的巨流河:曾经有那么一群年轻人,每一次起飞都可能是永别
读黄仁宇就该从这本书开始:一部“失败者”的自传回忆录——《黄河青山》【孤独的斗士:哈耶克】真正改变世界的,唯有思想
活的百科全书:人类文明的五个殿堂
独立思考的人,最难被征服
鲁迅:正视,是一种勇气
所有的战争宣传,都来自那些不上战场的人
茨威格:那个崩塌了的昨日世界……
北岛诗歌依然流行,是一种“不幸”
再谈王小波:我们是否依然是沉默的大多数?
此间风雅:中国文化的精华在文学,文学的精华在这里
木心:街上没有兵,没有马,却兵荒马乱
恭贺刘道玉先生九十寿辰——四十年来最好的大学校长
不宜泄露书名的乱世奇书



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