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历史的教训:越“进步”,越要警惕灾难

先知书店 槛外记 2023-11-30


历史的教训:
越“进步”,越要警惕灾难
文:雷颐、彭小瑜   编:先知书店

数万年的一根时间轴上,我们的生命只能经历其中短暂的几十年,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阅读历史几乎是弥补这种遗憾的唯一方法。
 
我们今天所生活的这个现代世界,曾被欧洲创造、被欧洲所主宰。从公元前1750年到现在,欧洲历史步步展开,既改变、撼动着世界,也被世界改变塑造着。可以说,欧洲的历史是世界历史中最重要、最跌宕起伏、最具影响力的部分。
 
欧洲最早的文明诞生于地中海漫长的海岸线上,希腊、罗马次递成为欧洲的主宰者。到了16世纪,基督教的精神权威被打破,欧洲陷入激烈的宗教冲突与战争。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人们发现了新科学,发现了新世界,也重新发现了欧洲自身。
 
随后,欧洲开始步入现代化。到了19世纪,欧洲发生重大的工业和政治变革,成为世界格局绝对的主导力量。欧洲列强在全球范围建立了自己的殖民霸权统治。接连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让欧洲从文明的巅峰跌落下来。欧洲的自负,让整个世界陷入深重的苦难。不过,欧洲与世界还是从中挣扎走出,带着伤痕与希望继续前行。
 

▌进步的世纪,灾难的世纪
 
19世纪既是进步的世纪,又是灾难的世纪,人类在这一历史时期为各种追求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而灾难的原因之一就是争夺各种权力。
 
比如拿破仑战争,仅入侵俄罗斯的一次战争,就有40万人战死,法国革命后的欧洲战争一共导致了500万人死亡。
 
▲ 俄法战争
 
通常我们的教科书在讨论法国大革命的时候色调比较阳光,谈乐观的东西比较多。但如果我们正视这段历史,也会看到阴暗的方面,譬如让人震惊的伤亡数字。如果考虑人口的比例,这些伤亡甚至比第一次世界大战还严重。
 
1851年伦敦水晶宫的展览,展示了工业革命成果以及与之相伴的19世纪的技术和社会进步。但是如果我们读过狄更斯的《雾都孤儿》,我们的心情就不会像这幅图片那么明亮。
 
与这次伦敦展览同时发生的欧洲历史重大事件,是各地出现的马铃薯枯萎病以及它导致的饥荒。在爱尔兰发生了后果极其严重的饥荒,在全部五百万人口中有一百万被饿死,另外一百万人移民到海外。当时这一饥荒的社会冲击力,让一个五百万人口的国家,消失了二百万人。
 
在那个闹饥荒的岁月,爱尔兰同时还在出口食品。这些被出口的食品如果用于救济灾民,本来可以让爱尔兰避免这次毁灭性的灾难。现在回头看,人们能够看到欧洲成功和很美好的画面,但是实际情况的另一面是,很多画面并不是那么美好。
 
谈论19世纪通常会说工业革命时期严重的社会问题,俾斯麦为了应对来自社会主义运动的压力,在德国开始试验最早的国家福利政策。在一战前夕,德国的疾病保险已经覆盖了1500万人,而工伤保险则覆盖了2800万人。
 
▲ 铁血宰相俾斯麦
 
英国在一战前后有一系列社会改良政策,包括退休金制度、工人住房补助、疾病保险和失业救济,冲击了以不救济“懒人”为原则的《济贫法》。
 
19世纪的种种社会问题,最重要的是贫富分化和阶级分化,这与社会主义的兴起以及由此激发的社会改革有关。欧洲社会主义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很重要的工作是是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法国社会主义者的领袖让•饶勒斯就在一战前夕,因其反战立场被刺。而凶手被宣判无罪,因为“陪审团成员坚信,战争是必要的“。
 
在德国,最早支持战争的“绝大多数来自中产阶级“,所以“在所有支持战争的机会上,如潮人群中几乎看不见一顶布帽子,看不到一个穿工装的人”。
 
人们为了世俗的欲望,为了争夺各种各样的权力,不惜付出非常高昂的代价。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欧洲所遭遇的多次灾难都是因为各国和各派别之间的争夺,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国际地位的争夺。这是19世纪历史最让人感到遗憾和悲伤的方面。
 
19世纪的欧洲史有让人乐观的一面,不过我们也要看到它的负面问题。19世纪欧洲历史留下的经验教训是,在愤怒对话失败的地方,友善和沟通良好的对话本来可以互惠互利共赢。
 

▌学习别的文化和文明,同时又能够有所创新,无疑是进步的重要途经
 
整个19世纪欧洲就是世界的主体,亚洲和东方国家都受它的影响与制约,是客体。
 
在19世纪以前,中国是世界轴心文明国家,中国是天朝上国,其他国家都是中国的藩属国。中国人形成了朝贡体系、天朝体系、华夷体系。从19世纪以来,比如乾隆时期还是觉得欧洲人是中国的藩属。
 
随着欧洲的一直发展,特别是英国,越来越强大,后来便反过来对中国进行侵略了。
 
▲ 广州十三行口岸
 
明代欧洲传教士来到了中国,为了传教的便利,引进了一些科学和技术书,虽然翻译了这些书,却几乎没有产生任何影响。
 
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在广州一个地方开放了口岸,上百年没有中断。有一些英美商人到中国经商,19世纪欧洲已经有了蒸汽机轮船了,轮船里面有先进的炮火武器,海关看了也不以为然,这是世界巨大的变化时代,但是海关却像几乎没有看见。
 
把东西送到朝廷那里,朝廷也不以为然,英国1793年派马戛尔尼来中国商议通商,送了很多礼品,包括巨大的地球仪,乾隆只觉得好玩,并不关心地球、宇宙的知识。
 
1793年正是法国大革命的时候,欧洲的武器已经很先进了,但乾隆皇帝根本没有理解。还认为我们是天朝上国,这只是蛮夷之邦的一种奇技淫巧。
 
等到鸦片战争的时候,林则徐他觉得我们对洋人根本不了解,就去找人去从澳门编的报纸来了解一些,当时林则徐报告说的是洋人膝盖不能打弯,只要他们一上岸,我们的士兵就能打败。林则徐都这样看英国人,中国人有这种阿Q精神很不可思议。
                 
对西方船坚炮利的技术,我们的祖先一开始很迟钝,不过受到侵略后就转过这个弯来,意识到西方近代技术的重要性。但是学一点西方技术并不是太难,在甲午战争的时候,我们和日本技术上的差距其实并不大。
 
学习科学技术对我们不算太难,我们是很聪明和勤奋的一个民族。但是人文的知识和观念,了解和把握就要费劲得多。
 
我们很聪明很有才干,也不怕辛苦,但是我们仍然会在学习、鉴别和消化吸收各种外来文化成就的时候,遭遇非常大的困难。当两个文明体系发生碰撞的时候,隔膜永远是很厚的。学习别的文化和文明,同时又能够有所创新,无疑是进步的重要途经。

 
▌面对欧洲挑战,中国和日本的不同反应
 
欧洲对东方的挑战,在日本和中国,引起了不同的反应。鸦片战争的经验没有成为中国的知识,一直到几十年后才相反。相反,鸦片战争成为日本的知识,海国图志出版之后就被封禁了。却传到了日本,日本几年之内翻译20多版,他们觉得是天赐宝卷,他们通过海国图志了解世界,对日本的明治维新起了巨大的启蒙作用。
 
坂本龙马是要锁国的武士,当时要杀主张开国的海军高官胜海舟。胜海舟正读了海国图志,觉得日本应该开国,不应该闭关锁国了。那一幕很精彩,胜海舟对坂本龙马说你先听我讲,再杀我。他就按照海国图志的观点讲世界现在是怎样,日本不能闭关锁国,说服了坂本龙马,主张开国。
 
▲ 坂本龙马
 
从前日本是两百多个藩国,武士都是忠于自己的藩,但是之后就不一样了。日本经过明治维新,一次一次的侵略中国,成为了历史的悲剧。

 
▌社会进步是每个人的责任
 
我们看欧洲和中国关系的时候,很容易注意到欧洲先进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有时候我们下意识认为近代很多弊病是因为清政府有问题。其实,日本之所以对西方文化这么开放,并不全是因为政府的态度和政策。在当时的日本,社会在整体上比较开放,不要总是说清政府如何,老百姓怎么样。
 
我们之前落后于很多国家,这是否是与大众文化和教育有关。也许过于强调政治因素、忽视民众和教育落后对社会状况巨大的塑造和决定作用,会遮蔽我们观察的眼光和会削弱我们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从梁启超开始就有国民性改造的意识了。1898年戊戌政变。梁启超逃到日本,听闻六君子被杀的消息,据说在菜市口行刑的时候,很多围观老百姓都拍手叫好,梁启超为此感到特别悲哀。维新的这些政策明明是为老百姓的利益着想,为什么变法的人被处刑,他们却在一旁叫好。

为此,梁启超写了一个文章,叫《呵旁观者》。文章提出一个观点,有什么样的人民,就会有什么样的政府。中国当时有四万万人,启蒙这样的体量,要什么时候才能完成?但梁启超表示也没有办法,只能造新民。
 
多年后,鲁迅也有这个感觉。鲁迅写了小说《药》,实际上就是梁启超《呵旁观者文》的文艺版。梁启超早已把这个问题说透了,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


社会进步是每个人的责任,涉及到每一个人有无素质和能力去做出自己看似点滴和微小的贡献。在19世纪,美国和欧洲的发展是互相联系的,对照起来看工业革命在美国也发生了,南北战争以后,美国的社会结构因为资本主义的高速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也遭遇了欧洲曾经遭遇过的非常尖锐的社会矛盾。
 
这个时期是美国历史上所谓的“镀金时代”。

这段时期的美国政府和精英都比较保守,法律也向企业界倾斜。到了19世纪末进入进步主义时代,当然开明和进步的声音就变得比较强大。镀金时代的美国精英和社会在整体上很保守,但是他们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推动普及了中学教育,高中也增设了很多。

保守的精英反对激进的社会变革,但是并没有扑灭社会在长时段里进步的希望。保守和稳健也许在有些人看来不“可爱”,但是如果与持续的启蒙和教育发展相结合,社会进步会在长时段里打下扎实基础,会稳健前行。
 
老百姓如果在整体上对外部世界麻木和无知,就会拖累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多读一些外国历史,了解外部世界,关系到中华民族在未来的发展走向,甚至会决定国家的生死存亡,因为现在,一个国家不再可能在孤立中存在和发展。
 
我们现在确实要了解世界,在全球化时代更为重要,站在世界角度看中国。
 
在中国学习西方的过程中,有一批先进的人,他们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看到了西方世界的破产,会反思科学的后果就是这样吗?西方文明就是这样吗?所以说来说去,现在我们仍然需要认识世界。
 
 
阅读历史,可以让一个人的视角更加锐利而深厚。当你站在历史长河之上遥望文明的演进,就会洞悉今天身边发生的一切。
 
欧洲曾是文明的标尺,以古代希腊罗马立下文化之根,用信仰和理性塑造人类的精神世界;它也被视为罪恶的渊薮,酝酿搅动世界的战争与冲突。依靠工业文明、帝国扩张,欧洲曾雄踞世界之巅,也在权力的竞逐中,将世界一度拖入黑暗的深渊。
 
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如今这般格局的动摇、世界的动荡,在欧洲与世界交互演变的历史中,都有线索可循。

著名史学作家劳伦斯·里斯说:“一百年后还会有人读的史学著作不多,《企鹅欧洲史》很可能是其中一部。”
 
◎一套没有门槛的历史著作:读者不需要学术背景,也能从学术共同体多年来研究、思辨的成果中获益;不需要复杂的知识储备,就能直接进入历史,看欧洲如何改变世界,又被世界改变。
 
◎企鹅兰登的镇社之宝:世界最大的出版社企鹅兰登的镇社之宝,牛津、剑桥近十位顶尖学者,耗费10年心血写就。是罕见的写欧洲上下4000年的通史。篇幅大却不难读,文笔生动精彩,“几乎每页都是金句”。 
 
超越历史的研究,文明观念的结晶:最重要的是,好的历史著作都会超越历史的叙述和制度的研究,成为一种观念的结晶。《企鹅欧洲史》借助故事和历史进程的细节,把西方文明观念阐释得淋漓尽致,让我们理解欧美学者对西方文明的深度认识。 
 
为此,先知书店鼎力推荐《企鹅欧洲史》,阅读本书不仅能获得教科书上读不到的历史,更能在历史中认识西方文明的观念,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朱学勤︱鲁迅、胡适与钱穆:逝去的铁三角与轻佻的当下
中伊签署联合声明,是美国霸权的终结,还是新冷战的开始?
傅国涌︱存其文而原其人:不能力挽狂澜,但从未随波逐流
人其实很矮小,都是被书垫高的
秦晖、金雁——50后的爱情,当下中国最令人瞩目的学术伉俪
ChatGPT的启示:中国未来最大的挑战,就是对待真理和自然的态度
读木心,是一种浪漫的体验:最值得收藏的25句经典
王笛:对穷人来说,尊严就是奢侈品
柴静:这个拎着铁锹的美国人,看到了我熟视无暏的中国
陈丹青、阿城等一代人的摄影老师——阮义忠:在一切商业化的今天,他努力寻找不变的价值
许倬云:当代中国的两大精神危机
“读史就读人”:那些隐没在史料深处的人物秘闻
孟德斯鸠:权力恣意妄为的社会,一定不是个好的社会
《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读懂当代中国的珍贵史料
贵族精神的三大支柱:文化教养,社会担当,自由灵魂
读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件终身大事:最值得收藏的40个经典名句
为什么许多人勤劳却不富有?
罗翔:司法不应被舆论干预,但舆论却可以争取正义
《狂飙》:无论失败几次,由命运创作的史诗终将永存
宋朝之后,再无宋朝
他短暂的一生只干了两件事:一为爱情,一为莎翁
特殊利益集团与国家的兴衰有什么关系?
罗素逝世53周年纪念 | 小灾难来自固执,大灾难来自狂热
她们是时间的敌人| 杨苡姐妹们的命运密码:名门闺秀的迥异人生
《满江红》中陈旧的国际政治价值观:“丛林法则”的思维范式,很难接轨现代文明
王五四:不出一声的野夫
杨本芬:读罢野夫《江上的母亲》,我再也不能等待……
岳飞死后四年,到底发生了什么?揭秘《满江红》背后的历史真相
同是天涯沦落人:胡适与张爱玲的一段忘年交
关心政治的目的不在权力,而在自由
历史的烙印:改革开放四十年,影响中国命运的六次抉择
袁伟时 | 历史大势不可逆转
中国十所曾经闻名世界的大学,永远消失在历史中
五部有口皆碑的好书 | 总有一本,能治愈你的“精神内耗”
新的一年,在极寒之地,幻想春天
比权力更重要的,是对规则的尊重
刀尔登:“得民心者得天下”很动听,可惜是句谎言
巴黎和会:影响中国百年格局的历史拐点
盛世距离废墟有多远?
“丛林法则”的思维范式,为什么依然“屹立不倒”
八十年代的中国是怎样引进的《一九八四》?
文学与历史:四个人的百年中国
愚蠢又自负:三种最值得警惕的权威
纪念保罗·约翰逊:一剂注入知识分子群体的“清醒药”
无用之用,实为大用:一个民族需要仰望星空的人
逃不脱的“柏克定律”
中国一百年以来的新年贺词(1909-1999)
阿克顿勋爵诞辰189周年 | 历史是个邪恶的老师,只对自由人诉说真相
米塞斯:取消市场经济,实际上取消了一切自由
严复诞辰169周年 | 被遗忘的中国近代西学第一人
宋教仁之死:近代中国最值得期待的一场政治实验的终结
世界名著四书:译文珍藏本,一套“重新认识纸书”的藏品级经典
永远的布列松:用审美赋予世界意义
2023先知精选新年礼:五套为“价值”而生的典藏好书
历史剧变的七种征兆
先知书店 | 2022年度精选书单
“独立”精神的基本底线,何时成了知识分子的最高要求?
最后库存 | 《中国救荒史》:一部中国史,其实就是一部灾荒史
莫言:历史这个壮观的剧场,给了人性以无穷的展示机会
王小波:但愿新的一年里,我们能远离一切古怪的事
张鸣:冯玉祥的真与伪
索尔仁尼琴104周年诞辰:不撒谎,不原谅,一句真话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
一个时代大潮裹挟下的女人,以“人的尺度”重新丈量中国近代史
92岁吴敬琏重磅发声:什么是当下经济问题的根源?
“政治的时代”,知识分子为什么容易成为“背叛者?”
大国的崩溃:苏联解体的台前幕后
荒诞的时代,没有干净的人
个人即政治:百年动荡中的一个中国家庭
生活的奥秘存在于艺术之中:审美是最奢侈的稀缺品
唯有去看,去感受:总有一幅好画,能治愈生命中独处的不安
木心逝世十一周年纪念 | 守护与送别:木心先生的最后时光
梁文道:为什么有些国家,明知道有问题却回不了头?
在这个时代,比文盲更可怕的,是“美盲”
大棋局:关于1944-1950年历史最深的五大误解
胡适诞辰131周年:那些曾抛弃胡适的年轻人,晚年又重新选择了他
诺奖的六位“异类”:任何伟大都源于承认无知与思想自由
乌托邦的四个掘墓人:通往地狱的路,都是由美好的愿望铺成的
“上海三部曲”:被遗忘的另一种上海
用生命书写的人道之书:亲历者的角度揭开“恐怖历史”的真相
一寸山河一寸血:从淞沪会战到南京大屠杀
名家签名精选合辑:最理想的藏书,也是年尾最好的礼物
张学良的“双十二”:不但改变了中国,世界都改变了
蒙克:痛苦常有,而表达不常有
八十年代的回望与反思:五四精神悲壮的落幕
20世纪中国人的生死流转:历史的细节,让人恐惧
一所只存在了八年的大学,何以成为百年来最好的大学
渡不过的巨流河:曾经有那么一群年轻人,每一次起飞都可能是永别
读黄仁宇就该从这本书开始:一部“失败者”的自传回忆录——《黄河青山》
【孤独的斗士:哈耶克】真正改变世界的,唯有思想
活的百科全书:人类文明的五个殿堂
独立思考的人,最难被征服
鲁迅:正视,是一种勇气
所有的战争宣传,都来自那些不上战场的人
茨威格:那个崩塌了的昨日世界……
北岛诗歌依然流行,是一种“不幸”
再谈王小波:我们是否依然是沉默的大多数?
此间风雅:中国文化的精华在文学,文学的精华在这里
木心:街上没有兵,没有马,却兵荒马乱
恭贺刘道玉先生九十寿辰——四十年来最好的大学校长
不宜泄露书名的乱世奇书


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