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俄乌战争一周年:俄罗斯争霸世界,最终究竟得到了什么?

先知书店 槛外记 2023-11-30

俄罗斯争霸世界
最终究竟得到了什么
文:网摘  编:先知书店

俄乌冲突自2022年2月24日爆发,已持续整整一年。时至今日,对立仍在加剧,矛盾仍在激化,战事仍在延宕,局势仍看不到平息的迹象。俄罗斯为什么要打乌克兰?真的只是因为北约东扩不得已而为之吗?更深层的原因,还需回到俄罗斯的历史中去寻找。

俄罗斯是当今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军事实力名列前茅的大国,人口过亿,地跨亚洲和欧洲,雄踞欧亚大陆北方,在漫画中常被描述为北极熊。

因为地理位置和年代的原因,俄罗斯从诞生之日起,便面临着不进则退的尴尬处境。在16世纪初那个风起云涌的大航海时代,一个国家如果不能扩张,便会被比自己强大的邻国吞并,特别是在那个处于疯狂时代的欧洲,可以说是强国林立,地处寒冷,交通又不便俄罗斯根本没有选择。

为了生存,俄罗斯自诞生之日起便极其热衷于扩张。可以说,对俄罗斯而言,扩张就是一切,没有扩张就没有俄罗斯。那是一个被权力扭曲的苦难国度,做着一个永不停息的强国梦。

▲俄罗斯的领土演变(1300-1945)

从15世纪末的莫斯科公国,到20世纪中后期的苏联,几乎将全世界划分为两大阵营,五百年来,俄罗斯争夺世界的野心似乎随时都可以完成,但随着苏联在上世纪90年代的轰然倒塌,俄罗斯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瞬间下跌好几个台阶,经济实力更是遭得一塌糊涂,甚至被西方戏称为“伪装成国家的加油站”。

我们翻阅俄罗斯数百年来的历史,不禁会产生一个疑问,俄罗斯争霸世界五百余年,最终究竟得到了什么?


-1-
“俄”的奋斗:从公国到帝国

13世纪初,本就不大的基辅罗斯解体为数个公国,随后这些分裂的诸侯势力又受到来自东方蒙古帝国的入侵,在这种情况下,莫斯科公国于乱世之中艰难崛起,并迅速收拾残局,消灭了蒙古人(金帐汗国)的势力,使莫斯科大公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国家。

1547 年,伊凡四世加冕沙皇,随后便展开扩张之旅。1552年吞并喀山汗国,1556年吞并阿斯特拉罕的汗国,1598吞并西伯利亚汗国,并开始蚕食西伯利亚地区,以及东欧,期间发生了数十次战争。

到17世纪中期,俄罗斯的西部疆域已经和现在差不多,而东部已经扩张至贝加尔湖附近。

1682年,彼得一世登场,这是一位对俄罗斯未来有着独到眼光和强大影响的君主。在位期间,彼得一世将俄罗斯东部疆界推进至太平洋西岸,并且直接与巅峰时期的大清帝国,以及日本发生摩擦。

最终把东部疆域锁定在外兴安岭以北,此时俄罗斯已然成为世界级大国。1721年,击败瑞典的彼得一世加冕为“全俄罗斯皇帝”,俄罗斯正式进入帝国时代。

▲1900年俄罗斯帝国控制区域


-2-
帝国的崛起和陨落

18世纪后期,帝国迎来了一位新的伟大女皇——凯瑟琳大帝。凯瑟琳大帝是俄罗斯历史上唯一可以跟彼得大帝齐名的君主。

在位期间她致力于将俄罗斯帝国疆域往西、南推进,从两个强邻(奥斯曼土耳其和波兰立陶宛联邦)手中夺走了大片土地,数次瓜分波兰,吞并克里米亚,使帝国获得南部出海口。1796年,凯瑟琳大帝结束了她辉煌的一生,留下了一个极为强大的帝国。

19世纪初期,亚历山大一世也是一位功勋卓著的君主,击溃了法兰西皇帝——号称欧洲战神的拿破仑,一度被欧洲诸国奉为救世主。

到了19世纪中后期,俄罗斯帝国先后吞并高加索诸国,以及中亚的哈萨克、希瓦、布哈拉、浩瀚等汗国,巅峰时期国土一度登上伊朗高原。而在东亚地区,俄罗斯帝国还联合当时的欧洲列强围剿清帝国,强行吞并了清王朝33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更有甚者,在20世纪初期,俄罗斯甚至直接入侵中国东北,疆域达到极盛。

根据资料统计,俄罗斯帝国在20世纪后期初期,疆域东抵阿拉斯加,北至北冰洋,西至波罗的海,南抵伊朗高原,国土面积近2300万平方公里(不包含临时占据的中国东北),就差南部的印度洋出海口了。

这个时期是帝国历史上距离“彼得一世的遗嘱”最近的时期之一。

▲彼得一世遗嘱的远景(假想图)

俄罗斯帝国所取得的战绩的确很辉煌,但遗憾的是,这种无节制扩张加剧了帝国的陨落,战争也使俄罗斯深陷战争泥沼。

发生在在19世纪中叶的克里米亚战争早已动摇了帝国的根基,俄罗斯西方至少有四个国家对帝国宣战,对手背后的势力更是盘根错节,再加上内部又出现动乱,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俄罗斯甚至被迫卖掉了阿拉斯加,这在帝国历史上是罕见的,毕竟俄罗斯是只进不出的帝国。

正如古人所说的那样,物极必反, 盛极必衰,俄罗斯帝国从19世纪中叶开始,就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往后的对外战争并不能解决国内矛盾,只会加速拖垮庞大的帝国,更要命的是,俄罗斯帝国在弥留之际还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还未结束,尼古拉二世就被迫在1917年大革命后宣布退位,俄罗斯进入苏联时期


-3-
苏联的壮大和解体

苏联时期也曾经将这个昔日帝国的势力推至巅峰。在第二次世纪大战初期,苏联利用德国和英法的利益关系,声称为了防止德国东进,建立东部缓冲区,和德国瓜分了波兰,以及吞并了波罗的海三国。

而后,苏联在苏德战争中,苏联和英国又瓜分了伊朗(短暂瓜分),最终,苏德战争以苏联惨胜告终。

德国战败后,苏联短暂占据了柏林以东的大部分欧洲土地,随后在对日作战中又夺回了被日本占领的库页岛和千岛群岛,短暂占据中国东北和北朝鲜。

在往后的30多年中,苏联和美国争夺世界霸主地位,成为世界最强的两个超级大国。


1979年底,苏联出兵号称“帝国坟场”的阿富汗,企图打通印度洋出海口,完成“彼得一世的遗嘱”,却不幸深陷其中,难以自拔。1990年,随着东欧剧变的发生,苏联宣布解体,俄罗斯恢复了昔日名字“俄罗斯”。


-4-
俄国的历史像一座活火山

2014年,俄罗斯再次吞并克里米亚,去年俄罗斯又试图大面积侵吞乌克兰,结果折戟沙场,深陷战争泥潭。

正如卡普辛斯基所说的那样,“俄国的历史,就像一座活火山,不断持续爆发,看不出有平稳的趋势。”如今俄乌战争已持续一周年,未来俄罗斯的扩张野心会给世界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谁也无法预测。

纵观俄罗斯历史,从强到弱,争霸世界500多年,但到头来,现在的俄罗斯除了苏联时期的军事基础和殖民时期的矿产能源,简直一无是处,其GDP总量仅仅和我国广东省差不多,而且大多还是靠着西伯利亚的能源支持。

试想一下,如果俄罗斯不能加紧振兴经济,任由其继续衰败下去的话,远东地区可能真的会成为食之无力,弃之心疼的负担。

那么问题来了,俄罗斯征战五百载,究竟得到了什么?除了战争中牺牲的无辜生命之外,是乌拉尔山以西的大本营,还是西伯利亚那几座煤矿,几眼油气井?还是那片无法耕种的冻土带?

或许,正是因为俄罗斯以战争起家,在俄罗斯寒冷的地理条件下,长期的和平,只会导致俄罗斯“归零”,然后等待下一次的崛起。


然而,我们参照历史,也不难发现,任何以战争形势的扩张,最终都敌不过时间的考验,殖民时代如此,两次世界大战亦如此,西班牙以及蒙古等专注于扩张的国家,即使拥有日不落的疆域,即使统治它国数百年,到头来还是会被现实打回原形。

历史早已证明,只有文化的疆域,才是永恒的,不论是东风、白杨,还是民兵,代表的也都只是伪真理而已,不然,苏联不会输。

……

依靠专制、战争与暴力崛起的国家注定不能长久——无论是蒙古帝国,德意志第三帝国,苏联帝国等等无不是快速崛起,又迅速崩溃。可见,强国的“范式”错了,只会距离真正的强大越来越远。沉迷苏俄式的暴力扩张和革命叙事,无法跳出历史的循环。

读不懂500年的俄罗斯,就很难理解近几百的世界与中国;而读不懂74年的苏联,则读不懂20世纪的现代中国。在俄罗斯数百年的争霸之路上,它从一个大清眼中不乏摩擦的邻国,成为西方列强之一,再到一个现代路上可以学习的“老大哥”;而最后,苏联的兴盛与解体,更像是一面审视自身道路的镜子。

为此,诚挚推荐《苏联兴亡史纲》(先知书店独家好书)和《俄罗斯史》,走入俄罗斯500历史的现场,全面了解苏联的兴亡,走出历史的迷雾。

◎《俄罗斯史》——风靡60年的经典之作,西方了解俄罗斯史的主要读本

这本书从面世起就是西方了解俄罗斯史的主要读本。从古代的基辅罗斯一直讲到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被广泛认可为一部有学术水平、有史识,叙事客观、准确到位的俄罗斯通史。它全方位审视了俄罗斯的历史、政治、军事、经济、国际关系、社会、文化,客观、公正地反映了学术研究的新动向。本书多次再版、修订,此版本已是第八版。

◎《苏联兴亡史纲》——一部无可替代、以“兴亡”为纲的苏联史“纪事本末”

这是一本当下国内“仅存”、无可替代的苏联史。众所周知,受限于种种因素,苏联历史有关的书籍市面上愈加稀少,更别说一本清晰、好读的“史纲”,将苏联这七十多年的历史大事一一道来。《苏联兴亡史纲》正是这样一本集众多权威专家之力写成的苏联“一朝”的“纪事本末”,以“兴亡”为线索,将与“兴亡”关系重大的历史事实着重加以分析阐述,清晰地梳理出苏联由盛转衰、乃至倾覆的历史轨迹。


俄罗斯作为中国最大的邻国,对近代中国的影响也最大。了解苏联兴亡与俄罗斯的历史,对于中国人而言,既是镜鉴也是警醒。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其中《苏联解体史纲》为独家书)

哪里有权力,哪里就有表演
《希特勒的末日》:暴君是怎样一步步走向众叛亲离的?
胡适逝世61周年 | 自由而悲悯:当下我们最缺乏的力量
梁启超诞辰150周年:现代性价值,是他心底的“压舱石”
马国川:日本没有“奇迹”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近代史最容易忽视的四个视角
“王袍加身”的诱惑: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退场
叔本华诞辰235周年:如果生命注定是一场悲剧,如何超越它?
哈耶克最后的预言正在实现:狂妄而短视的人类始终面临一个抉择
经济决定贫富,政治决定生死
浪漫的先知:年仅28岁的徐志摩,是如何看穿苏俄“一切都是演戏”的
沈志华“趁乱”拷贝的俄罗斯解密档案,解开了多少中苏之谜?
邓小平逝世26周年:摇荡的钟摆,极简改革开放史
“面子”与“圈子”的背后: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汉语中的陌生人:他的每个句子都是发明,每个句子都独一无二
历史的教训:越“进步”,越要警惕灾难
朱学勤︱鲁迅、胡适与钱穆:逝去的铁三角与轻佻的当下
中伊签署联合声明,是美国霸权的终结,还是新冷战的开始?
傅国涌︱存其文而原其人:不能力挽狂澜,但从未随波逐流
人其实很矮小,都是被书垫高的
秦晖、金雁——50后的爱情,当下中国最令人瞩目的学术伉俪
ChatGPT的启示:中国未来最大的挑战,就是对待真理和自然的态度
读木心,是一种浪漫的体验:最值得收藏的25句经典
王笛:对穷人来说,尊严就是奢侈品
柴静:这个拎着铁锹的美国人,看到了我熟视无暏的中国
陈丹青、阿城等一代人的摄影老师——阮义忠:在一切商业化的今天,他努力寻找不变的价值
许倬云:当代中国的两大精神危机
“读史就读人”:那些隐没在史料深处的人物秘闻
孟德斯鸠:权力恣意妄为的社会,一定不是个好的社会
《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读懂当代中国的珍贵史料
贵族精神的三大支柱:文化教养,社会担当,自由灵魂
读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件终身大事:最值得收藏的40个经典名句
为什么许多人勤劳却不富有?
罗翔:司法不应被舆论干预,但舆论却可以争取正义
《狂飙》:无论失败几次,由命运创作的史诗终将永存
宋朝之后,再无宋朝
他短暂的一生只干了两件事:一为爱情,一为莎翁
特殊利益集团与国家的兴衰有什么关系?
罗素逝世53周年纪念 | 小灾难来自固执,大灾难来自狂热
她们是时间的敌人| 杨苡姐妹们的命运密码:名门闺秀的迥异人生
《满江红》中陈旧的国际政治价值观:“丛林法则”的思维范式,很难接轨现代文明
王五四:不出一声的野夫
杨本芬:读罢野夫《江上的母亲》,我再也不能等待……
岳飞死后四年,到底发生了什么?揭秘《满江红》背后的历史真相
同是天涯沦落人:胡适与张爱玲的一段忘年交
关心政治的目的不在权力,而在自由
历史的烙印:改革开放四十年,影响中国命运的六次抉择
袁伟时 | 历史大势不可逆转
中国十所曾经闻名世界的大学,永远消失在历史中
五部有口皆碑的好书 | 总有一本,能治愈你的“精神内耗”
新的一年,在极寒之地,幻想春天
比权力更重要的,是对规则的尊重
刀尔登:“得民心者得天下”很动听,可惜是句谎言
巴黎和会:影响中国百年格局的历史拐点
盛世距离废墟有多远?
“丛林法则”的思维范式,为什么依然“屹立不倒”
八十年代的中国是怎样引进的《一九八四》?
文学与历史:四个人的百年中国
愚蠢又自负:三种最值得警惕的权威
纪念保罗·约翰逊:一剂注入知识分子群体的“清醒药”
无用之用,实为大用:一个民族需要仰望星空的人
逃不脱的“柏克定律”
中国一百年以来的新年贺词(1909-1999)
阿克顿勋爵诞辰189周年 | 历史是个邪恶的老师,只对自由人诉说真相
米塞斯:取消市场经济,实际上取消了一切自由
严复诞辰169周年 | 被遗忘的中国近代西学第一人
宋教仁之死:近代中国最值得期待的一场政治实验的终结
世界名著四书:译文珍藏本,一套“重新认识纸书”的藏品级经典
永远的布列松:用审美赋予世界意义
2023先知精选新年礼:五套为“价值”而生的典藏好书
历史剧变的七种征兆
先知书店 | 2022年度精选书单
“独立”精神的基本底线,何时成了知识分子的最高要求?
最后库存 | 《中国救荒史》:一部中国史,其实就是一部灾荒史
莫言:历史这个壮观的剧场,给了人性以无穷的展示机会
王小波:但愿新的一年里,我们能远离一切古怪的事
张鸣:冯玉祥的真与伪
索尔仁尼琴104周年诞辰:不撒谎,不原谅,一句真话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
一个时代大潮裹挟下的女人,以“人的尺度”重新丈量中国近代史
92岁吴敬琏重磅发声:什么是当下经济问题的根源?
“政治的时代”,知识分子为什么容易成为“背叛者?”
大国的崩溃:苏联解体的台前幕后
荒诞的时代,没有干净的人
个人即政治:百年动荡中的一个中国家庭
生活的奥秘存在于艺术之中:审美是最奢侈的稀缺品
唯有去看,去感受:总有一幅好画,能治愈生命中独处的不安
木心逝世十一周年纪念 | 守护与送别:木心先生的最后时光
梁文道:为什么有些国家,明知道有问题却回不了头?
在这个时代,比文盲更可怕的,是“美盲”
大棋局:关于1944-1950年历史最深的五大误解
胡适诞辰131周年:那些曾抛弃胡适的年轻人,晚年又重新选择了他
诺奖的六位“异类”:任何伟大都源于承认无知与思想自由
乌托邦的四个掘墓人:通往地狱的路,都是由美好的愿望铺成的
“上海三部曲”:被遗忘的另一种上海
用生命书写的人道之书:亲历者的角度揭开“恐怖历史”的真相
一寸山河一寸血:从淞沪会战到南京大屠杀
名家签名精选合辑:最理想的藏书,也是年尾最好的礼物
张学良的“双十二”:不但改变了中国,世界都改变了
蒙克:痛苦常有,而表达不常有
八十年代的回望与反思:五四精神悲壮的落幕
20世纪中国人的生死流转:历史的细节,让人恐惧
一所只存在了八年的大学,何以成为百年来最好的大学
渡不过的巨流河:曾经有那么一群年轻人,每一次起飞都可能是永别
读黄仁宇就该从这本书开始:一部“失败者”的自传回忆录——《黄河青山》
【孤独的斗士:哈耶克】真正改变世界的,唯有思想
活的百科全书:人类文明的五个殿堂
独立思考的人,最难被征服
鲁迅:正视,是一种勇气
所有的战争宣传,都来自那些不上战场的人
茨威格:那个崩塌了的昨日世界……
北岛诗歌依然流行,是一种“不幸”
再谈王小波:我们是否依然是沉默的大多数?
此间风雅:中国文化的精华在文学,文学的精华在这里
木心:街上没有兵,没有马,却兵荒马乱
恭贺刘道玉先生九十寿辰——四十年来最好的大学校长
不宜泄露书名的乱世奇书


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