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明不会亡于衰落,只会亡于愚蠢

先知书店 槛外记 2023-11-30

东晋时期,军队叛乱,晋成帝命大臣温峤率联军讨伐。温峤认为自己以多敌少,可快速击溃叛军,因而只带了不多的粮草。


随后,战争连连失利,士兵食不果腹、怨声载道。


将军陶侃对温峤说:


“你找我来时,说一切尽在掌握。如今军中粮草消耗殆尽,士兵屡战屡败、士气低沉,形势已然不同,不如撤军后从长计议。” 


温峤为难地说:


“现在虽无胜算,但也绝不可撤军啊。我们已举起了正义的旗号,许下了必胜的承诺,现在撤军,民众会耻笑我们,叛军会更加嚣张。我们就好比骑在老虎身上,已经是上下为难了,不如以性命相搏,拼死一战吧。”


其后,以多敌少的联军,死伤无数,士兵所剩寥寥无几,换来了惨胜。


这个真实的历史事件,便是成语“”骑虎难下”的来源。它不无讽刺地表明,那些手握重权的聪明人,为了实现臆想中的目标,有时竟是如此无耻和愚蠢。他们常常先入为主、不思变通。即便走向穷途末路,也仍然一意孤行,不惜以多数人的生命做赌注。


虽然“骑虎难下”的故事,在今天看来已经略显陈旧,但它揭示的问题却并没有过时,在现代社会,甚至更加凸显出来。


最近,互联网上有关“俄乌战争”的讨论十分激烈,但也不乏一些清醒的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如今,挑起战争方的领导人,就是那个骑虎难下的聪明人。而现代版的“晋成帝和温峤”们,既无正义的旗号,又行穷兵黩武之策,其结局只会更惨。


世界上存在两种看似相反的愚蠢:


· 一种是“无知之愚”。就像庄子笔下的井底之蛙,以方寸天空自夸,殊不知井外世界之无限。


· 另一种是“聪明的愚蠢”。他们对自己的智力、判断坚信不疑,无视一切相反观点和事实,一意孤行之下,反而弄巧成拙,酿成灾祸。


一般来说,“无知之愚”的危害范围比较有限。


真正值得警惕的,是那些制定游戏规则、掌控公共资源、有社会影响力的聪明人,他们的愚蠢,将会通过各种机制,自上而下地传递到整个社会,将每一个普通人卷入其中。

诚然,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聪明人贡献的智慧,但这种“聪明的愚蠢”,非但不能保证社会向前发展,还经常会导致社会大混乱、文明大倒退。这种例子太多,就不展开了。


真正重要的问题是:为什么“政治精英的愚蠢”总是屡屡发生,而“无知之愚”的大众又总是对这种愚蠢默契配合?

历史学家巴巴拉·塔奇曼将这种“政治精英的愚蠢”称之为“愚政”——她甚至专门以此为课题,展开了纵向研究,写出了著名的《愚政进行曲:从木马屠城到越南战争》


在这本著作以及《骄傲之塔》《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1911-1945》等作品中,塔奇曼对人类历史上无处不在的“愚政”现象,展开了从现象到本质的深刻分析,发出了真诚的警告:


她认为,愚政是一种永久普遍的现象——它与时代、地域、民族并无关联,无论在君主制、寡头政治还是民主政体下,愚政都不可能得到彻底根治,只是程度有所差异。塔奇曼总结道:


在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愚政”常常以四种方式交相出现:


1. 暴政或压迫,历史上有无数臭名昭著的例子;


2. 过度的野心,比如德国两次试图统治欧洲,日本谋求“大东亚共荣圈”;


3. 无能或颓废,比如晚期的罗马帝国、中国末代王朝清朝;


4. 愚蠢或堕落,比如明朝的木匠皇帝、波旁王朝的国王路易十五。


这四种“愚政”交替出现时,对大众的愚弄欺骗、煽动洗脑也总是伴随其中。因为,政客们的愚蠢决定,总是需要有人落地执行。


在洗脑宣传的动员下,最狂热、最积极的响应者,往往就是那些无知者们。他们在种种事情上,习惯于无思想的服从、无判断的跟随,即便被遣往毫无正义可言的战争中充当“炮灰”,也仍旧觉得光荣。


无知者之所以大量存在,往往是被少数聪明人“愚民政策”驯化的结果。因此,无知者与聪明人的愚蠢,往往有一种“伴生关系”。


另一方面,无知者本身就欠缺使用理智、独立思考、寻找真相的意愿,他们习惯了与集体保持一致,这使得愚蠢,可以快速地在整个社会扩散,造成社会普遍的愚蠢,而这对文明而言有时就是致命的。


塔奇曼在《愚政进行曲》中不断警告那些“聪明人”——文明不会亡于衰落,只会亡于愚蠢。

她发现,政治精英们之所以会变蠢,有两个根本原因:


· 权力的悖论:政治精英们身处的位置越高,拥有的权力越大,智力便会下滑得越快,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凯尔特纳称之为“权力悖论”:


——人一旦拥有权力,就会失去了他最初获得该权力时所需的能力,让他既缺乏共情能力,也无法换位思考,甚至变得更加冲动。


· 人性的缺陷:职业政客们大多自诩为社会精英,他们自视甚高,因而人性的三种固有陷阱,也在他们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


1. 过度相信自己的判断,并无视那些与此相反的事实;


2. 擅长自我催眠,高估自己,又低估了客观的形势;


3. 最为根本的是,他们缺少对自由的信仰、对真理的敬畏、对生命的悲悯,这让他们很容易狂妄自大、冷血无情,枉置万千生命于不顾。



这正是塔奇曼的价值所在——她的历史写作已经超越了政治实用主义,来到洞察人心、悲悯人性这一历史写作的最高层次。


很多人都知道她开“非虚构写作”之先河,却不知道她的作品像司马迁一样,深刻洞察了恒常、普遍的人性,尤其是关乎人类终极意义的重大命题。


她不看重政客的得失,甚至不看重经济、科技数字,她关心的是人心,尤其是“大众的情绪温度”、维系文明的人性价值。


作为一个现代人,她的历史,不仅对人性保持着警惕和悲悯,还对世界保持着谦卑和审慎——我们的生活之所以能够保持和平、有序,从根本上说不是因为“发达的科技和生产力”,而是因为“现代文明”所维系的观念和伦理。


因此,她总是提醒那些自诩的“聪明人”,一定要对人性有着深刻的悲悯,同时也要对人性的败坏有着最深刻的警醒。


读塔奇曼是对历史的一次全新认知。遗憾的是,塔奇曼的作品在中国被长期被忽视。她的部分作品引入国内后,曾一度绝版。为此,先知书店携手塔奇曼作品的出版方,复活了《愚政进行曲》《骄傲之塔》《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等经典作品,装帧精美,内容硬核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先知书店独家好书:


端午节——什么才是屈原最值得被纪念的
中国为什么没有马斯克
夏至:在最短的夜,做最长的梦
温家宝:忆耀邦(情真意切,相当感人)
指鼠为鸭:为什么坏消息总是被掩盖
20世纪启示录 | 他们制造了荒漠,却称之为和平
罗素:智慧的五个原则
刘香成:那个时代,全世界关于中国的影像60%都是我拍的
王瑞芸:懂得了人心,也就懂得了艺术
鲁迅:中国人“照例是制造孩子的家伙,不是‘人’的父亲”
日本人是怎样看待自身、中国与世界的
好父亲是一个社会的稀缺品
鲁迅:面具戴久了,会长在脸上
林贤治:时代的转折如“悬崖上的树”——苦难的见证,也是顺从的见证
聂卫平:当时就我一个人替胡耀邦说话
最能看出一个人品味和修养的,不是知识,而是审美
苏格兰启蒙运动:奠定现代文明的四块基石
《寻求中国民主》:一部中国政治史,还原最波澜壮阔的20年
徐贲:常识的败坏,始于语言的败坏
王鼎钧:那些书里有天下,无苍生
有思想的人,因清醒而注定孤独
胡适对国民党的五大批判
俞敏洪:陪伴孩子是人生最好的“投资”
杨小凯:英国人为何能跳出“革命与暴君”的历史魔咒
张鸣:在奥斯维辛找不到一个中国人
沈志华:俄国人一穷,就卖档案(绝版书复活)
张鸣:阴谋论,让我们的路越走越窄
白先勇:母亲命运的起伏,跟父亲的一生荣辱息息相关
中国权力史:盛世是怎么终结的
你知道民国时期的高考是如何进行的吗
刘震云:我们这个民族不缺聪明人,缺笨人
雷颐:对民营经济的政策是导致清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他的回忆中,有我们从没见过的时代
秦晖:高考作文谈这个,并不是一个好信号
比计划经济更可怕的是计划思维
自古成大事者,为什么流氓这么多
国民党败走大陆,其实败在商场,而非战场
佛教:影响中国最深,也被误解最深
命运的钟摆:1977年恢复高考
是否受过古希腊文明的启蒙,是一个现代国家落后与强大的分野
周其仁:资本的秘密,致富的秘密
杨念群:没用就是历史最大的用处
亚当·斯密诞辰300周年 | 对亚当·斯密的三大误解,是经济危机的源头
木心:无知的本质,就是薄情
廖信忠:台湾为何与我们渐行渐远?
“良心”是这个时代的稀缺品
秦制两千年:历史循环的根源是什么?
雷颐:“万寿无疆,百姓遭殃”
人生为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张维迎:林毅夫的8点错误(酣畅淋漓!)
有趣的灵魂“独行”,无趣的人生“合群”
徐贲:玩笑有风险,后果很严重
许子东:鲁迅是一座山,但张爱玲是一条河
胡适没看透,鲁迅没看透,他却看透了
王家卫与《繁花》:花影不离身左右,千呼万唤始出来
暗夜传灯人:“南渡北归”之后发生了什么?
历史不会熔断:如何从五个维度,认识过去和未来的走向
传奇布列松:能说的,恰恰是不必说的
历史改变了他,他也改变了历史
选择关乎国运:一战时的中国为何差点站错队
查建英:那是一个烟火与情怀迸发的时代
文学与历史,究竟谁更真实
白先勇:得到的全是侥幸,失去的都是人生
他们纵然沦为阶下囚,却更为“敌人”所尊重
绝版复活《李宗仁回忆录》:打开民国政治的一把钥匙
宋朝的覆灭:亡了天下,断了文明
王鼎钧:上天把我留到现在,就是叫我做个见证
老照片欣赏|上海滩一个世纪的风流
比无知更可怕的,是“开历史倒车”的精英
李光耀:新加坡的成功,应归功于英国
从内务府看大清:王朝崩溃的前兆
罗素诞辰151周年纪念:小灾难来自固执 大灾难来自狂热
易中天:帝王和流氓,有没有本质区别
《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编》:解密“中苏关系”的孤本档案合集
一个民族最大的遗憾不是无知,而是封闭通往真知的大门
张维迎:拒绝现代文明与市场逻辑,是大清挨揍的主要原因
葛兆光:有些人奇怪的“中国文化优越感”,让人非常担心
钱满素:以群体划分社会,必将酿成仇恨和冲突
偌大的燕园,为何容不下一个司徒雷登
没有灵魂的人,谈什么活着
翦商:周灭商之惊心动魄超乎想象
母亲:一个中国女人的命运
王小波:永不做沉默的大多数
关于“文革”的在线调查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邓晓芒:我的妹妹残雪
陈丹青:因为艺术,罪恶好像被历史原谅了
林贤治:重读鲁迅的八个理由
周策纵先生逝世16周年纪念:再难一遇的汉学大师
忍将功业苦苍生:一个民族的落后首先是知识分子落后
四大名著里,藏着中国人一生的四种修行
历史的转折:一段被“隐藏”的真实抗战史
在道理行不通的社会中,应当如何生活
法律精神的背后,是每一个人的权利与自由
统治者最不希望老百姓读什么书
纳粹“利维坦”:人民为什么支持希特勒
阿城丨我们为什么学不了张爱玲
张宏杰:中国历史上最畸形的一群人
知识分子的命运,是一个社会的晴雨表
残雪:摧毁我们的天才的,是我们的文化
高尔泰:欲归无计,万里西风瀚海沙
八十年代的回望与反思:五四精神悲壮的落幕
王德威:渡不过的《巨流河》
1978年 | 满目疮痍后的刻骨记忆
“五一”不是劳动节| 关于“劳动”的五个错误认识
绝版签名 | 《四棵杨》:直面最为动荡、复杂、禁忌的三十年历史
警惕“不反思的恶” | 撒旦的战争从未结束
中国权力史——走不出的“党争”
希特勒的“奋斗”:20世纪的人类大灾难是如何造成的
托克维尔对中国的六大启示
北大教授:这个世界,坏人已经联合起来了
易中天:劝君莫谈陈寅恪
被牺牲的“局部” :中国的“鱼米之乡”何以沦为远近闻名的“穷乡僻壤”?
君王好大喜功,后果有多严重?
费孝通逝世18周年:他坎坷一生,只为认识和了解中国
读书日 | 谈谈真正的读书
雷颐:回顾百年中国,中国人为何会屡屡遭受大灾难?
纪念康德:灵魂三问
库页岛——近代史上永远的痛
王笛:那些手握权力的人总是幻想创造历史
波伏娃的激荡人生
大学是一个社会最后的底线
历史上最好的40年,却没有任何丰功伟绩
恐慌,是控制人心最好的方式
梁胡之争:国家最大的敌人是愚昧
半个世纪以前,美国女摄影师拍下的敦煌
狼的自由就是羊的末日——这个时代的自由面临的最大威胁
葛剑雄:很多人的青春无悔其实是青春无奈
刘震云:从虞姬到潘金莲,中国女性故事为什么总是反常识?
史景迁告诉你:你知道的太平天国可能是假的
易中天:谁是中国改朝换代史的主演?
徐庆全:研究党史的人,为什么都会怕他
纪念王小波 | 我们是否依然是沉默的大多数?
张宏杰:“利出一孔”,中国传统社会的“权力万能”
身体的媚术:在枉死与苟活之间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底线”,而不是“高度”
我们是如何被宣传塑造的?
与屠刀为邻:现代世界最惨烈的大屠杀
熊培云| 这个时代最需要温和而坚定、悲悯而宽恕的力量
雷颐:晚清转型失败的三大困局
陈丹青:我不可怜自己的少年时代,反倒同情今天的后生
梅贻琦:一个时代的斯文
我们亟需一场关于死亡的教育
王小波:牺牲不一定崇高,吃苦未必有益
敦煌与故宫:中国文明的两大殿堂
徐晓:一个时代的精神肖像
战争不是让你捐三个月工资,而是把你洗劫一空
国民党失败的四个历史教训
活在“洪武时代”,为什么那么难
阻碍一个国家强盛的根源是什么?
人无疵不可与交:别把自己的人生,活成了人设
《美国在中国的失败》:一段最难以被正视的历史
穿越历史的三峡:改变中国现代进程的五个人
安·兰德:人类史上最荒谬的一句口号
唐世平:沉迷于《甄嬛传》和《武媚娘》,是无法与现代世界相处的
朱学勤:1920,罗素在中国的失败
孙立平:没有中西之分,只有文明与野蛮之别
大萧条的11个特点,细思极恐
“怼天怼地”傅斯年:知识分子的血性与勇气
海子逝世34周年纪念 | 在海子的诗歌里,遇见一个春天
张鸣:学生告老师的前世今生
在糟糕的时代里,那些拒绝随波逐流的人
孔乙己的“魔咒”:为什么社会总是不尊重知识分子?
历史与现实:义和团运动的起源是什么?
彭华:陈寅恪的文化史观
推动人类进步的,不是“英雄”与“权威”,而是怀疑与批判
当善良失去原则的时候,可能比恶还恶
《西线无战事》再获奥斯卡:战争的荒谬释放出人性的荒谬
秦晖:我们与世界接轨,应该是底线的接轨
读书无禁区:五本不宜多作介绍的好书
中国女性的命运:一个女人的苦与疼
观念的奠基者:八位西方思想家
陈徒手:午门城下的沈从文
文明的六个特征
一群没用的迂腐文人
早熟落下的顽疾:2000年中国社会史的12个洞察
大学虽已遍天下,世间再无蔡元培
罗翔被围攻,是时代的悲哀
钱满素:为什么亟需从“文明”的角度,重新认识美国
女性地位,是社会文明的一把标尺
陈寅恪的三重悲剧:最是文人不自由
影响中国命运的五个国家
木心:人生不如梦——鲁迅之后,张爱玲的敏锐
张宏杰:中国人的性格史,真的不忍去回顾
别不了的司徒雷登:那个假装用一生爱中国的人
今天的大学校园,还会不会诞生《蒋公的面子》?
三观不合,终将渐行渐远
北岛: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一个人
阎连科:我是我们县“最不受欢迎”的人
阅读的五个层次
俄乌战争一周年:俄罗斯争霸世界,最终究竟得到了什么?
宣传画:消失于历史天空,却淡不出精神底层
哪里有权力,哪里就有表演
《希特勒的末日》:暴君是怎样一步步走向众叛亲离的?
胡适逝世61周年 | 自由而悲悯:当下我们最缺乏的力量
马国川:日本没有“奇迹”
“王袍加身”的诱惑: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退场
哈耶克最后的预言正在实现:狂妄而短视的人类始终面临一个抉择
经济决定贫富,政治决定生死
浪漫的先知:年仅28岁的徐志摩,是如何看穿苏俄“一切都是演戏”的
沈志华“趁乱”拷贝的俄罗斯解密档案,解开了多少中苏之谜?
邓小平逝世26周年:摇荡的钟摆,极简改革开放史
“面子”与“圈子”的背后: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朱学勤︱鲁迅、胡适与钱穆:逝去的铁三角与轻佻的当下
傅国涌︱存其文而原其人:不能力挽狂澜,但从未随波逐流
秦晖、金雁——50后的爱情,当下中国最令人瞩目的学术伉俪
王笛:对穷人来说,尊严就是奢侈品
柴静:这个拎着铁锹的美国人,看到了我熟视无暏的中国
许倬云:当代中国的两大精神危机
孟德斯鸠:权力恣意妄为的社会,一定不是个好的社会
《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读懂当代中国的珍贵史料
贵族精神的三大支柱:文化教养,社会担当,自由灵魂
读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件终身大事:最值得收藏的40个经典名句
为什么许多人勤劳却不富有?
罗翔:司法不应被舆论干预,但舆论却可以争取正义
宋朝之后,再无宋朝
罗素逝世53周年纪念 | 小灾难来自固执,大灾难来自狂热
她们是时间的敌人| 杨苡姐妹们的命运密码:名门闺秀的迥异人生
《满江红》中陈旧的国际政治价值观:“丛林法则”的思维范式,很难接轨现代文明
王五四:不出一声的野夫
杨本芬:读罢野夫《江上的母亲》,我再也不能等待……
岳飞死后四年,到底发生了什么?揭秘《满江红》背后的历史真相
同是天涯沦落人:胡适与张爱玲的一段忘年交
关心政治的目的不在权力,而在自由
历史的烙印:改革开放四十年,影响中国命运的六次抉择
袁伟时 | 历史大势不可逆转
中国十所曾经闻名世界的大学,永远消失在历史中
五部有口皆碑的好书 | 总有一本,能治愈你的“精神内耗”
比权力更重要的,是对规则的尊重
刀尔登:“得民心者得天下”很动听,可惜是句谎言
盛世距离废墟有多远?
八十年代的中国是怎样引进的《一九八四》?
文学与历史:四个人的百年中国
愚蠢又自负:三种最值得警惕的权威
无用之用,实为大用:一个民族需要仰望星空的人
中国一百年以来的新年贺词(1909-1999)
米塞斯:取消市场经济,实际上取消了一切自由
宋教仁之死:近代中国最值得期待的一场政治实验的终结
历史剧变的七种征兆
“独立”精神的基本底线,何时成了知识分子的最高要求?
张鸣:冯玉祥的真与伪
索尔仁尼琴104周年诞辰:不撒谎,不原谅,一句真话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
92岁吴敬琏重磅发声:什么是当下经济问题的根源?
大国的崩溃:苏联解体的台前幕后
荒诞的时代,没有干净的人
个人即政治:百年动荡中的一个中国家庭
梁文道:为什么有些国家,明知道有问题却回不了头?
大棋局:关于1944-1950年历史最深的五大误解
胡适诞辰131周年:那些曾抛弃胡适的年轻人,晚年又重新选择了他
诺奖的六位“异类”:任何伟大都源于承认无知与思想自由
乌托邦的四个掘墓人:通往地狱的路,都是由美好的愿望铺成的
一寸山河一寸血:从淞沪会战到南京大屠杀
20世纪中国人的生死流转:历史的细节,让人恐惧
一所只存在了八年的大学,何以成为百年来最好的大学
【孤独的斗士:哈耶克】真正改变世界的,唯有思想
独立思考的人,最难被征服
鲁迅:正视,是一种勇气
北岛诗歌依然流行,是一种“不幸”
再谈王小波:我们是否依然是沉默的大多数?
木心:街上没有兵,没有马,却兵荒马乱

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